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 姑娘請披黃袍(三)
字數:15123 加入書籤
關於我飛升後還要回來收債這件事!
聽說自家姑娘要跟著二姑娘去廬陵書院,琴嬤嬤喜不自勝,跪在地上拜了菩薩拜還聖元君,幾乎將天上所有的女神都拜了個遍。
“姑娘,你去了廬陵可千萬要好好讀書,千萬別辜負了夫人和大人的一片苦心。”
孟月池看著琴嬤嬤。
她能去廬陵,是打了給孟月容伴讀的旗號,孟月容隻能帶一個嬤嬤一個丫鬟,她能帶一個嬤嬤已經是夫人顧念她年幼了。
琴嬤嬤是夫人的人,她走了,琴嬤嬤就要回去夫人身邊了,是不會和她一起去廬陵的。
“琴嬤嬤,你安心。”
她抬起手,小心擦去了琴嬤嬤眼角的淚痕。
“我一定好好讀書。”
從走進孟家的那天起,她就知道了自己兩手空空。
父親不會牽著她往前走。
隻有嫡母的目光偶爾落在她的身上。
所以,琴嬤嬤誇她聰明那天起,她就很努力地表現自己的聰慧,她要很聰明,聰明到讓人願意給她澆水、施肥。
她還記得,小時候的自己在莊子上過活,劉嬤嬤種菜的時候她可以蹲在一邊看。
雜草會被拔出來扔在一邊。
那些菜不會,因為菜可以賣錢。
她一直記得,在孟家,她越是什麽都沒有,這些道理她就越是得記住。
柳朝妤的突然到訪讓孟家很是有了一番熱鬧,她是正經兩榜進士出身,一當官就是國子監的從六品參事翰林,如今又被任命為通政司風聞使,雖然品級和從前一樣,可她年紀輕輕,背後又有殿中監柳鉉徵這個姨母,品級官銜反而不如曆練重要。
任誰看,都知道這位柳大人前途遠大,就算同為六品,也跟孟家那位好不容易做了金州司馬的大老爺完全不同。
她的,也已經是旁人的終點。
柳朝妤和自己柳朝姝的姐姐關係並不如何親近。
“道不同不相為謀”,哪怕是骨肉至親的姐妹,這話也是對的。
可不親近是一回事,為自己的姐姐張目是另一回事,她到了孟家之後,先是見過了柳朝姝的翁姑,在家宴上言語謙和,就算孟老太爺和孟老太太說了些稀裏糊塗的酸話,她似乎也沒放在心上。
因為柳朝姝就是個麵硬心軟的,孟家上下比量了一下,覺得這位“姨娘子”應該也是個好脾氣之人。
自有了女官之後,許多女官一生不曾婚育,民間一律以“娘子”稱呼。
“姨娘子”也就替代了別家的“姨太太”。
“三夫人娘家的姨娘子”是個好拿捏的,自然也就讓孟家人越發得寸進尺,孟老太爺甚至想著能讓柳朝妤去拜訪堯州上下官吏之時帶著孟叔恒。
“一個姑娘家孤身在外,就算有官身,到底也不方便,不如你姐夫替你出麵處置。”
孟家老夫人說這話的時候拉著柳朝妤的手,仿佛自己是真心為這個親家的小輩著想。
“老夫人
說的對。說起此事,我如今剛從繁京出來,如何與地方官吏往來,實在毫無頭緒,可否讓我借了貴府寶地設宴”
孟家自然樂意的很。
在他們看來,他們借了地方,也就借出了孟家的人脈和臉麵,這是實實在在幫著柳朝妤鋪路的。
那等著孟叔恒到了繁京,柳家自然也得給出相應的回報才對。
幾日後,孟家賓客盈門。
這一場酒宴上,易陽縣令不過敬陪末座,府學主事笑麵迎著,堯州司馬不敢上座,堯州司馬雖然沒來,卻派了自己的親弟弟來送禮上門,將要開席的時候,連江南道巡察使都送了禮來。
