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姑娘請披黃袍(八)

字數:11749   加入書籤

A+A-


    關於我飛升後還要回來收債這件事!
    又是一年盛夏時節,幾隻鵲鳥躲在樹蔭下嘰嘰喳喳,也不知道是在說著哪隻雀哪隻鴉的閑話。
    一直斷斷續續的蟬鳴停了好一會兒,仿佛是鳴蟬們都在等著它們將瑣碎說完。
    大開的窗子下是一張書案,擺了幾本論史、章句之類的書冊,此外,隻筆架、硯台、筆洗之類,筆架上的筆多有用過的痕跡,能看出此間主人好看書好寫字,似乎又少了些風雅。
    風從江上來,吹動了鎮紙下的紙頁,發出一陣碎響。
    偷偷摸進來的人被嚇了一跳,捂著自己的嘴繼續向屋裏走去。
    穿過竹製的屏風,擅闖之人突然愣在了原地。
    一穿著短麻衫的女子手中拿著一柄腰扇,正盯著牆上的圖,突然聽見身後傳來一陣驚呼
    “哇呀阿姐,這、這是輿圖嗎”
    孟月池轉身,看見抱著一個小包袱的孟月容兩隻眼亮晶晶地看著自己身後的輿圖。
    “你怎麽鬼鬼祟祟就進來了”
    孟月容恨不能把自己的眼睛貼在輿圖上,根本就聽不見自己阿姐說了什麽,隔空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小點兒,她說
    “阿姐這是朔州”
    她的目光一路向下,很快又找到了一處自己認識的地名
    “阿姐,這裏是泯州阿娘跟泯州來的商客做生意”
    她的目光帶著小腦袋在輿圖上轉來轉去,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孟月池歎了一聲說
    “泯江向東,能尋到甘江的江口,江口向南,向東,就能尋到咱們所在的廬陵了。”
    “找到了找到了”孟月容高興得不得了,拽著她阿姐的袖子蹦蹦跳跳,“阿姐,你這輿圖可真好,我今天晚上來跟你睡吧。”
    這哪是要跟著她阿姐睡,這是要跟輿圖睡才對。
    孟月池用手裏的腰扇在她的腦門上輕輕點了下
    “你睡覺像個會轉圈的小烏龜,我可不想被你摸了頭又摸腳,我一會兒得換了衣服出去,你來尋我是要做什麽”
    孟月容這才想起自己是來幹什麽,可惜她悄悄放下禮物給阿姐驚喜的已經全都不成了,隻能舉起手裏的包袱塞到了自己直接的麵前。
    “這是我給阿姐做的祝阿姐年華才華雙華同長今年的中秋大考仍舊拔得頭籌”
    孟月池接過小包袱打開,看見了一個繡著荷花的筆袋,還有一個小巧的硯台。
    筆袋上的荷花隻能說是讓人勉強能認出來,硯台圓滾滾的,配了一個雕花的竹蓋子,很是精巧可愛。
    孟月容的表情很得意,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的手藝有什麽拿不出手的“這荷花我繡了兩個月呢阿姐你可千萬寶貝著等明年我可未必有這功夫了。”
    “厲害厲害。”孟月池提著那筆袋連連點頭,看見自己妹妹鼻子翹上天去,她又趕緊說,“辛苦辛苦。”
    “嘿嘿。”
    要是屁股後麵有個尾巴,孟月容
    高低得給自己的阿姐搖幾下。
    “阿姐,你要是喜歡我的禮,就讓我常來看這輿圖吧。”
    “好好好,想看就盡管來。”孟月池在妹妹的臉蛋上捏了下,“可你要是課業沒做好,那就不行了。”
    “嗯嗯嗯。”孟月容連連點頭。
