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五歲的夏末
字數:4937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奪嫡不如當神醫[清穿] !
胤禩三天後又去了一趟淥水亭,給納蘭性德複診。這位才子恢複得挺好,已經能坐在案前寫詞了。
情人沈宛給他紅袖添香。之前胤禩以為她是妾室,其實是不準確的——她是自由人,身契並不在納蘭府。沈姑娘已經有四個月身孕了,假若納蘭性德今年死了,這寶寶就是個遺腹子。如今嘛,他大概有幸能在父親的照拂下長大。
納蘭性德作為世家公子,年輕的時候沒少過通房丫鬟,後來跟原配在一起才生出“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覺悟,將旁人遣散了去。原配死了好幾年了,才又有個沈宛慢慢走進他心裏。不過沈姑娘是青樓出身,明珠一直不肯承認,這是一樁家務事。納蘭性德的繼室是明珠替兒子挑的富貴千金,然而一直在公婆跟前守空閨,這就是另一樁家務事了。
總歸,就算有小周公公替他科普這些家長裏短,胤禩也不打算深究。他走江湖的時候什麽驚世駭俗的愛情沒見過,納蘭性德這才哪到哪?
可是他不細究,卻架不住性德自己有話要說。
“大阿哥的福晉,我阿瑪他們爭執女方家是武將文臣爭執不下。然而婚姻若是隻講家世,那人與提線木偶又有什麽差別呢?
“千挑萬選的家世,卻沒人想若是大阿哥不喜歡她,那也不過是世間再添兩個可憐人罷了。”
五歲的八阿哥在心裏發出單身狗的汪汪聲,然後他決定使出師門祖傳技藝——一臉淡定說瞎話。“感情興許是婚後能培養的吧。”
納蘭性德憂鬱地搖搖頭:“我與盧氏感情甚篤,然而和官氏卻怎麽都說不到一塊兒去……盲婚啞嫁能夠遇到一個心意相通之人,本就是得天垂憐才能有的,可一不可二。”
胤禩沒話說了,繃著臉作高人狀。看在納蘭公子眼裏就是小孩子圓嘟嘟的小臉都皺成包子了,天真可愛不知世事,於是他又長歎一聲:“希望大福晉能夠與大阿哥相濡以沫、百年好合。”
胤禩覺得,納蘭性德雖然脾氣軟一點,但真的是個好人。
大阿哥胤禔的福晉人選最終由康熙拍板確定了,是吏部尚書家的嫡長女伊
爾根覺羅氏,遂了惠妃的心意。
說到未來大福晉一家,那也是滿人中的老姓了,家族人口眾多。雖然不比赫舍裏、鈕鈷祿、瓜爾佳那般顯赫,但勝在子孫老實肯幹,不至於捅大簍子要胤禔擦屁股。畢竟胤禔自己做事都不善後的,怎麽指望他帶一家子拖油瓶?那還不用油擦地啊。
且大阿哥的未來嶽父科爾坤,沒經過科舉卻連任戶部、吏部尚書兩大肥差,十年不倒,這中間有滿人力挺的因素,但也說明他是個人緣好情商高的。惠妃希望兒子能跟嶽父學點情商。
當然了,明麵上惠妃對著胤禔和康熙又是另一個說法了。“臣妾自個兒的兒子,還不知道他的癖好?”惠妃一邊剝核桃,一邊嘮道,“胤禔是老建州的那套眼光,喜歡順著他把他當大爺伺候的溫柔女子,爺們不在的時候還要能當起家來。這般艱巨的差事,臣妾看著隻有伊爾根覺羅家的大格格能勉強擔起來,別的那些藏不住脾氣的姑奶奶,懸!”
胤禔大窘,連聲嚷道:“嫁給我怎麽就成艱巨的差事了?我哪裏不疼媳婦了?額娘你是我親額娘嗎?怎麽媳婦沒過門就埋汰起兒子來了?”
