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風雨雙流星
字數:4883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靈界昊天塔 !
林皓很清楚,能夠用好軟兵器的,都是高手。
而眼前的這個木頭人精英怪,竟然用兩根藤蔓連著兩把短斧,當作流星錘來使用,可見它生前是多麽厲害。
也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留下來的怨氣,竟然與木頭的怨氣融合,變成木頭人精英怪,還是個武林高手。
依照小白的說法,萬物皆有靈,木頭被砍伐,做成各種家具,有怨氣積聚也不奇怪。如何形成木頭人並不是重點,關鍵是如何打敗它。
長棍對戰流星錘,而且是雙流星,要怎麽破?
雖然林皓手中的低配版如意金箍棒,也能變長變短,甚至拐彎,但是對上靈活性更高的流星錘,似乎占不到優勢。
在中國古代,流星錘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暗器,便於隨身攜帶,既可遠攻於數丈之外,又可近戰於咫尺之間,且殺傷力驚人,觸者即傷。
那麽傳說中的流星錘,有多重呢?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流星錘的重量各不相同,這主要取決於個人臂力和體力等主觀因素。
《說唐》中提到,尉遲恭的夫人黑素梅,使用的流星錘重達五十多斤,是曆史記載之最。
但是有關隋唐的演義小說中,對於人物兵器的重量,都有很大的虛構成分。
比如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使的是一對擂鼓甕金錘,重達三百二十多斤;而裴元慶的錘,也有八十斤一個,兩個就是一百六十斤。
隋唐時期的一斤,比現在所謂的一斤還要重,達到640克左右。也就是說,李元霸的錘子已接近四百斤,而黑素梅的流星錘也有六七十斤重。
作為暗器,隨身帶著一對六七十斤的錘子打仗,會不會不方便?
而且六七十斤的金屬,至少有中等個子的西瓜那麽大吧,還能算是暗器麽?
據說一般的流星錘,大小跟一個拳頭差不多,既有分量,又不會顯得太過笨重,也適合隨時拋射。
如果是鐵製的錘子,拳頭大小的重量,一般在五斤上下;如果是銅製的,也就七八斤左右。
即便是雙流星,兩個鐵錘的重量,也就十斤左右。
十斤以上的重量,相當於一個不輕不重的啞鈴,一般人不會隨身攜帶一個啞鈴與敵人交戰。
當然,對於某些大力士來說,別說是啞鈴,就算是磨盤,也可以當作暗器來投擲的。
林皓用五行八卦棍跟那個三米多高的木頭人作戰時,是全神貫注的。
他既要躲避那兩把像流星錘一樣施展的短斧,又要躲避突然從短斧上射出的血光,都是防守的時候多,反擊的時候少。
不知不覺,已快到淩晨五點。
“現在的你,還不是它的對手,趕緊回去,升到11級再來找它。”小白出聲提醒了,原本她一直沒吭聲。
林皓點點頭,雖然對那兩把短斧很眼饞,卻還是且戰且退,盡快跟那個木頭人拉開距離。
當他退出製作車間之時,那個木頭人並不追趕,隻是冷冷地盯著他,眼中盡是嘲笑之色。
“被鄙視了啊!”林皓無奈地笑了笑,抓出一個靴子形狀的剪紙圖案,拍在鞋子上,突然加快速度,返回宿舍中,退出靈界,倒頭就睡,很快就發出呼嚕聲。
當他被鬧鍾吵醒的時候,已到上班時間,趕緊做完今天必須完成的工作,再上網搜索十八般兵器的使用方法和破解之法。
在搜索資料的時候,林皓忍不住用意念跟小白交流:“姐姐,要超度那些高等級的怨靈,非得跟它們對打麽?”
小白:“隻要你能消除它們的怨氣,讓它們主動投入昊天塔中,什麽方法可以。當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倒它們。”
“我也知道這種方法是最簡單粗暴的,問題是很多怨靈是高手,打不過啊!我對美食和醫學也挺感興趣,想將這兩個方麵也發展一下。”
小白:“隻要你的靈石足夠多,隨便你。不過我建議你,50級以前最好不要超過三項,否則你的技能點根本不夠用。”
“好的,那我以後就主攻武學、醫學和美食這三個方麵吧。等以後有小夥伴了,再根據他們的需求,購買其它方麵的非遺商品。”
小白:“你的那個剪紙術很不錯,等以後技能點多了,可以將它升到終極。”
“盡量吧,我想先購買美食和醫學方麵的初級技能書。我的廚藝不好,卻很嘴饞,美食技能不但可以讓我一飽口福,還能討好美女的胃。”
小白冷笑:“嗬嗬!”
“那句話說得好啊,要想留住一個女人的心,就要先拴住她的胃……”
小白:“不是男人麽?”
“現在提倡男女平等。”
林皓用意念跟小白閑聊的時候,也在網上查找十八般兵器的相關資料。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
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镋、棍、槊、棒、矛、耙’等十八種兵器。
國家非常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2011年,十八般武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十八般兵器,亦稱十八般武藝,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它是中華武藝和武器的象征,民間相傳古代精通者為項羽和呂布。
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麽它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在我國古籍記載裏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十八般兵器”是戰國時代的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
其實這些兵器的出現,比黃帝、孫臏、吳起時代要久遠得多。
至少在中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為了防身和狩獵需要,就開始懂得製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類原始的兵器,也可以說是生產工具。
在我國各地新石器時代的各個文化遺址中,還發現了用石料、獸骨和蚌殼磨成的箭鏃。
到了商代,我們的祖先開始使用青銅,鑄造刀、槍、鉞等兵器。
戰國時代,懂得使用鐵來鑄造兵器。
到了漢代和魏晉時期,由於我國南方冶金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開始普遍使用鐵和鋼鑄造刀、槍、劍,各種各樣的兵器也開始多了起來。
南北朝以後,銅製的兵器就看不到了,都由鐵和鋼代替。
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備定型。
今天,武術界普遍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鏜、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
便於記憶的方法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镋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
最早是漢武帝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十八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
到了三國時代,著名的兵器鑒別家呂虔,根據兵器的特點,對漢武帝欽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為九長九短。
九長:刀、矛、戟、槊、鏜、鉞、棍、槍、叉;
九短:斧、戈、牌、箭、鞭、劍、鐧、錘、抓。
從以上各說法,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大同小異,形式和內容卻十分豐富。
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
可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師約有四百多種的兵器庫中,在實戰時最常用的一部分。
五常市也有十八般武藝,特點是所有兵器並不是真刀真槍,均為硬木製作,多是由五常鄉村的生產、生活工具改製而來。
有龍鳳刀、方天戟、玉手筆藝爪、陰陽鏜、金瓜錘、棗逆槌、文武耙、龍魚斧、大劈鎖、金剛傘等。
因此,其操練的目的並非為了實戰,而是在於傳承武藝文化。
林皓看了一陣,覺得在明刀明槍的狀態下,自己無法打敗那個木頭人精英怪,但用陰招幹掉它的話,又太可惜了,還沒學會它的流星錘打法呢。
晚上去別的地方刷怪,趕緊升到11級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