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天河級驅逐艦

字數:4349   加入書籤

A+A-




    1904年1月6日
    海戰過後,國防軍主力艦隊前往長崎維修,而自長崎寧海基地集結趕赴而來的支援艦隊已於昨日抵達函館。
    支援艦隊參與艦隊決戰,因此除了伏波、橫海、定遠、鎮遠這幾艘打雜勞模戰列艦外,剩下的基本都是驅逐艦。
    “謔,那家夥是什麽東西?”上城號驅逐艦的值星官任建義腦袋上紮著繃帶,吊著胳膊,坐在當歸號醫療船的甲板上看著到來的支援艦隊,用還能動的那條手臂指著艦隊中的兩艘小型“巡洋艦”。
    “嗐,你這就不懂了吧,那是咱們新1級的驅逐艦,天河級。”
    上城號算是國防軍的“強運之艦”了,幾次大戰都參加了,還都是衝在前頭的,結果到現在最嚴重的1次傷就是後煙囪被炸倒了,在大湊就能差不多修好,自然也就沒有去長崎了。
    而作為氣象士的裴繼東自然是沒受什麽傷,今天隻不過是來看望1下隊友。
    “乖乖,這麽大?看著都快趕上靖海號了。”
    “聽說得有個千把噸,哎,也就看著大,上層建築高,你要看正麵,薄的很。”
    “不過,話說,造這麽大驅逐艦幹嘛,都趕上巡洋艦了。”
    “你這就又不懂了吧,我跟你說啊……”
    在當今世界的驅逐艦發展上,國防軍無疑是走在前列的,國防軍內部主張擴大驅逐艦的噸位和職能,徹底擺脫“雷擊艦”的窠臼。
    這種做法1方麵是驅逐艦發展的必然,是左念微的提示,另1方麵也是國防軍缺乏較小型的巡洋艦,說到底還是被軍費逼的.
    中國比不了那些海軍強國,底子淺,真正發展起來還是甲午之後,由於缺少資金,左念微在會議上就提出了“集中力量建設主力艦,增加艦艇數量的同時減少輔助艦艇類型”的建設思想。
    在艦艇設計的摸索中,國防軍很快就把目光放在了驅逐艦上。
    從江寧級開始,國防軍驅逐艦的職能就在不斷擴大,先是將雷擊艦、高速炮艦相結合,擔負雷擊和反雷擊作戰任務,隨後又與通報艦、布雷艦等艦艇相結合,擔負起護航、海外巡航、通報、偵察等等任務,必要的時候還會兼職布雷艦、掃雷艦、拖船等等。
    這1職能最終11在天河級驅逐艦上實現,天河級驅逐艦排水量達到1384噸,而同期各國無論是在役,還是在建的驅逐艦噸位基本沒有超過500噸的,如沙俄正在籌劃建設的積極級驅逐艦,其排水量僅為382噸,是當今世界各國海軍的主流,其承擔的主要職責也就是雷擊和反魚雷艇。
    而噸位是其4倍的天河級的職能則要廣泛的多,主要職責包括驅逐威脅主力艦的敵方雷擊艦和魚雷艇,對敵方主力艦進行魚雷攻擊,執行掃布雷任務,並作為主力艦隊前哨和護衛艦艇,執行監視、巡邏、通報、救援等戰場輔助工作。
    除了職能擴大,在既定範圍內,更大的戰艦的綜合戰鬥力是更強的,而且也是更省錢的,兩艘較小噸位的戰艦,其綜合戰力是抵不過1艘排水量為兩艘小型戰艦噸位之和的3分之2的大型戰艦的,但這兩艘小型戰艦的造價卻要超過大型戰艦3分之1以上。
    而這1級驅逐艦計劃建造的規模也很大,準備在未來的5年內建造至少15艘同級艦,這也是為了節省成本,減少艦型既能降低建造成本,也能降低維護成本。
    天河級在國防軍的艦艇中的辨識度可謂是非常高,天河級長100.8米,寬10.34米,吃水4.4米,長寬比達到驚人的1:0.102,不光是在國防軍中,即便是在全世界,也算是所有戰艦中最窄的了。但這也不是天河級最初的設計,天河級最初的設計中,長寬比達到了1:0.093,但由於設計太窄,並排放置的兩台蒸汽輪機放不下,自然就被否決了。
    在動力方麵,天河級搭載了6台油煤混燒小水管鍋爐和兩台蒸汽輪機,雙軸推動,可輸出1.6萬匹馬力,最大航速可達32節,依然是1流水準。
    火力方麵,天河級沿中軸線布置了3門120速射炮,為了消減上層重量,這3門火炮采用了炮架設計,僅前部有50毫米裝甲擋板,不過,由於這樣的設計,這4門火炮的最大仰角可達45度。
