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百家爭鳴 下
字數:2587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之秦武大帝 !
韓非子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是末代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
韓非子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體現了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的思想,積極倡導依法治國理論,目的是為帝國提供如何富國強兵、保境安民的思想措施。韓非子的思想引起了秦文帝的高度重視,被高薪聘請到新潮學院任教,這在東方六國王族子弟之中是極為罕見的。
韓非子跟楚國的屈子(即屈原)一樣都深愛自己的祖國韓國,但他的政治主張原來並不被韓王所重視,最終不僅僅韓國,東方各國都被大秦帝國滅國了。正所謂牆內開花牆外香,這句話的意思是牆裏種的花,在高牆之內平平無奇,不受歡迎,但幽香卻傳到牆外,給人美好的感受,讓人無限向往。韓非子正是如此。
曾經備受皇家冷落的韓非子,在大秦帝國得到了極大的尊崇和重視,與他在韓國受到冷落是完全不同的。韓王的後宮龐大,韓王恩澤遍布後宮,最後光兒子就有上百人,韓非子隻是其中之一,受到冷遇太正常不過。誰讓他身在帝王家呢。不幸的是韓國被滅了國,幸運的是韓非子在國家破滅後反而遇到了明主。
大秦帝國的國家法律可以說都交給了韓非子在修訂,後世著名曆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秦文帝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知當時大秦皇帝對韓非子是多麽的重視。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風格,可讀性非常強。
韓非子名義上是荀子的弟子,也是孟子、荀子引薦到新潮學院的,但是韓非子的思想主張卻與荀子大大相反,他沒有承襲荀子的孔孟之道和儒家思想,卻偏偏喜歡“刑名法術”之學。
韓非子來到新潮學院後,更是努力學習,口頭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表達出一種“生命不止,學習不止”的學習進取精神,這也是一種樂觀的激勵。如此成名思想家尚且如此,地球後世不少學子,經常不思進取,耽於玩樂,要是知道不知該作何感想。
韓非子大膽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此為法家之博采眾長之集大成者。最終韓非子修訂了《大秦律法》。後世地球華夏常常提到依法治國,其實是有曆史淵源的,這種說法的鼻祖就是韓非子。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這是一個激情澎湃的年代。除了以上比較有名的諸子,另外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鄒子。鄒子是陰陽家的鼻祖,鄒子,齊國人,大秦帝國滅秦後在新潮學院任教。鄒子原名鄒衍,鄒子的陰陽家思想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嚐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
大秦民族的天、氣象學、化學、算學、音律學和醫藥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羅馬帝國的曆史學家羊頓指出:大秦帝國的諸子百家爭鳴,其實就是一次文藝複興或者說文藝大興。陰陽家的陰代表女性,代表柔弱的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事物和現象,陽代表男性、剛強的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事物和現象。
陰陽家的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可用“對立,互根,消長,轉化“八字括之,也指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所組成。上古奇書《尚書》指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太古人族認為,凡人界包括天庭妖族巫族等萬物都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五行也是關於世界社會屬性及其變化規律的組成係統。
五行的“行”字,有“運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便是變動運轉的觀念,也就我們常說的是“相生“與“相克”。陰陽家的鄒子的五行學說使其成為了大秦帝國的傑出修士之一,在抵抗太古妖族、鬼族入侵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另外諸子百家還有農家、雜家、名家、小說家等一百多種流派,可惜由於與大秦帝國的國情相違背,沒有能發展起來。特別是隨著《基礎修真》的推廣,各種武學、修真盛行,凡人界大陸已經開始走上了武道。諸子百家之中的墨家則發展成為了遊俠,散修,一度稱雄凡人界大陸,這是後話。
墨家是戰國、大秦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墨家在是凡人界大陸大秦帝國諸子百家中武學修為不高,但是殺傷力極大的一個流派,墨家修真後成立了墨門,墨門門主就是墨子。墨門分內門弟子和外門弟子,內門弟子修真,外門弟子大部分習武。內門弟子還有一個專門培養死士和遊俠的。
墨家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其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
由於大秦帝國強大的國力,墨家在地球華夏主張“非攻”的和平思想沒有能夠在異界這塊凡人界大陸得到廣泛推廣。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誌,最好打抱不平,凡人界稱之為墨俠。
墨門死士的領袖是巨子。墨門紀律非常嚴明,門規森嚴,墨者之法,同門相殘,無端殺害大秦同胞,殺人者死,傷人者刑。諸子百家的興盛,為大秦帝國修真的崛起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