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超無畏艦的序幕

字數:4460   加入書籤

A+A-




    盡管在無畏艦的光環下,這支大白艦隊已經是落後的代名詞了。但其環球航行卻為美國海軍的建設與發展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價值,戰艦可以購買,但海圖與航海經驗卻是所有人的不傳之秘。
    可以說,這1場航行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航行的全部花費。
    而國防軍自然也有著自己的環球航行計劃,隻不過1方麵受製於財政,另1方麵中樞也未能下定決心進行1次環球航行。
    不過大白艦隊此行也確實為中樞按下了心,決心進行1場環球航行,讓龐大的國防軍海軍從近海走向遠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相對於還是1個概念的環球航行,無畏艦的發展才是現階段海軍的重心。
    而在歐洲軍備競賽的刺激下,無畏艦的發展可稱日新月異,其標誌性的兩大項目——動力與武備——更是成為發展的核心。
    動力方麵,鍋爐的技術革命逐漸成熟,開始從燃煤鍋爐走向更有優勢的燃油鍋爐,有效節省了空間,增加了動力,對於海軍發展來說意義非凡。
    而蒸汽輪機自然就更無需多言了,自其問世至今,短短十餘年間,列國皆毫無例外的采用蒸汽輪機作為本國水麵艦船最主要的動力,從前的往複式蒸汽機則被徹底拋棄在了角落之中。
    哪怕是稍落後於人的德國也完成了自己的蒸汽輪機計劃,準備在下1級戰列艦中應用蒸汽輪機。
    先發有先發的優勢,後發自然也有後發的好處,比如1些問題就可以主動避免了。
    經曆過兩3年的應用,世界各國也都明白目前廣泛使用的直接傳動式汽輪機存在著與熱效率成正比的高轉數無法與轉數受限的螺旋槳形成最佳匹配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繞不過去的坎,各國的技術人員都絞盡腦汁的想盡了各種辦法,諸如加大螺旋槳麵積,或同軸安裝多個螺旋槳,以減輕空泡現象;限製並選用折中的蒸汽輪機轉數,盡可能的調和功效與螺旋槳轉數之間的矛盾;給每套蒸汽輪機設置不同壓力級下的渦輪組,來各自驅動不同主軸上的螺旋槳;嚐試采用電傳動方式,先用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來發電,再利用電力驅動螺旋槳......
    甚至於采取混合安裝不同類型的動力設備,形成互補,來分別負責艦船在不同航行狀態下的動力等等。
    可以說是8仙過海,各顯神通。
    其中以中國選擇的串聯式結構最為成功,盡管隻是矮個子裏拔高個兒,但各國也隻能捏著鼻子1邊用,1邊探索更好的辦法。
    而經過不斷的摸索,中國最早提出了較為完整的理論,即采用齒輪減速來把蒸汽輪機的經濟轉速,降低到契合螺旋槳的經濟轉速,同時通過齒輪聯動的方式,還能把蒸汽輪機中不同轉速下的各壓力級聯合起來,來共同驅動同1個螺旋槳,由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蒸汽的壓力和能量。
    但這1理論落實起來並不那麽容易,短期內想要上艦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英德兩國在1邊研究差速齒輪,1邊開工戰列艦,就目前而言,在輪機1道,各家還是隻能大力出奇跡,增加鍋爐,改善輪機,應用串聯螺旋槳來硬懟航速。
    除了在動力方麵下功夫,各國在火炮方麵的動靜也不小,其中又以技術雄厚的皇家海軍為首,推動著無畏艦朝超無畏艦方向發展,當然,這也是被瘋狂的軍備競賽強行逼出來的。
    當中美兩國的前無畏艦正聚在1起時,英國與德國之間激烈的海軍造艦競賽卻在英國引起了著名的“1909年海軍恐慌”。
    而且這1次的英國人可比原時空要慌多了,德國人目前已經開工了12艘無畏艦,並且還傳出了德國將要在1909年開工7艘無畏艦的傳聞。
    當然,這隻是謠言而已,德國人明明是打算在1910年開工8艘。
    這更嚇人了好吧!
    總之不論怎麽講,英國人現在是相當恐慌的,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倫敦多家報紙刊登了1篇文章,拋出了皇家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上要超過德國6成的“1強標準”概念。