惠妃:“我還不知道你?你喜歡身形豐滿的鵝蛋臉,最好是楊貴妃那樣的美人是不是?可巧了,伊爾根覺羅氏就是個豐滿的。”
這下大阿哥不嚷了,臉紅得跟熟透的蝦子似的。
康熙哈哈大笑。他每次來延禧宮聽惠妃大阿哥母子互懟,簡直比唱戲還熱鬧。
“說到武人家的格格,胤禩才是喜歡那一款的。”
原本吃瓜吃得正快樂無比的八阿哥,一臉懵逼地看向養母,嘴角沾著的西瓜子“啪嗒”掉下。這話題是怎麽轉到我身上的啊?小阿哥懷疑人生,講道理我就隻是個五歲的吃瓜群眾哇。
惠妃把剝好的核桃肉推到康熙跟前,繼續說道:“前些日子榮妃慶生,小阿哥小格格聚到一起。那文文靜靜的三公主五公主,多乖巧可愛啊,胤禩壓根兒理都沒理,就顧著跟在二公主後麵‘姐姐’、‘姐姐’地叫,給人撿了一下午的毽子。”
二公主是榮妃閨女,排除掉被收養的大公主,她是
康熙存活的女兒中最大的,也頗有長姐風範,是個厲害角色。惠妃話中的意思,是小八不喜歡文靜的小姑娘,偏喜歡跟著潑辣的跑,品味可見一斑。
八阿哥都呆住了:“不是,哎,是二姐姐喊我幫忙,我才去的。”
“喊你去你就去,你怎麽這麽呆呢?”大阿哥戳戳弟弟的額頭,“以後給你找個蒙古媳婦,手臂比你大腿還粗,天天使喚你跑東跑西。”
“不!不要蒙古媳婦!”八阿哥的眼神變得驚恐,兩輩子的單身狗也不要終結在巨人媳婦手裏啊。
康熙想笑,又強行板起臉:“胤禔別嚇唬你弟弟,蒙古也是有美女的。你們烏庫瑪嬤當年就是科爾沁第一美人……”
烏庫瑪嬤,是已經年老發福的那位老太太嗎?胤禔和胤禩內心毫無波動,並不覺得這個科爾沁第一美人有什麽說服力。
蒙古妃嬪退出後宮核心也就康熙這一代而已,然而在下一代皇阿哥們的心目中,蒙古女人就已經不是妻妾的好人選了。康熙並沒有去糾正這樣的傾向,時代在向前,滿清已經離開了與草原相鄰的東北,那麽蒙古人對於清朝後宮的意義已經不大了。未來有可能出漢軍旗的皇後,但不可能再出蒙古博爾濟吉特的皇後了。
整個大清的最後一位蒙古皇後,是當著吉祥物滿語都說不利索的皇太後;而整個大清最後一位實權的蒙古皇後,是躺在病榻上的太皇太後。等到她死後,會有一個家喻戶曉的諡號——孝莊,但是如今,她的徽號是“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後”。嗯,太長了,基本上沒人背得下來,大家叫“太皇太後”的時候多些,最多叫一句“昭聖太皇太後”,已經非常正式了。
放十年前,太皇太後還是非常厲害的,後宮前朝都常常向她請教意見。那時候即便是尊貴的皇帝和元後,辦錯了事也要怕被老祖宗責怪。然而歲月不饒人,大約是在裁撤三藩的過程中,與祖母意見分歧的皇帝逐漸占據上風,憑著一股銳氣推行了自己的主張,也憑著對三藩的戰爭勝利鞏固了自己的權力。
等到康熙二十年,三藩平定,老太太已經徹
底不管事了。也是在那一年,八阿哥出生。這其中都是有因果的,如果太皇太後還管著後宮,如果皇帝不是已經羽翼豐滿能夠一言九鼎的皇帝,辛者庫包衣出身的良貴人也沒法承寵。
忙碌了一輩子的人,真到了退休的日子,往往就會生病。大約是腦子裏繃著的那根弦鬆了,所有被意誌力壓下去的陳年舊疾就都冒了上來。從胤禩來到這方世界,兩年裏,太皇太後大大小小的生病次數,已經超過了兩隻手能數完的範疇。
這一年天氣忽冷忽熱。春末夏初陰雨尤其多,到了七八月突降高溫,果不其然老太太又病倒了。是中暑。
禦藥房首先忙碌起來。因著胡老院判死在六阿哥事件裏,他帶的徒弟中好幾個因為害怕自請離職了。整個調養部門都缺人手,偏偏這時候宮裏最尊貴的老太太又病了。院使大人親自去了慈寧宮,不放心,又拉上了本來主管流行病的朱院判。
朱院判私底下沒少跟八阿哥吐槽:“太皇太後就是中暑,拿陳皮、砂仁、薄荷腦合了服下就好了,重要的是穿得輕薄,吃蔬菜瓜果,傍晚多乘涼散步。偏生有些人非得人參、靈芝、雞湯地往上堆,還讓臥床。小病都能折騰成大病。”
但是官大一級壓死人,院使大人作為太醫院最高領袖,代表著權力階層的滿人,自然是頂頂正確的。不然放在皇帝眼裏,就是朱純嘏這個院判想奪權。
“還是跟老胡搭檔的時候省心。”朱太醫抱著越發沉重的小阿哥,看他分藥材,一邊念叨著,“你要跟胡太醫學謹慎,不可學院使的浮誇。這世上最貴的,不一定就是最對症的。”
胤禩心裏有幾分過意不去,小小聲地問:“咱們不跟皇阿瑪說實情可以嗎?我去說也不行嗎?”
“我已經將仁丹讓太皇太後服下了,總歸是盡了本分。”老太醫垂下眼,“皇上知道他醫術不精,未必就聽他的。咱們這位萬歲爺心裏明白得很,隻是院使必得是滿人的,矮個兒裏拔高個……”
胤禩還是不太高興:“醫德不好的人,怎麽能當太醫院之首呢?”
“太醫院又不是天下最好的醫館。”朱老太醫嗬嗬
笑了兩聲,“世上本沒有最好的醫術,都是分散在三教九流、田間地頭的經驗,有誌向的先行者將其收攏起來,就慢慢成了醫書、有了醫術。我們這些人,不過是在前人的功勞簿上用些小伎倆而已。”
他慢慢搖著八阿哥,仿佛在搖著自家的大孫子。“說起來,立秋後要編醫書了。先太醫院招人,招夠了人手就編醫書。入關幾十年,又出了不少新病新方,都得收錄成冊,從前散佚有錯的醫書,也得重修。這是大盛事,功在千秋,比給貴人看病重要多了。哎哎,咱們這位萬歲爺是真的有眼光的人,可惜……”
可惜什麽,朱純嘏沒有往下說。但胤禩覺得,大約還是跟院使大人必須是滿人這件事有關。
在禦藥房藥香彌漫的房間裏,在老太醫的膝頭,他第一次模模糊糊地感受到了這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最致命的先天缺陷。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了更新了。15000字的榜單,衝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