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十三歲的年末
字數:7218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奪嫡不如當神醫[清穿] !
臘月二十八,京城的天空上又飄起了若有若無的雪粒子。
八阿哥穿著今年新做的毛絨鬥篷,慢悠悠地走在紅牆黃瓦的宮道上。雪青色的鬥篷外表麵閃著銀色絲絨的光,一看就是上好的貢緞做的。
他手邊牽著的八公主昆昆,也換了同款材質的新鬥篷。年紀還小的時候,昆昆總是被乳母嬤嬤安排大紅色的鬥篷,如今她也快八歲了,有了些自己的話語權,於是今年的鬥篷就被安排成了水紅色,粉嫩粉嫩的。
小姑娘的審美總是隨著年齡而變化,青春期前喜歡粉紅粉藍,等到了接近二十歲,又會懂得“要想俏一身孝”的道理,迷戀起黑白素色的高級感。
當然了,以上隻是通常規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經曆,都會造成不一樣的審美。像是他上輩子的師姐師妹,無論年紀大小,都對門派標誌性的藍紫色非常推崇。而他在迷霧沼澤遇到的江湖人,則偏好當地特產的黑布與銀飾。
不知道他在藏書樓遇見的那個清秀到出塵的女孩,偏好什麽顏色的衣服。就那天見到的來說,她穿的淺蔥色的旗袍,頭上簪著淺藍色的絨花,看上去似乎是喜歡素淨的風格。然而也許是當時夏天炎熱,才選的清涼的顏色也說不定。
想著想著,小八爺就走神了。
說實話,他怕傷害到女孩子家的清譽,不敢光明正大地去打聽董鄂小姑娘的喜好,隻敢偷偷摸摸地旁敲側擊,效果自然不好。
到如今半年過去了,八阿哥也才知道小姑娘的爺爺是大名鼎鼎的董鄂妃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名為董鄂·費揚古。
叫費揚古的人朝廷中實在是有些多,於是這位便被稱為伯費揚古。蓋因董鄂妃顯赫的時候,其阿瑪被封了三等伯的爵位;順治是四年,董鄂妃和費揚古的父親死了,由十四歲的費揚古繼承了父親的伯爵爵位,“伯費揚古”的名稱就是這麽來的。
伯費揚古因著姐姐一朝寵妃的緣故,家裏乍然富貴,從小錦衣玉食,本該成為四九城中最常見的那種紈絝子弟
。無奈這位費揚古同誌在少年時期接連死了阿瑪、姐姐和姐夫,所有靠山全倒,全家隻剩一人。那還能怎麽辦?奮鬥吧少年,不然早晚被新君算舊賬。
幸好他本身長得高大,基因裏的武力值天生高於常人,因此積極地投身軍旅。剛好那時候三藩作亂,伯費揚古跟在安親王嶽樂的軍中,立下了不少功勞。等到三藩平定,順治年間隻空有個爵位的邊緣少年,赫然已經成了領侍衛內大臣,位列掌握實權的議政大臣之一。
而在安親王嶽樂已經去世的今天,伯費揚古更是接過了領兵打大戰的重擔,帶著先鋒部隊駐紮歸化城,隨時警惕著外敵入侵。
小八爺對於跟董鄂小姑娘這樁婚事的不確定,大部分來自於董鄂小姑娘自己的心意,少部分就來自於這位傳奇色彩的大將軍了。
換位思考,小八爺覺得伯費揚古不會願意家中的女孩兒再次嫁入皇室的,自己姐姐當初背了多少“狐媚子”的罵名心中沒數嗎?
打聽心上人打聽了半天,個人的喜好沒打聽到多少,反而滿耳朵都是她傳奇的家世和強大的瑪法。小八爺有些沮喪,偏偏在這個時候,他最擅長打聽消息的小夥伴姚法祖離開了他。
某個見色忘友的家夥趁著年底告假回鄉去了。沒錯,表麵上的理由是回鄉過年,但實際上是跑杭州還是跑泉州那就不一定了。小八爺可是看見了姚法祖給大姐姐的情書,什麽“若是五年後我未娶你未嫁”,什麽“以海為誓”,光是偷看的那兩行字就讓小八爺起了雞皮疙瘩。
他自覺不是姚法祖那種沒臉沒皮的人,隻能送些實用的小禮物了,像是布匹、書籍、文房四寶。又實用又不會引起誤會,或者給閨閣少女帶來麻煩。於是問題就又繞了回來——董鄂小姑娘喜歡什麽樣的顏色呢?喜歡什麽樣的書籍呢?喜歡什麽樣的樣式呢?
果然還是該去問四姐姐嗎?小八爺苦惱地抿了抿嘴,但他總覺得按照四姐姐那種功利的做法,直接憑著身份去達到目的,比如讓皇阿瑪賜婚,這才是她的風格。
他若是詢問董鄂小姑娘的喜好、禮物雲雲,會不會被四姐姐認為優柔寡斷?