    孟月容如今已經十一歲,她七歲入了蒙學,到了九歲的時候就能考常科,可她性情跳脫莽撞,她娘柳朝姝為了磨她性子,硬是將她壓了兩年,今年她以第三名考入了常科。
    孟月池比她大三歲,過了今日正好十四,卻已經在常科大考的頭名上穩穩坐了兩年多年,明年開春,她就該考策生了。
    看了一眼時辰,孟月池抬手攏了攏自己的頭發,對孟月容說
    “你走時記得將我的門關了,這圖是我去年贏了武八娘子的棋才跟她換來的拓本,從勇毅學宮讓人捎過來的,要是弄壞了,想要再看可就難了。”
    “阿姐你什麽時候還會下棋了還能下得這般厲害”
    長發披在腦後,用篦子梳過之後編成發辮聚在腦後,再用絲帶固定,就是廬陵書院女學子們最常見的團髻,對著銅鏡看了一眼沒有亂發,孟月池起身,又拿起了一枚小小的竹讚插在髻上。
    走到屏風後麵,她的聲音徐徐傳來
    “略學了些,說不上厲害,隻是取了巧。”
    從屏風後麵出來,她穿著一條水綠齊胸裙,配了一件蜜合色的上襦。
    孟月容的心神早被輿圖吸了去,仿佛一隻躍躍欲試想要探窗爬牆的小貓,抽空看了自己的阿姐一眼,她長歎了一聲
    “阿姐,你好歹換了這件上襦吧,難得穿裙子,又是壽辰,穿那件檎丹色衫子不是更好”
    孟月池對她眨了下眼睛,拿起放在門邊的書箱就走了。
    看著阿姐行動間露出了裙下的繡褲和木屐,孟月容吐了吐舌頭。
    阿姐年歲漸長,容貌越發秀美明麗,書院裏無論常科生還是策生都有人心儀阿姐。
    阿姐卻隻愛筆墨書本。
    “我是不是忘了什麽事兒”
    沉迷輿圖足足一個時辰之後,孟月容突然一拍腦門。
    “我忘了告訴阿姐有人到家裏求婚了。”
    下一刻,她擺擺手,繼續看輿圖上的山河。
    “沒事兒,有阿娘在呢。”
    阿姐這般厲害,就應該考科舉當官,跟姨母一樣走到朝堂上,阿娘才不會讓阿姐早早就成婚呢。
    “有些人真奇怪,自己都是園子裏的花,偏偏到處招搖,要把外麵長得正好的鬆柏也招進院子裏當花。”
    小姑娘哼哼唧唧嘀嘀咕咕,突然笑了。
    她找到了南江府阿姐說那邊有最靈的騎鵝娘娘廟
    另一邊,孟月池已經到了藏書閣的三層,因暑熱臨江,書閣在中午時候總是門戶大開,隻為了能將書閣裏的水汽多散些出去。
    在此當窗而坐,執卷苦讀,是不少人夏日消暑的絕妙之法
    。
    看見孟月池來了,已經等在此地的幾個少年男女紛紛起身同她打招呼
    “孟科首。”
    之前在住處和自己妹妹擠眉弄眼的孟月池,此時的臉上帶著淺笑,對眾人點頭致意。
    “各位同窗久候了。”
    她的年紀明明比別人都小,別人看她的時候卻都有幾分敬意。
    “這是之前石城文會的文章,諸位應是都有所耳聞,尤其是這篇論貨殖與民,我已經謄抄好了,各位可以盡管拿去看。”
    將書箱打開,把謄抄好的文章分下去,孟月池尋了一圈,想要找個地方坐下。
    穿著一身魏紅錦繡的墨懷袖獨坐了一排,見她被寒門出身的劉秀娥招過去同坐,又輕又冷地哼了一聲。
    “好,此篇文章確實極好,難怪江南道那邊文壇震動,都說又有奇才。”
    “做這文章的陸寒城今年才十七歲,堪稱少年天才。”
    “據說他今年要參加秋闈,淮琢,可惜你是明年去應省試不然我還盼著你們倆龍爭虎鬥一番。”
    顧淮琢聽見有人說自己的名字,抬起頭,愣了下才知道對方說的什麽,笑了笑,說道
    “寒城兄在江南道才名久傳,我是比不得的。”
