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門閥士族

字數:428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五胡屠夫 !
    桓溫聽後,哈哈大笑,遂看向王猛,問道:“兄觀我之模樣,可是隻會清談之人?”
    “咯噔噔——”
    王猛再次從身上摳下一隻虱子,又扔到自己的嘴中,咀嚼個不停,卻是不語。
    桓溫道:“我桓溫從小心懷大誌,時刻惦記百姓蒼生,欲意掃平天下,驅逐五胡,收複失地,還世界以太平。
    此次北伐,我桓溫不消滅氐秦,誓不還軍!”
    眾人聽罷,皆都肅然起敬。
    王猛聽後,也是冷笑道:“以公之力,難道可以改變整個晉室清談之現狀?”
    桓溫聽罷,頓時一愣,無言以對。
    桓溫的高祖桓範,原是曹魏的大司農,後來被司馬氏誅殺,由此譙國桓氏淪為刑家,在西晉並非什麽高門望族。
    桓溫的父親桓彝南渡之後,為了振興家業,於是每日聚眾清談,交結各方名士,位列“江左八達”之一,由此才躋身上層社會。
    在晉朝之中,若是有人不會清談,那便如一群黑豬之中竄出一隻白豬來,必為其它黑豬所笑話。
    改變晉室清談之現狀,豈可是他桓溫一人能所為?
    桓溫沉默片刻,又道:“景略兄還有何高見?”
    “咯噔噔——”
    王猛又再次從身上摳下一隻虱子,扔到自己的嘴中,像咀嚼糖果一樣咀嚼個不停。
    王猛道:“自漢朝以來,名門望族、門閥世家壟斷朝政,平民百姓難有出頭之日。
    由此產生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現象。
    正如左思在其《詠史詩》中感歎的那樣:
    鬱鬱澗底鬆,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請問桓公,你可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
    桓溫聽罷,再次一愣,沉默不語。
    冉閔聽罷,卻是心中對王猛連連稱讚。王猛所問,皆乃是當今社會之痼疾,也是影響社會發展的根本之症結。
    門閥士族生於兩漢,鼎盛於魏晉,滅亡於盛唐。
    兩漢之時,沒有什麽科舉製度,士人官員的選拔主要是通過察舉、征辟的方法推薦而來。
    但其實這種選拔官員的門路是很窄的,所推薦選拔之人基本上都是名門望族之人。
    正如在電影《長安三萬裏》中的門人對李白所說:
    “行卷(就是科考前將自己的詩文呈送給達官貴人,以此希望得到對方的賞識)之舉,豈是為你寒門所設?”
    至於說什麽神童之類的人物,翻遍曆史,大多都為名門望族之後,比如說孔融。
    至於貧苦老百姓家的孩子,是很少有出頭之日的,即便是有什麽光輝事跡,也很少被世人所知。
    即所謂“亂世出英雄”。
    或許隻有亂世,那些有著真才實學的平民子弟才可以衝出江湖,比如說關羽、張飛之流。
    當然,即便是生在亂世,要想大展鴻鵠之誌,也需要一個名頭來裝飾自己。
    比如說劉備,自稱是什麽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如此才能“招搖撞騙”,稱為皇叔,逐鹿中原。
    名門、噱頭,是當時立足政治不可缺少的條件。
    在東漢的中後期時,社會上逐漸形成了一些“累世經學、累世公卿”的家庭,比如有著“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這些人不僅高官厚祿,而且圈田占地,老百姓無地可種,隻好寄人籬下,成為這些名門望族的附屬品。
    久而久之,這些名門望族便成為當地的霸主,姓氏之前通常加以郡望,以顯得自己是名門之後。
    比如說清河崔氏、弘農楊氏、範陽盧氏。
    另外,這些名門望族不僅良田資產眾多,而且還擁有眾多府兵,即便是皇室朝廷,也不敢肆意動武,還需三思而行。
    這些人身居高位,其親戚、朋友、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權傾朝野,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另外,皇室也有子女,皇帝也要娶媳婦,而且還不止一個。當然了,公主也要嫁人。
    於是為了拉攏名門望族,皇室與各大官員和名門望族聯姻,許多名門望族又成為皇親國戚。
    親戚、門人、朋友,還有通過“門當戶對”聯姻的親家,相互勾結,合則生,分則死,漸漸地形成了一些政治集團。
    這些世代高官而且世襲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麵都擁有特殊優越地位,逐漸形成了門閥士族。
    在東漢之時,選拔人才首先看族姓門閥。門閥大族的弟子在選拔任用之時優先照顧,提拔使用。
    如此,基本上斷絕了老百姓家孩子的仕途之路。
    鑒於這種現狀,在曹魏之時,曹丕為了改變了東漢末年操縱察舉的弊端,依據父親曹操“唯才是舉”的方針,聽取陳群等人的建議,采取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製。
    也就是將人才共分為九品,分別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級別。
    曹丕推行九品中正製的初衷是好的,采用輿論之法,按照德望名聲評定人才,而且還製定了一套選拔官吏的標準。
    人才品評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家世;二是行狀(即品行才能);三是定品。
    其中定品是關鍵,行狀是依據,家世是參考。也就是說,選拔人才重在看品行及才能。
    可是,定品也需要“人”來定,這些“人”基本上、大多數、全部都是士族之人。
    如此,寒門之人還是難有出頭之日。
    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後來,九品中正製更看重“家世”,反而“行狀”和“定品”成為附屬。
    如此,九品中正製不僅沒有起到選拔人才的作用,反而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九品中正製也成為了門閥士族鞏固自身力量的工具。
    由此,門閥士族在兩晉時期真正達到了巔峰時刻。
    在西晉初年,有民謠說“賈、裴、王,亂紀崗;裴、王、賈,濟天下”。
    這裏的“賈”是指平陽賈家;“裴”指河東裴家;“王”指太原王家。
    司馬炎依靠這三大家族,取代了曹魏;又依靠這三大家族,治理天下。
    到了東晉時期,門閥士族更加強大,甚至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現象。
    “馬”指皇族司馬氏,“王”指琅琊王家。
    一直到了唐代,特別是武則天時代,由於“科舉製”的逐漸完善和大力推行,唯才是舉,許多寒門庶族通過科考步入仕途,“寒門宰相”不斷出現,門閥士族這才漸漸衰落。
    冉閔即便認為桓溫有不世之才,也難以想到通過“科舉製”這樣的辦法來消弱門閥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