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阿凡提被俘

字數:2618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之秦武大帝 !
    雖然大秦帝國跟匈奴汗國已經合並,但是在大英帝國的人眼中,大秦人是大秦人,匈奴人是匈奴人。大秦是友好的民族,而匈奴簡直是惡魔的化身。
    坎特伯雷,位於大英帝國大不列顛島的東南,地理位置跟歐洲大陸跟倫敦都非常近。大會戰在這裏拉開序幕。
    坎特伯雷是大英帝國在英格蘭的一個小城,但是此刻卻成為一個重鎮。埃文河此時涼風習習,風光旖旎,可惜沒有人有心思去欣賞。
    大秦帝國的法蘭克王阿凡提此刻是帶著戲耍的心思去打這一場仗的。這些年來,作為匈奴左賢王的阿凡提,帶領手下強兵強將東征北戰,幾乎無往而不利,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打下了西伯利亞,吞並了俄羅斯,占領了高盧,趕走了哥特人,甚至把大羅馬帝國的皇帝韋小寶狠狠地羞辱了一遍——你們自稱羅馬人羅馬人,羅馬城在我的手上!
    此刻作為大秦帝國法蘭克王的阿凡提更是意氣風發,大秦帝國是天下三雄中的最強者,而我是手握重兵的法蘭克王!馬上,妖嬈的、美麗無雙的美杜莎女王就要在我身下承歡了吧。陡然,阿凡提發出一陣陰笑。
    匈奴人是大秦帝國最擅長搏殺的民族,由於氣候和生活條件的惡劣,他們的人口並不多,隻有幾百萬人口。但是他們因為飲食和生存方式的緣故,以遊牧,漁獵為生存手段,他們民族中的男性,個個身強體壯,而且弓馬嫻熟,適應力強,性情殘忍好鬥。
    匈奴人雖然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性情卻非常狡猾。憑借著對地理環境的熟悉及馬技的嫻熟,,經常是來無影、去無蹤。後世著名的曆史學家司馬遷有雲:“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毋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功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鋌。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儀。”“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賊老弱”。就是形容匈奴人的驍勇善戰。
    而根據當時的大英帝國國書記載:“當今之時,歐羅巴州之建國莫如大英帝國為強。大英帝國地方二千裏,帶甲數十萬,騎八萬匹,橫掃不列顛;西有威爾士,南據英格蘭,北有蘇格蘭。大羅馬帝國既敗,相對比大秦帝國,大不列顛乃小島,阿凡提乃自負示威也,非圖資源。而大英帝國恰完成一統,美杜莎女王聲望如日中天,將才如雲。”
    匈奴人一直以來縱橫草原,少受挫折,因而頗為自負,但自古驕兵必敗。而大英帝國國力強大,因此大英帝國並非完全對付不了匈奴,關鍵在於用什麽方法。那麽美杜莎女王則把這一方法施展到了極致。大英帝國長期有探子在高盧一帶活動,對大陸一直信息動態了如指掌,因此在抗擊匈奴這方麵,美杜莎女王對匈奴的了解非常深刻。
    匈奴人是強者為尊的民族,因此很看不起弱者。但是由於是狼的民族,警覺性非常高,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遠遠遁之,阿凡提更是如此。當初匈奴與大秦作戰,被大秦的現代軍團所屠殺,阿凡提就是逃之夭夭,恨不得爹媽多生兩條腿,可以跑得快一點。
    美杜莎女王非常厚愛將士,愛兵如子。美杜莎女王發布一係列獎勵措施籠絡軍心,強化訓練,因此才能橫掃威爾士,北並蘇格蘭。美杜莎女王對將士非常愛護,而且經常予以賞賜。時間久了,將士們都心懷感恩,也願意為之效命,並且長期配合作戰,因此大英帝國的英軍戰鬥力不容小覷。而且匈奴人進攻乃是客,自古防守的都是占據地利人和。
    美杜莎女王的大元帥霍杜莎德火力全開回擊作為先鋒部隊登陸的匈奴人,讓匈奴人損失不少,然後匈奴大部隊登陸後,卻果斷撤軍。這樣一來,匈奴人對大英帝國的看法也成型了,認為英軍膽怯,實力有限,隻能小打小鬧。
    時機終於成熟了!阿凡提認為大英帝國不過如此,阿凡提提軍北上,傾巢而出,加上匈奴數十萬匈奴鐵騎,這可是阿凡提匈奴族的全部家底,外加俄羅斯和高盧人的先鋒一起進攻坎特伯雷城。
    美杜莎女王對匈奴的動靜及特點了如指掌,知道這是全殲匈奴的機會來了。因此馬上根據平時的訓練得出的成果分類安排,選擇善射的弓弩士二十五萬人英格蘭精兵以及十五萬威爾士步卒,作為正麵對敵的防線,而精選出五萬蘇格蘭騎兵,作為奇兵,在匈奴鐵騎大肆進攻的時候,突然殺出,依靠平時的訓練配合,分割包抄匈奴騎兵。
    匈奴族阿凡提本身就輕敵,一下被包圍了個措不及防,頓時大亂,將不及兵,兵不及將。大英帝國的大軍依靠平時的配合訓練,可以從容的收割匈奴人的首級。
    是役,阿凡提的匈奴大軍全軍覆沒,俄羅斯和高盧先鋒軍全部被美杜莎女王坑殺!這一戰,是以步兵為主大英帝國英格蘭大軍,野戰全殲數量最多的、橫掃亞歐大陸的匈奴鐵騎最為漂亮的一仗,更活捉了昔日的匈奴左賢王阿凡提。此後,數十年,大秦帝國任命的新的匈奴族法蘭克王不敢再兵犯大英帝國。
    阿凡提大敗!此戰隻有數萬的大秦水師由於是水師沒有參加陸戰,而大英帝國的海軍已經全軍覆沒,也無暇殲敵。殺人一萬,自損八千。大英帝國美杜莎女王深知打持久戰不可能是泱泱大國的大秦的對手,於是主動求和,向大秦帝國派出使者投降。
    大秦帝國皇帝秦文帝本來就對彈丸小島的大不列顛毫無興趣,更對法蘭克王阿凡提擅自主張進攻大英帝國非常反感,於是答應了美杜莎女王的求和。雙方簽訂《秦英倫敦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