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借雞生蛋(二)

字數:4031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紐約曼哈頓的華埠曆史悠久,早就十9世紀初期就開始出現,1開始居住在華埠的華人移民較少,不過才8十多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黴國官方針對國內有色族裔的生活、工作等限製逐漸放開,華埠的華人居民也是大幅增加——這1情況,在2戰結束後尤為明顯!
    目前在紐約曼哈頓華埠居住的華人移民大概有兩萬人,其中婦女比例較低、僅有5千餘人,相比起在舊金山的華民群體,自然是要少很多……
    為了填充紐約曼哈頓華埠的華人基數,沈萬福特意允許弗蘭克·科斯特洛與文森特·曼加諾兩人透過控製著的甘比諾、曼加諾兩大紐約黑幫家族,以聘請製衣工人的名義,前往墨西哥城將留在美洲的青壯年華人帶到紐約!
    蛇無頭不行!
    紐約曼哈頓華埠是1處相對封閉的田園農莊式的聚居點,居住在裏麵的華人由於種種原因,不敢也不願意主動與華埠以外的其它黴國人接觸,這也是黴國華人地位相對較低的原因之1、即不懂得主動去擁抱外界、積極爭取屬於華人族群的合法權利!
    那麽……如今紐約曼哈頓的華埠裏麵有什麽產業呢?
    洗衣店、餐館——這兩個是最多紐約曼哈頓華埠的華人聚集的產業,其次是進出口商、雜貨店的數量都在1百家以上,但基本是小家庭作坊,並沒有形成規模化、公司化的企業;至於電影公司、律師所、會計師事務所、建築工程企業等,在華埠內也有,隻是數量極少。
    由於種種因素,紐約曼哈頓華埠內部的洗衣店在20世紀30年代曾1度擁有8千多家,但是由於後麵的家庭幹洗洗衣機的出現、促使白人在家就能完成衣服幹洗的工作,以及街坊
    投幣式自動洗衣機、烘幹機林立,從而導致了紐約曼哈頓華埠內的洗衣店生意被搶走了不少,許多小型洗衣店接連破產倒閉,這些洗衣店主又是淪為了1介白身……
    遠赴異國他鄉謀生,同1族群自然是會選擇了抱團取暖,因此在紐約曼哈頓華埠內部,也是擁有1個中華公所來協調華埠內部的鄰裏糾紛、店鋪衝突等問題,而中華公所下轄的華人僑團多大6十個——在6十個僑團當中,成立最早的僑團是在華夏清朝同治中期就成立的1山寧陽會館,成立最晚的僑團是成立於1947年的華北同鄉會與南陽公所。
    居住在海外的華人、華僑,習慣於按照地域、從事行業來創辦各自的僑團,類似於中山同鄉會、番禺同鄉會之類的,就是以地域為劃分的僑團;而華僑餐館會、航空建設協會,自然就是按照不同行業來創辦的僑團。
    雖然居住在紐約曼哈頓華埠的華人華僑並不算多,但是通過創辦僑團來協調彼此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並且以僑團來作為1個利益集合體對抗華埠外的其它族群團體的威脅。
    在正式進入到華埠裏麵‘招兵買馬’之前,沈萬福需要先把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與社區0售服務部門的基本骨架搭建起來——
    被沈萬福選中的拉爾夫·利奇和約翰·鄧普頓兩位頂級大才……
    在喬治·惠特尼這1位j摩根銀行的前任董事長的親自拉攏之下,拉爾夫·利奇果斷地選擇從擔保信托銀行離職、加入到格林尼治儲蓄銀行擔任風險管理部門的主管,年薪是20萬美元,並且享受免費住房、節假日額外補貼以及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百分之5的年終分紅,有效期是2十年,到期後可無條件購買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永久分紅期權!
    原先約翰·鄧普頓舍不得放棄自己1手創建的投資公司與基金,但是在看到格林尼治儲蓄銀行方麵居然給拉爾夫·利奇開出了這麽優渥的福利待遇,也是心動不已,在喬治·惠特尼這位華爾街大人物的多番勸解之下,將自己創辦的投資公司和基金以1個合理的價格出售給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投資部門,並且為格林尼治儲蓄銀行帶來了積累已久的高淨值客戶資源,為格林尼治儲蓄銀行增加了又1項新營收——對於銀行而言,高淨值客戶占比很重要!
