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危中有機(十九)
字數:4007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1947年,李秉哲獨自1人來到了漢城,希望能夠在這裏發現新的商機,實現自己“把企業做到全國”的理想。李秉哲始終記得李震南博士在訪問大邱的時候對自己說的那番話,來到漢城後就立刻去拜訪了李震南博士。那天,兩個‘李氏’之人的談話十分愉快,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李震南在談話的時候1直對李哲說自己主脫離黴國的軍事援助,從而建立屬於韓國人民自己的獨立政權。但是,李震南聲稱自己的這1正治主張遭到了許多著名人士反對,甚至還被孤立了起來。
盡管當時東洋國投降已經兩年多了,韓國半島當時的時局依然混亂。在之前,東洋人占有著韓國境內大部分的資金和技術,投降之後,資金和技術也被東洋人1起帶走了。由於物資大量匱乏,韓國境內物價飆升,當時市場上的絕大多數商品都是從黴國進口來的。
可是,即便是大量的進口也滿足不了韓國人民的日常需求。但是,沒有了經濟基礎和技術的支持,韓國半島根本沒有任何的生產能力。
李秉哲敏銳地捕捉到,這正是1個不可多得的商機。於是,他果斷地決定做貿易,進口生活必需品到國內的市場上銷售。這樣1來,不僅能夠幫助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朝鮮民眾,而且也能夠壯大自己的公司。
經過接近1年的考察之後,李秉哲終於在1948年11月,在漢城鍾路2街建立起自己的新公司“3星物產公司”,也就是如今3星集團的前身。
這家3星物產公司可以說是1家真正意義上的股份製企業,李秉哲1個人的出資占到了整個公司的75,其餘的合夥人出資占25。於是,李秉哲順理成章地擔任了社長1職。
李秉哲創辦的3星物產公司主要從事國際貿易,該公司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在港島、濠江以及獅城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成立之後,3星物產公司開始大量進口鐵板、棉絲、縫紉機、針線、藥品、白糖、肥料等數百種產品到韓國半島進行銷售,同時李秉哲還從韓國本土收購1些幹魚之類的海產品出口到上述地區。就這樣,3星物產公司在成立僅1年的時間裏,淨贏利額就達到12億韓元,這個業績在當時南韓國境內543家注冊貿易公司中,居第7位。
3星物產公司之所以能夠在短短1年的時間裏創利如此之高,發展如此之快,和李秉哲獨到的經營方式是分不開的。
首先,李秉哲實行的是共同出資製度,不限製注冊資本,隻要是3星的職員都能夠出資入股,誰投資,誰就能夠從中獲得分紅。這1製度促使所有的出資人都為自己的利益盡心盡力地工作;其次,李秉哲實行了共存共榮的原則。不論是社長還是公司的職員,都根據自己能力的大小,享受相對應的待遇,按勞取酬,論功行賞,有做得好的地方就1定會有獎賞,做得不對的方也1定會有處罰的措施。李秉哲嚴格地按照製度來執行,絲毫都不含糊。
李秉哲這種共同出資的製度和賞罰分明的原則,是推動3星發展的兩大支柱。
隻因這種製度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杜絕各種不正之風,這也正是3星物產在創業初期能夠迅速取得成功的秘密。
1949年2月,李秉哲和南韓國地區的11位著名企業家1同乘坐開往東洋國的飛機,他們應東洋國官方的邀請,到日本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產業考察。這是東洋國在無條件投降之後,為了恢複和韓國半島的邦交以及振興本國經濟的發展而做出的戰略選擇。
李秉哲到達東洋國之後,被眼前所見到的景象驚呆了。
東洋國已經淪為1片廢墟,工廠被戰火燒焦,灰塵堆積如山。在東京隨處可見1些衣不蔽體的乞丐和年幼的孩子,他們1邊說著討好的話,1邊向行人們伸手要錢。
李秉哲看到這1幕震驚了,他想起自己留學時候的東洋國,是那麽的驕傲和傲慢,現在的場景和當時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他不禁在心中想道“天哪,這裏還是之前那個東洋國嗎?看來隻要國破了,家也就不複存在了啊。作為1個企業家,為國家做貢獻是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我的祖國,我也要發展和壯大我的企業。隻有人民富裕了,國家才能夠興旺發達,這才是我真正要走的路!”
