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有餘糧心不慌
字數:4872 加入書籤
“那可不!總算是把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給處理好了。你伯父也不用調兵去北邊受苦了。”
“我當初就覺得從南邊往北邊調兵的事不靠譜。也不知皇上是怎麽想的。南邊的將士們一路長途奔襲,到了北邊也無法適應那裏寒冷的氣候。
說不好,半路上就要折損不少的將士。待人到了後,又無法適應北邊惡劣的環境。到那時還能打仗嗎?隻怕去了也是送人頭。幸好爺爺說話還有些威信。若是任由皇上一意孤行,後果隻怕是不堪設想。”
兩人沒有過多的談論這件事情。吃過早餐後,向南陪著楚韻芝去了楚太傅的房子裏。
她們把整套宅子裏裏外外都檢查了一遍。這一年的時間,房子裏外的所有布置已經按照楚太傅的意願全部完工了。
特別是廚房和浴室楚太傅再三叮囑,一定要按照蕭家的布置來做。
於是, 向南便給他們家裏的浴室和廚房裏全部貼上了瓷磚。所有的房間打了水泥的地皮。
袁世清的宅子是按照他的設計圖紙來完工的。裏麵的裝修他則是讓向南做決定。他相信向南的審美,他清楚的知道。向南對於什麽多工藝和新型的裝修很是精通。
他又是一個喜歡追求新事物的人。所以,向南對於袁世清的宅子用的心思更多一些。袁世清家裏的地板是全實木拚的。這些實木都是向南從林子裏尋來的紅檀木。
隻因為她在林子裏尋到的紅檀木也不多,便隻在袁世清的主臥和庭院裏用上了這種實木地板。庭院裏用的這種實木地板與她設計的一些景致相輔相成會顯得很有格調。主臥裏用實木地板,冬天的時候室內會溫暖很多。
紅檀貴重且具有獨特的香味!向南覺得文雅的人都會喜歡紅檀木。便選擇用紅檀木做地板,還用紅檀木打了兩個書桌 。外祖父和姑爺爺一人一張。
這房子畢竟是在山上建的。向南怕梅雨季節地板會潮濕,便在木地板底下鋪了一層防潮墊,還鋪了一層厚厚的花椒。花椒可以用來防蟲。有了這兩樣,這地板既能防潮又能防蟲了。
實木地板當然得打蠟。這些蠟是向南從古今超市裏買的地板專用蠟,鋪地板和打蠟的活讓家裏的護衛們來完成,由向南親自監工的。
如今兩整套宅子全部完工後,整體看起來外觀大氣恢宏,內裏精致典雅有檔次。就連家裏的家具都是向大良和向大柱親手做的。
向大柱知道這兩位文人都喜歡自己做的竹編工藝品。還給他們做了不少的擺件,兩家的書房博古架上擺了很多向大柱的作品。
而向大良做的儲物櫃也是別具一格,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比較前衛。兩家有了向家兩兄弟的這些工藝品和日常品後。屋子更顯得雅致了。
當然,這些家具擺件楚韻芝都堅持給向大良和向大柱算工錢了。
向南和楚韻芝把兩家的房子都檢查一遍後,發現到處被打掃得很幹淨。這些房子是請佃農們家裏的老婦人來打掃的。這些人幹活細致還不偷奸耍滑。確實讓人挑不出錯處。
兩家的荷塘裏都結了不少的蓮子,全都老了呈黑色。一直沒有人來摘。向南以為他們早就該來了,想等著他們自己回來摘,這不僅是他們自己的產業,也可以讓他們享受一下采摘的樂趣。
如今聽說他們快來了,向南更不打算安排人來摘了,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吧!反正沒了蓮子還有蓮藕吃。
屋子裏的花園假山,各種景致都完工了。安寧公主要的噴泉也裝好了。
一切都挺好!婆媳二人把兩家裏裏外外,屋前屋後全部巡查了一遍。確認沒有什麽不妥之處,這才回去了。
兩人往回走的路上,向南對楚韻芝道“娘親,你這幾天可有收到夫君的信?我已經有五日沒有收到他的信了。往常,他都是三日一封信。”
“我也覺得奇怪,他每次給你送信,都會給我也帶一封。我也有五日未收到信了,還打算問問你可有收到信了。”
“會不會是有什麽突發狀況?這些日子,夫君一直在信裏沒有提歸期。夫君、爺爺和師父三人應該能夠回來過年吧?”