說實話,四年前孟家大老爺升任金州司馬,都沒有這般排場。
看著一輛接一輛的馬車,孟家上下都漲了見識。
有鹽商從江州匆匆趕來,穿著綢襖的大商人卸了車就走,隻為了給柳朝妤送來一箱金玉,說是供她“賞玩”。
堯州產茶,茶商們更是風聞而至,說是要送一些“茶葉”供柳大人品鑒,那些茶葉無不金光閃閃晃人眼。
這些東西,柳朝妤來者不拒,盡數收下。
前後數幾十年,這大概是孟家最風光的一天,可孟家上下全都坐立難安。
不管是已經致仕的孟老太爺,還是剛剛中了省試,誌得意滿打算去繁京考進士的孟叔恒,他們臉上的笑都越來越僵硬。
尤其是孟叔恒,當柳朝妤第十次向別人介紹他是“我姐姐的夫婿,平時很是賢淑”之時,他已經快要笑不出來了。
旁人看他的目光,如刺一般在他身上紮了過去。
柳朝妤並未冷待他,甚至態度很是熱絡,可這種熱絡被一種令他不適的東西牢牢包裹住,讓他喘不上氣來。
不該是這樣的,柳朝妤難道不是應該將一應事務都交給他這個姐夫,她隻要安靜坐著吃喝,在別人問話時候答幾句就好
怎麽反倒是她凡事在前
孟家人不舒服,來的客人們也不舒服。
從先帝開始允許女官重新入朝,到了當今女帝登位,女官們漸漸又在朝堂中有了一席之地,可堯州一地十幾年來卻沒有一個女官。
為什麽對外說是“風俗”,實際上,是這堯州上下的“默契”。
朝廷裏不是沒有派來女子為官,縣尉也好,縣令也好,學官也罷,她們在堯州根本待不上三個月。
柳朝妤比那些女子多了個陛下近臣的姨母,身份又是通政司風聞使,這事就不同了。
她的每一分張揚和得意,都是扇在堯州上下官員臉上的耳光。
還是不能躲避的耳光。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唾麵自幹的氣魄。
雖然明知柳朝妤是自己得罪不起的,在酒宴之上,還是隱隱有了一股暗潮洶湧。
出身顯赫又如何,仗勢欺人,讓他們堯州上下來逢迎她這麽一個女子,她就不怕折了自己的福氣
內堂裏,柳朝姝的手緊緊地
拉著自己的女兒。
老夫人派人傳了好幾次話來,不讓女眷往前麵去,之前還說要讓她把月容送到後麵安壽堂去。
今日並未邀請那些官員的女眷。
柳朝姝不想自己的女兒去安壽堂。
她隻想帶著自己的女兒安安靜靜地待在這裏。
“大娘子,大人說,讓您帶著容姑娘去前麵。”
來傳話的人是柳朝妤身邊的親信,柳朝姝看著她,卻拿不定主意。
柳朝妤為她撐腰,她自然高興,但張揚到了張狂的地步,她害怕。
在孟家要待一輩子的人是她。
馬上,孟叔恒就要啟程去繁京,若是得中她還是想去隨行赴任的,此事自然得孟家鬆口才行。
還有容兒,她確實是要去廬陵書院了,可萬一沒有中舉,也是得嫁人的。
孟家,是她的下半輩子,是容兒的依仗,她若是此時聽了柳朝妤的話,會不會又惹下麻煩
她自是不怕麻煩的,可容兒呢
“我畢竟是個內宅”
柳朝姝剛剛說了幾個字,又停了下來。
她的妹妹做這些,說到底,是因為她這個當姐姐的不行。
妹妹在前麵幫她,她在後麵做出這等姿態,又有什麽臉麵自稱是柳家的女兒。
“阿娘”孟月容看著自己的母親,“我手疼。”
柳朝姝連忙鬆開了自己越攥越緊的手。
“容兒你想去前麵嗎”
孟月容搖頭,她害怕。