    許奉安見不得自己的好兄弟長旁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將那篇文章放下,冷笑一聲說
    “不過一篇文章罷了,那些文人為了攀比,什麽手段使不出來要我說,他來了咱們廬陵書院,連十四歲的小丫頭也比不過。”
    誰都知道他說的是誰,有人轉頭向那窗邊看過去,隻看見踩在他們頭頂這麽久的孟科首在專心致誌地寫著什麽。
    一直沒吭聲的墨懷袖突然笑了
    “我還以為你是要說自己比旁人強呢,結果也是借了別人的聲勢,既然要借聲勢就低頭縮脖子,怎得還顯出你來了”
    “墨懷袖,我與我兄弟說話,關你什麽事”
    “聽聞狗叫,總忍不住罵兩句。”
    眼見兩人要鬥起來,古蓮娘連忙出聲說
    “先將文章看完,再將心得寫了,元夫子明日要的。”
    顧淮琢看著眼前的文章,卻怎麽都看不進去。
    忍不住向前看向孟月池。
    昨日母親來信,提起他的婚事,他說他有想娶之人,是堯州孟家的庶女孟月池。
    他出身望族,身份上唯一不足之處是並非嫡脈,可他的父親顧仰雖然是顧家庶子,如今身為永州學政,身份上也比孟月池的父親高出了太多。
    寫信之前他在心裏算了很多遍,孟月池的才名遍傳南嶺一代,又是薛山長關門弟子,雖然現在還是個庶女身份,可是外麵都在傳她嫡母沒有將她記作嫡女是想把她過繼給通政司兩道參事柳朝妤。
    他娘向來開明,知道了他的心意,總會考慮一番,等他明年省試得中,再跟父親說起此事,父親大概也能聽吧
    若是還不行
    他身旁的許奉安一貫是個坐不住的,要不是天資聰明,也不會考為策生,見旁人都在看文章寫心得,他看向自己今日有些反常的好兄弟。
    “今天晚上我的鐵背大將要跟郭隆的蛐蛐兒鬥上一鬥,你要是懶得寫寫看看的,不如和我同去”
    顧淮琢將手裏的文章翻了一頁,看著孟月池剛勁簡練的字跡,心中又是一陣潮湧。
    到底是何時對孟月池動心的,顧淮琢自己也說不清楚,在她升入常科之前,他們兩人的交集微乎其微,旁人說起孟月池,都說她是不吭聲的白瓷娃娃。
    可自從前年春日孟月池考入了常科,直接入了常科天字班,她突然就變得顯眼起來。
    一個十歲出頭的小娘子,從蒙學直接跳入常科班,卻踩在他們的頭上。
    在她來之前,他顧淮琢和墨懷袖、古蓮娘可謂是各擅勝場,輪流坐科首之座,他本是不將此局麵放在心上的。
    墨懷袖出身高貴,可她的出身注定了不會走科舉之路,古蓮娘是穆宗朝的女臣之後,縱然能入科舉,前途也有限。
    與她們二人平分秋色,顧淮琢心安理得。
    孟月池,一個舉子的庶女歌姬之後竟然能穩坐他頭上顧淮琢先是驚,然後恨,可不管他如何暗中努力,孟月池都在他的前麵。
    仿佛一座永遠跑不到的山,一輪永遠碰不到的月。
    漸漸的,顧淮琢的心就變了。
    他到底為了什麽奔向遠山
    又為了什麽高攀明月
    無法言說的隱秘心思隨春草蔓長,待他驚覺,為時已晚。
    情思無可抑止,幾乎將他心神困住。
    “孟科首,這篇文章你如何看”
    聽見有人問孟月池,顧淮琢微微低著頭,甚至不敢看過去。
    “之前朝中說起開商路一事,說的很是不錯,可惜如今局麵是朝中積弊、百姓失田、豪強聚斂,開商路以增賦稅,看似是個解決之法,可此法隻會讓豪強越發有錢有人,百姓越發窮困。能看透此處,這位陸寒城至少是個有膽量之人,文采也極好。”
