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危中有機(一)

字數:4041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1907年,當黴國紐約市1家著名的信托公司掀起銀行業恐慌浪潮並波及到金融中心之後,恐慌開始了。當時黴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價格下跌了50。
    在沒有中央銀行的情況下,恐慌很快蔓延全美。雖然由黴國財政部、紐約票據清算所和那些最大的銀行機構采取的權宜之計有助於製止之前的恐慌,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恐慌最終通過銀行限製向儲戶支付而止步。之後,要求進行金融改革,包括建立中央銀行的呼聲又起。
    黴國聯邦儲備銀行的曆史並不算長,但想弄清楚這段曆史的確是1件令人頭疼的事情。首先必須從兩個人說起,他們分別是f·奧古斯塔斯·海因澤和查爾斯··摩爾斯。
    對於許多黴國公民而言,這無疑已是1段塵封在舊檔案館裏的往事了。1907年10月,海因澤和摩爾斯計劃做空聯合銅業公司股票。這1場大型金融投機活動在經過1係列複雜運作之後,於10月16日這天宣告失敗,它直接導致了聯合銅業的股價在短短兩小時內從每股60美元暴跌至每股10美元,為接下來1場災難性的金融危機拉開了序幕。
    股價的暴跌導致聯合銅業公司迅速破產,市麵上的銅股持有人,包括罪魁禍首——f·奧古斯塔斯·海因澤和查爾斯··摩爾斯在內,整體實力遭到重創!
    不僅在20世紀初,即使在21世紀,投機商整垮上市公司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這種情況通常不會對股市造成大範圍、深層次的影響,然而黴國聯合銅業公司的破產卻是個例外,原因是海因澤和摩爾斯兩人手裏,控製著紐約眾多的銀行、股票經紀所以及信托公司,雖然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實際情況卻並不複雜,無論任何人,隻要在這些機構的董事會中爭取到1定數量的席位,都可以呼風喚雨。f·奧古斯塔斯·海因澤和查爾斯··摩爾斯做空銅業股票所使用的大量資金,主要就來自於所掌控的銀行以及信托公司。
    顯而易見的是,做空聯合銅業公司的失敗讓這些金融機構皆蒙受了巨額的虧損,即使在沒有互聯網的1907年,這個消息依舊在1夜之間傳遍了整個紐約。
    通常銀行和信托公司的財產1旦遭受重創,隨之而來的便會是投資者的擠兌。人們擔心自己的存折和信托合同變成1張廢紙,所以蜂擁而至機構要求兌現‘債權’。
    在眾多被擠兌的金融機構裏,當時紐約第3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首先遭遇到了危機。
    聯合銅業股票暴跌發生在1907年10月16日,僅僅在兩日後,也就是1907年10月18日,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就遭遇了大量擠兌的危機。麵對這樣的突發狀況,尼克伯克信托公司並沒有向外界求助或采取休業等具有衍生負麵影響的措施,而是盡量滿足客戶的提款要求,這樣的擠兌持續了兩天,期間紐約國民商業銀行成為了這1家公司的清算銀行。
    兩天以後,擠兌的狂潮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蔓延到了紐約市的其他金融機構。
    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開始迅速擴散,黴國大6的許多機構、儲戶聽到風聲,也爭相來到紐約提取自己的存款,這讓紐約金融市場的現金供應變得嚴重短缺起來!
    擠兌期間,紐約股市出現了嚴重的低迷。隨著擠兌浪潮的擴散,股票投資人紛紛開始動搖,1些公司的股票直線下跌,電器設備公司(通用公司的前身)的股票1天之內從每股103美元暴跌至每股79875美元,隨後被迫禁止交易,但這反而使股市產生了更為劇烈的動蕩,短短幾天裏,兩家股票經紀行相繼宣告破產,普通投資人當中破產者更是數以千計。
    危機1刻不停地蔓延著,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製,那麽擠兌浪潮很快就會從信托公司蔓延到商業銀行,繼而以紐約為中心向整個黴國擴散,假如商業銀行在擠兌浪潮中倒下,那麽黴國的金融體係將麵臨崩潰——無需感到意外,隻因20世紀初的黴國金融市場很脆弱!
    眼看危機正在蔓延,而黴國上下卻找不出1個強有力的反危機組織來控製局麵,處在懸崖邊緣的紐約金融界該如何應對這場危機,這是1個急需解決的世紀難題。
    最終,紐約私人銀行家們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後,達成了聯盟的共識,並請出己經隱退的j摩根來領導這場拯救行動。那麽這位7十歲的年邁老人,將如何解救這場金融危機呢?