“娘,你怎麽了”
柳朝姝深吸了一口氣,罷了,容兒姓孟,她姓柳。
“尋件見客的衣裳來。”
她剛吩咐完了,就見琴嬤嬤匆匆忙忙進來了。
“夫人,剛剛大人派人去了疏桐居,把大姑娘帶到前麵去了。”
柳朝妤的親信看著跟她走到正堂後的小娘子,說是十歲,其實看著也就八歲上下,身子纖弱,雖然長相極好,卻是有耳慢語遲的小毛病。
要不是大娘子一直拿不定主意,她也不會擅作主張,把這個小姑娘領來這裏。
“小娘子,你知道帶你來這兒是幹什麽的”
小姑娘看著她,雙眸黑亮,像個聽不懂話的假人。
片刻後,小姑娘歪了歪頭,輕聲說
“讓大人們知道,夫人的臉麵。”
人來人往觥籌交錯之聲那麽近,此地還是安靜的。
安靜到小姑娘說出的每個字似乎都落在了地上,發出了脆響。
柳朝妤的親信愣了下,笑了。
“小娘子真聰明。”
穿著藕色襦裙的女孩兒出現酒宴上的時候並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隻有孟叔恒和孟家老太爺一眼就看見了自家的那個庶女竟然膽大包天地出現在了這等地方。
柳朝妤坐姿豪放,手舉大盞,仿佛正和人說得高興,看見了孟月池,她臉上的神色一
凝。
小月池,你來這兒幹什麽
三水小草提醒您關於我飛升後還要回來收債這件事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她這麽一句,旁人都看向了門邊。
扶著門站著的小姑娘提著裙角,快步走到她的麵前。
“大人,母親身子不適,我讀書之時遇到了不懂之處”
她一臉懵懂,大概知道自己來的不是地方,有些不好意思,卻不見怯懦。
柳朝妤身側一直是眾人的目光匯聚之地,見她和一個小女孩兒說話,其他人都漸漸安靜下來。
堂中,柳朝妤和這小姑娘的對話也就能被其他人聽見了。
“你讀什麽書不懂呀”
孟月池看著麵前的女子。
這是她第一次和這位當官的女子站得這麽近說話。
她看見了一雙很亮的眼睛,也許被酒氣添了些許氤氳,卻依然是明亮的,比母親的眼睛要亮得多。
“婦行鞭影冊第四卷,第九章,說勢,人相倚而成,當聚眾力而改之,不可單以一人之行而逆之。這一句,我不太懂。”
柳朝妤看著這個小姑娘,看了好一會兒,她忽然大笑出聲。
“各位大人見笑,這是我阿姐養在膝下的女兒,平日裏就好讀書,沒想到為了一句話還能跑到我這兒來。”
有人立刻笑著說
“能養出這樣晶瑩剔透的女兒,不愧是柳大人的姐姐,孟郎君好福氣啊”
孟叔恒看著自己的長女,勉強擠出了些笑
“小姑娘家家的不懂事,嬤嬤何在還不趕緊將人帶下去”
孟月池看向自己的父親,她慢吞吞地說
“爹,我問完就走。”
“姐夫,今日高興,你何必板著一張臉小月池勤學好問,是孟家的福氣。”
柳朝妤將孟月池拉到自己身前,眸光柔了幾分
“你剛剛說的那句話出自何處”
小姑娘語氣乖乖的“婦行鞭影冊”
“你可知道這書是何人編寫”
“百裏婦行。”書的封麵上是這般寫的。
“沒錯,百裏婦行,你可知她是何等身份”
小姑娘不知道了,她很誠實地搖頭。
“百裏婦行,是大啟第一位出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子,也是第一位出任翰林院大學士的女子,算起來,我祖母柳喚雲就是她的弟子。”
