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州城“東記”(一)
字數:1853 加入書籤
百越異世傳說!
“夥計,有什麽時興的酒菜,報個菜名。”
“白灼肘子、黃酒燜魚、酒糟黑魚、白切雞、白切肚子、生炒肉圓、生炒肉片、煎魚餅、煎肉圓、燜石魚、辣煮鰱頭、燒花雞、燒青鵝、鹵水板鴨、鹵煮紅肉,幾位要不各點一份。”小二以為他們是第一次來花州的客商,就想讓他們多點一些自家的菜品,就算吃不完那也是客商買單。
可阿東不那麽想,出門就是錢,能省則省昵。
“難不成你這菜品都不要錢?”
“大哥,你這莫不是和我開玩笑。”
“是你開玩笑在先昵?”
“我……”
“說正事,給我們來一份白灼肘子、酒糟黑魚、白切雞、生炒肉圓、煎魚餅、燜石魚、燒花雞、鹵水板鴨,再上一壺招牌的花州紅。還有,我這有幾尾石魚,新鮮著昵,就用它們做菜。”阿東說完指了指阿牛手上的石魚。
“呀,原來是老主顧,這石魚可是碼頭‘仁記’買的?隻有我們‘仁記’的魚是這樣串的,半日內魚都是活的,我這就給你下單去。”小二看到石魚,立馬勤快的跑動起來,連說話都熱情了許多。
這下阿東暗笑起來,在碼頭他是故意讓阿牛去買了幾尾魚,買的就是“仁記”魚檔的,為的是在“仁記酒樓”裏用上。這仁記的手藝其實一般,但做魚是一絕,先讓大夥填飽肚子再說。
不一會,酒菜上齊,小二還贈送了一份水煮石魚片。
夥計走遠,阿牛問起要不要還用英州城的手法推銷味精,阿東說,這裏就不能用那套了,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盤下這個酒肆,他上次就打聽到老板有意轉讓,隻可惜自己手上現銀不多,不然真想把它盤下來。無名說,這可以試試,回去商量一下。
阿東隻好露出了一絲冏笑,因為他沒有那麽多銀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勇士難使無刃之器。
雖然“雲岩號”上貨艙裏有的是好貨,如果賣到禹州城,也是可以換來不少銀子的,隻是總不能和老板說,自己有一船好貨,如果賣到其他州府,一定能換得很多銀子,可以換一間酒肆了,然後指望老板同意自己拿了一船貨物,跑到其他州府去換成銀子昵。更何況,阿東還指望可以載著一船貨去禹州,見識見識君蘭集盛會。所以,就算老板同意,他也要掂量一下。
一頓酒飽飯足,阿東領著眾人進了一個三民巷的巷口,這邊和臥龍街的熱鬧相比,是天差地別,臥龍街那邊是人聲鼎沸,三民巷這邊是人聲如蚊。
阿東在前麵先左拐,再右拐,帶著眾人漸漸遠離了喧囂,這裏每一個牆角都是古樸的牆麵。
從遠處看,古老青磚青瓦把巷子裏裝點得莊重大氣,觸目而過的古老青磚,讓人能夠感受到歲月的沉澱,仿佛每塊磚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青磚上點點斑駁,青瓦上泛著淡淡光澤,瓦當上,山花禽鳥花紋簡明生動,瓦當的水縫間流轉的是綠茸茸的青苔,鮮嫩的綠色從青瓦上流動到屋簷邊,使得瓦片上偶爾爬出的一棵青鴉鴉的瓦鬆,更加青翠了幾分,像一道道婉轉的琵琶音符,舞起了曼妙的身姿。
作為古城,這裏的街道確實是了解花州的絕佳地方,隻是,做生意講究的是人氣,這裏人氣稀少,就算能把生意做起來,也隻是勉強糊口。但眾人已經見怪不怪了,對阿東的了解,他們已經知道他是一個自力更生的人,做事不假手於人是他的風格。
不出意外的,後麵的人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街口,不一會,他們來到一個不臨街麵的院子前,門口掛著“東記雜貨”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