    1907年10月20日,j摩根重返紐約華爾街,迅速將遭受擠兌的幾家信托公司的1把手召集起來,敦促他們立即拿出1個應對擠兌的計劃。這標誌著j摩根接手了領導‘拯救紐約金融界’的重任,然而他所麵臨的第1個難題,也是最關鍵的難題,那就是可供應流動資金的極度緊缺。為此,拯救計劃必須爭取到私人銀行和聯邦官府的支持。
    憑借自身在金融界的地位、聲望和影響力,j摩根很快就爭取到了紐約清算所和紐約銀行家們的支持。隨後,紐約清算所應允與j摩根協調行動,而銀行家們則保證將支持j摩根提出的任何建議,並服從j摩根的調派。
    10月20日晚上,j摩根召集了兩批人在自己1手創辦的摩根圖書館開會,第1批人包括他自己、第1國民銀行總裁喬治·貝克爾和國民城市銀行(即花旗銀行)總裁詹姆斯·斯蒂爾曼,由他們3人組成1個最高領導小組,負責總領全局、籌集資金,並討論決策該如何分配眼前有限的資金;第2支隊5由j摩根的合夥人喬治·柏金斯、第1國民銀行副總裁亨利·戴維森和銀行家信托公司的本傑明·斯特朗組成。最高領導小組決定讓這3位年輕的銀行家共同成立1個“營救委員會”,主要負責清查遭遇擠兌的信托公司賬目。
    j摩根讓‘營救委員會’把賬目清查的目的,是分辨出紐約哪些信托公司已經發展無望、應該進入破產清算的,以及哪些信托公司是值得被拯救的。
    圖書館會議結束之後,j摩根努力爭取得到了黴國聯邦官府的支持。
    因為銀行家們發現恐慌已經開始大範圍擴散,自己的銀行時刻處於擠兌的威脅之下。全國各地的銀行都在從紐約提走現金,這使紐約貨幣市場的現金供應出現了嚴重的短缺,此時僅僅依靠紐約銀行界的資金來完成拯救計劃,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為了控製住危機,10月21日,j摩根請來時任財政部長的喬治·科特柳,與其共同商議拯救危機的計劃。經過磋商,私人銀行家們得到了喬治·科特柳的支持。
    喬治·科特柳向紐約的私人銀行家們作出承諾,黴國財政部可以立即借給紐約銀行界2500萬美元,往後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追加,並讓j摩根馬上著手布置具體拯救行動。
    次日,喬治·科特柳將2500萬美元的官府資金交由j摩根掌管,這是1個非常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聯邦官府向私人銀行家j摩根轉交了1筆錢,同時意味著官府向j摩根轉交了反危機的領導權力與領導責任,這說明聯邦官府不僅承認且依靠私人銀行家聯合起來解救金融危機。
    為了讓投資人恢複信心,喬治·科特柳特意向媒體宣布了聯邦官府借給紐約市2500萬美元用以解救危機的消息,並表示他本人也將留在曼哈頓與紐約市的財政部門共同開展反危機的工作。此外,喬治·科特柳還聲稱“如果公眾知道我們的銀行機構的真正實力,他們的信心會很快恢複。”黴國媒體對此也作了有利的報道,財政部的這些舉措與財政部長的對j摩根等私人銀行家解救危機的公開支持,1定程度上緩解了公眾的焦慮情緒。
    接下來,“營救委員會”對紐約陷入擠兌浪潮的信托公司11進行了全麵的賬目清算,在那1份讓華爾街感到驚駭的清查名單上,首當其衝的便是尼克伯克信托公司。
    j摩根決定派亨利·戴維森和本傑明·斯特朗連夜審查尼克伯克信托公司的賬目,j摩根對此作出承諾,如果清查後發現尼克伯克信托公司的財務狀況不算太壞,便會設法籌集資金維持這1家信托公司的正常運轉。
    然而清查工作還沒有完成,尼克伯克托信托公司卻己經被擠兌掉了800萬美元,這幾乎是該公司全部的準備金。在無法確定該公司是否有足夠的資產用做抵押,以保證在短時間內籌集到新的貸款的情況下,經過1番權衡,摩根得出了尼克伯克信托公司不值得拯救的結論。拯救小組拋棄了這家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宣布破產,成為了第1家在擠兌浪潮中倒下的犧牲品,該公司總裁巴尼不久後開槍自殺,但這僅僅是悲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