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夜訪佛寺

字數:3414   加入書籤

A+A-


    老和尚見到江遠流等人,也不起身,依舊雙手合十,問道:“施主貴姓?從哪裏來?來本寺何事?”
    江遠流不答反問:“大師就是大禪露寺的主持慧仁大師?也是印迪亞王國佛教毗曇宗的大僧正?”
    所謂大僧正就是佛教某教派的總負責人。
    大禪露寺是印迪亞王國小乘佛教毗曇宗的總寺,其主持人被稱為大僧正,也是印迪亞王國小乘佛教毗曇宗的總負責人。
    老和尚微微點頭:“施主說的不錯,老衲就是大禪露寺的主持慧仁,也是印迪亞王國小乘佛教毗曇宗的大僧正。”
    江遠流微微一笑,拿出一本金光閃閃的佛門經典,說道:“在下最近研讀小乘佛教的經典《增一阿含經》,有些不解的地方,想請教大師。”
    老和尚慧仁望見江遠流手中的典籍,一雙渾濁的眼睛裏射出兩道精光,語聲急切地問道:“施主手裏拿的是《增一阿含經》?是從哪裏得到的?”
    他一眼就看出來了,江遠流手中的這本《增一阿含經》可不是普通的版本,而是由佛法精深的佛門高僧所抄錄。
    抄錄者的佛法修為遠在他之上,他還從未見過如此佛意盎然的經書。
    江遠流笑道:“大師倒是有眼力,一眼就看出這本經卷的不凡之處。”
    “不瞞您說,這本經卷是在下偶然中得到的整套《增一阿含經》中的一卷,類似的經卷共有四百七十二卷,都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筆。”
    “至於從哪裏得來的,就恕在下不便相告了。”
    他這卷《增一阿含經》得自於瑪雅遺跡中核心區的藏文殿,雖然不如在正殿中得到了那一套高級,卻也是出自佛門高僧之手,即便不是佛祖,至少也是下品佛尊。
    至於正殿中的那套《增一阿含經》,至少出自於修行大圓滿的佛尊之手。
    佛門中的僧人等級,按照佛法修為來劃分,從低到高依次是沙彌、沙門、和尚、法師、僧正、禪師、金剛、羅漢、菩薩、佛陀、佛尊、佛祖,對應修者的等級分別是一級到仙尊。
    佛陀就相當於神師了,佛尊佛祖則相當於仙君仙尊,在星海世界還沒有出現過,除了瑪雅遺跡的主人智慧和尚。
    大德高僧抄錄的《增一阿含經》,自然不是普通經書能比,裏麵蘊含的高深佛意能夠令閱讀者更容易理解經文奧義,加快佛法和佛門功法修行。
    如果大禪露寺有這麽一套《增一阿含經》,慧仁和尚相信要不了幾年,他所領導的毗曇宗整體實力會上升一個大台階,對信眾的吸引力也會大幅增加。
    所以一看到江遠流手中的經卷,他就呼吸急促,兩眼放光,再也看不到一點渾濁的跡象。
    “無量天尊!”
    慧仁和尚念了一聲佛號:“不知施主可否將手中經卷借予老衲一觀,老衲將不甚感激。”
    江遠流彈了彈手中的佛經:“隻要大師能解答在下幾個問題,別說借給你看一下,就算將整套經卷贈送給大師都可以。”
    慧仁和尚聽得他這麽一說,一張老臉上露出幾分期待中夾雜著擔憂的神色,變幻了一陣,還是肅然說道:“施主請講,老衲一定知無不言。”
    江遠流“嗯”了一聲,問道:“佛經中說,‘戒、定、慧’三學為修佛的根基,請問大師對這三學是如何理解的?”
    慧仁怔了一下,心說這個問題在佛經中解說的很清楚啊,眼前這人怎麽會問這麽簡單的問題?難道他對三學有不同的看法,所問別有深意?
    心裏這麽想著,他還是迅速回答:“‘戒、定、慧三學是修佛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佛教教義。”
    “戒,亦稱增上戒學,指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麵的過失。戒分為止持戒和作持戒兩類,止持戒是止非防惡的戒律,作持戒是奉行一切行善的戒律。”
    “由於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不同。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等。”
    “小乘五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八戒為:在五戒之外另加臥高廣大床、花鬢瓔珞、歌舞戲樂。二百五十戒為: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並為五項時,稱五篇門。”
    “定,亦稱增上心學,指禪定,即摒除雜念,專心致誌,觀悟四諦。小乘有四禪,大乘有九種在禪、百八三味。”
    “小乘四禪為:初禪:即禪定的初級階段,沉思專一,擯除情欲,消除不善心,這就是‘離’。由此漸進而生喜樂,即信息於慰安。”
    “二禪。由初禪進而安住一想,達到表象的沉靜,獲得一種更高的喜樂。”
    “三禪。由二禪進而舍離喜樂而達到完全安靜境地,獲得輕安的妙樂。”
    “四禪。由三禪再進一步,完全超脫苦、樂,連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卻,達到舍念清淨的境界,即涅盤境界。”
    “慧,亦稱增上慧學,亦即智慧。慧就是由厭、無欲、見真,擯除一切欲望和煩惱,專思四諦、十二姻緣,以窺見法,獲得智慧解脫。”
    “三學中的慧學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般若智慧,佛教之所以受戒律、習禪定,追求解脫成佛,基本緣由就在於佛教智慧徹悟宇宙人生真相,通達社會事理,所以佛教智慧既是佛教受戒習禪的理性基礎又是受戒習禪的理性結果。”
    江遠流點了點頭:“佛門教人修佛,是讓人修自身,去惡念、貪念、雜念、殺念,做好人,最後達到超脫境界,我這樣理解沒錯吧?”
    慧仁和尚露出讚賞神色:“無量天尊,施主說的沒錯。”
    江遠流忽然目光如劍,直刺慧仁和尚的眼底:“那麽我請問一下,自大師任印迪亞王國小乘佛教毗曇宗大僧正以來,你毗曇宗有多少人修行有成,成為世上真正的好人、善人,最後達到了超脫境界?”
    慧仁和尚愣了一下,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他的毗曇宗修行僧人不超過三十萬,修行有成者又不到其中百分之一,信眾雖然以百億計,但能稱得上好人、善人的,恐怕百萬都不到。
    至於他任大僧正以來修行有成的,更是少之又少。
    喜歡浪戰星海請大家收藏:()浪戰星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