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救災防災新舉措

字數:5995   加入書籤

A+A-


    盛大的凱旋儀式餘溫尚存,英烈閣的香火也未散盡,朱祁鎮還未來得及喘口氣,山東、南直隸、浙江等地暴雨成災、江河告急的八百裏加急奏報,便如雪片般堆滿了乾清宮的禦案。
    他登基二十多年了,大明已經在他的強勢改革下,走上了一條不同與任何朝代的發展道路,商業經濟蓬勃發展,尤其是海貿尤為興盛,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四省港口幾乎增加了三倍。
    大明的海關稅收年年增加,加上國內的手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整體商稅大有隱隱超過農稅的趨勢。
    可人力有時窮,這個時代,不論經濟還是生產力都沒法抗拒任何一場天災。
    與其說是生產力的低下,倒不如說直接原因還是在製度的設置上有問題。
    焦灼的氣氛取代了勝利的喜悅。
    乾清宮內。
    一身常服的朱祁鎮眉頭緊鎖,指尖重重敲在攤開的災情奏報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內閣六部的大臣們肅立階下,氣氛凝重。
    “看看,錢塘江決口,濁浪滔天,吞沒良田屋舍;淮水漫溢,千裏澤國,哀鴻遍野;浙東颶風過境,如巨靈神掌掃蕩,檣傾楫摧,生靈塗炭!朝廷年年賑災,銀子、糧食,流水似的花出去,為何?為何這災情非但不見消停,反而愈演愈烈?是老天爺專跟我大明過不去,還是……”
    朱祁鎮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頓了頓,他這一頓不要緊,下麵的大臣們卻是驚出一身冷汗,皇帝這幾年雖然沉穩了不少,可跟在皇帝身邊多年的老人都知道,皇帝的脾氣隻是隱藏的越來越深,而不是不會殺人了。
    “還是我們這些人,根本就沒找對路子!年複一年,徒耗國帑,空耗民力,卻不見絲毫成效!”
    王直須發皆白,腰背佝僂了幾分,他今年已經75了,精力不濟,本打算今年就向皇帝辭官回鄉的。
    他艱難地起身,深深一躬,蒼老的聲音帶著深深的憂慮:“陛下息怒,天威難測,天災無情,人力有時窮。
    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速速撥付錢糧,遴選幹練能吏,星夜馳赴災區,開倉放賑,煮粥施藥,安置流民,嚴防死守,勿使災民生變,方是正理。”
    他深知皇帝此刻的憤怒,但也道出了最常規的應對之策。
    戶部尚書李賢緊跟著出列,額角滲著細密的汗珠:“王閣老所言甚是。然則……陛下,西域之戰雖勝,耗資靡費何止百萬?凱旋封賞三軍、撫恤陣亡英烈,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如今山東、南直隸、浙江三地同時告急,再算上災後重建所需費用,所需錢糧之巨,缺口之大……臣,臣恐戶部庫銀,實在……實在難以為繼啊!”
    他越說聲音越低,國庫的窘迫,讓他這位掌管天下錢糧的大管家,如履薄冰。
    他聲音越說越低,額頭滲出細汗。
    “難以為繼?”朱祁鎮猛地站起身,龍袍袖擺帶起一陣風,
    “所以,年年如此?一地受災,朝廷便傾舉國之力去填這個無底洞?填完這裏,那裏又決口?朝廷疲於奔命,勞民傷財,永無寧日?天下財富,難道就隻夠用來給老天爺擦屁股的嗎?”
    “你們一個個自詡學富五車、才情驚世,學問無出其右,怎麽到這事兒上了連個辦法都沒有?”朱祁鎮越說越氣,自他登基到現在,天災時不時的就發生,而朝廷的這些大臣呢?連個辦法都沒有。
    工部尚書石璞被皇帝的目光掃到,遲疑片刻後硬著頭皮躬身道:“陛下……此乃……此乃成例,曆朝曆代,救災賑濟,皆是如此辦理。”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無奈,也道出了長久以來的慣性思維。
    “曆來如此,便對嗎?”朱祁鎮猛地站起身,聲音陡然拔高,“朕看,是到了徹底改一改這‘成例’的時候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終是死路一條!長此以往,整個朝廷都會被拖垮、拖死!”
