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滿江紅 3
字數:2696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之秦武大帝 !
家近年來,隨著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傳播,大秦帝國進一步輸出大秦的特產通過樓蘭、匈奴到達西方大羅馬帝國,極大地帶動促進了涼州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涼州的農作物胡麻、蠶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繼傳入內地,被譽作“天馬”的大宛馬、烏孫馬、各種毛皮也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進入到中原地區。
同時,中原地區的絲綢和絲織品也傳入涼州並經此西傳歐洲。此外,伴隨著屯田士兵而傳入涼州的還有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農業經驗及高產作物,如鐵鏵、鐵鋤等鐵製農具及代田法,還有掘井技術和冶鐵技術,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等。
而樓蘭等三十六國內附,整個涼州成為了大秦帝國的一個州,為了充實邊境人口,大秦。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墾荒運動,中原的大秦軍團紛紛前往涼州屯田。屯田有時又被稱為營田,原意是屯田以兵,營田以民。實際上,曆代不少營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也多采用軍事編製,所生產的糧食主要也是供軍需。曆代屯田規模不一。比如地球華夏也有“漢武帝在黃河河套以至河西張掖、酒泉一帶有屯墾戍卒60萬人。唐代屯田主要在遼東至隴右的北方邊界,有5萬頃左右。明代達於極盛,約64萬餘頃。清代除保留漕運屯田外,更在蒙古、新疆和西南苗疆設有若幹屯田,屯田製度進入高峰。屯田是強製人們耕種官地。”
地球華夏後期還有建設兵團,西域屯墾戍邊事業源遠流長。從西漢屯田戍邊開始,曆經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華夏民國、華夏共和國等相襲至今。
因此,陳輕揚為了發展涼州,可謂充分發揮了穿越者的先知經驗優勢。大規模開展屯兵製,有效地發展了涼州經濟又加大了兵源投入。屯兵的優點很明顯,大秦帝國在涼州屯兵,即擁有足夠的兵力,那麽在掠奪戰中也能有一定的優勢,在采集資源和參加活動中也很有用。另外當大秦帝國在涼州的城內的兵力足夠,那麽敵方想要攻擊大秦帝國涼州的時候也要考慮一下,大量的士兵駐防的城堡一般是沒有人願意硬碰硬的,所以屯兵對於大秦帝國特別是涼州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另外,屯兵平時又自給自足,所生產的糧食主要也是供軍需,又減少了國庫開銷,從而一舉多得。
涼州的設立有著重要的曆史意義,不僅不稱之為新域、舊疆等名,直接以一州命名,更是表達了中央政府對西域的勢在必得。
後世著名曆史學家司馬遷記載的《史記》更是對此高度肯定,司馬遷指出:大秦帝國涼州的建立,使“大秦帝國之號令班西域矣”,標誌著西域諸地自此成為我大秦帝國統一大帝國的組成部分。它是先秦時期以後中原地區同西域地區長期經濟文化關係發展的曆史必然。更是秦武大帝、秦文大帝、大秦涼王的聯合努力之結果。自此天山南北各地進入中央王朝有序的管理之下,大秦帝國政府直接任免涼州州長、以及專理涼州屯田事務的戊己校尉等高級官員,冊封涼親王,頒發印綬,讓其管理地方日常事務。
此外,司馬遷還指出涼州的州都護府組織和統領涼州各地對波斯帝國侵襲的抗擊,還在天山南北實行屯田,以減輕當地各民族人民的經濟負擔,解決駐軍和來往使者商旅的食宿問題,莎車、車師和焉耆等地都是當時大秦帝國在涼州的屯田中心;又修築城堡,建立烽燧,進一步拓展絲綢之路;大秦帝國涼州州郡這些政治、經濟、軍事措施密切了涼州同中原地區的關係,增強了西域百姓對中央政府的向心力。西域各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進一步加快。從此,西域成為大秦帝國牢不可破的一部分神聖的領土,涼州的原三十六國也深深打上了大秦帝國文化的烙印。
與大秦帝國的日益強勢不同,西方已經開始開始進入了大規模的戰亂。第一次匈奴西征羅馬帝國後,阿凡提又開始磨刀霍霍了。大匈奴汗國左賢王阿凡提大將軍,率領匈奴鐵騎一百萬人(其中斯拉夫人騎兵五十萬,俄羅斯已經被匈奴征服,俄羅斯是斯拉夫人)再次橫掃歐洲。
馬其頓帝國就是戰亂的魁首!馬其頓地區古為希臘文明北端的邊疆地區,該地在東周春秋末期時崛起的馬其頓帝國曾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由上、下馬其頓兩地區組成。上馬其頓是高原山區,僅有幾個關隘與外界相通。下馬其頓土地肥沃,適於農業,是馬其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對於上馬其頓有傳統上的宗主權。
馬其頓帝國的民族成分比較複雜。在早期青銅時代,一批操希臘語的部落遷至馬其頓,後逐步分批南下,但有一部分人仍留在北希臘。可能在周武王滅商時代,這些留下人中的一支——馬其頓人占領了埃蓋,擴張到了下馬其頓的沿海平原,形成了馬其頓國家。他們崇拜希臘的神祇,特別崇拜宙斯和赫拉克裏斯。其他希臘語部落則在上馬其頓與伊利裏亞人、派奧尼亞人、色雷斯人相混合。從整體上看,馬其頓人不是純粹的希臘人,但與希臘人有淵源關係。
馬其頓人在文明發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臘人大大遲了一步。
在希臘城邦已達到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馬其頓剛跨入文明社會的門檻。馬其頓的國王是全國土地的主人,戰爭中最高的統帥,在對外關係上代表著國家。他同時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庫。但他的統治權力也受到一定的限製,轄下的各個部落仍保持相當的獨立性,擁有自己的王族和部落王,戰時作為國王名義上的藩屬出兵打仗。
國王的王位世襲,但須經過人民的認可,人民還有權廢黜國王。涉及到叛國罪的案件,要由人民審判。馬其頓人多為農民和牧民,同時也都是戰士。國王在部落貴族中選擇他的戰友,戰友要完全忠於國王,平時參與宮廷事務,戰時隨國王出征。
從這些戰友中,國王選拔一些人組成他的“議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