說起自己祖母的名諱,柳朝妤輕聲一歎。
堂中逐漸安靜下來。
“你剛剛問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與人要同誌而聚,互為依仗,方能成勢,而勢,非一人之力能改。你可聽懂了”
柳朝妤問的是小姑娘,卻仿佛不止是問她一個人。
孟月池看著她。
柳朝妤忽然覺得這小姑娘的耳慢語遲是個討喜的小毛病了。
她又笑了,摸了摸小姑娘的臉頰。
手感真好。
“就比如說,從先帝開始,重推女官
入朝,至今十幾年,雖然不斷有小人作祟,又有那等卑劣之人結黨營私阻撓女官一事,可女官們還是站在了朝堂上,越來越多。這就是勢。”
柳朝妤一手攬著孟月池,轉頭看向其他人。
“你問問這些大人,他們一個個都是學富五車的飽讀之士,又有誰能逆勢而為呢”
說話之時,柳朝妤心中有些遺憾。
她知道柳朝姝的性情,本以為她今日已經替柳朝姝做到了這一步,她總能走出來,沒想到真正走出來的是個小姑娘。
還是個聰明的小姑娘。
柳朝妤目之所及的男人們,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是能逆勢而為之人。
柳朝妤笑了。
“我出京之時,陛下與我說,如今女子為官一事在大啟各處推行,偏偏有些地方,有些人,自以為能與勢相逆,實在可笑。”
她端起酒盞,抬眸看向其他人。
“各位大人,你們說,這是不是極可笑之人”
孟叔恒無聲地吞了下口水。
到了此時,他還有什麽不明白的柳朝妤借了他們孟家的地方,正正經經地辦了一場鴻門宴
堯州司馬連忙岔開話頭“柳大人,喝酒之時怎麽談起了政事”
“給小輩講書,忍不住就講起了此事,說起來,十多年前,我姐姐才華絲毫不遜於我,可惜當時還未有女官複朝一事,我姐姐是個孝順的,不忍柳家人丁凋零,才決心成婚。幸好,她養出了這等好女兒。”
孟叔恒緊咬著牙齦。
其他人看向他的目光已經變了。
婦行鞭影冊是什麽東西放在二十年前那是逆書
你孟家好本事啊早早就做好了打算,娶了柳家女兒不說,還教自家的孩子這等東西恐怕早就與這些為官的女子勾結在了一處吧
孟老太爺的臉色已經漆黑如墨,卻想不出挽回之法。
他用陰沉的目光掃向自己的兒子,又看向那個被柳朝妤攬著的女孩兒。
好,好,好,果然,不安分的娘,就能生出這等不安分的貨色。
旁人都難受的時候,柳朝妤卻覺得心裏快慰。
當年她祖母是如何離開朝堂的堂堂戶部侍郎,被逼隻穿中衣,腳踩熱炭。
扶正之亂分明是因為哲宗急病而逝,隆盛太子與當時還是誠安郡王的代宗之間的皇位之爭,那些擁立代宗的男人們卻把此事定為女子禍亂朝堂,羅織罪名,逼著所有的女官退朝。
這些男人們,他們自己黨爭傾軋,還知道給彼此留一個後路,對女子的時候,卻放任一群禁軍對請命的為官女子和女進士、女學子百般羞辱,用熱炭逼身,讓她們毀容毀相,再無出仕的機會。
明宗萬俟悠、仁宗萬俟潤、穆宗萬俟姻三代女帝篳路藍縷六十餘載,終於讓女子能夠走到明光之下,卻被這樣的下作手段給毀了兩代英才。
代宗一開始還假惺惺,說什麽為官不分男女,皆有功於朝野,女
