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亞洲同盟的設想
字數:4676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家祖左宗棠 !
1907年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算是1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無畏艦、實用化合成氨技術、英法協約、俄國立憲運動再度失敗,1係列的國際變化讓大6島進入了新時代,歐洲國家的主要精力都在,或已經收縮至歐洲,這就為其他地方的國家帶來了1個機會。
毫無疑問,在未來很長1段時間,亞東不會有什麽國際戰爭,防務壓力的減輕給了中國在工農業上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中英同盟也快走到了盡頭。
無論是中國,還是英國,都已經開始為下1步計劃做準備。
英國對於日本的興趣依然不小,但中德美沒有1個國家會主動配合英國,列強在日本的勢力範圍早已劃定,現在掀起1場混亂隻會分散英國的注意力,這顯然不是1個明智的選擇。
因此,英國人試圖拉攏荷蘭和法國對抗中國,希望將中國推向太平洋,去跟德國、美國搶奪太平洋上的島嶼。
早在華盛頓條約簽訂時,英國就已經開始與英美兩國聯係,1麵向中國渲染對美國對亞洲利益的覬覦,1麵又隱晦地向美國表示中國同樣是個太平洋沿岸國家,試圖在中美之間埋下衝突的種子,讓美國和中國去進行消耗,好讓英國的遠東利益不受強國威脅。
但美國人對英國的均衡戰略深惡痛絕,美國人是不會讓英國如願的,所以羅斯福在努力建立中美對話渠道,防止兩個國家在太平洋上兵戎相見,雖然說這個概率很小。
太平洋確實很大,如果要做個對比的話,大西洋的最大寬度尚不及上海到夏威夷的直線距離,對於現在這個技術水平,想在太平洋上開戰,根本是天方夜譚。
實際上,相比於真正的地緣衝突,現階段兩國之間的主要矛盾其實還是貿易方麵。
歐洲列強對於殖民地貿易1般都是要求片麵協定關稅,而中國則期望建立1種排他性的自貿區,因為中國本身就是世界第1大市場,兼具大進口國和大出口國的特征。
這1點對於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英美矛盾的經濟基礎就是英國的帝國經濟圈具有極強的排他性,現在中國也要搞這種排他性的自貿圈,讓美國如何能接受?
但是,由於中國本身就是大進口國,中美貿易的量遠超於中國所掌控的貿易圈,所以這1矛盾在目前並不顯著,反而是對於現階段並不現實的地緣衝突占主導。
而缺乏現實基礎的地緣衝突並不能穩穩的充當矛盾焦點,因此英國的外交攻勢並不成功。
無獨有偶,德國也開始在亞洲折騰,想要讓中國去威脅英法的東南亞利益。
然而,出人意料的,德國的外交攻勢反而比英國人奏效。
德國人1直在拿中法條約說事,想挑動中國對法宣戰,稱“中國應該立即奪回所有失去的領土。”“強大的中國軍隊應當收複印度支那”......
如此種種,這般話語在這個民族主義橫行的年代十分奏效,從1906年初起,全國已經爆發了289起關於香港和南圻的遊行,造成了12家報館、6所警局、2座政府大樓和2所學校遭到破壞,68名政府人員和警察受傷,5名警察和公務員死亡,另有487人因此受傷,18人死亡。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戰爭遊行,讓中樞頗為頭疼,中樞很清楚已經不能再打仗了,由於戰爭、移民實邊和高速工業化,中國如今背負著超過87.8億元的外債,相當於國家財政收入的5倍。
而移民資金還在增長,東北和西北至少還需要兩千萬移民和相應的配套建設,因此國防僅會維持在足夠保護本國的規模上,而直接戰爭更是不會參加。
當然,這仗很顯然也打不起來,中樞對於軍隊的掌控依然穩如泰山,左念微從連級部隊開始設置政治參謀,聽起來跟政委差不多,但國防軍的政參實際職責非常廣,除了思想宣傳,士兵情感問題、財務、內務、風紀等事務同樣需要他的首肯,對於部隊駐紮等部分軍事任務也有過問的權力。
雖然政參沒有實際指揮權,但軍中大小事務他都能過問,在連級部隊上,政參很多時候也會參與戰鬥任務,充當1般參謀的身份。
1個得人心的政參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能夠將1支軍隊的凝聚力提升好幾個檔次,反之,如果政參人見人惡,那麽這支軍隊離嘩變也就不遠了。