    “利奇先生,我的要求比較少、但難度很高,您……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這是當然的!尊敬的皮特先生和克萊梅斯先生,我非常榮幸能夠接受你們對我的工作安排,因為這樣我覺得自己始終是有價值的!”
    “嗬嗬~~利奇先生真是1個直接的人,那麽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拉爾夫·利奇是愛爾蘭後裔移民、長的是高大威猛,雖然在顏值評分上麵低於沈萬福,但是整體容貌非常符合黴國女性的‘帥男子’標準。
    拉爾夫·利奇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在黴國軍隊服役,到了他這1代人裏麵,除了他本人之外,其餘的(堂)兄弟也是有過在黴國軍隊服役的深刻經曆,而他則是熱衷於1頭紮到華爾街裏麵,享受金錢遊戲給自己帶來的某種極致快感!
    之前在擔保信托銀行擔任司庫之時,他曾經向擔保信托銀行的時任董事長盧瑟·克利夫蘭提出要優化擔保信托銀行的資產管理結構的建議,然而盧瑟·克利夫蘭麵對他這種合情合理的請求,隻是讓他先去擔保信托銀行的檔案室看1看擔保信托銀行的資產管理,是否出現過任何問題,再來給他盧瑟·克利夫蘭討論是否要對擔保信托銀行的資產管理結構進行改變!
    不得不說,也正是因為盧瑟·克利夫蘭這種不聽從下屬建議、1昧朝綱獨斷的專製作風,迫使許多擔保信托銀行的人才紛紛跳槽到其它銀行或金融機構,這也導致擔保信托銀行的資金充裕、但人才短缺,也難怪會被j摩根銀行選中、以此來作為自身重回世界第1流大銀行的‘養料’——這1塊‘養料’,可真是肥到流油啊!
    風險管理的概念,黴國成立以來就有,但是落實在金融方麵,具體表現就是黴國各大銀行發行的信用卡——黴國金融體係的信用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是黴國的金融機構1手打造出來的,並且深刻地影響著黴國社會的方方麵麵,例如購車貸款、購房貸款、企業貸款等,都需要進行信用風險評估,並且在這1基礎上麵衍生出來了許多的金融工具和產品——這是黴國經濟危機的根源所在,也是黴國債務越堆越高的原因之1……黴國遲早要玩蹦自己!
    黴國金融機構的風控管理,在5十年代根本沒有這1方麵的清晰概念與作為,就像黴國運通公司發行完信用卡之後,根本不去理會持卡人是否有資格負擔這張信用卡的額度償付
    ——前期隻是象征性地調查了1下持卡人的個人以及工作狀況、有無過往犯罪經曆等基礎信息,緊接著……黴國運通公司就會正式發卡,不同等級的信用卡額度自然也是不同!
    目前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現有賬戶當中百分之9十都是個人儲蓄賬戶,這就意味著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現有存款裏麵,有超過百分之9十的存款是個人存款,合計2550萬美元。
    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自有資本是100萬美元,包括自有資本在內的核心1級資本是500萬美元,風險總資產是5600萬美元,因此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加權風險資產總額)x100(12003800)x100895!
    沈萬福與布萊特·瓦裏斯·克萊梅斯所組成的2人股東會,對於拉爾夫·利奇的第1個要求,就是讓拉爾夫·利奇建立1套符合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資金運營風控模型,將整個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風險預算納入其中,而沈萬福與布萊特·瓦裏斯·克萊梅斯會以個人資本的名義,聯合向格林尼治儲蓄銀行重新注入1000萬美元的資本金,從而將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提升至百分之2十以上,另行開設1個準備金賬戶,以此來應對格林尼治儲蓄銀行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流動資金短缺等危機。
    至於交代給約翰·鄧普頓的任務,則是安排約翰·鄧普頓透過沈萬福在紐約曼哈頓華埠的關係,將居住在紐約曼哈頓華埠裏、擁有黴國公民身份的華人華僑,統統開發成為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新客戶——按照信用風控機製來進行甄別,不同的存款與貸款套餐!
    華人是世界上最有生意頭腦和最勤奮的族群之1!
    沈萬福相信透過格林尼治儲蓄銀行的資金援助,紐約曼哈頓華埠裏的華人會懂得如何利用這些資金來開創自己的事業,屆時格林尼治儲蓄銀行就逐步成為了紐約曼哈頓華埠的‘錢袋子’,也算是他為紐約曼哈頓華埠裏的華人了1把‘保護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