“哥哥,你在想什麽呀?”昆昆奶聲奶氣的聲音把小八爺的思緒喚回來。
八阿哥低頭看著妹妹圓嘟嘟的小臉,笑了笑:“哥哥在想旁的事情。”
全世界第二聰明的昆昆撅了撅小嘴:“再不走快點,雪就下大了。”
八公主很小的時候跟著活死人一樣的親額娘過日子,也跟著養成了一副不說話的性子。但是自打小十五出生前後跟著親哥生活了一段時間,她明顯變得……語言能力更強了。
這種能力在訓誡親弟弟的時候得到了更大的鍛煉。八公主原本隻會說單個字或者兩個字的詞語,如今語法通順意思完整的句子,張嘴就來。就連康熙見了都誇她是長大了,有當姐姐的樣子了。
不過昆昆不想當姐姐,小十五笨死了,跟他在一起的時候隻能被困在小房間裏,太無趣了。還是做妹妹好,哥哥會帶她去宮裏宮外各種各樣的地方,還能聽各種各樣的小故事。
“今天要~去四哥家呀~四哥家~”小姑娘一邊跳著一邊唱,有親哥在的時候,沒有嬤嬤敢指責她不合禮儀,“四嫂的鍋子咕嚕嚕~響~,都是肉肉香~”別說,唱的韻律還聽好聽的。
從長春宮出來,穿過西六宮的宮道,進入禦花園,在滿目凋敝的灰白色中間開著豔麗的紅梅。等穿過紅梅林,過禦花園的假山,才到阿哥所。
四阿哥的院子裏已經都是食物的香氣了,就是八公主最期待的鍋子。照例是四阿哥、四福晉、八阿哥、八公主四人圍了一桌,一人一個小鍋涮著吃。
八公主要求在自己的鍋子裏加酸菜,被小八爺以“小女孩不能吃辣”給拒絕了。
昆昆委屈了:“那我什麽時候才能跟哥哥吃一樣的鍋子呀?”
小八猶豫了一瞬,到底妥協了給了個準數:“等昆昆十歲吧。”
小公主伸出手指數了數,她翻過年就八歲了,再等兩年,就可以吃香香酸酸的鍋子了。兩年時間,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於是僅八歲就有著驚人美貌的昆昆公
主點了點她尊貴的小腦袋:“那好吧。說好了十歲哦,哥哥不能耍賴。”
四阿哥夫妻看著她可愛的小模樣忍不住笑了。
“八公主出落得越發好看了。”四福晉笑著說,她明明隻有十三四歲,沒徹底長開的模樣,但臉上已經帶上了母性。
即將十七歲的四阿哥胤禛卻在蓄了胡須後完全像是個成年人了,用慈愛的眼神看昆昆好像也沒什麽不對……
“你這一年高了不少。”四大爺給昆昆夾了一筷子她並不愛吃的青菜後,轉頭跟小八爺說。
小八露出一個憨笑:“真的嗎?那可太好了。”
昆昆用自己的三鮮鍋子燙青菜,拿著筷子將菜葉子在湯水裏麵攪來攪去,就是不肯撈出來吃。她也知道挑食的行為是會挨罵的,於是小眼神偷偷摸摸地瞟兩個哥哥。
很好,四哥和八哥在說著大人的話題,完全沒注意到她。
“太子沒有如何吧?”
“如果說索額圖上書請太子明年大婚不算什麽的話,那就是沒有如何。”四阿哥說了很長一句繞口的話,小八爺一時沒聽懂。等聽懂了,也隻能一聲歎息。
“那明年禮部可忙壞了。”小八爺強行找個愉快地說法來打圓場,“先是春闈,完了太子大婚。這不得連著腳後跟打後腦勺?”
四大爺完全沒有被取樂到,依舊是沉著臉,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小八爺勸解無果,隻能祭出了最終大殺器:“今天過來,是來給四哥送今年的分紅的。”
能讓務實派開心起來的唯有錢啊!
果然,四大爺臉上的冰雪消融了一些,他從自己的鍋裏撈起一塊豆腐,笑道:“還有這等好事?竟然不是來白饒你四嫂的臘八粥的嗎?”
