第196章 全麵整組

字數:3890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略晚於日本訂造的巡洋艦,兩江為北洋建造的六艦,於1892年6月至11月間,陸續起建。
    首先開工的,是兩艘防護巡洋艦“安遠”號和“興遠”號,由江陰海軍造船廠承建。
    該級艦排水量2,800噸,最大功率8,500匹馬力,設計航速20節。北洋計劃為每艦定編227人。
    艦上裝有210毫米克虜伯炮2門,4.7英寸速射炮6門,8門57毫米速射炮,4門37毫米速射炮,14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
    由寶山造船廠建造的裝甲巡洋艦“寧遠”號和“遼遠”號,排水量3,500噸,設計航速18節,最大功率6,500匹馬力。
    其武器和人員配置,與“安遠”級完全一致。主裝甲帶為8英寸厚的鎳鋼裝甲。
    排水量1,500噸的魚雷巡洋艦“嘉遠”號和“泰遠”號,則由浦江造船廠負責。
    除了尺寸略小以外,該級艦的動力和武器配備與兩江的“諒山”級完全相同,北洋給每艦定員165人。
    順便提一下日本的“隱岐”號和“天草”號防護巡洋艦,也由浦江造船廠承建。
    在尺寸和性能上,與為北洋建造的“安遠”級一致,日方每艦編有官兵268名。
    而在兵裝方麵,日方則為每艦配置了8門6英寸阿式速射炮,輕重兩型霍奇基斯式47毫米速射炮各8門,5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
    如此一來,幾乎於同一時期,兩江在長江口附近的各家造船廠內,同時建造的外銷巡洋艦竟多達八艘,這還不包括兩江自己的造艦活動。
    如此盛況空前,令人驚歎,也彰顯出了兩江的造船實力。
    以致於不少西洋報刊對之競相報導,在誇讚之餘,其間還不乏感慨,和略有酸楚的詞句。
    當然,在集中為他人造艦的同時,兩江是不會做“幫別人種地,荒了自家田”的事的。
    此刻,防衛軍上下正在進行一場,全麵的軍隊整組。
    其中陸軍方麵,除了按部就班的完成計劃好的擴軍任務外,還重點的開展了全軍範圍的整訓運動。
    訓練的方針,就是參照實戰中的經驗教訓,進行有針對性的作訓和拉練。
    特別是考慮到,今後陸軍作戰的地域範圍將可能十分廣闊,因而再度強化了遠途行軍和集結的演訓。
    還專門組織了幾場,依托鐵路和船運的輸送演習。
    並且根據演習中發現的問題,結合實戰經驗進行總結,從而修訂和細化了,在人員、裝備和物資運輸過程中的順序、節奏等相關標準。
    與陸軍相比,同一時期的防衛軍海軍,則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艦隊整組和戰艦建設方麵。
    關於陸軍與海軍建設,誰重誰輕,如何平衡的問題,古往今來各國常有爭議,而且已經成為了一個經久不衰的論題。
    甚至在很多國家,還為了爭奪優先發展權,出現了陸海不和的局麵。
    在兩江,陸海軍的關係雖然始終能夠保持和諧,但上述問題,仍常會出現在戰略層麵的討論當中。
    事實上,兩江乃至整個華夏,擁有廣袤的國土,漫長的邊境線,是傳統的陸權國家。
    不管是出於國土防衛,還是進軍全國的考慮,兩江都應該優先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
    可與之並存的是,華夏包括兩江,還有著綿長的海岸線,跨度巨大的海疆,和豐厚的海上利益。
    因此,無論如何,也不能輕易放棄向海的發展。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陸海皆很開闊,也皆很重要,該以哪個為重點,不能不說是一個難解之題,特別是在實力有限的時候。
    這也就是大清朝內,長年存在“塞防”和“海防”之爭的根源所在。
    而陳濟懷領導下的兩江,為此難題給出的解答是,陸海並舉,並依時局變化選擇臨時性傾斜。
    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是冒著一定風險的。因為過於注重平衡,就有可能導致全麵失衡。
    可是僅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兩江保持甚至繼續強化海軍,是很有必要的。
    從防衛的角度來說,一支強大的海軍,退可以護衛海疆和沿海的經濟區域,進則可以保護貿易航線和關切的海上利益。
    從兩江對未來的謀劃來講,隻有海軍具有足夠的實力,才既可壓製有野心的近鄰,又能在進擊全國時保障後方的安全。
    因此,防衛軍海軍的建設也是任務艱巨,需要竭力提升。
    而在眼下開展的艦隊整組當中,海軍就根據當前的局勢需求,和現有的力量情況,暫時將發展重心調整為著重發展東方艦隊。
    相應的,投入到南方艦隊的資源,就被減少了很多。所配屬的戰艦,也主要以舊式無防護巡洋艦,和炮艦為主。
    在戰艦建設方麵,仍以全力完成既定的艦隊擴充計劃,為主要工作。
    由於計劃當中,還有多艘二等巡洋艦的建造任務尚未落實。
    防衛軍海軍為此在1891年11月至1892年5月間,組織開建了同型共四艘防護巡洋艦。
    這級艦被定名為“九江”級,由海軍通州和雷州造船廠各造一艘,私營的寶山造船廠承建兩艘,單艦造價98.9萬兩江元。
    本級艦是在“江寧”級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外觀也比較相像。
    其在設計上更加注重遠海的適航性,因此艦體被放大了許多。也由此具有了更大的艦內空間,可以用來提升戰艦的整體性能。
    “九江”級繼續采用長艏樓船型,衝角艏,雙桅杆雙煙囪的艙麵布局。艦體全長112.1米,寬13.9米,吃水5.1米,正常排水量3,860噸。
    動力係統采用兩台立式四汽缸三脹往複蒸汽機,配有四座大型圓筒式火管鍋爐。
    最大輸出功率12,500匹馬力,設計航速21.3節,滿載燃煤時以10節經濟航速可續航6,500海裏。
    “九江”級的火力十分強大,裝有10門光緒十九年型40倍徑152毫米速射炮,艏樓和艉甲板各一門,餘下八門安放在兩舷的上甲板。
    另配有16門光緒十一年型霍奇基斯式40倍徑57毫米速射炮。兩座戰鬥桅盤內,各有2門光緒十六年型35倍徑37毫米速射炮。
    兩舷還各裝有兩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全艦編員376人。
    “九江”級采用穹甲式防護模式。縱貫全艦的鎳鋼裝甲甲板,傾斜處的最大厚度為4英寸,平坦處為1.5英寸。
    指揮塔和炮盾的裝甲厚度都是5英寸。艦體的水下部分采用雙層底和水密隔艙的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