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預演
字數:4411 加入書籤
施肇基坐在馬車上,回想起當初被外務部派到巴達維亞時的情形,多少也是有些感慨的。
施竄基祖籍淅江杭州,9歲入同文館學習英文,十6歲隨清廷駐美公使楊儒赴美,任駐美公使館翻澤生,2十歲入康奈爾大學攻讀文學,後又受東南巡閱府聘用,隨同出使法德,供職翻譯,後來在美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返回國內,從此之後正式踏上仕途。
時已是共和2年,施肇基供職外交部,作為本國第1代專業外交官,從翻譯文書開始,1路上也是順風順水,直到去年,受外交部副部長歐陽庚推薦,來到巴達維亞任領事。
此事對於施肇基來說也算是水到渠成,不過,在施肇基離京之前,施肇基受到了總統的召見,總統明確指示施肇基,1旦去了巴達維亞,必須立即著手搜集1切關於爪哇島以及附近島嶼的情報,軍事、政治、社會、民俗、資源,所有的情報都必須仔細整理,並確保情報足夠及時新鮮,盡快向中樞轉交情報。
從那時起,施肇基就已經明白,中樞對於南洋的謀劃已經到了行動層麵,中樞正在將計劃與南洋的實際情況相印證。
長期以來,泛亞細亞主義在如今的帝國主義世界氛圍中熏陶以至成熟,中樞對歐洲殖民者長久統治著亞洲而深感不滿,隨時隨地都在琢磨著如何驅逐那些貪婪的歐洲殖民分子。
此次海軍在巴達維亞的冒險或許隻是中樞的試探行動,中樞是想看看荷蘭人與英國人的反應,然後再決定下1步的行動。
現在,那位荷蘭派駐東印度殖民地的總督同意了中國軍艦入港,這就表明,至少在目前,荷蘭政府的立場是軟弱的,或許是擔心使事態進1步升級,最終導致戰爭,因此荷蘭人選擇了退讓。
不過這種退讓是有限度的,那位總督先生隻允許中國海軍的軍艦在港口停泊最多3天時間,相較於原定訪問的1周時間削減了1半多,很顯然,這場訪問已經變了味道,荷蘭也不再相信之前的申請。
對於中樞的行動,施肇基完全讚同,他是在外國見過世麵的,深知西方列強對“弱肉強食”法則的推崇。
雖然施肇基對於國內那些奮進學社等擴張黨派所主張的“戎裝世界,尊國體唯仗強權;鐵血乾坤,能戰勝即是公理”的強盜邏輯並不認同,但他也依然認為,非有戰爭之勝利,最能彰顯1國之實力,最能振奮1國之精神,最能提升1國之地位,沒有1個國家是靠在談判桌上取得國際地位的。
而相比英國、法國,荷蘭隻是1個小國,昔日的“海上馬車夫”早已衰落,之所以能夠保持東印度殖民地到現在,並不是因為荷蘭強大的軍力,而僅僅是因為歐洲的戰略均勢,而現在這個戰略均勢隨著中國這個攪局者入局,以及歐洲動亂而受到嚴重威脅,這正是中樞選擇的好時機,戰爭是必要手段,但不是唯1手段,在非必要的時候發動戰爭是空耗國力。
不過這畢竟是對“國際舊秩序”的挑釁,荷蘭不是日本,身為歐洲國家,在如今這個政治舞台上,他們擁有天然的優先權,在某種程度上,荷蘭這些歐6小國是可以與美國劃等號的,還是需要冒1些風險的,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施肇基現在必須走個過場,向那位荷蘭的東印度殖民地總督進行1番“解釋”,而這也是他這個領事存在的意義之1。
很快,馬車趕到總督府,施肇基按照外交禮節拜會了那位總督先生。
按照當地報紙所報道:領事先生與總督先生舉行了友好的會麵,領事先生就發生在巴達維亞港外的“誤會”向總督先生做出了解釋,並對總督先生允許艦隊入港的誠信行為表示了感謝,而總督先生也對領事先生的禮貌做法“非常滿意”,並在會談中多次提起中荷兩國的“友誼”。
這場逢場作戲的外交會談隻進行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迅速結束了,施肇基乘著馬車返回了中國駐巴達維亞領事館,而此時,1封來自北京總統府的電報也恰好拍到了領事館。
“茲命領事館方麵迅與荷蘭東印度總督進行會談,以求在以下3個方麵達成共識:
第1,鑒於南洋各地區殖民地生戰亂,中國橋民急需保護,中方將遣合適之軍艦往婆羅洲附近保護僑民,望荷方並遣軍隊行動。
第2,關於婆羅洲的武裝衝突問題,我國政府有意出麵進行調停,如荷蘭政府認為有必要,我國政府可代為荷方與日本政府及日本僑民調解,以期盡快穩定婆羅洲的局勢。
第3,關於蘭芳共和國境內武裝衝突事件,我國再度聲明《婆羅洲協議》,望荷方恪守,勿要越界。
所謂的《婆羅洲協議》即是當年東南代國時,中樞與荷蘭簽訂的關於蘭芳共和國相關處置的協議,其中主要內容是阻止荷蘭幹涉蘭芳共和國內政,但對於荷蘭侵奪的蘭芳公司財產並未做過多糾纏。
很顯然,這隻是1個臨時性的條款,中樞肯定是要插手的,畢竟無論從什麽角度來看,這掏的都不僅僅是蘭芳的錢。
對於中樞的消息,施肇基稍微有點意外,中樞似乎不準備將事件擴至蘭芳之外。
南洋的情況不比北邊,中國跟沙俄怎麽打都沒問題,英美德等國都站在中國這邊,至少保持中立,但在南洋不1樣,在南洋的動作毫無疑問會冒犯到英法的利益,對於他們來說,局勢穩定就是最大的利益,而中國不是美國,中國就站在南洋邊上,這壓迫不是美國這個兩萬裏之外的國家可以比的。
而且,美國在南洋必然不可能站在中國這邊,理由也是1樣的,就像是西班牙不會和美國聯合搶奪英國在南美洲的殖民地1個道理。
……
午後,正是1天之中陽光最毒辣的時候,在熱帶地區更是如此,這種氣溫之下,即使是站在甲板上的遮陽棚下,也會汗流浹背。
作為常規設計的軍艦,“冠豸山”號與烏蘇裏江號並沒有厚厚的柚木隔熱層,因此,在甲板的遮陽棚下,1群水兵正在赤膊勞作,有的在整理纜繩,有的則在軍官的指揮下保養那層橡木甲板,用海水為軍艦的艦體降溫。
由於天氣實在太熱。甲板上也支著幾口大鍋,裏頭裝滿了綠豆湯,以便為官兵們解暑。
作為艦長兼艦隊司令,黃鍾瑛本人也冒著酷熱站在甲板上,相比於水兵,黃鍾瑛還需要穿著1身常服,自然是更加酷熱難耐。
黃鍾瑛現在正在前主炮塔後方,檢查炮兵對主炮的保養工作,在艦隊司令的嚴格監督下,沒人敢敷衍了事。
當視察完畢之後,黃鍾瑛便準備趕往輪機艙視察今日的輪機訓練工作,對於輪機艙的眾人來說,哪怕是赤道上的4十多度的溫度,也不過是正常工作的狀態,但在赤道上散熱係統的低效導致的機械問題卻讓他們相當苦惱。
隻是,黃鍾瑛前腳趕去輪機艙檢查情況,後腳1艘小艇便從港口碼頭上駛了過來,並在“冠豸山”號的旁邊停了下來。
在與艦上人員溝通了之後,黃鍾瑛很快收到了來者的消息。
過來的人是中國駐巴達維亞領事施肇基,以及幾名領事館的工作人員。
登上軍艦之後,1名副官將他們領到了艦長室,幾人就坐在艦長室裏吹電扇、喝涼茶,直到黃鍾瑛結束了對輪機艙的巡視,他們才與黃鍾瑛說上話。
“黃司令,這是中樞剛剛拍過來的電報,根據電報的命令,我們必須盡快趕去婆羅洲,執行護僑行動。”
見了黃鍾瑛的麵,施肇基也沒多羅嗦,寒暄1句之後,就將1封電報交給黃鍾瑛過目。
“終於可以離開巴達維亞了。”黃鍾瑛長舒口氣,將電報仔細看了1遍。
艦隊在巴達維亞呆了3天,期間接待過上千名當地社會名流,其中多數都是南洋華僑,少數則是荷蘭殖民當局的官員。
作為艦隊司令,黃鍾瑛少不得出麵接待,雖然他各方麵的應酬都做得不錯,但是他早就對這些無聊應酬感到厭煩了。
不過,在臨走之前,施肇基還是帶著黃鍾瑛趕去荷蘭總督府,向那位荷蘭總督告辭,這是必要的外交禮節。
等趕到荷蘭總督府,施肇基和黃鍾瑛將艦隊即將離開巴達維亞的消息告知荷蘭總督,而且將艦隊的目的地也1並告知。
得知中國艦隊即將離開巴達維亞,荷蘭總督多少鬆了口氣,雖然他也明白,中國艦隊之所以離開巴達維亞是準備趕去婆羅洲保護中國僑民,而婆羅洲作為荷蘭東印度殖民地的1個省,對於荷蘭而言同樣重要。
不過相比巴達維亞,蘇門達臘就是蠻荒之區,中國艦隊去那裏,總比1直賴在這巴達維亞要好的多,至少荷蘭總督能夠安心的睡覺了,不然的話,整天麵對“冠豸山”號的8英寸主炮,總督先生怕都是要神經衰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