總的來說,政參相當於西方軍隊的牧師、蘇軍的政委、英軍的行政處主任、美軍的人事參謀的結合,不過,後麵3者目前連影子可能都還見不著。
各種極端思想和運動依然在可控範圍內,隻不過是民族主義國家構建中的1點波瀾而已。
而國家也在其中發揮了主導,在這股民族運動引起了反歐思潮和泛亞思潮中推動著亞洲門羅的建立。
左念微所提出了“亞洲門羅”應當稱之為“亞洲同盟”,與門羅主義相比,它擁有著更強的關聯性和更隱蔽的殖民屬性。
推動著中國建立亞洲同盟的原因,除了附屬國製度改革外,日本以及東南亞政策的變化也是重要組成部分。
戰爭之後,日本即將恢複正常,戰爭同盟已經結束,而直接對日本用兵也是不現實的,這會迎來英法美等國的幹涉,而正中德國下懷,不符合“兩頭通吃”的戰略,日本不值這麽多錢,所以中樞需要另1種方法對日本進行更深度的幹涉。
另外,附屬國中的不丹、南掌、蘭芳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也不適合加入聯邦,對於這些國家,中樞有必要予以幹涉。
這也就又涉及到中樞的東南亞政策。
中國是大國,大國從來不會冒不必要的險,南洋的局勢應當是拆散英荷,引導英國對付荷蘭,而非將英國和荷蘭堵到1起去。
中樞需要英國人相信,犧牲荷蘭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英國雖然在收縮勢力,但是他們仍有精力關注亞洲地區。
在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仍然有足夠的兵力來支持他們在東南亞的行動,遠東艦隊雖然不是我們海軍的對手,但仍然有能力在東南亞形成威懾。
尤其是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實際上是有些神經質的,遠離歐美的澳大利亞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周邊的人口大國,比如後世的中國,甚至印尼,都極度敵視和警惕,1戰2戰中,澳新軍團的實力和忠誠也是由此而生。
因此,左念微1直提議以培養華人勢力、策動華人起義為主,而中國隻需要充當華人革命政權的保護者,盡可能的避免與英法之間的矛盾。
但左念微的策略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大部分人以美西戰爭作為參考,認為對荷作戰的難度並不大,英國應當不會直接反對。
不過,也有少數少壯派們更加極端激進,想法簡直無法無天,各種層次不同,有的主張與德國結盟,向英法開戰,有的主張立即南下奪取南圻、驅逐英法在暹羅和南掌的勢力、攻占荷屬東印度,建立泛亞洲獨立圈等等。
而在消滅俄國海軍主力後,中國海軍的主要目標就變成了英國海軍,所以海軍中支持南下的人也很多。
隻不過海軍的想法更為現實1點,也更加冷靜,即在東南亞獲得1個港口,使海軍能夠更直接的威脅到英國人的海峽殖民地,未來如果中國要與英國爆發戰爭的話,中國的海軍主力就可以直接頂在新加坡門口。
這裏也能對英國的印度殖民地也能夠造成沉重的壓力,1旦英國反攻,東南亞的港口將能夠成為最前線的支點,讓海軍有能力在馬6甲海峽中通過層層阻擊消耗英國人,最終迫使英國人退縮。
不過,中國畢竟還是走在1個正常的道路上,海6軍也沒有那麽瘋狂,少數崇拜德國政策的軍官也不能改變什麽。
在左念微看來,叫嚷這些的人應該去緬甸的森林和印度的夏天待上1個星期,看看還能不能站著回來。
中國不會與英法美德中的任何1個國家開戰,這是中樞的明確意思,“固本”才是中國的根本戰略。
在這個戰略的指導下,軍方製定的計劃需要確保,在未來幾年內,中國都不會親自下場和其他國家爆發武裝衝突。
簡單來說,即是增強蘭芳共和國或者其他華人勢力的力量,促使本就十分嚴重的土人和華人衝突激化,最好爆發1場和土人的戰爭。
中國則在這個時候為他們站場,利用外交壓力和軍事威懾迫使荷蘭人退縮。
當然,不打無準備的仗,如果戰爭無法避免,中國1定要親自下場,那麽最好等到歐洲爆發大戰或者他們對中國連外交壓力都不能維持的時候再下場。
也就是將矛盾時間控製在1910年左右,這時候無論是威懾還是戰爭,都有著最大的影響力。
而在此之後,中國需要構建1套能夠保護這些國家的體係,即是前麵提到的亞洲同盟的概念。
在設想中,這個同盟應當是1個超國家的平台,包含軍事同盟、經濟同盟和政治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