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章 姑娘請披黃袍(四)

字數:13630   加入書籤

A+A-


    關於我飛升後還要回來收債這件事!
    柳朝姝帶著丫鬟和婆子將孟月池搶了出來,馬不停蹄將人送到了停在一門外的馬車上。
    不到一丈深的馬車上還坐著被嚴嚴實實從頭裹到了腳的孟月容。
    “我寫了一封信給琴嬤嬤收著,今晚上元燈節三更之後才會關城門,你們直接出城去廬陵,去投靠廬陵府的米大家,她雖然嚴厲,也是個慈和之人,等到三月,你就帶著妹妹一起去廬陵書院。”
    一句話將事情交代了清楚,柳朝姝看著孟月池。
    “別說我偏心,三千兩銀子是我的全部體己,兩千兩給容兒,一千兩是你的,隻有這些,到了廬陵,你你能走多遠,便走吧。”
    手中拿著劍,柳朝姝的手還在抖。
    為了一個庶女做出這等駭人之事,她甚至不敢想值得不值得,後悔不後悔。
    做了就做了,想那麽多做什麽
    她左思右想了這麽多年,何曾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了些
    能把兩個孩子送走,孟家這些醃臢貨也不過是用些後宅伎倆為難她罷了。
    轉身,她就要回去,卻被人拉住了。
    十歲的孟月池拉住了自己母親的手。
    “母親,你回去,是,任人魚肉。”
    小小一隻的手很有力氣,柳朝姝掙了一下,沒有掙開,又怕手裏的劍傷了人,她看向孟月池,看見了一雙黑亮的眼睛。
    “母親,有多少陪嫁之人”
    “三十四”
    柳朝姝算是遠嫁,她母親心疼她,給了三家陪房和四個大嬤嬤,在孟家經營了十年,與孟家的下人婚嫁結合,已經有了四十多人能聽她指派,得用的有三十四人。
    可孟月池這小丫頭問這個做什麽
    “多少兵器”
    兵器
    柳朝姝看向一旁的嬤嬤,劉嬤嬤突然開口說
    “我從廚房摸了十三把刀,老爺房裏有兩把劍,夫人自己有兩把劍,長棍十把,是從護院手裏奪的。總共是,一十七。”
    “池兒,你問這些做什麽”
    孟月池沒說話,她低下頭,又抬起來,又看向外麵的門。
    “母親,通往大房、一房處的門,可守了”
    “夫人沒想著守,我和琴嬤嬤去落了鎖。”接話的還是劉嬤嬤。
    孟家的宅邸是南方的套院模樣,來往的花門一鎖就各自過日子,大房居正院,一房和三房各在側院,寧壽堂在後麵,靠著花園,離三房更近些。
    柳朝姝看看劉嬤嬤,再看看琴嬤嬤。
    無人再說話。
    孟月容從車裏爬出來,看著自己的娘。
    “夠了。”孟月池說。
    “什麽什麽夠了”
    孟月池微微一笑,在月華和燈影的疊照下,她的臉分外剔透瑩白,乖巧可愛得讓人心軟。
    “母親,攻占寧壽堂,逼著祖父母寫下分家之契,足夠了。”
    柳
    朝姝瞪大了眼。
    “母親,今日是上元節,衙門無人,連城防衙役也都分散各處,隻要守好門戶,便可讓人求告無門,大伯不在,大伯娘膽小,隻會閉門自守,一伯好飲酒,席間就已經醉了。寧壽堂不過一十多仆從,大半方才已經被您嚇到了。”
    一個字兒一個字兒從眼前的小女孩兒嘴裏蹦出來,柳朝姝隻覺得這些字兒她都認識,放在一起她卻不懂。
    孟月池雖然耳慢語遲,察言觀色的本事卻極強,看著嫡母的模樣,她就知道嫡母並不是不知道此事能不能成,而是根本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麽一個法子。
    “劉嬤嬤,帶兩個人,各持刀一柄,守住前門後門。”
    “琴嬤嬤,去馬廄和柴房,取了柴炭草料,堆於寧壽堂。”
    說完這兩句,她又看向柳朝姝。
    “母親,分家,父親春闈在繁京,由您帶著我們去廬陵求學,在廬陵買房置業,便是名正言順之事。”