小八爺一臉故作不開心:“我這麽穩重的弟弟,在四哥心裏竟然是個饞嘴角色嗎?我又不是昆昆。”
四大爺臉上的笑容更大了,他將那塊豆腐吃了,然後接過小八爺遞過來的信封,裏麵是一張銀票和一張賬目總單。大致說今年成本幾何,利潤幾何,再投資幾何,剩餘分紅
幾何。
四阿哥掃了一眼單子,就塞進爐子底下做了燃料。宣紙很薄,幾秒鍾就徹底燃成了灰。隻剩下沒有標記的信封和銀票被四阿哥塞進了袖子。
“跨國的生意真是暴利,不知道南邊港口那裏是不是也是如此。”四大爺一邊往鍋子裏下麵條,一邊說。他也沒指望小八爺回答,更像是自言自語。
“暴利是真的,但與他國貿易往來也是必須之事。”小八爺的思想經過係統的熏陶,在一些大是大非上站得很正。
“哦?”四大爺目光掃向昆昆,成功阻止了小丫頭把青菜甩給桌子底下的小哈巴狗的行為,不過他嘴裏還在跟小八爺說著話,“我倒是覺得我朝的百姓以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為主。開通對外貿易,不過是為權貴增添一些新奇玩意兒玩物喪誌、相互攀比罷了,與百姓的生計來說有什麽好處呢?反而因為經商的利益誘惑,讓百姓拋棄田地,進入工坊做工,或者成為水手海盜,使得國內糧產降低,朝廷收不上稅,百姓也吃不起糧。”
“四哥你不能這麽想。”小八爺連忙說。
“那你詳細說說。”
詳細說說就詳細說說,但從論證貿易這種事,每天在係統空間看一小時雜書的小八就沒帶怕的。
“其一,貿易最大的好處是互通有無。三皇五帝時期,大家種的是低產的黍米和不容易消化的豆子,是跟南越通商才引入了稻米;後來張騫出使西域,葡萄、白菜、蘋果等等,無一不是從外麵傳入的;明末的時候,又有紅薯玉米自大洋彼岸而來,盡是高產。若是我等閉關鎖國,則千千萬萬年都在與狗尾巴草死磕,農民辛苦一年,養活自己都夠嗆,整個國家所有人都種田,尚且苟延殘喘,如何有能力去當士兵學文化呢?而反觀那些有高產作物的國家,一人耕種就能養活十人,富庶之餘還能人人吃肉,將士孔武有力,文人才華橫溢,那他們打閉關的我們,不就像當年秦王屠殺巴蜀一樣嗎?”
小八爺說了一連串話,才跟他四哥解釋完第一點,剛想喘口氣,就聽見他四哥問:“你說明末
有紅薯、玉米傳入,皆高產,可是真的?有多高產?”
小八爺連忙查詢了小係統當中的數據,一邊看一邊斟酌著回答他明顯認真起來的四哥:“玉米也叫番麥,畝產是小麥的兩倍不止;紅薯亦叫番薯,產量可以達到小麥的四倍以上。”
這下別說四阿哥,稍微懂點庶務的四福晉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般高產,為何不推廣?”四大爺當即問,語氣中已經帶了責備。他仿佛在什麽地方看過“番麥”、“番薯”之類的稱呼,似乎是陝西有種植。但為何如此優秀的作物沒有得到朝廷重視,暢春園的試驗田裏還在跟祥瑞水稻死磕?
小八爺撈了點肉吃,更多的是拖延時間,好讓他能夠在係統內查閱更多資料。“大約是口感不好吧,番薯就跟大豆似的,吃了脹氣。玉米曬幹後更多喂了家畜。四哥不覺得跟史書記載的千年前相比,我們的肉食多了也便宜了嗎?”
四阿哥不說話了,低著頭思考。
小八爺總結:“我聽傳教士說,番薯和玉米,最早就是在大洋彼岸隻有野人的密林裏發現的呢。所以互通有無肯定要互通有無的,誰知道沒人到達的荒野之地有沒有什麽高產的物種和神奇的藥物呢。不能洋人都過上了好日子,就咱們沒有吧?”
四阿哥緩緩開口:“這倒是有幾分道理,然而百姓逐利,舍農經商,到底是個問題。”
“所以要研究新稻穀和新種法啊。隻要一個人能產的糧食翻倍,那讓一半百姓都去經商又如何?經商也收稅啊,還比農稅高。”
“若是百姓流動起來聚集成勢力造反怎麽辦?”
“四哥。”小八爺停下了筷子,無語地看向四大爺,“我沒聽說百姓因為經商變富裕就要造反的,不都是窮得活不下去才造反的嗎?”
被蠢弟弟鄙視了的四阿哥有些不高興:“那照你這麽說,與外夷通商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那我們敞開了大門讓老百姓做生意得了。”
小八爺連忙給四大爺順毛:“那哪能啊?我隻是說很多問題可以解決,不能因噎廢食;哪裏就是問題都沒解決
就直接胡吃海塞,那必定噎死呀。保證耕地數量,這是最難的,人性逐利。與之相比,研究高產物種反而簡單一些了。”
四大爺垂眼想了想:“可以官府強製一批百姓為農戶,或者降低農稅,再或者,大批收購農田為皇莊,朝廷來當地主。”
土地國有,這位大爺可真敢想。
小八爺覺得土地問題這種複雜的問題就不是他這種政治小菜雞能解決的,於是沒有接四阿哥的話茬,隻是朝他四哥比了個大拇指。
“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地主豪紳手裏,而地主豪紳又跟朝廷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這些人在當地還頗有名望。你要是敢動他們,他們立馬就能騙著鄉民造反不說,就連朝上官員都不會同意的。難!難!難!”
小八爺連說了三個“難”字,然後去捧桌上那碗臘八粥,開開心心一飲而盡。
“八弟我這樣的才能點偏的人,隻能召集一些能人研究研究高產的新作物。至於土地如何分配,稅收如何征收,就看四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