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觸類旁通

字數:3771   加入書籤

A+A-




    春秋篡國者!
    兩人眼睛均是一亮。
    去年郭猛忙於開戰,為了給騎士們湊齊帶有金屬槍頭的騎槍,分配給伯庚和盤的任務便是全力製造兵器;而秋末冬初瑕邑守備戰則讓瑕邑原本不多的人口又遭受不小的損失,以至於伯庚和盤的工場內從普通國人到奴隸都極度短缺,能把騎士們的騎槍準備妥當已屬不易,自然無力再考慮修建風車之事。
    然而如今已然不同,隨著郭猛兩次突襲之戰的大勝,外加“積分製”的公布,不管是捕獲的奴隸還是解救的他國國人均大幅上漲,這些人員不光積極性比去年高上不少,人數更是多了一倍以上,自然有足夠底氣抽出一定人員來製造新玩意,新“奇觀”。
    雖然這些新加入人員無論磨合還是技能學習進度都還有待改善,但是製造類似風車水車這類小型“奇觀”,仍然是綽綽有餘。
    而虢國位於兩山(北麵中條山,南麵崤山)夾一河(黃河)的地理格局中,更是容易出現所謂的狹管效應,讓虢國的風力比關中平原和關東的華北平原大上不少。
    至於風車風扇的選型——雖然郭猛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進行計算,但是荷蘭大風車的外貌形製總歸大體有數,照葫蘆畫瓢無非畫的是否足夠象罷了,隻要肯投錢慢慢研究改善,多做對比測試,終究能把效率提升上來。
    “公子,若要在這澗河修築冶鐵爐,需在函穀關前搭台,以免河流水漲淹沒爐子引起炸爐。”
    伯庚在歡喜一番後也敏銳發現了問題,那就是相比於在瑕邑內的冶煉場,設置在河邊的冶煉爐子需得防“洪”,而這地基一建,自然又得多花一些時間。
    “伯庚,若算上地基,吾等需要多久方可將冶鐵爐新建一個過來?”
    伯庚皺著眉頭思索片刻,於是給出了答案。
    “大概需要二十五日。”
    “很好,汝帶上人員,全力在此修建新爐。”
    此外,僅僅修築一隻水排顯然過於浪費,於是郭猛還接著讓伯庚和盤通力合作,一定要在這澗河之上造上數十甚至上百隻水排。
    “公子,若要建造如此之多的水排,不光青銅物料需用上不少,還有……”
    眼看盤欲言又止,郭猛心情大好之機,便示意盤繼續說下去。
    “若是有人破壞……吾的意思是,若有強人突襲,當如何自處?”
    強人?
    郭猛腦子一時沒轉過彎來,愣了一陣後,這才明白盤的真正所指。
    ——瑕邑之外的野人部落!
    以往冶煉場放在瑕邑之內,雖然瑕邑的城牆不過是些簡陋的木製城牆,但是卻也不是野人部落輕輕鬆鬆就能攻破的,自然冶煉場不必過多考慮安保問題。
    而現在郭猛大手一揮要在函穀關外的澗河裏修築水排和冶煉爐子,雖然可以將水排盡數設置在靠近函穀關東關這一側,但是這區區的澗河要攔截住野人部落的渡河,顯然是天方夜譚;因此對水排和冶煉場的安保問題,勢必成為重頭戲。
    難道要提前數百年設置鐵官?不光負責鐵礦區的運輸冶煉,更負責當地的護衛?
    還是要提前實行國野合流,將野人部落全部吞並?
    ——不行,時機尚未成熟。瑕邑如今國人和奴隸的比例已經嚴重失衡,再把野人部落強行吃進來,會造成消化不良的,運氣不好那就是前秦苻堅的下場。
    既然不能在此時強行推動吃掉野人部落,那麽就隻能將水排暫且設置與函穀關東關附近,反正東關到澗河不過數十米,守軍站在東關上便能輕鬆用弓箭擊退對方渡河強攻之輩。
    嗯,對了,還得在函穀關上加設烽燧,一旦有大股敵人來攻,需點燃狼煙,每數公裏設置一座烽燧,當可輕鬆將敵人入侵破壞水排的消息在半小時內傳至瑕邑。
    隻可惜暫時不能實現沿著整條澗河鋪滿水排的願景了,郭猛頗有些可惜,雖然函穀關東關的南北長度也有近兩公裏,估計也能塞下數十座水排,但是依舊讓郭猛覺得憋得慌。
    “若手上有數萬人,當蕩平些許宵小。”
    郭猛此刻也隻能在心中意淫一番,終究還是要麵對現實。
    隻不過還沒等郭猛意淫結束,倒是繚帶著一人走了過來。
    “封君這水排可否租與吾等磨麥?”
    磨麥?
    還沒等郭猛反應過來,一旁已有國人勃然大怒。
    “汝等居然要為狄人磨麥?”
    郭猛一下子懵了,磨麥(磨麵粉)怎麽跟狄戎直接劃等號了呢?趕緊詢問繚之後,這才明白此時的虢國乃至天下所有的華夏諸侯國們,種出的麥子都是直接將麥粒直接煮熟了吃,吃法大體跟吃大米類似;但是這種煮飯讓麥粒飯吃起來口感極差,粗糙的麥粒外殼很容易紮喉嚨,貴族們絕不會吃這玩意。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在華夏諸國中,吃麥粒的通常是普通國人,尤其是家貧的國人,但凡家中有餘錢的國人,多半以黍米飯為食,某種意義上,這個時代華夏諸國中吃麥飯的人,基本上便是西方大航海時代開啟後,歐洲地區以土豆為食的家庭所得到的“待遇”——窮人家吃的“窮人飯”。
    反倒是狄戎們習慣於用石磨或石頭將麥粒磨碎了吃,因而被華夏諸國譏諷為“不食粒食”,基本上將吃磨好的麥粉的人與狄戎等同。
    隻是不知道這些華夏先祖得知數百年後華夏土地上將出現越來越多以麵粉製作的各種食材為主食的華夏子民,該有如何想法。
    ——當然華夏民族從來便不是食古不化的民族,既然後世連此前鄙視的胡族的“胡椅”、“胡凳”都引入家庭,不再席地而坐,那麽區區飲食改變,恐怕也不會強烈抵製吧。
    郭猛此前沒能第一時間對磨麥之事反應過來,畢竟也是因為郭猛乃是虢國國君庶子,再怎麽說也是能保證常年吃黍米飯的,誰能第一時間將麥粉和狄戎聯係起來呢?
    隻是經過大家這麽一提醒,郭猛這來自未來的南方人忽然想起一個重要的問題來。
    “黍米和小麥的畝產量何者更高?”
    “自是小麥,產量可達黍米兩倍以上。”
    “既如此,何不改種小麥?”
    要知道兩千多年後,整個華夏便是“北麥南稻”的格局,而此刻小麥被如此鄙視,則讓郭猛很難理解。
    然而繚等人聽聞此言,紛紛以一種關愛智障的眼神盯著郭猛,很快便讓郭猛感覺到了不自在。
    “有何問題?”
    郭猛總算硬著頭皮拋出了問題,而繚則毫不猶豫解釋道
    “若讓國人士卒吃麥粒,且不說麥粒難以煮熟,讓軍中烹煮時間更長,不利於作戰;若是麥粒未熟而為軍士所食,輕則腹瀉,重則危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