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暹羅的危機
字數:3664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大清光緒十九年,遼闊的太平洋周邊變故頻生。
首先是在西曆的1月間,位於大洋中央的夏威夷王國,出現了巨變。
該國的美裔移民們,以女王修憲侵害他們的利益為由,發動了政變,廢除了末代女王莉留卡拉尼,夏威夷王國從此滅亡。
這場政變得到了美國的出兵支持。
政變成功後,發動者們希望夏威夷就此加入美國,但遭到了在該國擁有眾多移民的日本的強烈反對。
日本為此,連續派出多艘戰艦,輪番進駐夏威夷,對美國玩起了“炮艦外交”的把戲。
此時的美國,經濟實力雖強,並且也已經開始了,為擴張而增強軍備的行動。
但力量的擴充畢竟是需要時間的,至少目前他們尚未能準備好。
再加上國內存在反對聲音,因此美國隻得暫緩了對夏威夷的吞並,在延後數年後,才得以完成。
作為這一期間的過渡,政變者們也隻得臨時成立了夏威夷共和國,來應對該國的局勢。
兩個月後,視線回到遠東。在大清南邊的半島上,法國人再度展開了擴張的行動。
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位於越南,也就安南西邊的國家,暹羅。
華夏南邊這個半島上的曆史,基本上可以概況為緬甸、暹羅和安南的三國爭霸史。
位於這三國中間位置的暹羅,最早立國於十三世紀,曆經素可泰、大城、吞武裏和卻克裏,四個王朝。
其中,十八世紀時,曾短暫存在的吞武裏王朝,為華裔鄭信所建。
後來,鄭信亡於摯友兼妹夫昭披耶?卻克裏之手,後者則建立了卻克裏王朝,即為拉瑪一世。
暹羅的主體民族為泰人,崇尚小乘佛教,並自元代時起,就開始向中原入貢。
在萬曆朝日本入侵朝鮮之時,暹羅還曾向大明提出過,要出兵直搗日本,未得允準。
到了十九世紀,暹羅一度盛極一時。半島上的各國各邦,除了西邊的緬甸和東邊的越南以外,餘者或被暹羅吞並,或淪為其藩屬。
同時,西洋列強對東方的侵擾,也不可避免的波及到暹羅。
相比別國常以鎖國和頑抗來應對外來侵略,卻克裏王朝統治下的暹羅,很早就注重對外開放、交流和學習。
甚至其第四代王拉瑪四世,還成為當時亞洲唯一一位會講英語的君主。
正是從拉瑪四世時起,暹羅為了自保,開始不斷學習西方先進,對內推行改革。
拉瑪四世還聘請了英國女子安娜?李奧諾文斯,作為自己子女的英文教師兼秘書,其間發生的軼事後來被寫入了小說《國王與我》。
半島三國,暹羅在地理位置上被夾在中間。他們也因此在鄰國的遮蔽下,幸運的躲過了列強最初的入侵,獲得了數十年的發展機遇。
然而,隨著越南淪於法國,緬甸亡於英國。失去了遮擋的暹羅,終於暴露了出來,開始感到栗栗自危。
英法兩強則在步步進逼暹羅的同時,也在各自的角度對其進行著不斷的審視。
在英國人看來,暹羅經過幾十年的近代化改革,國力有所增強,若對其進行武力征服,成本可能會很高。
同時暹羅自己,也主動的不斷向列強示弱,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這從某種意義來說,已經實現了列強的目標。
在此情況下,英國反倒希望能夠保持暹羅的獨立,將其變成英法勢力之間的緩衝區域。
可法國人的想法卻不是這樣的。此時的法國,希望鞏固並進一步擴大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為了確保已經奪取的狹長的越南的安全,向西擴大戰略縱深是十分有必要的,法國為此相中了暹羅控製下的南掌三國和柬埔寨。
於是,以雙方間的各種摩擦為借口,法國要求暹羅割地賠款,否則就將兵戎相見。
雖說暹羅善於使用“丟卒保帥”的伎倆,即以割讓邊遠屬地和犧牲屬國為代價,換取核心區域的安全或其他國家權益。
但是此次法國的胃口實在太大,讓現任暹羅王拉瑪五世難以接受。
於是,暹羅對法國表現出了少見的強硬,同時一麵調兵準備抵抗法軍入侵,一麵求助大英等國,企圖“以夷製夷”。
可是此時的英國,由於已經在非洲殖民地的問題上,與法國結怨頗深。若因暹羅再與法國交惡,英國擔心會引發英法間的直接衝突甚至戰爭。
而現在的法國,有法俄同盟為後盾,大英著實不願招惹。
因此,除了在最初時派出戰艦出沒暹羅灣,以宣示存在及威懾之外,英國人並未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
甚至英國政府還勸告暹羅,建議其接受法方的要求。
麵對如此局麵,暹羅政府在失望之餘,仍想嚐試反抗,並把求助的希望投向了北方。
這時暹羅的北方國土,與大清的雲南省還是相接的。不過雖說如今的大清仍是暹羅的宗主國,但暹羅已然對其不抱指望。
暹羅寄予希望的,其實是其北方隆勃剌邦以東,占據著交趾省,也就是從前越南北圻的兩江。
多年以來,暹羅不斷嚐試對外交往,視野並不狹窄,對兩江的崛起自然也是十分關注。
而且在數年前的江法戰爭中,暹羅算是離戰場最近的觀眾,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
因此他們認為,作為已經站穩於本地區的新勢力,兩江絕對有能力幫助自己,抵禦法國的入侵。
暹羅人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
在英國人拒絕援助之後,拉瑪五世就迅速的作出安排,開始向兩江求援。
他們一麵以電報的方式發出訊息,一麵派出專人通過陸路趕往交趾,直接送信給兩江的當地官員。
而兩江方麵,其實早在此之前,就已經在密切的關注著暹法之間的局勢。甚至陳濟懷還密令在交趾的駐軍,著手進行防備。
然而,當接連收到暹羅的求助信息後,陳濟懷等兩江高層,卻對於是否應該對其相助,猶豫不決。
原因很簡單,就是有法俄同盟傍身的法國,是兩江不願意觸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