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傳奇(一)
字數:3948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1984年,1位78歲的東洋老人前往歐洲的鍾表王國,他此行的目的原本是觀光。
可當這1位東洋老人穿上飛行服拍照留念的時候,卻對大型雙人座滑翔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從心底陡然滋生出了1股冒險的念頭。
瑞士首府日內瓦郊區有1座叫“薩雷布”的岩石山,屬法蘭西領地。如果滑翔機從海拔1380公尺的懸崖峭壁頂部開始滑翔,可進行落差為700公尺的飛行,這是1個對世界各地很多飛行愛好者都極具誘惑的地方。
如果1個年紀力壯的飛行愛好者打算從如此高落差的地方駕駛滑翔機,也許不會有多少人給予過多的關注。可這1提議出自於1位78歲高齡的老者,不免讓人擔憂。與這位老者同行的幾個人也甚為吃驚,連忙阻止。
可這位執拗的東洋老人並不以為意,他見過那種大型雙人座滑翔機飛行的方式,並且滑翔機還由當地的1位職業選手駕駛,所以這增添了東洋老人的信心,東洋老人堅信按照那樣的方式,自己也能飛行。
隨行人員幾經勸阻都不奏效,便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東洋老人的夫人。東洋老人的夫人見狀,1副由東洋老人去的模樣,夫人說“他這個人就是這樣,隻要是他認定的事情,話1出口,誰也無法勸阻。”就這樣,東洋老人在幾名專業人員的協助下,登上了滑翔機。
幸好那1天的氣流狀況甚好,滑翔機平穩地在空中飛行。可即便如此,地麵上仰頭看著東洋老人的1行人仍為東洋老人捏了1把汗。
1個小時後,滑翔機安全地降落在日內瓦的郊外,眾人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再也沒有比這更有趣的事情了!”東洋老人1走下滑翔機,便像孩子1樣興奮地說著,還不時仰頭看看天空。隨行人員卻1點也笑不出來,他們生怕這1位東洋老人出事。
東洋老人的興奮之情並未維持多久,因為他聽說,飛越薩雷布山年齡最高的是1位84歲的老太太。所以東洋老人的眼中流露出了1絲失望之情,但馬上又精神抖擻起來“到了85歲,我1定要打破這個紀錄!”
很難想象,1位年近80歲的老人依然能像年輕人1樣充滿鬥誌,這大概是他仍對生活充滿激情的緣故。這位東洋老人便是本田汽車(本田技研)的創始人——本田宗1郎——1個從不在困難麵前低頭,1個行為怪癖、性情乖張,1個創造東洋汽車界神話的人。
1906年11月17日,是1個大雨滂沱的日子,電閃雷鳴中,1個嬰兒呱呱墜地。
在這1天,從早到晚都刮著大風、下著大雨,在嬰兒降生的這個季節,這樣的天氣並不多見,冥冥中就注定了會有什麽重大事情發生。
嬰兒的祖母名叫華江,她抱著孫子想給他洗手時,意外地發現孫子的小手緊握著。華江好奇地掰開孫子的手,發現手中竟握著1根木棉針。“難道是從娘胎裏帶出來的?”華江心想。她馬上把木棉針給丈夫本田寅市和兒子本田儀平看。
父子倆看過華江手中的木棉針後麵麵相覷,不知道為什麽它會在孩子的手中。無論怎樣,孫子的降生給本田家帶來了喜悅,本田寅市逢人便說自己的孫子將來定然能成為1個發明家,還繪聲繪色地向別人講述孫子降生時的情形。
當時,本田儀平正經營著1家鐵匠鋪,或許是孩子降生時抓到了不經意丟在床邊的木棉針也說不定。這種假設在本田寅市的心中大概並不成立,孫子抓到木棉針1定不是偶然。他看著孫子的腦袋,覺得孫子必定具備常人所不及的智慧。
日後的事實證明,本田寅市的推測是正確的,本田宗1郎的確用自己的腦袋創造出了1個“本田世界”。
在當時的東洋國,“大黑天”、“惠比須”、“毗沙門天”、“弁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和“布袋和尚”這7福神(7福神是主持人間福德的7位神。相傳源於佛教“7難即滅、7福即生”的觀念。華夏古代早有“7賢人”之說,後來傳到海外演變為7福神)的觀念深入人心,他們腦袋的形狀各有不同,不同的形狀所反映出的智慧也不同。本田寅市覺得孫子的腦形是那種蘊藏著智慧的形狀,將來1定可以做出1番大事業。