    反魚雷艇機關炮方麵,天河級在兩舷各安裝了4門256管電動加特林機關炮,該型機關炮由美國柯爾特公司於1870年從加特林手中購買專利研發的,1893年正式推出向全球販售,每分鍾射速3000發,搭配可大密度殺傷的霰彈,在2十世紀魚雷艇戰位多是半露天的環境下,可以對近戰中的包括魚雷艇在內的敵艦上的人員予以有效殺傷,使敵艦喪失戰鬥機能,搭配重彈也能輕鬆擊穿魚雷艇的船殼。
    為了執行雷擊作戰任務,天河級在艦體舯部主甲板兩側分別布置了1座3聯裝457魚雷發射管,1共6具18英寸魚雷發射管,艦上可搭載500千克魚雷30枚,不得不說,是有點“喪心病狂”了,另外,該艦艦艉還布置了1套水雷布設裝置,還留下了水下反雷擊刀具的改裝空間,可謂是1代“勞模”了。
    防護方麵,天河級采用了30鋼板,內部用水密艙進行防護,僅在指揮艦橋上安裝了150徐製特種裝甲。
    整個艦型采用高幹舷設計,艦上火力密布,導致整個驅逐艦艦體偏高,從側麵看起來比傳統巡洋艦還要威武,但從正麵看起來非常單薄,因此在建成時被不少巡洋艦上的官兵戲稱為“紙片船”。
    “目前函館灣內有著不少的水雷,而且港內還是喪盡天良雷,老毛子是死都想惡心咱們1把呀。”天河號驅逐艦艦長饒鳴衢看著前幾日的偵查報告,揉了揉太陽穴。
    現在的水雷作戰仍然以碰撞為主,主要有兩種敷設模式,1種是錨雷,相當於在指定的海麵上用鐵錨,將水雷懸浮在海麵以下數米高度,這樣水雷布設下去後,己方可以按照布設點位,避開水雷,開辟合理的航道。
    第2種就是飄雷布設,將水雷直接順著河口或者潮汐布下去,甚至幹脆從船上推下去,這種方法可以說是喪盡天良,敵我不分,除非是布雷1方已經徹底喪失製海權,幹脆破罐破摔,誰撞到誰倒黴。
    “配合6軍行動吧,俄軍在港內的火力依然是有威脅的,我們不可能到裏麵掃雷。”丙7號掃雷艦艦長賈宗孺自然是相當反對跑到敵人火炮射程範圍內執行任務的。
    目前掃雷艦的最基本作業方法就是掃雷艇慢速航行,目視觀察發現漂雷或是沒入水中的錨雷,然後用小口徑速射炮引爆,這種作業方式就決定了掃雷艦艇不可能有啥防護,被75山炮打1炮就完蛋了,而且主要戰位還是露天作戰,俄軍的重機槍就能廢掉1艘掃雷艇。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也是有1種快速的應急掃雷作業辦法的,即在水下安裝掃雷刀具,利用高航速割斷固定錨雷的水下鋼索,這樣水雷浮起來以後,用小口徑速射炮遠遠引爆。
    如果固定水雷的鋼索過於牢固,那掃雷船就1直向前航行,撞到鋼索後,水雷質量明顯小於艦船質量,隻能會讓水雷在切割刀具拖動下順著鋼索不斷向下沉,直到撞到掃雷刀具爆炸,不過這樣1來,這塊掃雷刀具就廢掉了。
    當然,這種方法也就針對小裝藥量的水雷,也是種應急方法,如果運氣不好,引爆1枚靠近的水雷,相當於被命中1枚近失彈,掃雷船艇的日子也不好過。
    所以這也隻是1種在敵人的炮火威脅下的應急掃雷策略,現在自己這邊十拿9穩,自然沒必要去賭,比較穩妥的做法自然是等待6軍攻克函館,海軍目前隻需要進行炮火支援即可。
    而天河級就是很好的支援艦,與其1同到來的還有冠豸山級裝甲巡洋艦,冠豸山級的前主炮可以達到25度的仰角,可以做到對港內的吊射。
    1月7日,6軍開始進攻函館港,在過去的1周中,函館外圍的陣地都已經被中日聯軍攻克,俄軍被分割成兩個部分,主力逃向島內,兩個團的要塞駐守兵力則退守函館港。
    因此中日兩國軍隊也分道揚鑣,日本6軍向著島內而去,國防軍則繼續攻打函館。
    其實分開了倒還好,省的雙方互相看不順眼,宿怨是1方麵,日本6軍的殘忍也是1方麵,在攻克函館城之後,所有被日軍俘虜或向其投降的俄國人毫無例外的都被其殘忍的殺害,城內的俄國平民和阿努伊人也是如此,血流成河,看的人不寒而栗。
    當然,國防軍倒也不是同情老毛子,事實上,在中日聯軍登6北海道之後,函館城內的近兩萬和族人就已經被俄軍屠殺殆盡。
    對於日俄之間狗咬狗,中國自然選擇無視,國防軍的目標隻有函館、室蘭等軍港,隻要這些港口不落到俄國人手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