    如果按照此標準,皇家海軍至少需要開工12艘主力艦,如果按照傳統的“兩強標準”,即世界第2加世界第3,那麽皇家海軍至多隻需開工11艘主力艦即可,而在原時空,英國隻需要開工8艘。
    由此可見,英德的軍備競賽已經遠超所有人的想象,德國人的瘋狂令英帝國也難以承受,需要到鼓動輿論的地步了。
    隨後,在舉國上下高喊著“十2艘”的狂熱輿論之下,1909年2月,英國議會以壓倒性的優勢通過了開造十2艘主力艦的財政預算,並在當年就開始落實了具體的建造工作。
    而且,還不僅於此,英國為了保證絕對的優勢,還在這筆預算中加入了4艘“獵戶座”級戰列艦,這級戰列艦安裝有全新的45倍徑k.v型13.5英寸口徑主炮。
    同屬這份預算之中,英國還在早於“獵戶座”號兩個月時,開工了同類型13.5英寸343)主炮的“獅”號主力裝甲巡洋艦戰列巡洋艦)。
    相比之下,德國人存在艦炮方麵的技術劣勢,德國人雖然提前完成了30.5主炮的研發,但受製於技術,大口徑主炮的研發工作緩慢,而且德國也沒有完全意識到英國已經做好了超級主炮的準備。
    不光德國人沒有意識到,其他國家都沒有意識到,各國對於超過12英寸的超級主炮的研製計劃都還是紙麵狀態,速度最快的莫過於中國,在左念微的推動下,江南海軍工廠在消化50倍徑的12英寸主炮的同時,上馬了14英寸的研製項目。
    對於左念微的這個做法,包括鄧世昌、魏瀚在內的很多人都是不認可的,原因也是很簡單,主要有兩方麵。
    1方麵是本國對於50倍徑12英寸主炮的製造都還不成熟,現在上馬12英寸以上主炮顯然是有點揠苗助長的意思,這尤其受到了設計師們的反對,甚至就連1貫提倡國產的魏瀚都表示,除了外購,否則在左念微定下的期限內,絕無可能完成14英寸火炮的研製工作。
    另1方麵,眾人都認為超無畏艦的時代不會來的那麽快,目前開工建造無畏艦的隻有中美英德4國,連法意俄都還沒有開工無畏艦,按照常理來說,進展速度不應當如此之快,這1點是中樞內的觀點,海軍部雖然不太願意承認,但他們也不認為主炮發展速度會如此之快。
    對於前者,確實如此,本國的技術水平想要支撐14英寸的研發顯然是很難的,江南海軍工廠的工程師提議可以先研發13英寸主炮,但這1提議毫無疑問的被左念微直接拒絕了。
    這1考慮主要有兩個方麵,第1,受製於本國的財政和科研能力,12英寸、14英寸、16英寸3步走是效率最高的,相對來說1款主炮會用很長時間,因此從長遠來看,13英寸並沒有什麽優勢,而15英寸的難度又太大,別說研發了,就是引進生產都很難,折中之後的14英寸對於本國來說最合適。
    第2,自然是考慮到海對麵的美國了,美國人搞出來的就是14英寸,由於他們對標的英國人的13.5英寸,而英國人的祖傳15在1911年之前基本不可能問世。
    在這方麵,中國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小的,因為這是技術問題,造不出來就是造不出來。
    所以美國人基本不存在被刺激然後直接上馬15英寸的可能性,就算有,按照美國人的技術,那也得搞到13年以後,這顯然是等不起的。
    另外,左念微也很清楚,在火炮方麵,中國與英國至少存在著5年的差距,而且本國,甚至包括美國,多多少少都低估了大口徑火炮的威力,就如當年剛剛進入無煙火藥時期的人們對於無煙火藥威力的低估1樣。
    因此,單靠本國的力量是搗鼓不出來的,需要向更先進的國家學習。
    雖然此時支持左念微的超級主炮方案的人依然很少,但這也變相的為左念微的方案廣度提供了便捷——反正也沒有什麽人信,那自然就無需為說服別人而做出妥協了。
    因此左念微在方案中說明了超級主炮的研發和自產計劃,自然是英國的維克斯公司,其14英寸火炮可謂英國外貿產品中少有的良心貨。
    如果不成,奧匈帝國的斯柯達公司和法國的施耐德公司也是可以交流的,斯柯達公司在此時應當已經有13.5英寸火炮的計劃了,施耐德公司的330主炮計劃不知道有沒有上馬,但畢竟是有技術儲備的。
    排在最後的自然是跟克虜伯公司合作,德國人的冶金等技術很好,但現階段的艦炮技術顯然是不太行的,因此在這會兒與德國人合作並不是1個好選擇。
    其次是技術圖紙的引進,技術工人的培養,這些就更加考驗兩國關係了,為此,中國可以表達1些傾向,付出1定的利益來快速追平與英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