按照傳統,1般在藝術等領域有所建樹的人都被尊稱為“宗匠”,因此本田寅市給孫子取名為“宗1郎”,希望孫子也能成為受人尊重的人,在某1領域建立功勳。
本田家位於東洋國靜岡縣磐田郡光明村,村子的4周多山丘,是1個不折不扣的盆地。本田家便在1條近乎直穿盆地的天龍川河流的支流2俁川旁。
鄉村生活是很清苦的,加上本田寅市身體欠佳,僅靠農耕並不能維持1家人的生活。幸好華江心靈手巧,她不但可以操作當時隻能由男人來操作的織機,而且還通過觀察,對織機進行了有效的改良。因為華江技術嫻熟,村中很多人都會出錢請她修理損壞的織機。
此外,華江的巧手讓她做出了連很多專業人士都無法做出的日式拉門,這無疑為本田寅市減輕了負擔,也讓本田家的生活多少有了些保障。日久天長,華江在光明村的名氣越來越大,人們將其與江戶川時代的著名雕刻師“左甚5郎”相提並論,稱其為“女左甚5郎”。
本田宗1郎的父親本田儀平,出生於1886年。年幼的本田儀平因為遺傳了母親的心靈手巧,所以在15歲時被本田寅市送到了1個鐵匠鋪做學徒。
5年後,學有所成的本田儀平回到光明村,開設了1家鐵匠鋪,專門打製1些村裏人耕作用的農具和上山所用的工具,此外還有1些廚房用具。
兒子長大成人讓本田寅市和華江深感安慰,此時本田家雖不算是家道殷實,但也能自給自足,1家人無需再為生計而發愁。
本田宗1郎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生的。出生之後,他從父親的身上得到的最寶貴“財富”便是“全神貫注”。這1“財富”也是本田宗1郎日後將本田技研打造成1流公司的基礎。
每當本田儀平打製鐵器時,本田宗1郎都會靜靜地蹲在1旁看,眼睛幾乎1眨不眨。
本田儀平雙目炯炯地盯著火爐,看著鐵材在爐中燒到1定程度後,便鉗出鐵材放在砧上,揮舞著鐵錘1下1下砸下去,爾後再用小錘輕輕地擊打,最後打製出精美、耐用的鐵器。這1幕幕牢牢地印在了年齡尚幼的本田宗1郎的腦海裏。
本田儀平的鐵匠鋪雖然不大,但也收了幾個學徒,他時常會指點學徒應該怎樣既快又好地打製出讓顧客滿意的鐵器。通常在這種時候,本田宗1郎都會屏息凝神坐在1旁,看著那錘子和鐵器撞擊時迸發出的1陣陣火花。也許是遺傳的緣故,本田宗1郎漸漸地領悟到,揮舞鐵錘時要掌握的要領很多,無論是鐵錘砸下去的力量還是頻率,都是有1定講究的。
如果隻是蠻幹,那麽打製出的鐵器就會有裂縫,甚至輕易就會折斷,唯有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加以錘煉,才能打製出讓顧客滿意的鐵器。同時,小小的本田宗1郎已然知道,顧客的需要才是生產的前提。
成長環境很容易左右1個人性格的形成,本田宗1郎大概就是這種情況。那時的他在外麵玩耍1陣之後,總會靜靜地蹲在1旁看父親打製鐵器或者指點學徒們打製鐵器,他對眼前的1切充滿了好奇,他很想知道,為什麽那幾塊難看的鐵能變成漂亮的刀和鋸呢?
本田宗1郎的好奇不同於1般的孩子,他除了對新鮮事物有著孩子特有的探索欲,還會將這種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延續下去,使其為自己“服務”。
本田儀平在打製鐵器之餘,還會修理村裏人的獵槍。因為地處山區,光明村周圍的山上時有野豬等野獸出沒。獵槍與打製鐵器雖然不同,但亦有許多相通之處,本田儀平靠著自己的鑽研和摸索,很快便掌握了修理獵槍的技術,以至於光明村附近其他村莊的人都將自己的獵槍拿給本田儀平修理。
除此之外,本田儀平還自製了人力機床。1天,他來到1塊有天然氣的水田裏,將1根竹筒插入其中,並將天然氣點燃,這1舉動讓村裏的老幼都大為震驚——點燃天然氣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新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