子們還是可以為官的,卻一次次默許禦史大夫們汙蔑為官的女子。
漸漸的,朝堂上僅剩的女官也沒了蹤影,又有各種手段打壓女子學堂,製約女子參考科舉。
比如臭名昭著的“記名法”,如果一科召二百名進士,其中女子占其中的六十名,那這二百名之外,就還有六十名男進士作“記名進士”,不能做翰林,卻也可以選官出仕。
幸好,代宗繼位之時已經年近五十,他用盡手段爭來的皇位也不過坐了十幾年,先帝啟哲宗體弱無子,為了對抗朝中日益坐大的勳貴,扶植自己的女兒,也就是當今陛下登基,不得已再次啟用女官。
當今陛下繼位至今十載,因朝中積弊,又想效仿明宗重新丈量天下土地,重啟之前不得不中止的稅改,也如當年明宗一般對為官的女子青眼相待。
短短幾十年,於她們柳家,就已經到了第三代。
她祖母鬱鬱而終,她姨母十六歲立誓不婚撐起柳家,煎熬數十年,到她此時,柳家女子才再次有了能“借勢而為”、“仗勢欺人”的時候。
孟月池選的這句話或許是巧合,卻真的對了她的心思。
“此次來堯州探望親姐,所見各位大人都是極聰明之人,行為舉止之間令本官我很是欽佩。想來,各位大人絕不會逆勢而為。”
柳朝妤語氣很是懇切,仿佛有感而發
“堯州一地為官的女子似乎不多,無妨,廬陵距離堯州也不遠,從前勇毅學宮的祭酒薛重歲薛老大人在廬陵建起書院,各位茶商、鹽商送來之物,我將悉數送往廬陵,我這小甥女,我也會把她送去廬陵讀書,她是個聰明伶俐的,要是運氣好些,說不定過幾年,孟家還會再出一個進士。”
說完,她笑了。
孟月池仿佛有些害羞似的微微低著頭。
她能感受到許多目光,這些目光中毫無善意。
可不知道為什麽,她不害怕。
她心裏有一種奇怪的篤定,那些不善的目光其實很弱小。
柳大人隻是一個人,一個人,也比其餘所有人都要厲害,因為,大勢在她。
這就是“勢”的力量。
孟月池又學會了一點點道理,她很高興。
哪怕父親憤怒地看著她,她還是很高興。
一直到酒宴結束,柳朝妤都一直將孟月池留在身邊,甚至將堯州的各位官員的身份來曆一點點教給她,仿佛真要將她教成下一個女進士。
席散之後,她讓自己的親信將小姑娘送回疏桐居。
“這個給你。”
悄悄打著小哈欠的孟月池傻呆呆地站在那兒,看著手裏的“禮物”一把半尺長的匕首。
“女子未必嬌容顏,女子必有利兵刃,出處是婦行鞭影冊第五卷,這書挺好,偏偏我姐不喜歡。”
孟月池雙手捧著匕首,連忙行禮
“謝謝大人賞賜。”
“今夜之事,我記住了。”柳朝姝摸了摸她
的頭,“你這個小腦袋,我真喜歡。”
穿著一身湖藍衣袍的女子直起身,伸了個懶腰。
“你早些回去吧,我還得跟我姐吵架呢,將你牽扯進來,我姐今晚上至少罵我兩個時辰。”
說話的時候,她對著小姑娘眨了眨眼。
小姑娘笑了。
又過了幾日,讓孟家上下都難受的柳朝妤終於走了,孟月池突然多了個新差事老夫人讓她去寧壽堂的佛堂裏撿佛豆。
孟月池第一次去的時候正好是嫡母柳朝姝出門為孟家世交女兒送嫁的時候。
嫡母一去兩日,孟月池就跪了兩日,膝蓋以下都是青的,根不起來。
劉嬤嬤哭著背著她回疏桐居,路上,孟月池看見了自己的父親。
父親走過來,眼中都是心疼。
“池兒,你若是安穩些”
安穩些
孟月池無聲地將小腦袋轉了個方向。
過了一會兒,她說