“放心吧!應該出不了什麽事。以銘兒那縝密的心思,真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他更不會推遲給我們寫信。隻會準時來信,就怕我們會擔心或是起疑。”
“我想也是,或許他們在回來的路上也不一定。路上的話不太好送信,回去問問蕭風,看今天有沒有信。”
兩人嘴裏都在安慰著對方,心下卻是各有愁緒。
到家後,向南就尋了蕭風來問這兩天可有收到蕭逸銘的來信。蕭風搖了搖頭。
向南揮退了蕭風後,為了不讓自己胡思亂想,她去了書房裏看賬本。
今年家裏光是收山珍就賺了不少的錢。特別是開春和下半年的時候,山上有好多的山貨成熟。
今年賣得最好的,除了茶葉就數洋薑、竹筍和貢菜了。地葫蘆因為太少,價格相對就要賣得貴一些。山裏的各種野果板栗也賣了不少的銀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她沒想到,最初提出的曬筍幹,泡竹筍,居然能讓全村的村民們如今都過上了小康的生活。向南把向大柱的收貨明細賬本查看了。
這些賬本向大柱隻記了個大概,都是向忠下學後重新謄抄整理成冊再交給向南的。向家村裏,今年每一家村民賣山貨的平均收入都在上百兩左右。
這在以前,大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向大良家四個子女們也各有一本賬。他們四家就數張三們的收入最高。他們家裏一天的收入,比另外三家都多兩到三倍。其他三家都收得差不多。
他們四家今年都掙了不少的錢。今年,張三平家裏蓋了新房子。明年,肖虎也打算把舊房子拆了重建。而向大明和向小明雖然這一年人曬得黑瘦了不少。
可兩人的精神麵貌與去年相比,卻是天差地別!兩人越來越精神了,說話的聲音也大了些。以前,不善言辭的兩人,經過了大半年的磨練後。也變得圓滑擅長交際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這一年總結下來,大家都收獲頗豐!
整個南境的所有百姓,這一年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當初她的高產糧種,讓百姓們不僅能夠吃飽,還能有餘糧賣了。不過,向南今年提醒村長以及各地的縣衙,讓他們通知村民們目前的米千萬不能賣。可以多儲存一年,以後糧食充足了再賣也行。
粗糧可以多賣一些。畢竟,家裏有糧心不慌。她自己如今都在空間裏囤了兩倉庫的糧食。
這幾個在外麵收貨的人也可以把附近村民們的棉花也一並收回來。這也讓他們又多了一些收入。整個臨水鎮的棉花,幾乎被他們四家全部收完了。
其他縣鎮的棉花,若是有村民們想要賣的,可以由當地的鎮長或是縣衙統一墊付代收。再由蕭逸銘的人全部統一收回來。
蕭逸銘早就在各地配了軋棉花的設備。村民們自己把棉籽種留起來隻賣皮棉。
整個南境的百姓知道縣衙可以回收棉花了。而且價格也高。隻要家裏收了一車便會送到縣衙裏來賣。就怕放在家裏遭了賊。
蕭逸銘早就敲打過各地的縣衙,讓他們全力配合收棉花。全縣統一價收的,就怕他們有人在中間貪銀子,壓低百姓們的棉花價格。
到了棉花成熟的季節,蕭逸銘手下的人就散了好多出去,都是在各地明察暗訪監督收棉花事項的。
去年那個鎮長因為貪汙被蕭逸銘懲治後,他發了公告,讓全南境的人都知道。貪汙的官員會是怎樣的結局,以至於今年的棉花回收計劃進行得相當順利。
所有的棉花此時已全部入倉。百姓們地裏的棉花杆都拔了,準備把地空出來種下一季的莊稼了。
向南一本本的賬看過來。最後看到了軍營裏的賬本。
今年,軍營裏的糧食種的兩季。頭季的糧食產量不是很高,晚稻的糧食收入卻是有兩千多斤的畝產量。
從軍戶們手裏收來的稅糧,已經夠將士們吃兩頓飽飯了。向南一個季度再往軍營裏送一批糧食。軍營裏的將士們如今是一天三頓飯。
早餐會煮些粥配些白麵饅頭和粗糧窩窩頭。中午和晚上則是白米摻土豆或是小米煮出來的米飯。頓頓都能讓將士們敞開了肚皮吃。
因為往軍營裏送的糧食少了,導致向南自己手裏終於有餘糧了。看到軍營裏的送貨量明顯比去年少了很多,她心下也是輕鬆了一大截。
她最終的目標就是希望軍營裏的糧食蔬菜能夠自給自足。
如今的莊稼產量這麽高,軍營裏或許可以再開些荒地出來種上這些高產糧種。這樣也能讓軍營不為糧草發愁。她之前寫信與蕭逸軒提出此事。他也認同向南的提議,目前這個也在計劃實施當中。
喜歡攜法寶穿越,退休特工重操舊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攜法寶穿越,退休特工重操舊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