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遠東軍備競賽與布爾戰爭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對於東南而言,日本隻是轉移矛盾的工具,是避免被卷入列強爭端的工具。
而這個工具確實相當順手,直接性的戰爭緩解了美德等國在菲律賓的爭端,而抵達遠東的美國遠征軍第8軍也成功掌控馬尼拉,初步控製菲律賓。
在既定事實麵前,英德兩國都沒有了進1步的行動,德國人開始將經曆放在日本和新得到的關島上,而英國人則開始謀劃1場關於遠東的和平談判。
維多利亞女王鑽禧或許已經是大英帝國的1個轉折點,帝國日漸龐大的開支使得財政也難以接受,對於帝國的邊疆——遠東,英國已經拿不出足以鎮壓全場的武力了,縱然6艘老人星戰列艦已經被擺上船台。
因此,英國人希望通過1些外交手段,以英國的國力做支撐,逼迫遠東各國坐下好好談1談,就像是當年俾斯麥主持瓜分非洲1樣,英國也覺得遠東的土地需要1場瓜分會議。
但對於現如今的遠東各方勢力來說,這個似乎並不算什麽好消息,因為遠東的所有空缺早在百年前就已經被填滿,遠不是非洲可以比擬的。
因此美國與西班牙以美西戰爭還未結束拒絕參會,德、法也各找原圖拒絕參會,荷蘭對其他殖民地沒有什麽想法,隻要守好自己的地盤就行,所以純粹是來當氣氛組的,葡萄牙現在在遠東就剩下澳門了,每天還要擔心被東南找上門,對於這種活動心中也沒有底,不知道應不應該參加。
1直到1899年初,美西《巴黎和約》簽訂,美國從西班牙手中獲取了菲律賓群島,但與曆史上相比,關島這次到了德國人手中。
《巴黎和約》可以視作遠東和平會議的1個開端,但卻未必是好的開端。
1899年2月,英國在新加坡召開了會議,邀請美德等國參會,試圖在遠東進行明確的勢力範圍劃分,同時壓製各國已經露出苗頭的軍備競賽。
但這根本不可能,第1,遠東的土地早已有了主人,除非1個勢力倒下,例如日本,否則沒有瓜分的餘地。
第2,沙俄拒絕參加這次會議,而沙俄又是遠東軍備競賽的最大推手。
沙俄龐大的造艦計劃讓遠東各國都感到害怕,這是英國掩蓋不了的事實。
在沙俄國內,即將下水的3艘“彼得羅巴普洛夫”級戰列艦,這3艘遠洋戰列艦是明確要派到太平洋艦隊來的,函館,或者說“達瓦泥”的港口條件完全支撐得起這種級別的主力艦。
3艘佩裏斯維特級戰列艦也擁有較好的適航性,很有可能也要派到遠東來。
除了這些即將落成的戰艦,那位沙皇還推出了新的造艦計劃,將繼續增建“十2艘裝甲艦”,俄國所指的裝甲艦包括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
為此,沙俄向法國訂購了“皇太子”號戰列艦和“巴揚”號裝甲巡洋艦,向美國訂購了“列特維讚”號戰列艦。
同時,沙俄又在吸收了“皇太子”號的基礎上,自行開建了5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同時建造了1艘1.3萬噸的裝甲巡洋艦“格羅姆鮑伊”號。
另外,俄國也在向美、法、德等國購進“瓦良格”號、“阿斯科爾德”號和“諾維克”號等數艘新銳的防護巡洋艦。
沙俄遠東艦隊擁有著大量的主力艦,麵對北極熊,大家隻相信自己手中的獵槍,而非英國人的空口白牙。
德國的“俾斯麥親王”號裝甲巡洋艦準備下水,同時明確表示,未來至少會再派遣1艘前無畏艦和1艘裝甲巡洋艦前往遠東。
工業強大的美國從1895年之後便開始暴兵了,1條條主力艦被擺上船台,其中有多少會來到遠東,這又有誰知道呢?
1場軍備競賽的結束,除非是其中占主導的幾個國家感到吃力,否則不會結束。
站在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的角度來看,6艘“老人星”級戰列艦也僅僅是夠用而已,如果英國繼續保持光輝獨立,那再來6艘“老人星”恐怕也不1定夠用。
雖然說,對於現在的大英帝國來說,別說6艘老人星級戰列艦了,就算是平方1下,3十6艘那也造的起,但問題是,帝國真的要向遠東地區投射如此多的力量嗎?
真的要向遠東傾斜如此多的資源嗎?
