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字數:3667   加入書籤

A+A-




    紅樓開局定親秦可卿!
    京城,大雪紛飛,雪花飄落在城中每一處角落,從靈穀山上眺望,白茫茫一片。
    此刻,京城一處不起眼的府邸中,傳出一陣陣嬰兒的哭聲。
    府邸的正房,有形形色色十餘人,其中一位身穿青衫的男子大手一揮,給屋內的幾個丫鬟婆子分發了賞錢,便坐到一位年輕婦女身旁。
    隻見婦女身著素衣,躺在床榻上緊閉眉目。
    青袍男子在一旁坐下,握住婦女的纖手,溫聲說道“夫人,我前些日思來想去,覺得之前夫人說過的仁之二字甚好,寓意仁德,希望他長大後做一個有仁徳的君子”。
    柳氏思索片刻,柔聲道“我兒字輩排到仁字,仁字後麵加之字,與古時王書聖名諱相仿,我也覺得這名兒不錯。
    說罷,又喃聲道“仁兒,仁之,這名字確是極好”。
    青袍男子笑意濃厚,隨即定聲道“好,好,以後便叫他仁之了”
    數月後……
    王氏府邸的後院,一棵生長茂盛的柳樹上,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宛轉鳴叫,與一陣哭聲混淆。
    屋內,柳氏頭戴鴛鴦金簪,耳攜花墜,身穿白色紋翟鳥裙,雖未施妝容,但芳容依舊。
    柳氏出身名門,又是第一次生子,見兒子哭聲越來越大,也不知道如何辦了,隻得急的柔聲哄笑,好在一旁的丫鬟機靈,快步走出屋,喚起了奶娘。
    看著懷中哇哇大哭的兒子,柳氏頓時心情低沉,麵露難色,她有些懷疑自己的兒子中了邪,一連幾天除哭就是喝奶。
    片刻後,一位年貌稍大的奶娘匆匆忙忙的趕來,大口喘氣道“夫人”。
    柳氏見狀鬆了一口氣,連忙上前將懷中的嬰兒抱給了她。
    奶娘扯開衣襟便給嬰兒喂奶,怎料他是緊閉小口,死活不喝,還不時發出嗯嗯哼哼的聲音。
    奶娘見狀不由一笑,她經驗豐富,隻輕輕彈了一下嬰兒的小腳,便令他小嘴微張,大口喝奶。
    柳氏撫了下額頭,不由笑道“仁兒真是調皮,知道娘舍不得打你”。
    ……
    時光飛逝,一晃便過去了十四年。
    周朝,隆治十年,冬季十二月八日。
    這一天王仁之如往常一般穿衣盥漱,身旁有兩個年貌略小的丫鬟盛水伺候。
    盥洗完後,走出屋,庭院略顯幽清,忽然一陣微風襲來,王仁之的袖袍輕輕搖動起來,他抬頭望向遠方初升的太陽,眸子愈發深邃。
    遙望片刻後,王仁之沿著遊廊一路走到用食早飯的屋室。
    進門便看到母親柳氏早早坐在桌前,於是拱手道“母親”。
    柳氏點頭招呼道“仁兒快坐過來,今日是你生辰,娘特意讓人準備了八道菜,都是你最愛吃的”。
    王仁之坐到柳氏身旁,看著眼前豐盛的菜肴,笑道“母親,僅是朝食,便有這麽多可口佳肴,孩兒實在是吃不下這麽多”。
    柳氏指了指王仁之的腦袋,道“你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是昨日哪個混小子跟我說要吃紅燒排骨、雞髓筍,還要吃紅燒肉”。
    王仁之不語,隻是笑了笑,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雞肉和鮮筍放到柳氏盤中,說道“母親先吃”。
    柳氏輕嗯一聲,夾起竹筍、雞肉細嚼慢咽的吃了起來,竹筍配雞肉,鮮美爽口。
    王仁之夾了幾塊排骨、紅燒肉,又吃了豆腐皮包子、黃瓜條解膩,最後又吃了一塊酥酪,喝了幾口排骨湯。
    吃過飯、漱過口後,王仁之看向柳氏,道“母親,孩兒去書房溫習一下昨日所學知識”。
    柳氏眸色泛紅,十分心疼的看向自己的兒子,欲想說些什麽,但又止住了。
    王仁之笑道“母親,您這些年一直念著我娶妻,明年二月孩兒若取得了秀才功名,找一位如鳳姐姐一般的賢妻,豈不是更加容易?”
    柳氏聽後點了點頭,麵露些許笑意,道“你鳳姐姐倒和你似親兄弟一般的”。
    說完,柳氏便擺了擺手,道“說的不錯,那便先去讀書吧,讓娘自個想想”。
    王仁之作揖道“母親,那孩兒就先去讀書了”。
    待柳氏點頭同意後,他便推開屋門,沿著遊廊走至書房。
    王仁之走後,柳氏心中盤算著京城的大家閨秀。
    自家夫君是金陵王氏族人,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三弟,三甲同進士出身。
    在職刑部正五品浙江清吏司郎中,職掌審核浙江省的刑名案件,便是尋一位三品官家,也不算是高攀。
    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拜訪一下家中的親友、故舊。
    營繕司郎中秦業與自家官人為好友,且二人府邸相近,僅隔數條街,又同在朝堂,所以柳氏準備先拜訪秦家。
    她早早便與秦夫人互通書信,今日拜訪不算唐突。
    清晨,太陽初升,東窗透過一縷朝陽,照在陳舊的書本上。
    書房格局恰好,前置灰黑色書桌,後置紅木書櫃,左手門檻處有黃花梨木九弦衣架。
    王仁之端坐於紅木椅上,在硯台上研了墨,便開始提筆臨摹字帖。
    先臨摹了《蘭亭集序》、《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爭座位帖》、《顏氏家廟碑》等作品,又溫習了前、今世所學知識,受益匪淺。
    前世王仁之的草、行兩書造詣很高,年僅二十有六,便是柳州有名的書法大家,他前世不懂的察言觀色,更不會見風使舵,在本州的書院做一名講師。
    今世王仁之也不會做一個見風使舵的人,不過生活在世俗,他還沒有淡泊到餐風飲露的境界。
    王仁之眼下所慮隻有考取功名,他前世滿腹經綸,隻因生在寒門,心中抱負毫無用武之地。
    天下之大,有成百上千萬的百姓流離失所,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
    每每看到成千上萬的流民吃草根、扒樹皮,王仁之便會忍不住的散財接濟,起碼讓他們能吃口飽飯、喝口熱湯,這一刻他覺得自己讀過的聖賢書如同廢紙,毫無作用。
    因此王仁之深知這一切不在於他,在天在地還在周廷。這一世,他的抱負僅僅隻有四個字,治國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