    他走到懸掛的巨幅輿圖前,手指重重劃過受災區域:“朕意已決,此次賑災,乃至日後所有災異應對,當行預防為主、防抗救結合之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死路一條,到最後朝廷會被拖死。”
    於謙眼神一亮,拱手道:“陛下英明,敢問可有具體方略,以解此困厄,謀長遠之安?”
    朱祁鎮轉身道:“第一,變輸血為造血:救災賑濟,絕不能再單靠朝廷中樞掏空家底,朕要推行‘中央統籌 + 地方對口支援’之製!”。比如,”
    他手指點向地圖,“山東受災,則令鄰近富庶的南直隸、河南、北直隸部分府縣,各自對口支援山東受災的府縣,錢糧、工匠、藥材、耕牛種子,按災區實際需求供給,責任明確到具體的支援府縣。”
    於謙皺著眉頭問道:“陛下,那朝廷中樞做什麽?”
    “中樞負責統籌協調、監督核查,以及對最困難、最偏遠地區的最終兜底。如此,既能大大減輕中樞重負,又能就近、快速調集資源,豈不比從京城千裏迢迢運糧,耗費時日,靡費更多,快得多、省得多、有效得多?”朱祁鎮解釋道。
    “對口支援?”李賢瞪大了眼睛,這個前所未有的詞讓他心頭巨震,他下意識地脫口而出:“皇上,此策……此策聞所未聞啊,地方財力亦有不逮,且……且非其轄地,地方官員如何肯盡心竭力?這……”
    “如何不肯?”朱祁鎮斬釘截鐵地打斷他,聞所未聞?你當然沒聽過,這可是經過後世實踐檢驗過的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此乃國策,非是與你等商量。內閣會同戶部、吏部,三日內,必須拿出受災府縣與支援府縣的對口名單和具體章程。支援成效,直接列入地方官員年終考功評等,支援不力、推諉塞責者,降職、查辦,絕不姑息。支援得力、成效卓著者,重賞、擢升,朕不吝爵祿,朕要看的,是實實在在的救災效果,是流民有飯吃、有屋住、有田種,不是空談!”
    於謙撚須沉思,緩緩點頭:“陛下此策,雖開先河,然……切中時弊。若能妥善推行,層層落實,確可解眼前燃眉之急,亦為長遠防災減災之計,老臣,附議!”
    王佐亦是點頭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妙哉,妙哉啊。”
    朱祁鎮沒有理會他們的誇讚,繼續道:“第二,謀定而後動,防患於未然。 頭痛醫頭終非上策。
    責令六部、都察院、欽天監,會同地方上真正有治水、防災、賑濟經驗的能吏及熟悉地方水情、地情的耆老百姓,共同製定一部《大明綜合防災減災十年規劃》。
    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
    明確工部治水修堤、戶部錢糧賑濟儲備、兵部搶險救援、刑部維持秩序安靖地方、吏部考核官員防災救災功過、都察院監察糾劾之責,務必杜絕遇事推諉扯皮。
    同時,構建中樞省府縣四級應急響應體係,遇災情,信息逐級快速上報,中樞指令直達基層,反應要快如臂使指,令行禁止,決不能再出現消息梗阻、指揮失靈之弊。”
    石璞聽得心潮澎湃,作為工部尚書,他深知治水防災之難,也最明白係統性規劃的重要性。
    他激動地躬身,聲音微微顫抖道:“陛下深謀遠慮,洞悉根本,此《十年規劃》若成,並得以貫徹,必能固我大明山河,使億萬黎庶少受天災荼毒,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第三,”朱祁鎮目光如炬,看向工部和戶部,“水患之根,盡在江河,而江河之禍,尤以黃河、淮河為甚,責令工部,即刻會同河南、山東河道總督衙門,限期拿出根治黃河、淮河水患之詳實方略,尤其是黃河。”
    “雖說前些年朝廷投入海量錢糧進行了治理,這次山東沒有發生黃泛亦有其功勞,但不能心存僥幸。”說著,他對著一旁的河道總督潘季馴道:“潘愛卿,你來說說,治黃的根本是什麽?”