英國政府現在尚且還不確定,但很快,他們就會確定了,因為——
1899年秋天,1場平平無奇卻影響甚遠的戰爭在距離遠東十分遙遠的南非拉開序幕,而這隻蝴蝶扇起的翅膀變成西太平洋上的台風,席卷整個遠東。
生活在南部非洲的布爾人,因不堪英國的不斷入侵,正式對英宣戰,由此掀起了1場曆時3年的第2次布爾戰爭。
大英帝國發展到了十9世紀後葉,已經到達了其勢力頂峰,在其所有的殖民地當中,最為核心的非印度莫屬。
在最高峰時,僅在經濟領域,印度就要占整個大英帝國的4成以上,印度也被稱為英國女王王冠上的明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就是英國頻頻侵略西藏的原因,1切都是為了保護印度的安全。
作為東西方航線的關鍵點,南非也就成為了英國保護印度的1個重要支點,而且南非本地還擁有鑽石和黃金,多方加持之下,這塊土地自然也就被大英帝國視作珍寶。
但這塊土地上的人,卻讓英國十分擔憂,倒不是黑鬼,而是那些白種人,荷裔布爾人。
“布爾”在荷蘭語中意為“農民”。布爾人是當年到南非的荷蘭殖民者的後裔。
1795年,英國艦隊在南非開普登6,開始了和布爾人在南非長達百年的爭奪戰,經過多年的衝突,在英國的強大實力麵前,布爾人被迫向北麵遷徙,於1852年和1854年分別建立了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兩個布爾人共和國。
1880年底至第2年3月,雙方之間就曾發生過1場被稱為“第1次布爾戰爭”的小規模衝突,布爾人取得了勝利。
到了1899年10月,雙方之間積蓄已久的矛盾終於全麵爆發,由此展開了1場動搖大英帝國根基的“第2次布爾戰爭”。
大英帝國內部的傳統的帝國主義著推動著戰爭的發展,英國積極的向南非派遣軍事力量。
而布爾人的情況得到了歐洲大6國家的同情,西歐各國在1899年發起了同情和聲援布爾共和國的運動。荷蘭和比利時組建了眾多的民間團體,征募捐款,發表文章,建立基金會,向德蘭士瓦捐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設備。來自荷、比、德、法、美、俄、愛爾蘭、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上千名誌願者紛紛遠渡重洋來到德蘭士瓦,準備同布爾人並肩作戰。
但這點力量在英軍麵前隻能算是杯水車薪,英國在這場持續了31個月的戰爭中,投入了近4十5萬人的軍隊,幾乎布爾人人口的兩倍,在絕對的數量麵前,布爾人隻有失敗,別無選擇。
隻不過,布爾人的英勇作戰和戰爭智慧也讓英國吃盡了苦頭,整場戰爭靡耗了兩億兩千餘萬英鎊,兩萬1千多人陣亡,非洲惡劣的環境也讓各種非戰鬥減員飆升,各種傷員數倍於此。
布爾戰爭曠日持久,雙方精疲力盡,歐洲各國對英國的抨擊和指責也日益激烈,最終英國也支撐不住被迫與布爾人簽訂了和約,慘勝如敗。
通過這場戰爭,軍事界誕生出了總體戰、全民戰爭和遊擊戰等戰爭理論,從此將改變未來世界戰爭的形態。
英軍則在戰爭中“發明”了碉堡戰術、焦土政策、囚籠政策,以及集中營,更是開創了野蠻暴行的“新篇章”。
不過這些都已經是20世紀的事情了,身在19世紀的左念微真正看中的是這1空窗期,英國注意力被集中在南非,德美等各國的遠東力量有限,且多投入各自的日本勢力範圍內,影響較小。
再者,第1批訂購的4艘裝甲巡洋艦分別在1899年年終和年中歸國,海軍威懾力大漲,想來各國也不會做出什麽不智之舉,因此,此時正是統1全國的好時機。
而在布爾戰爭的影響下,統1之後的中國應當可以很快的獲得各國的認同,尤其是英國,中英同盟指日可待。
第2次英布戰爭標誌著英國的海外擴張史的終結,英國政治家發覺由於近代化戰爭代價高昂,同時保衛大英帝國海外領地和英國本土的做法,在經濟上和戰略上都是不可行的。
因此英國即將結束孤立政策,開始了全球範圍內的戰略收縮,將部分海外勢力範圍轉托給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領,英國本身的戰略重點則轉回歐洲。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別說兩強標準了,甚至都難以在遠東地區維持優勢力量。
包括光緒2十1年定下的5年建造計劃之內的還未落成的軍艦,東南擁有兩艘岸防戰列艦,6艘遠洋戰列艦,十艘裝甲巡洋艦。
包含還未落成的軍艦,沙俄的太平洋艦隊擁有7艘戰列艦,4艘裝甲巡洋艦。
整個遠東的主力艦數量將會在未來3年內超過40艘,英國必然是無力壓製全場,隻能拉1打1,而總觀遠東各勢力,除了中國,英國人又能選擇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