考察期結束之後,李秉哲獨自在東京待了1段時間。
在那段時間裏,李秉哲每天都遊蕩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中。有1天,他閑逛的時候,無意中走進了1條小巷子,看到1家很簡易的理發屋。剛好他的頭發很久沒有修剪過了,於是就順手推門進去。理發店的老板是1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手藝非常好。李秉哲看著老人專心理發的樣子,心中很是敬佩,於是,他不自覺地和老人攀談起來。
老人對李秉哲說,他是家裏的第3代理發師,已經剪了60多年頭發了,但自己現在年紀大了,很多時候力不從心,打算把這家店和自己的1身手藝傳給他兒子。盡管兒子也從事這1行業好幾年了,但是手藝和自己相比還是差了很遠。在老人看來,理發這個行業盡管簡單,但是如果想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可沒有那麽容易,其難度1點都不遜色於其他的行業。
老人的這1番話,讓李秉哲深受衝擊,這種衝擊比之前他看到東京變成1片廢墟的時候還要強烈。由於戰爭,這個國家已經變得窮困潦倒了,但是他們的國民對於自己的職業卻仍然1絲不苟,十分敬業。這不禁讓李秉哲心生敬佩。
李秉哲好像1下子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就是這種對自己的職業的敬畏心理,如果想要自己的國家盡快地富有起來,就必須擁有這樣的精神,就必須用這樣的精神來開拓事業。
“東洋國1定能夠憑借這樣的敬業精神讓國家的經濟很快複蘇起來。既然這樣,那我們也不能輸給他們,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用他們的精神來搞好我的企業。”
這是李秉哲離開東洋國之前的領悟,在日後被李秉哲深深鐫刻進入到3星集團的體內!
馬上就要進入不惑之年的李秉這開始希望自己成為1個有信念的企業家,而不是1個商人。他對自己說“我1定要創建1家世界1流的企業,我要成為引領偉大事業的企業家,而不是整天糾結於個人利益的商人。做好企業就等於是為國家做貢獻,‘實業報國’是我畢生的心願,我1定要努力地去實現它!”
就在李秉哲真正確定了自己內心所想之後,現實又和他開了1個很殘酷的玩笑。
1950年,李秉哲大刀闊斧大幹1場的美夢被1場戰爭打碎了;6月25日,韓國戰爭爆發;6月26日,南韓國官府發布消息要把首都從漢城遷往水原。這個消息1出,除國防部之外的其他部門很快就全部搬離了漢城。為了躲避炮火和戰亂,李秉哲帶著妻子和孩子躲進了地下室,漢城的大街上,除了坦克和戰車之外,別無他物。
躲在地下室並不是長久之計,可李秉哲又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保護家人。眼看著戰火在1點1點地逼近,他卻什麽都不能做,他痛恨自己的無能。李秉哲看著孩子們澄澈的眼神和妻子無助的樣子,暗下決心自己1定要好好地保護他們。
李秉哲的公司在這次戰爭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麵對現實,他有太多的不甘心,自己傾盡心血打造出來的企業,就這樣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殘酷的戰爭現實把這個中年男人的夢想擊得粉碎。此時的李秉哲深刻地意識到,沒有國家,不論自己的事業做得有多麽恢弘龐大,都如同是建在沙灘上的無根之屋,隨時隨地都有崩塌的可能。
隨著戰事的持續升溫,李秉哲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戰爭的危險。為了保命,李秉哲帶著妻子和孩子到公司司機魏大植家中的閣樓裏避難。在此期間,李秉哲由於連日的操勞和緊張,神經開始衰弱,他整晚失眠,整日在痛苦和煎熬中度過。魏大植為了能夠將李秉哲早日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4處為他籌集路費。他常騎著車子從漢城到位於仁川的3星物產公司的倉庫,將倉庫裏的貨物拿到黑市上去販賣,並把得來的錢換成美元。
看著魏大植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往返於漢城和仁川兩地,不辭辛苦地為自己籌備路費,李秉喆內心深受感動。自己已經是1個1無所有的窮光蛋了,還有人願意這樣為自己冒險,李秉喆不知道該怎麽樣表達自己對魏大植的感激之情。
待到魏大植籌集到足夠的路費之後,李秉哲與家人1同號召仍舊留在漢城的3星物產的職員們離開漢城、前往大邱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