    孟月池竟然對這篇文章評價極高,顧淮琢心中不禁有了幾分酸澀,還沒等他說什麽,墨懷袖突然說
    “這陸寒城秋闈過後也要來廬陵遊學,孟科首對他這般讚譽,他想必也會驚喜。”
    墨懷袖這話說得陰陽怪氣,也不知道是在酸陸寒城還是在酸孟月池。
    她抬眼看向孟月池,隻見孟月池又低下頭去繼續寫東西。
    過了一個時辰,金烏西轉,有人已經寫完了文章去尋了另外的書來看,也有人已經覺得無聊打算早早離開。
    孟月池坐在那兒,顧淮琢沒走,墨懷袖也沒走。
    古蓮娘收拾了自己的紙筆,走到孟月池的身側,輕聲說
    “今日是孟科首生辰,祝孟科首為學之路如行雲流水,無間斷之時。”
    孟月池抬頭,笑著說“多謝”
    古蓮娘似乎有
    些不好意思,卻又說“中秋前的大考,在下必全力以赴,孟科首可別手軟。”
    你放心就是。
    本作者三水小草提醒您關於我飛升後還要回來收債這件事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古蓮娘走了,藏書閣的三樓越發安靜下來。
    顧淮琢這才知道今日竟然是孟月池的生辰,不禁有些心癢,也想借此與她多說兩句話。
    “孟科首,你家裏派了人來接你回去過生辰,已經跟夫子告假了。”
    在藏書閣裏幫忙打掃來換餐費的同窗跑上來傳了話,又匆匆下去了。
    孟月池收拾好東西,提著書箱走了。
    看著她步履匆匆,墨懷袖看了一眼自己袖子裏藏的小盒子,臉色又臭了幾分。
    顧淮琢暗恨自己舉棋不定,跟許奉安一起離開藏書閣的時候心情還是很差。
    許奉安卻似乎興致頗高,興衝衝地對顧淮琢說
    “今日我定要讓鐵背大將所向披靡,湊一個雙喜臨門”
    “雙喜”
    顧淮琢看向自己多年的好友,笑著問
    “你還有什麽喜事”
    “嘿嘿。”許奉安笑得有些得意,“你可知道今日孟科首就十四歲了”
    顧淮琢的腳步停了下來。
    他看向許奉安。
    “你這是何意”
    “今日我娘已經去了孟家門上,跟孟家的柳夫人探口風了。”
    去門上做什麽探什麽口風
    顧淮琢瞬間就想明白了,卻隻恨自己為什麽要明白。
    “你、你看中了孟月池”
    許奉安轉回來拽著他
    “你聲音小些別讓旁人知道,不然跟我搶怎麽辦我頭上三個哥哥,恩蔭也輪不到我,讓我去科舉,我也坐不住,孟月池她雖然出身差了些,也不是壞事,她既然出身低,孩子自然跟我姓,等她考上了女官,那光耀的也是我許家的門楣呀。”
    天上雲彩層層,日光遍灑,熱意熏人。
    卻比不過顧淮琢一顆被反複炙烤的心。
    許奉安的家世比他家還好些,隻是不像他從小就被家裏鞭策上進,他的母族從前也有女子做官的,在這件事上也容易鬆口
    “淮琢,你怎麽了是不是中暑了我看你這一天都不太對勁兒。”
    顧淮琢勾了下唇角,悔意如刀,惱怒如火,幾乎要將他的一顆心給切成熟肉。
    可他竟然一個字都說不出口。
    “我們小月池聰明又漂亮,十四歲就成了百家求娶的小娘子,你可高興”
    又是在書閣後麵的樹下,薛重歲看著亭亭玉立的少女,臉上帶著笑。
    “麻煩。”
    孟月池隻說了這兩個字。
    臉上甚至沒有絲毫的羞澀和得意。
    薛重歲拍案大笑
    “月池啊月池,你可真是太有趣了怎麽就麻煩了”
    “唾棄我之根基,覬覦我之來日,又想禁錮我的筋骨心神怎麽不是麻煩呢”
