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莫欺少年窮(三)

字數:4099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在本田宗1郎開設濱鬆亞特技術商會之前,在整個濱鬆地區就已經擁有了幾家汽車修理廠,但這幾家汽車修理廠的技術工人由於學藝不精,因此無法完全解決在維係汽車過程中出現的所有故障。在這種時候,部分車主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轉向了濱鬆亞特技術商會。
    那些難以在其他汽車修理廠修好的汽車到了本田宗1郎手中,通常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由於他總是能為車主排憂解難,這讓濱鬆亞特技術商會在濱鬆1帶漸漸有了名氣,很多車主都說“隻要把汽車開到濱鬆亞特技術商會去,基本上都能修理好。”
    經過數年磨煉,本田宗1郎對於簡單的汽修故障處理起來已經是得心應手,即使有較難修理的部分,經過比較深刻的研究也能“藥到病除”。這並不是說本田宗1郎在技術方麵並非無師自通,隻是由於本田宗1郎善於觀察、善於鑽研、善於發現罷了。
    在當時的東洋國,其汽車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所以本國的汽車修理廠很難選配到相應的0部件。本田宗1郎發現了這1現象後,便利用車床和鍛造技術製造了汽車需要用到的幾乎所有0件,這讓那些在其他汽車修理廠無法更換相應0件的汽車有了新的“血液”。
    有些時候,本田宗1郎也會遇上部分車主的汽車車前護板被撞得不成樣子的嚴重故障,這時本田宗1郎會從內側將護板慢慢地敲到複原的程度,而後進行翻新——在東京亞特技術商會中學到的高超技術,用在這些上麵自然是駕輕就熟。
    在修理汽車的過程中,本田宗1郎發現,有些汽車的車燈無法正常點亮。造成這1現象的原因是電池電力不足,可更換上新電池後,安裝好的地方又很快會被腐蝕掉。於是本田宗1郎向客人推薦了1種“氣燈”。氣燈即電氣燈、乙炔燈,當碳化鈣與水發生反應後,會形成1種叫做乙炔的氣體。利用乙炔電燈照明,具體的做法是在車上放1個水箱,在水箱下麵放置1個裝有碳化鈣的箱子。打開水箱,水就會滴到下麵箱子的碳化鈣上,形成反應後便會產生可燃的乙炔氣體。而後再借助膠管將氣體引向汽車前頭,就可以點燃照明了。
    氣燈絕對不會出現電池燈那種不夠亮或者新安裝後即被腐蝕掉的情況,因此深受廣大車主的喜愛。加之本田宗1郎總是善待客人,濱鬆亞特技術商會的名字變得更加響亮了,前去找本田宗1郎修理汽車的人也是絡繹不絕。如此1來,濱鬆亞特技術商會慢慢地步入了正軌。
    生意的興隆讓本田宗1郎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截至創業當年年底,本田宗1郎經過計算,發現竟有80日元的贏利。要知道,當時買10斤大米隻需3日元,80日元對於1個起步還不到1整年的汽車修理廠來說,絕對是1個大數目。本田宗1郎想不到自己初創事業就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績,心中暗下決定這1生1定要積攢1000日元。
    有了80日元的贏利後,本田宗1郎幹事業的勁頭更足了,他時常在修理完客人的汽車後,便1頭紮進自己的“研究天地”,他不想自己永遠是1個普通修理工的水準,他要向更高的技術山峰攀登。
    對汽車有著獨特敏感性的本田宗1郎,總會對別人不易察覺、甚至察覺後也不屑於思考的問題感興趣。在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榊原鬱3和本田宗1郎到芝浦弄回被大火燒壞的汽車,而後進行翻新出售。在那個時候,本田宗1郎就已經發現汽車車輪的輻條都是木質的,甚至輪圈也是木質的;而這樣的輪圈和輻條不但容易被腐蝕、怕撞擊,但遇到火災就很麻煩。
    想到這些,本田宗1郎開始著手用金屬製造輪圈,這在當時來說絕對是空前絕後的。當他製造的金屬輪圈在1931年的博覽會上展出時,馬上受到了人們的1致好評。
    為此,本田宗1郎向東洋國的相關部門申請了專利。隨後,他的這項發明除了在東洋國內應用,技術還傳到了南亞大6,濱鬆亞特技術商會因此聲名大噪。
    就在本田宗1郎的事業蒸蒸日上之際,他遇到了1生摯友——當時頗負盛名的藤山1郎。