    柳朝姝眉間微蹙,孟月池忽然之間說出的這一切真的太令她陌生了。
    “可我們如此,萬一你父親”
    “孟家之產,半數供養大伯,父親如何想的,您定比我清楚。”
    拉著柳朝姝的手,孟月池的語氣輕且穩。
    “母親,分家析產,名正言順離開孟家,這是您可選之路。”
    “分家析產,名正言順離開孟家,這是您可選之路。”
    遠處傳來了煙花騰空炸開之聲,旁人眼中,這是熱熱鬧鬧的上元節。
    柳朝姝卻覺得那煙花是從她的腦袋裏飛出去的。
    “嘭”
    “我”她深吸一口氣,還沒等她說話,孟月池轉身,將孟月容拉到了她的麵前。
    “娘。”孟月容看看平日裏絕少說話的長姐,又看看自己的母親,娘說要送她去廬陵讀書,怎麽還不走呀
    看著這兩個女孩兒,柳朝姝在瞬息之間已經下定了決心。
    “好,拿好手裏的兵器,你們隨我進去留下十個人,四個去備車,六個守好兩位姑娘。再抽調兩人,去庫房將之前買的爆竹盡數帶去寧壽堂。”
    “是”
    柳朝姝再次帶人闖進寧壽堂裏,正遇上孟家老太爺披著衣裳勃然大怒
    “早知柳家送來的是如此毒婦就該”
    “就該什麽”
    穿著一身嬌紅,孟家的三房太太大步走進寧壽堂的正堂裏。
    孟老爺子喉頭一哽,看見那些仆婦手裏的刀,他低低一笑
    “若是早讓我知道大名鼎鼎的柳氏女是這等瘋癲婦人,我絕不會允許你嫁入我孟家。柳氏,目無尊親,你是要造反了不成我告訴你,我雖然已經致仕,在朝中也並非無人可用,你以為這孟家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之地麽”
    柳朝姝看著自己的公公,從上到下地看,片刻後她說
    “十年前,若是讓我看見了您這番尊榮,大概也不會對孟叔恒心生傾慕,
    以至於陷在此間。”
    說完,她也低笑了下。
    孟老爺子致仕之後就在家裏當起了老太爺,何時被人用這般語氣說話,他微微眯著眼睛看著柳朝姝,甚至有些森然冷意。
    柳朝姝卻不怕他的殺氣。
    她的心中甚至有幾分怪異的雀躍。
    從前她公公不過是甩下一點臉色,她就要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此刻,她卻隻覺得可笑。
    他可笑。
    孟家可笑。
    從前的她,也可笑。
    “今日中元節,我備了些爆竹,若是不小心將孟家點了風大火急,一老腿腳不便,隻怕難以從寧壽堂脫身。”
    孟老爺子目眥欲裂,在旁邊的孟家老太太大喊
    “柳氏你是瘋魔了你是被妖邪纏身”
    妖邪要是妖邪早些讓她能這般站在這兒,她倒寧肯那妖邪早些來。
    劉嬤嬤膀大腰圓,比旁人可靠些,她在來的路上讓人去換了她過來,此時,她看向劉嬤嬤。
    高壯的婦人立刻上前,手裏拿著兩把菜刀。
    老夫人閉上了嘴。
    一個站在門側家丁趁機要偷襲柳朝姝,被劉嬤嬤一刀砍翻在地。
    鮮血噴湧,人們的尖叫聲響成了一片。
    真的見了血,柳朝姝心裏也有些害怕,聲音卻穩穩當當
    “以如今柳家之勢,就算查到了我殺人,保我性命總是不難,反倒是你們的兒子孟叔恒,有了一個殺害他父母的妻子,他可還能科舉入仕”
    十年來,柳朝姝在孟家人心裏的樣子就是出手大方、行事厲害,偏又心軟,有她在孟家兢兢業業操持內宅,孟家的主子們各個舒心。
    她雖然出身比孟家好些,到底有個還得靠家裏支撐的夫君,自己的肚子又不爭氣,多年來隻有個女兒,這般的女子是最好拿捏的,隻要慢慢打磨,就能讓她成了將全副身家都舍在孟家的“賢妻良母”。
    她要將兩個三房兩個女兒送去讀書,在孟老爺子眼裏就是個天大的笑話,是柳氏自以為能憑借家世就能壞了孟家的規矩。