    這話說得透徹,太過透徹就透出了些冷情。
    薛重歲心下暗歎,這天下太聰明的女孩兒,都是恨自己父親、乃至於恨男人的,因為太聰明,而知自己之所失,又知旁人之所得。
    “說到你的根基,你如今也是縣令家的女兒了。”
    說罷,薛重歲將一封信放到了孟月池的麵前。
    信上關於孟叔恒的部分寫的很短,隻提了一句他已經是鹿州安武縣令,下縣,從七品。
    孟月池有些驚訝“我父親明明又科舉未中”
    “是走了吏部的關係被推選上的。”薛重歲眯了眯眼睛,這件事她也覺得有些蹊蹺,孟家的根基也就那樣,柳家那邊頂多將他穩在繁京,也不會真的幫他走動,怎麽就能讓他得了推選官呢
    “推選了他的人可有消息”
    薛重歲搖了搖頭。
    “朝中能做了這件事的人太多了,反而不好查,你也不必為你母親憂心,鹿州一帶如今有不少的女臣,沒有柳家替你父親出麵,他當個萬年縣令也是尋常。”
    孟月池眉頭輕蹙,總覺得有些不放心。
    她母親柳朝姝如今在廬陵一帶逍遙自在,之前孟叔恒低聲下氣,為的就是求財,現在讓他進了一步,他定會想從母親這再走幾步。
    看著她的模樣,薛重歲笑了笑,又說起了其他事來。
    “如今的朝堂變幻莫測,柳鉉徵當了幾年的亞相卻仿佛一個靶子,被其他人聚而攻之,倒給了其他女臣機會,你看那封信上所寫,陛下將梅舸、宋菲娘等人召回了繁京,委以重任陛下啊,她想用女臣,卻和明宗、仁宗不同。”
    薛重歲說的幾個名字,孟月池是知道的,尤其是這個梅舸,她今年大概也就三十出頭,仿佛是出身寒門,卻得陛下青眼,不到二十歲就被陛下選做禦前女官,六年前被放外任,做過縣令、學官,這次被陛下召回朝中,直接成了給事中,要論升遷之快,連當年的柳鉉徵也望塵莫及。
    要知道,梅舸並非科舉出身,從內朝女官到外朝給事中,這其中差距可謂天塹。
    宋菲娘身後則是陛下的母家宋家,她算是陛下的表妹,之前在北邊練兵,陛下召她回朝之後頗有要將金吾衛交給她的意思。
    “山長的意思是,陛下在女臣之間亦在尋平衡之道。”
    說白了就是在挑撥黨爭,這是許多君王用老了的手段了。
    “是,女舊臣之後遍布朝野,陛下並不想見到此等局麵。”
    薛重歲從盤子裏揪了三顆葡萄,卻沒吃,而是放在了孟月池的麵前。
    “若你是陛下,你告訴我,柳鉉徵的女舊臣遺脈、梅舸這樣隻能依附陛下的幸進之臣、宋菲娘這樣的外戚,你打算怎麽用”
    孟月池看著那三顆葡萄,又看向盤子裏的其他葡萄。
    “若我是陛下,便不會挑起女臣內鬥。”
    薛重歲笑了。
    “可惜啊,你不是。”
    孟月池微微低頭,又看向那三顆葡萄。
    它們生於同一枝,同一串,卻似乎已經被高高在上之人分成了不相幹的三個。
    “山長,如今陛下以柳鉉徵推動土地丈量一事卻久久未見成效”她言語未盡,意思卻已經說透了。
    “嗯,大概過不久,你母親的姨母就要被貶官了。”
    中秋大考,孟月池再次得中頭名。
    中秋節後,繁京傳來消息,殿中監柳鉉徵被貶謫劍南司馬。
    受其牽連,通政司兩道參事柳朝妤被貶靈州祁連府。
    邸報上明明白白寫著,參奏柳鉉徵之人是給事中梅舸。
    柳鉉徵離開繁京那一日,梅舸升任吏部侍郎。
    又過半月,一年輕男子騎著白馬到了鶴洲橋邊,是剛得了江南道省試頭名的陸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