“月池謝父親教誨。”
柳朝姝前腳到家,後腳就知道了此事,她勃然大怒
“你們有什麽脾氣找準了人再發,磋磨一個孩子能顯出你孟家的體麵和本事嗎”
孟叔恒見她的模樣,冷笑了一聲
“孟家的體麵不是都已經被你那能幹的妹妹給毀盡了麽你可知道,若不是我已經得中省試”
“嗬。”柳朝姝冷笑一聲,徑直讓人將孟月池從疏桐居搬去正房。
孟月池的腿養了整整二十日,才恢複到跑跳如常的樣子。
婦行鞭影冊她也看完了第六冊。
期間,孟叔恒已經啟程前往繁京,帶了上千兩銀子,一車行李,還有他剛新得的寵妾。
他一走,三房的下人在孟家備受排擠,連柳朝姝說話都不如從前好用了。
臘月,柳朝姝給自己姐姐和姨母寫的信被人擋了回來。
正月是迎來送往的待客之時,老太太卻說自己的三兒媳身子不適,甚至不讓她出來見客。
“噠、噠”
柳朝姝的手指敲在了桌上。
“看來孟家是鐵了心,不想讓月容和月池去廬陵書院了。”
琴嬤嬤對著孟月池歎氣。
小姑娘看著自己養在兩個籠子的畫眉鳥。
看了好一會兒,她打開了籠子。
琴嬤嬤的賬冊上,還有她寫的“畫眉一對”。
兩年前,她親手寫了上去,兩年後,她親手將這四個字塗掉了。
拿著筆,她輕聲說“嬤嬤,就算不行,我也,爭過了。”
她沒認命呢。
琴嬤嬤忍不住抱住了她。
她家姑娘這麽好,不認命不自苦,怎麽還是這麽苦呢
正月十五,闔府家宴,老太太笑著說自己天天在寧壽堂有些寂寞,想把三房的庶長女養在膝下。
柳朝姝沒吭聲,她看向
在座的每個人。
沒有人敢與她的目光對視。
“老三家的,你要是累了,就回去歇著吧,好生修養。”
柳朝姝冷笑一聲,連禮都省了。
“月池,我們回去。”
孟月池看著擋在自己麵前的精壯仆婦,又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笑著看她
“好好念念經,學學女工,過幾年就要成親的女孩兒了,還是安穩些好。”
孟月池沒說話。
她耳慢語遲,倒讓她看著有些超乎年齡的穩重。
驚惶也好,害怕也好,都不會顯露在臉上。
“祖母,您好像一出生就這麽老了。”
老夫人瞬間驚怒“你說什麽”
孟月池笑了。
跪佛堂,數佛豆,她又不是沒做過。
泥胎塑成的佛俯視著她。
她抬頭看著,覺得這個佛很有趣。
這個佛,好像祖父啊。
深夜,孟月池昏昏欲睡,卻在幾個管教嬤嬤的看管下不準入睡。
突然,她聽見了一陣嘈雜聲。
“把我女兒交出來”
“柳氏你瘋了”
“嫁進你們孟家,我才是瘋了”
佛堂的大門被人一腳踹開。
借著冷冷的月光,孟月池看見了自己的嫡母,孟家麵硬心軟的三夫人,柳氏一族那個總是在猶豫和彷徨的柳朝姝。
她的手中握著一把長劍,寒光森然。
在她身後,是她的陪嫁婢女和嬤嬤。
琴嬤嬤拿著一根長棍子,是挑鳥籠用的那個呢。
還有劉嬤嬤,高高壯壯的她手裏拿著三把菜刀。
柳朝姝大聲說說道
“今日我就要送我女兒去廬陵書院,我送定了你們誰敢阻攔”
“女子未必嬌容顏,女子必有利兵刃,出處是婦行鞭影冊第五卷,這書挺好,偏偏我姐不喜歡。”
孟月池突然想起了柳朝妤說過的話。
她母親,明明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