    藤山1郎是1931年東洋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推出的歌手,那時他的歌曲《野營小調》、《酒是淚還是歎息》和《越過山崗》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次年,藤山1郎的新作《慕影》依舊紅遍整個東洋國。
    有1次藤山1郎的汽車突然發生了故障,1連找了幾家汽車修理廠都無法修好。
    正當藤山1郎準備將車留在修理廠,自己乘坐其他車返回時,有人告訴藤山1郎“濱鬆亞特技術商會應該可以修好,你可以到那裏試試。”
    就這樣,藤山1郎與本田宗1郎相遇了。本田宗1郎檢查完藤山1郎的汽車後,小心地詢問“如果我把你的汽車拆開,你是否介意?”藤山1郎回答說“哦,沒有關係。”
    當時藤山1郎的座駕是1輛法蘭西製造的雷諾-29,本田宗1郎以前從未修過這樣的汽車,他不禁感到莫名的興奮。再次精檢了1遍後,本田宗1郎認為,汽車的故障應該是由炭精棒係統引起的。隨後,本田宗1郎削了幾根鉛筆芯,將其熔化後做成了配件。
    兩個小時後,本田宗1郎修好了藤山1郎的汽車。後者對本田宗1郎的修車技術大為讚賞,可本田宗1郎卻謙虛地說“縮短修理時間和具備改造技術,是修理廠最起碼的條件,這沒什麽大不了的。”此後,藤山1郎與本田宗1郎結為至交。
    本田宗1郎十分看重製造業,他覺得“修理事業”做得再大,黴國的汽車也不會遠渡重洋開進日本的修理廠。所以從經營濱鬆亞特技術商會的時候開始,本田宗1郎便不拘泥於修車技術的“高、精、尖”,而是想方設法從事“改造”工作。
    在那1個時期裏,濱鬆地區有幾家貨運、客運和計程車公司,這些公司多靠營運為生。
    因此,1旦車輛發生故障,就會嚴重地影響收入。可這些車輛常年4處營運,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故障。且這些車輛多是進口車,如果沒有進口商的支持,那麽送到汽車修理廠修理的時間就會相對很長,因為這些修理廠缺少相應的0部件。
    本田宗1郎之前在東京亞特商會工作過,所以有很多國外的進貨渠道,加上他自己也會製造1些汽車0部件,如排氣管等重要0件,因此濱鬆亞特技術商會抓住了1個難得的機會。
    與貨運、客運和計程車公司的往來逐漸頻繁起來後,本田宗1郎開始在汽車改造上下起了功夫。本田宗1郎根據客運公司的要求,能給客車增加兩3人的座位;又應貨運公司的需要,將貨車的載重量體現在車身上。這讓濱鬆亞特技術商會的名氣更大了,就連周邊的長野縣和愛知縣的車主都會將車送到本田宗1郎這裏來維修與改造。
    1931年,鑒於濱鬆亞特技術商會發展的需要,本田宗1郎將工廠搬到了1個近300平方米的廠房。同時也招聘了更多的學徒和員工,他的事業越做越大了。但本田宗1郎並不滿足於此,他期望獲得更大的成功。
    1933年,本田宗1郎27歲,這1年,他在別人的介紹下遇見了日後與他終身相伴的妻子磯部幸。磯部幸當時18歲,她的父親是1名退職的官吏,母親是個賢惠的女人。
    磯部幸的父親十分注重對她的教育,她1直讀到了高等女校——這比本田宗1郎的學曆高很多。不過,磯部幸父親的傳統思想依舊要勝過他對教育的看重,因此他總是對磯部幸說“女孩子有讀書的時間,倒不如用來做家務。”如此1來,磯部幸不但不能再繼續讀書,就連看小說也不被允許。
    隨著年齡的增長,磯部幸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她母親的1位遠親得知後,表示會安排時間讓磯部幸去相親。此事被提及沒多久,磯部幸便在1天晚上看到了相親的對象。
    這天晚上,洗漱完畢的磯部幸剛想上床睡覺,突然聽到有人敲門“對不起,請開門。”磯部幸的母親沒想到有人會深夜到訪,於是趕緊開了門。
    站在門口的是1男1女,男的說“對不起,我的汽車好像出了問題,不知道能不能借用1下改錐?”磯部幸的母親1聽這話,知道這是相親的對象,隨後把磯部幸叫了出來。
    磯部幸的母親想不到本田宗1郎竟會深夜到訪,這讓她大吃1驚。磯部幸不知來者何人,應母親的要求,來到了客廳。與本田宗1郎前來的是比他小3歲的妹妹,名叫琴。磯部幸從小就聽人說過“跟男人講話時,不能有眼神交流。”所以,盡管本田宗1郎和父母聊著,她也不敢仔細地打量來客,隻知道他身穿白色衣服,至於其他就沒有更深刻的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