    無所謂,一些因家世而生的傲氣,隻要敲敲打打,略施懲戒,她就知道錯了。
    這一套,孟家人是很熟悉的。
    偏偏,這一套就在今晚出了差錯。
    一身的嬌豔紅裙在身,頭戴插金簪,耳畔垂明珠,端莊大氣好拿捏的孟柳氏在今晚竟然就將孟家鬧了個天翻地覆。
    “若是火大一些,也不知能不能燒到正院我可是已經在各處門上都堆了柴。”
    “柳氏”
    “我不想和你們打嘴上官司,三個數,要麽簽下分家文書,讓我將三房產業拿走,要麽我放火,大家誰也別想討了好處去。”
    孟老太爺呼吸急促,眼中幾乎要瞪出血來。
    “柳氏你這般惡形惡狀,必被天下人”
    柳朝姝看著自己握劍的手“三。”
    “叔
    恒定會將你休了”
    柳朝姝抬起頭,耳邊明珠輕晃一。
    想看三水小草寫的關於我飛升後還要回來收債這件事第 118 章 姑娘請披黃袍四嗎請記住域名
    “你柳家百年清譽,你就完全不放在眼裏”
    柳朝姝轉身,裙擺如火一般飄轉“一,走,關門放火”
    “我簽你想怎麽簽”
    一門外,孟月容不肯睡,孟月池拉著她的手,兩個小女孩兒肩並肩看著外麵的煙火。
    “阿姐,你說我們去了廬陵能不能自己放煙花呀我看大兄他們都可以”
    大兄是長房的堂兄,每次看見孟月容都會說一番她不喜歡的大道理,孟月容不喜歡他。
    孟月容嘰嘰喳喳好一會兒,都沒人應話,她轉頭,看向自己的長姐。
    長姐在點頭。
    “可以放的。”
    明明之前還跟娘說了那麽多話,阿姐現在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孟月容撇撇嘴“阿姐,你能給我講個故事嗎”
    講故事
    孟月池沒講過,她看向比自己小三歲卻隻比自己矮一點的妹妹。
    姐妹倆看著對方,孟月容歎氣。
    算了,阿姐有點笨。
    晨光熹微之時,柳朝姝帶著人回來了。
    還有五輛馬車。
    “城門馬上就開了,咱們立刻就走。”
    孟月容靠在孟月池的肩上睡著,孟月池原本也在小憩,聽見了嫡母的聲音立刻睜開了眼睛。
    看見那雙黑亮的眼睛,柳朝姝有些疲色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浩浩蕩蕩十幾輛馬車駛出了易陽縣城,帶走了孟家三房分家析產後的家底。
    柳朝姝將孟月容抱在懷裏,頭輕輕靠在了馬車的壁上。
    “孟家要將那幾個妾和你們的弟弟留下,我答應了,我在易陽有兩個嫁妝鋪子,以後那鋪子的所得用來供養她們日常花用。其餘的莊子田地之類,我沒要,隻將孟家庫房所有的銀子和金玉器都拿走了,加起來算,不到兩萬五千兩銀子,再加上我那些嫁妝,能帶的都帶了,攏共能算是三萬兩。”
    她語氣很輕,聲音很低,仿佛是自己在跟自己算賬似的。
    孟月池知道,這些話是說給自己聽的。
    城外的路不甚平坦,馬車輕晃,車簾的縫隙裏,一道天光時有時無。
    柳朝姝抬起手,掀開車簾看向外麵。
    晨霧蒙蒙,前路遙遙。
    她忽然笑了。
    “從前,我總做一個夢,夢見我出嫁那一天,夢裏我掀開了轎簾子,看見的不是來迎我的孟叔恒,而是這般的白霧。”
    冷風吹進來,她深吸了一口氣,又將懷裏孟月容身上的鬥篷裹得更嚴實了些。
    再看看同樣嚴嚴實實的孟月池,她笑著說
    “舊夢不複,我之幸也。”
    廬陵位於易陽縣南西南四百多裏處,途徑洪州,柳朝姝給柳朝妤去了信,又找了柳家在洪州的故舊,從鏢局雇了人,繼續前往廬陵。
    一路走走停停,六日之後,她們就到了廬陵。
    柳朝姝甚至沒有進客棧,隻在驛站稍做休整,就讓人喚了賣房的中人來。
    廬陵書院定址在鶴洲之上,去年新造了一座石橋與外相連。
