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吉野”號巡洋艦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兩江近代造船業的規模和實力,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已經不遜於很多西方強國。
    現今各大造船廠廣造軍艦,不僅自用,還能外銷,就是對此的最好注腳。
    如此場麵,讓海對麵的日本人,滿眼,滿心都是羨慕嫉妒恨。
    這也沒辦法,誰讓兩江的近代發展要比日本起步早呢,並且還有富庶的江南,遼闊的華夏作依托,豈是那貧瘠狹小的日本所能比的。
    兩江的近代事業,發起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陳家的東和商行。
    其實相對於那些對外貿易,甚至近代工業而言,真正為兩江的快速崛起奠定堅實基礎的,反倒是陳家人創辦的那些近代學校。
    這些學校,從最早的“上海同文學校”算起,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也為兩江培養了數代的精英人才。
    在這個,全世界各國都依靠精英人群引領發展的年代,是一筆多麽巨大的財富!
    正是這些人才,帶領和簇擁著兩江不斷前行,追趕世界先進,並終將實現趕超。
    平心而論,其實日本的發展速度,也已經算是很不錯了,這完全要歸功於這個民族的韌性。
    但這種韌性也有非常壞的一麵,那就是他們近乎賭博的專注於,任何認準的方向,不知轉圜,特別是在對外侵略擴張方麵。
    日本是個島國,無論是從國家安全,還是保護賴以生存的海上貿易航線來說,大力發展海軍都理應成為其軍備建設的首選。
    然而在日本,投入於軍事的資源,在分配上,卻始終是陸軍占大頭,並且在經過內部較量後,最終確立了“陸主海從”的原則。
    在日本之所以會有如此奇異的現象,除了曆史原因,和狹隘的藩閥之爭以外,更是出於其推行的,對外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的需要。
    其實,日本海軍是應該好好感謝兩江海軍和北洋海軍的。若不是由於他們的強大,日本海軍在國內哪會有這麽多的話語權。
    向兩江購置的兩艘“隱岐”級巡洋艦的經費,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從陸軍那裏“搶”出來的。
    說到海軍的發展,在思路和一貫性上,大清北洋和兩江防衛軍,可以說都是很專注的。
    而北洋能做到如此,倒不是刻意為之。
    事實上,恐怕他們並沒有真正的考慮過,海軍發展應該采取什麽思路,或者遵循什麽流派。
    他們隻是忠於守口防禦,又限於經費和主政者的個人喜好,進而陰差陽錯的保持了艦隊發展的一貫性。
    兩江則不然,自陳濟懷主辦水師時起,他們便立誌要建設一支,能夠遂行遠海決戰的大艦隊。
    後來在以英國海軍為師的過程中,他們逐步明確了,把艦隊決戰的戰略思想,作為兩江海軍發展的核心理念。
    這個發展思路,在經曆了江法戰爭中血與火的考驗後,更加得以堅定。
    相比之下,日本海軍的發展戰略卻經曆過很大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既受到與陸軍長期鬥爭的影響,又有經費限製所帶來的無奈。
    僅從後者來分析,日本何嚐不想像兩江那樣,也組建以鐵甲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
    但受國力限製,在軍費占國家預算的比例已經居高不下,無以加複的情況下,鐵甲艦高昂的價格著實令其望而卻步。
    這時,隨著“綠水學派”思想的傳入,其以低成本的艦艇克製敵方主力戰艦的說法,無疑讓日本人心動,也就因此被帶上了“歧途”。
    於是他們暫時放棄了購進鐵甲艦的想法,轉而聘請法國設計師白勞易,為其設計了一批,諸如“三景艦”之類的,可以“以小博大”的戰艦。
    可是,在接下來的實踐當中,日本海軍又逐漸的發現了,這些法國人設計的艦船,存在著太多的問題。
    在飽受了故障和事故之苦後,日本人終於下定決心,決定“痛改前非”,重新回到英國海軍提倡的,以艦隊決戰為核心的海軍發展道路上來。
    然而,日本依舊很窮,在攢夠了造主力鐵甲艦的錢以前,他們隻能先以購買先進的英式巡洋艦,來填補提升實力的急切需求。
    兩江為日本海軍建造的兩艘防護巡洋艦,就是符合這樣思路的戰艦。
    此外,日本人還希望能夠直接從英國購進最先進的戰艦。而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赫赫有名的阿姆斯特朗公司,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1885年,曾在英國海軍部擔任主設計師的菲利普?瓦茨,成為了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新任造船總監。
    在此後的十七年間,他為公司的各國客戶,設計了數十艘各種型號的外貿戰艦。
    其中就包括了多型新銳的巡洋艦,並在日後被正式定義為著名的“埃爾斯維克巡洋艦”。
    所謂“埃爾斯維克巡洋艦”,十分注重高航速和機動性,與強大的進攻火力相結合,並選用最新式的防護模式。
    甚至同時代的很多英國海軍專家,都認為這些外貿戰艦勝於皇家海軍自己的巡洋艦,可見其是何等的優秀。
    阿姆斯特朗公司設計建造的巡洋艦,總體上是一脈相承的,並分成艏艉樓船型和平甲板船型,兩條線路發展。
    一般來說,排水量較小的艦隻,多采用前一種船型。而後者則常用於,噸位超過4,500噸的戰艦設計上。
    大清北洋海軍的“致遠”級,和兩江防衛軍海軍的“疾風”級,就都屬於艏艉樓船型的巡洋艦,二者在設計上也存在著承繼的關係。
    此後,繼續沿著這條發展線路,在為南美各國建造了幾艘巡洋艦後,阿姆斯特朗公司於1892年初,為日本開工了一艘同類新艦,這便是“吉野”號。
    排水量近4,200噸的“吉野”號防護巡洋艦,可算阿姆斯特朗公司艏艉樓船型中精品。
    其擁有較高的幹舷,完整的雙層底,舷緣有一定的內傾角。
    該艦最引人矚目的,是強大的火力,和澎湃的動力。其裝備有十二門6英寸或4.7英寸速射炮,和驚人的23節最高航速!
    1893年建成時的“吉野”號,刷新了世界航速最快巡洋艦的記錄,成為了世界海軍界的明星。
    日本海軍也第一次,染指了最先進的戰艦,付出的則是近30萬英鎊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