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英的意圖
字數:3753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麵對暹羅的求助,此前就一直在密切關注該地區局勢的兩江,頗感到有些為難。
要知道,現如今在陳濟懷的心中,已然有了十分明確的目標,並不願意為了應對主要矛盾,而節外生枝。
他覺得,若此時因暹羅與法國交惡,很可能會讓法國在未來的衝突中,完全倒向沙俄一方,甚至會提前引發兩江與法俄同盟之間的對抗。
無論出現這兩種結果中的哪一個,都將對兩江的計劃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
因此,陳濟懷認為,對於暹羅所求,應予以消極的應對,盡量避免介入。這個觀點,同樣也是大多數兩江上層人物的想法。
然而,林東方和部分防衛軍的將領,卻對此持相反的意見。
他們認為,兩江不應該因為法俄同盟的存在,就在地區事務的處理上縮手縮腳。
這樣既有損兩江在對外領域的影響力,又會讓法國在遠東的勢力進一步增強,反而給將來帶來不利的影響。
他們甚至提出,對暹羅可以采取“聯吳製楚”之策。
即扶持暹羅對抗法國,至少可以在地區內形成對法國的牽製,使其無法集中力量協同沙俄威脅兩江。
持這兩種意見者,各說各理,一時間在兩江內部產生爭論,令陳濟懷難作決斷。直到一位訪客的到來,才讓事情得以明晰。
這個來訪者,是英國駐大清公使歐格訥。
歐格訥此時到來,是受到英國政府的指派,其目的也是為了解決暹羅危機。
在對待這個事件上,英國人雖然不願與法國發生正麵對撞,甚至不惜犧牲暹羅以換取事態的寧息。
但是,就這樣眼巴巴的看著法國獲利,同樣是英國人極不情願的。
為此,他們也在積極尋找,不需要自己出手就可以製衡法國的方法和對象。
經過一番審視,他們認為能夠幫助他們實現此目標的,隻有德國和兩江。
並且他們很快就排除了德國,因為利用德國的風險太大,甚至要高過限製法國這件事的本身。
於是唯一的選項,就隻剩下兩江了。
英國人之所以看中兩江,首先是因為兩江具備這個實力,而且對其在幾年前戰勝法國的事跡記憶猶新。
其次,兩江雖已不弱,但在英國人眼中,仍隻是一支遠離歐洲的地區性力量。
不像德國,本身對英國來說,具有很大的威脅和隱患,因此處理與其之間的關係,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此外,隨著法俄結盟,除了英國以外的歐洲列強,基本都已處在法俄同盟或三國同盟這兩個陣營之下。
英國若選擇借助德國來幹預暹羅之事,就等於站隊了三國同盟一方,會由此對世界格局產生一係列嚴重的影響。
而兩江則不然,英國在對其進行利用之餘,並不會有更多旁的顧忌,甚至可以當做“一次性工具”來使用,十分方便。
已經穩坐世界金字塔尖逾百年的大英,是很長於縱橫捭闔,善使“巧勁”的,自然深知國際關係中的奧妙。
英國政府正是出於上述目的和考量,才派來了歐格訥與兩江溝通。
英國公使的到來,也引起了陳濟懷等人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早有與英國建立起某種關係,以製衡他國的想法。
雙方之間,能否利用此次機會,實現各自的目標,值得拭目。
於是兩方見麵後,簡單寒暄之後便很快轉入了正題。
最先表達己方意圖的,是歐格訥。他向與其會麵的陳濟懷和林東方提出,希望兩江能夠介入東南亞的事態,向法國施壓以抑製其擴張行動。
既然對方先開了口,那就好辦了。林東方代表兩江,就此事反問英國的立場和能夠予以何種協調。
這時,老到的歐格訥卻開始打起了太極。
他說這事十分簡單,隻要兩江一出麵,法國定會因畏懼而退縮,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必要時英國也會給予聲援。
看來“簡單”和“聲援”,就是英國人對此事態的設定和付出。
這樣的表達不可能令陳濟懷等人滿意,同時他們也從中看明白了英國人的想法,分明隻有對兩江赤裸裸的利用而已。
這當然是不可接受的,於是陳、林二人也同歐格訥耍起了花槍。
他們告訴對方,如今法國與俄國已經結成同盟,二者一南一北將兩江夾在中間,讓他們感到壓力巨大。
更何況,法國幾年前剛同兩江有過交手,雖表麵上和解,實則暗藏憤恨之心,尋機報複之意。
而沙俄占據著大清北疆巨幅國土,如今又修築鐵路連接東西,戰略意圖十分明顯。
料想當這條大鐵路修通之時,便是沙俄大舉入侵遠東之刻,屆時華夏畛域難保,大英在此的利益也定會受損。
兩江受此南北脅迫,已然惶惶不安,還麵臨著可以預見的生存危機,自保尚且不暇,也未定何去何從,豈敢主動招惹,徒生是非。
當然,假如能夠與像英國這樣的強國友邦進行聯合,情況或許就不一樣了。
若能如此,獲得依托的兩江,有能力,有信心,與任何勢力進行較量,絕不會令盟友失望。
順著這個話茬,陳、林二人正式請求歐格訥,代為向英國政府發出詢問,有無可能與兩江建立攻守同盟。
由此,兩江的態度,被明確的擺在了英國的麵前。
即,暹羅危機的解決,需要同兩江向英國結盟尋求之事,乃至雙方未來共同應對法俄同盟的問題,結合到一塊兒來談。
否則,兩江不但不會介入,或許還將考慮向法俄退讓、靠攏。
其實,英國人對於兩江能否在暹羅的問題上出手,並無必要的期待。大不了就按照其原本的打算,以犧牲暹羅來了事。
不過兩江主動提出結盟的要求,倒是和英國當局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他們本也有在遠東地區,尋找合適的力量作支持的打算。
畢竟,陳濟懷等人所講的都是事實。對於英國來說,法國和沙俄帶來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讓英國感到極度不安。
英也已經慢慢的意識到,需要尋找盟友以扼製對手,特別是針對沙俄的擴張。
於是,以此為契機,兩江與英國相向而行,迅速的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