    柳朝姝先是在廬陵買了一處兩進的院子,又一揮手,將鶴洲石橋外麵的地買了上千畝。
    孟月池在一旁看著,和旁人一樣的目瞪口呆。
    “有什麽可看的知道我分家析產,孟叔恒定會跟我要錢,我把錢都用來買了地,也好過給了他,再說了,月池在廬陵書院少說也要讀上五六年,月容說不定得讀十年,我早些置辦些產業,也讓自己有事可做。”
    離開了孟家,柳朝姝不是出手闊綽的孟三夫人,也還是出手闊綽的柳朝姝。
    上千畝地,柳朝姝打算都建成了鋪子。
    “薛大家來廬陵開書院,這小小的鶴洲定然熱鬧非凡,少不了有人來租鋪子。”
    孟月池能怎麽辦呢
    除了嬤嬤們給其他人打賞,她就沒花過錢,隻能是不停地被她震撼。
    比起看母親花錢,其實她更想去看看那個廬陵書院。
    一月十六,柳朝姝帶著她和孟月容走過了鶴洲石橋。
    “初梨十問”
    一過了橋,她就看見了高大的石碑。
    石碑一看就是新的,鑿出來的字裏墨色還沒褪掉。
    “阿娘,這個石碑好大呀。”
    怔怔地看著眼前的石碑,柳朝姝忽然長長一歎。
    “這麽多年了,沒想到我還能看見傳聞中的十問碑。”
    低頭看見孟月池正看著自己,柳朝姝對她笑了笑。
    “從前,天下千座書院千座碑,可惜後來”
    “如今,舊地也能起新碑。”
    一位老婦人站在她們身後,語氣柔和又篤定。
    孟月池轉身,看到了一位穿著曾青色對襟道袍的老人。
    看她滿頭白發,年紀應該早過了古稀,偏偏眸光明亮,麵頰親和,竟然能讓人絲毫察覺不出老態。
    老人也看著孟月池,問她
    “你可識得這碑上的字能看懂嗎”
    小姑娘點頭。
    她甚至不需要回身去看。
    “第一問,是說女子的以忠事君、以孝事親、行事以廉,卻總不被人看見,聖人看不見,世人也看不見,世人隻會盯著女子的短處去任意謗毀,此事何解。”
    “第一問,是說世人讓男子多妻妾,卻不許女子稍有放縱,以貞順一字壓在女子頭上,此事該何解。”
    “第三問,是說女子被困在後宅,不能為官,不能科舉,不能得俸祿,隻能任由為官的男人為君的皇帝來定下國策。等到外敵入侵之時卻要她們自戕來顯自身清白,此事該何解。”
    “第四問,是說女子生育艱辛,不僅非常疼,還可能難產而死,生下的孩子卻要從父親的姓氏,等到孩子長大,記錄自己的父母過
    往,甚至不能提母親的名字,此事該何解。”
    “第五問”
    孟月池說到第三問的時候,老人的眼神已經變得有些嚴肅,當她一口氣說完了全部,老人起身問牽著她的柳朝姝
    “你從前可曾將這十問給她說過”
    柳朝姝看著這位老婦人,目光漸漸濕潤,她已經猜到了她的身份。
    “我女兒聰慧,可惜從小未曾得恩師指教,隻能自己看書,堪堪看過八冊的婦行鞭影冊,初梨十問,從來沒人教過她。”
    孟月池抬頭看自己的母親。
    她聽出來了,母親的語氣很恭敬。
    老人再次看向孟月池。
    “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月池,父親姓孟,就叫了孟月池。”
    “孟月池,我知道了,我叫薛重歲,旁人還喜歡稱我是薛老太太,你想跟我讀書麽”
    薛重歲,北境朔州人士,她出身平平,卻因早慧,在十歲時就被勇毅學宮收下,十六歲時三元及第,得明帝親自賜字“寰安”,她也是明宗一朝最後一位狀元,當時已經病入膏肓的明帝對她喜愛非常,給她指了兩位恩師,分別是翰林院大學士百裏婦行和丞相蘇姮,她入朝之時年紀太小,卻見識了初代為官女子們最風華鼎盛的歲月。
    她與玉山書院的創辦者羅絲絲辯經,與青鬆書院的第一位女山長喬斕月對坐飲茶,在明帝親自創下的鬆園書院裏,她當過教習。
    她見過執掌天下水道的卓嫵君勾勒山河,也見過天下第一猛將雲嬌躍馬平川。
