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危中有機(十三)
字數:3973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如果說,商場如戰場,那麽,1個企業的總裁就是這場戰役中的“最高統帥”。這個“最高統帥”必須要做的1件事,就是為企業明確地設定出未來的某1段時間內要達成的目標。所以,如果想要在1場商戰中取勝,企業的總裁在進入實戰之前,1定要將其製定的目標簡單明了並且準確地傳達給手下的員工,否則企業就會在較量智力和膽量的戰爭中兵敗折戟。
在商戰中,企業之間的較量主要在於企業家,而企業家之間的較量則是1場全方位的較量,企業家之間需要拚自身的膽識、學識、見識、悟性、韌性和理性等各個方麵。
說到底,企業之間的較量就是企業家自身素質的較量。
1個企業家隻有將自身的修養提高了,才能在商戰中百戰不殆,而來自南韓國地區的3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就是這樣1個百戰不殆的傳奇人物。
1910年2月12日,李秉哲出生在李氏韓國的慶尚南道宜寧郡正穀麵中橋裏1戶十分富裕的農民家庭裏。他的父親李讚宇是當地很有名氣的士紳,家境十分殷實。
李秉哲還有1個哥哥和兩個姐姐,他作為家裏最小的孩子,從小就受到了全家人的嗬護和寵愛,總能享受到哥哥姐姐都享受不到的待遇。李秉喆的祖父是當地有名的文人,他十分重視教育,創辦了村子裏唯11家私塾——文山亭私塾,以方便村裏的孩子們讀書、識字。
李秉喆從7歲開始,就到文山亭私塾讀書。此人聰明伶俐,但也很貪玩,因此非常討厭到私塾讀書。然而,由於其父母對他的管教非常嚴格,因此即使他再不喜歡,每天也還是硬著頭皮背著書包去文山亭私塾上學。所以,在私塾裏,李秉哲總是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李秉喆的家距離私塾不過1公裏的距離,每天他都會和哥哥1起上學、放學;有的時候,李秉哲的哥哥有事,他的父母就會安排家裏的仆人到私塾接送他。
或許是少年心性大發,在某1天前往文山亭私塾上課的途中,李秉哲突然朝著1直跟在自己身後的仆人問道“你有沒有去過大集市”,這1位仆人猛然聽到自家少主人的提問,頓時心中大為不解,但還是神色恭敬地回答“跟著老爺和夫人去過幾次!”
聽到肯定的回答,李秉哲1下子就對大集市來了興趣,連忙追問仆人大集市是什麽樣子的,對此這1位李家仆人也是151十地將自己在大集市的所見所聞轉述給李秉哲。
李秉哲聽完後,決定親自去體驗1下大集市的熱鬧和繁華。因為他覺得,在大集市上肯定能夠看到很多村子裏見不到的東西,那些東西也1定是既新奇又好玩的,1定比去私塾讀書,或者和村子裏那些小夥伴1起玩耍好很多。
越想越激動,於是李秉哲搖晃著仆人的胳膊,央求他帶自己去集市上轉轉。
李秉哲的要求讓仆人很為難,因為李秉哲的父親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萬1知道他沒有送少爺去私塾的話,那麽他們兩個人都會受到嚴厲的責罰。
1開始仆人不為所動,可是李秉哲以‘私自離家出走’來要挾仆人,不得已之下,仆人隻能是領著少年李秉哲前往大集市進行觀賞。
對於1個企業家來說,商業能力是他的第1素養,其中就包括了對商業機會和自身的把控能力。李秉哲恰好就具有這樣的能力,他熱愛市場,喜歡在市場中穿行,細致入微地觀察市場周圍的環境。而李秉哲的這些特點也為他在日後的創業中把握住市場,將3星集團做強、做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家鄉的大集市上麵,李秉哲見識到了以往許多沒有見識過的新事物,更是細心地觀察到人們大多都集中在賣柴火和賣棉花的攤位前麵,這是由於韓國地區當時將入冬了。
如果是1個普通的少年,或許看到這1幕隻是覺著非常熱鬧,但對於少年李秉哲而言,腦海之中能夠瞬間聯想到柴火與棉花的攤位生意爆火,是由於季節的轉變,可不簡單啊!
