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九大稱號的由來
字數:4688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華娛之歲月不居 !
你當那個時候像現在一樣麽?家族的核心學問,大都是一脈相傳,而且很多的家族講究‘傳男不傳女,傳嫡不傳庶’。國家總不能逼著這些學問大家,立即就打破自古以來的規矩吧。你想想現在的武學、戲曲文化,這麽多年了,還留有這種傳承方式的影子,不是麽?”郝山柏又補充道。
林北國也說到:“這就是現在版的‘推恩令’,女婿啊你懂了麽?”
--
方興傻了,幾位老者已經把法律的自洽性解釋的很明白了。
看著自己的父母,嶽父嶽母和幾位老人居然都同意方興多娶一房。
身邊的朋友們都帶著鼓勵的、羨慕的眼神。
林淑韻居然也不反對,難怪她有之前的反應。
但是方興還是有點不敢相信。
“你們就不怕我女人多了,家裏上演宮鬥片麽?”方興問到。
“啥是宮鬥片啊?兒子你是不是糊塗了?”楊萍擔心的問道。
哦...沒法聊了,這個世界上的娛樂這麽貧乏麽?
--
“嗚嗚嗚,他就是不想娶我。我不活了。”盧麗麗忍不了,哭著跑出去了。
龍九搖著頭追了出去。
“你你你,你個傻兒子啊。”楊萍緊跟其後。
“怎麽得,方興你是看不上我家麗麗麽?”張紅妝瞪起了眼睛。
“小子,你是不是當我家淑韻是妒婦了?啊...”嶽丈也要發火了。
“快去追啊,你發什麽呆啊?”林淑韻也掐著方興說到。
哦...方興真的不認識這個世界了。
直到老爸發怒了,站起來喊道:“臭小子,別得了便宜賣乖,給我去把我的兒媳婦追回來,不然老子今天就打斷你的狗腿。”
說著就找順手的東西去了,旁邊的人攔都攔不住。
看著已經暴怒的老爸,方興撒丫子就跑,追盧麗麗去了。
既然反抗不了,就學會享受吧。
--
今天四合院裏的大戲,可比春晚要驚爆多了。
春晚勁爆不勁爆,這個四合院裏的人沒啥發言權,他們都因為剛才的大戲錯過了最精彩的節目。
隻有全國的觀眾朋友們,才具有發言權。
春晚在一首譚維的《華陰老腔一聲喊》中開場。
八百裏秦川,千萬裏江山
鄉情唱不盡,故事說不完
起頭的一段老腔就把華夏曆史的厚重感鋪展在了觀眾麵前,之後這首歌唱出了天地,又唱出了生靈,接著唱出了希望。
巨靈劈華山-唱出了開天辟地的氣概。
老龍出秦川-唱出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雄心。
漢子的脊梁是最高的山,母親的胸懷是最寬的川-唱出了華夏兒女的偉大。
長風正破浪,滄海掛雲帆,夢想架起那七彩虹-唱出了夢想的廣闊。
電視機前的觀眾就如同激發了深藏的血脈之力,都想要爆發出自己內心的呐喊。
這僅僅隻是春晚的開始,接下來多樣化的歌舞、戲曲、小品慢慢的把整台春節晚會推向了高潮。
這裏聚集了社會百態,涵蓋著藝術需要表達的聲音。
《赤伶》讓人們陷入了“道無情、道有情、怎思量。”的思量中。
《大魚》帶人們看海天一色,聽風起雨落。
《春天裏》唱出了遺憾的青春。
《父親寫的散文詩》則收割了無數人的眼淚,讓多少華夏兒女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想起了他們的小時候。
--
當然春晚不僅有歌曲,還有讓人們能在歡笑聲中發起反思的優秀小品。
《賣拐》演繹了典型的小市民之間的幽默場景。
趙大山的演繹,讓人又愛又恨,愛他的智慧幽默,又恨他的聰明狡黠。
“這叫市場,要抓好提前量。”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為商之人的心坎裏。
而範衛國扮演的角色,把一個樸實的老百姓,一個在乎自己健康的路人,演繹的入木三分。
整個小品充滿了笑點,但是回頭想想,又充滿了悲哀和諷刺。
想想今年《質量315》中曝光的保健品騙局,大家想想,這是世界上的範衛國是多麽的普遍,或許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
這才是小品中的極品,即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又給人們帶來了深度的思考。
--
之後的壓軸小品,更加讓所有的觀眾從歡樂中學到了人生哲理。
《扶不扶》則更是辛辣,方興的劇本把碰瓷這種社會現象提前的展示在了人們麵前。
“都這樣了,較那三米兩米的真還有意義麽?”
這個小品的娛樂性真的是讓人拍案叫絕,多少的電視觀眾笑的眼淚飄飛。
但是最後郝建的那句:“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又讓現場的觀眾們都站起來鼓掌了。
今年的春晚是這些年以來最為成功的一次,收視率最高的時候達到了31點,這就相當於全國的百分之三十的電視機,都在收看著春節晚會。
這都是後話了,汪鳴泉卻在心裏感謝著方興。
--
星曆2003年開始了。
方興放下了心靈裏的包袱,再也不用怕盧麗麗粘著自己了。
反正遲早是自己的老婆,哪個男人不想著左擁右抱呢?你是不是這個道理。
這個新年,除了大年初一有點鬧騰,其餘的時間還是挺和諧的。
可惜的是方艾沒有回來,電話裏方興知道,妹妹參加了一部電影的拍攝,算是去體驗學習了。
最近這幾天,方明倆口子和林北國倆口子已經成了真正的朋友,比親家還要要好的朋友,關係可以用鐵來形容了。
張紅妝這位林北國的老大姐,這下也成了更高的輩分,整天滿含笑容的看著這一家子人。
方興也在春節休息的這幾天裏,開始惡補一些曆史和法律知識。
“張奶奶,能給我說一下九大家的事情麽?”
“嗯,你不問我也會找時間和你說說,你在這方麵的知識太欠缺了。”
國家設定了“文武政史哲戰科農藝”九大國家稱號,幾乎涵蓋了現有的所有學術分科。
張紅妝首先說到了“文武”這最基本的兩大國家稱號。
“文武”並不是現在提出來的分類術語,它們自古是中國官僚最基本的職類區分,文武之別也是所有王朝位階的基本結構。
中國古代的文武之分,涉及到了文人群體、文化活動、文化傳統與軍人群體,軍事活動、軍隊組織的相互關係,及其與專製皇權的關係問題。
周朝時期為品位結構文武沒有區別,貴族官員“允文允武”。
戰國時期出現了文武分途,文官之長為相,武官之長為將。
漢朝時期,以“文東武西”分班,東列是丞相以下的文官,西列是諸侯與軍吏。
但是不論社會如何改變,“文和武”,指明了兩條最為寬闊的底層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