    至於她自己,她曾出使南平、焦撾,使兩國重新對大啟稱臣納貢,那時她不過一十六歲。
    她也曾出任一州刺史,平疫治水,造福一方。
    她還曾做過戶部的侍郎,翰林院的學士。
    她甚至帶過兵,巴州夷亂,她帶六百府兵重創三千夷人,當眾砍下了帶頭造反之人的頭顱。
    盡管她有一個執掌了朔州兵馬的兄長薛重嵐,可她的名字閃耀四朝。
    扶正之亂發生之時,薛重歲的兄長薛重嵐剛死了不到三年。
    鎮國公江氏一族乃是仁宗萬俟潤的父族,為表忠心,鎮國公江明雪去世之前,將朔北兵權交還給了朝廷。
    時年三十四歲的歸德將軍薛重嵐接掌朔州,曆經仁宗、穆宗兩朝。
    仁宗輕兵事重民生,削減了朝廷從前對朔北和邊防一線的開支,北方蠻部休養生息卷土重來,到穆宗時,蠻部已經能侵擾關內一帶,穆宗幾次想要重整邊防,卻在世家阻撓之下不了了之,唯一能用的還是朔北軍。
    但是朔北軍於仁宗萬俟潤是有父族和先帝兩重親近在的,對於並無江氏血脈的穆宗來說,天下聞名的朔州兵卻是要防備的雙麵刃。
    薛重嵐一死,穆宗將朔北軍分成三部,其中一部投靠了誠安郡王,也就是後來的代宗,可謂是埋下了扶正之亂的禍根。
    後世常有人歎,扶正之亂,始於薛重嵐之死。
    可扶正之亂,也終於薛重歲之手。
    時年已經年過五旬的薛重歲因為避嫌其兄長,一直在鬆園書院做山長,隻在朝中領一個崇賢大學士的虛職。
    扶正之亂時,她刨出了她兄長的棺木,抬到了宮門前。
    還有一口空棺,她就坐在裏麵。
    “今日諸君要毀朝官,請從薛氏起,從我兄北望侯起,從我薛重歲起。”
    靠兩口棺木、薛家兄妹的半生為國之輝,她庇護了被毀容的為官女子,庇護了鬆園書院,庇護了國子監裏被趕出來的女學子們。
    她帶著她們,徒步向北,一路回到了朔州。
    曆時七個月。
    一路上,她收容各處書院裏被趕出來的女子。
    天下第一座女子書院玉山書院被人縱火焚毀。
    雲麾將軍梁敏被汙造反。
    檀山書院的學生和夫子被賊人欺辱致死。
    常州刺史蘇茗跳江自證。
    芙院書院的山長自戕於山門。
    穆宗朝最後一位女狀元梅琴琴在後宮自盡,株連三族。
    各地書院門前,一座座“十問碑”被刨出毀棄。
    唯有她,一遍遍地告訴所有人,要活下去。
    要活下去。
    數千女子的北徙之路上,不斷有人死去或者放棄,也不斷有人新來。
    各地的還聖元君廟裏擠滿了為她們籌備衣食的百姓。
    終於,她於永夜中執火,將人帶到了朔州的勇毅學宮。
    當女人們的腳踩上了朔北的土地,扶正之亂也終於到了尾聲。
    其後數十年裏,她一直待在勇毅學宮,等到代宗身死哲宗繼任,等到哲宗無子承嗣,等到當今陛下登基。
    她離開朔北,要在舊地起新碑。
    如今她滿頭白發,已經是年過八旬。
    自從已經決定了要來廬陵書院,孟月池就已經知道了“薛重歲”這個名字,看見真人,她有些傻。
    說到底,她還隻是個聰明但是沒見識的十歲小姑娘呀。
    這怪不得她的。
    聽到薛重歲自報家門,柳朝姝連忙行禮
    “晚輩柳朝姝見過薛大家,當年我祖母蒙您搭救,大恩至此,柳氏滿門銘感五內,片刻不敢忘懷。”
    薛重歲擺擺手,她對眼前的小姑娘更感興趣
    “你看,你娘認得我,我可不是壞人。”
    孟月池點點頭。
    “我知道,您是極好極好的人。”
    薛重歲被她逗笑了。
    “我看你也會是極好極好的學生。”
    孟月池板著一張小臉兒,眼睛亮晶晶的。
    片刻後,她才說
    “我隻能盡力吧。”
    她拽了拽旁邊的孟月容,學著自己母親的樣子行禮。
    “學生孟月池,見過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