不過這1次跟仆人私自逃課跑到大集市的行徑,仍舊是被李秉哲的父親知曉了,待到少年李秉哲1回到家,其父親就當即拿起1根藤條,將少年李秉哲摁在桌子上狠狠抽打!
然而,少年李秉哲即使是被父親刑家法,可腦海裏對於大集市的眾多事物卻是回味無窮,更是沒有後悔做出逃課到大集市的‘叛逆’行為。
李秉哲剛開始念私塾的那段時間,1股興辦新式學校的熱潮正在韓國半島各地蔓延開來,1夜之間,新式學校如同雨後春筍般紛紛冒了出來。
李秉哲聽說城裏的新式學校十分有意思,不僅教學生念書識字,而且還教很多其他的知識,比如講故事、講曆史,還有很多的課外活動。因此,少年李秉哲對於新式學校充滿了好奇與憧憬,私下裏跟他的母親委婉地提出自己希望到新式學校上學的想法。
不出意外的話,李秉哲的母親對李秉哲的想法大感驚奇,但第1次並沒有當真,以為是李秉哲的玩笑話而已,可當李秉哲第2次提出,他的母親這才意識到李秉哲並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在非常認真地向她這1位母親提出1個看起來非常合理的請求!
但是在兒子教育這1方麵,李秉哲的母親沒有多少話語權,因此她把少年李秉哲的想法轉告給自己的丈夫,而少年李秉哲的父親得知此事之後,斷然拒絕了少年李秉哲的請求,因為在李秉哲的父親看來,李秉哲連自家的文山亭私塾都不願意去,又怎麽願意到新學校學習?
後來,在李秉哲母親的1再勸說下,李秉哲的父親終於答應讓李秉哲到晉州智水學校去讀3年級。新式學校的教育方式和私塾裏麵完全不1樣,老師們上課的時候,都采用啟發式講課的方式,學習的過程講究循序漸進,因人而異,課外活動也豐富多彩。
新式學校裏的1切都是鄉村私塾裏沒有的,在這樣1個全新的環境中,李秉哲很快就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成績也變得越來越好。
1次寒假,李秉哲無意中聽到哥哥們討論他們在漢城的見聞,聽著他們遇到的新鮮事,他的內心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迫切地想要去漢城看1看,想要去漢城上學。
於是,李秉哲又向母親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去漢城上學。可是,這1次就連他的母親也反對他,因為他的母親不明白李秉哲在晉州上課不足半年,怎麽又想著到漢城去讀書呢?
遭到拒絕的李秉哲沒有灰心,轉而找到自己的父親,向父親表達了自己想去漢城讀書的決心。不出所料,這1想法同樣遭到了父親的拒絕。但是,李秉哲卻1再堅持,他對自己的父親說“在學校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學習的1部分,是1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會對1個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李秉哲的父親聽完兒子的這1番話之後感到十分驚訝,他根本沒有想到,這個不過十12歲的孩子竟然會這麽有主見。於是,父親不再反對李秉哲去漢城讀書,他想著“反正兒子長大以後也是要出去的,倒不如現在就送他去他想去的地方。在大城市裏讀書是有1定優越性的,認識更多的人積累1點人脈,總是好的。”
於是,父親給了李秉哲1些忠告之後,就沒有再說什麽,算是默許了李秉哲的請求。
就這樣,年僅十幾歲的李秉哲就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父母的庇護,1個人到了漢城,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旅。
在沈萬福看來,現代社會中的條條框框實在是太多了,人們總是把自己圈定在某1個範圍內。很多人從出生開始,1生就已經被規劃好了,人生的軌道1旦被確定下來,想去打破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了。
盡管現代社會變得比之前更加多元化,這個時代的父母卻還在想盡辦法把自己的子女盡快拉到大眾普遍認可的軌道上去,並且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脫離這個軌道。
李秉哲卻不1樣,他從來都不勉強自己去適應周圍的環境,而是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主宰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決定,並且十分堅定地去執行。這就是被人們稱為“創業鬼才”的個性——走自已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簡單而快樂地做最真實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