    潘季馴經過五六年的曆練,已經成熟不少,古銅色的臉上滿是沉穩之色。
    他走到輿圖前,手指重重敲在黃土高原的位置道:“黃河之禍,根在泥沙,泥沙何來?皆因中上遊,陝西、山西、甘肅三省境內,林木砍伐殆盡,水土流失,泥沙俱下,淤塞河道,抬高河床,終至潰決。”
    “一派胡言,水土流失?泥沙俱下,淤塞河道?簡直胡說八道。”他這話一出,有些官員已經開始竊竊私語了。
    “就是,黃河水流湍急,河水日夜衝刷,哪能抬高河床?簡直是危言聳聽!”
    “我看,他又想著法子從國庫掏錢打水漂。”
    除去認知以外,朱祁鎮知道這些反對的人心裏怎麽想的,當初他力排眾議提拔這個民間治水草民為治河總督時,可是得罪了不少人。
    這些人不敢明著反對他這個皇帝,就把矛頭對準了潘季馴,不然也不會有當初誣陷之事發生。
    在一個就是這幾年黃河改道治理,耗費的錢糧幾乎是大明兩年的稅收總額,不管是朝廷和地方,大家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那些人能不恨潘季馴嗎?
    朱祁鎮如刀的目光掃過那些人,心中暗罵一句:利國利民的一件事你們都尿不到一個壺裏,看來,這幾年太過放縱你們了。
    隨即大聲道:“傳朕旨意:自即日起,將黃河中上遊,陝西、山西、甘肅三省境內,大批量植樹造林、保持水土之成效,列為三省巡撫、布政使、知府、知縣之首要考功指標,與錢糧賦稅同等重要,年年核查,十年為期,朕要看到青山重現,碧水長流!”
    潘季馴聽到皇帝竟將治河根本追溯至上遊水土保持,並如此決斷地推行植樹造林,心中震撼無比,深感遇到了明主。
    他深深一揖:“陛下聖明燭照,此方略直指病根,乃固本培元,利在千秋之舉。臣定當竭盡全力,配合地方,調派精幹工匠,參與植樹固堤,不負陛下重托。”
    “好!”朱祁鎮讚許地看了他一眼。
    “第四,立法為憑,以章行事。
    王直、李賢、石噗,朕命你三部牽頭,匯集六部、都察院、大理寺意見,詳參曆代救災得失教訓,給朕擬出一部條理清晰、權責分明、切實可操作的《大明自然災害救助條例》來。
    從災情預警傳遞、各級應急響應啟動、物資儲備調運規程、災民臨時安置與疫病防治規範、災後重建規劃、撫恤傷亡標準,到官員救災功過獎懲細則……統統給朕寫清楚,定明白!
    白紙黑字,昭告天下。以後救災,就按這個條例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讓那些庸官、懶官、貪官,再無推諉塞責、上下其手的餘地,也讓真正用心辦事的官員,能放手施為。”
    皇帝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從應急機製創新,到長遠規劃,到根本治理,再到製度保障,環環相扣,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階下眾臣,無論是深感震撼還是心存疑慮,此刻都被皇帝這份破釜沉舟、銳意變革的決心和深遠的布局所感染。
    他們精神大振,齊齊躬身,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臣等遵旨,陛下聖明燭照,思慮周詳,此策若行,必能紓解民困,澤被蒼生,實乃大明之福,萬民之幸。”
    朱祁鎮長長吐出一口胸中濁氣,連日來的焦慮和殫精竭慮讓他眉宇間充滿了疲憊。
    他揉了揉發脹的眉心,揮揮手道:“內閣統籌安排賑災事宜,去吧,分頭去辦,災情如火,刻不容緩,朕不要空話、套話,朕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看到災區的百姓,能活下去,能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