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時也命也(二)
字數:4091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本田宗1郎和宮本才吉兩人可謂是百思不得其解。本田宗1郎在活塞環的製造上已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收效甚微。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在沒有尋找到突破口前仍舊繼續投入,那麽不但成立的新公司會胎死腹中,就連濱鬆亞特技術商會也會受到“株連”。
考慮到大局,本田宗1郎暫時放棄了研究製造工作。
不過本田宗1郎內心仍對活塞環抱有極大的熱情。為了解決技術上的難題,本田宗1郎請教了濱鬆高等工業學校的藤井義信教授。他虛心地詢問“藤井先生,我想製造活塞環,可是在技術上遇到了難題,您能不能幫助我?”
藤井義信思考了片刻後,痛快地答應了本田宗1郎。他隨本田宗1郎來到工廠中,查看了先前製造的活塞環。查看完畢後,藤井義信說“我覺得應該分析1下你製造出的活塞環,才能清楚裏麵到底缺少了哪種成分?”
本田宗1郎被藤井義信的話搞糊塗了,他說“缺少成分?這個東西不就是用鐵製造的?”
藤井義信笑著說“當然不是,我不是學這個專業的,所以你還是向田代岉教授請教吧。”本田宗1郎聞言後馬上趕到了田代岉的實驗室。田代岉教授將本田宗1郎製造出的活塞環放在顯微鏡下經過觀察後,說“你製造出的活塞環,矽的成分不夠。”本田宗1郎第1次聽到這樣的新鮮詞匯,不禁問道“矽是什麽?”
田代岉見本田宗1郎如此驚訝,表現出的詫異絕對不亞於他。他說“你連矽都不知道就製造活塞環,你真是夠厲害的。”隨後,田代岉教授向本田宗1郎詳細地解釋了矽。從田代岉教授口中,本田宗1郎得知了矽的屬性和用途,也了解到它是製造活塞環必需的物質。
這段求教的經曆讓本田宗1郎深深地感覺到了自身專業知識的匱乏,他當即下定決心,重返校園。很快,通過申請,他成了濱鬆高等工業學校機械係的旁聽生。
當1個年近30歲的青年出現在1群相比之下還是孩子的學生麵前時,人們不禁詫異“濱鬆亞特技術商會的老板又要搞什麽花樣?”
重返校園的本田宗1郎對學校並沒有懷舊感,因為本田宗1郎其實是1個討厭安安穩穩坐在椅子上聽老師講課的人。可惜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他隻能忍受了。
由於本田宗1郎的生活方式與學校的方式相去甚遠,所以每每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重點內容本田宗1郎還來不及記下,老師已經擦掉並開始了下1個話題。
隨後本田宗1郎發覺,與其拚命地抄寫老師板書的內容,還不如認真地聽老師在講什麽。結合自己在技術上遇到的問題有選擇地學習,或許會更有收獲。因此,他不再埋頭記筆記。
作為機械係的旁聽生,本田宗1郎除了上理工類的課,其他課上根本見不到他的影子。他跑到哪裏去了呢?原來,他的玩心又起,竟然請學校的老師到藝妓館玩樂。
臨近畢業時,校長把本田宗1郎叫到了辦公室,詢問他是不是沒有參加考試。本田宗1郎點頭稱是。校長生氣地說“你不參加考試,學校是不會給你頒發證書的。”本田宗1郎雖然隻是旁聽生,但也要按照學校的規定完成學業。
本田宗1郎聽了校長的話反駁道“如果證書是1張電影票,還能進電影院看電影。可是證書並不是電影票,它連電影票都不如!”校長被本田宗1郎氣得滿臉通紅,他當即讓本田宗1郎退學。這樣的處罰對本田宗1郎並不起什麽作用,他依舊會去學校旁聽,而老師時常會被他請出去玩樂。這等於用請客的錢交了學費,同樣學到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世間萬事萬物都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聯係,往往1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可以引起軒然大波,就像“蝴蝶效應”1樣。如果1941年美日太平洋戰爭沒有全麵爆發,或許豐田汽車工業公司就不會注資本田宗1郎苦心經營的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而如果不是豐田的注資讓本田宗1郎感覺在自己的公司中無足輕重,也就不會有日後本田技研的誕生。
所以說,坦然麵對世間萬事,或許下1個機會就在轉角處。
出於某種興趣,沈萬福在前世曾經深入鑽研過東洋國的企業發展曆史,尤其是東洋國2戰結束後的企業發展呈現出與歐美現代企業不同的特征與途徑,這是當時沈萬福某1位同校經管係師哥的博士研究課題,期間沈萬福還為這1位師哥搜尋過許多相關的資料,對於東洋國2戰結束以來的著名企業以及企業家的軌跡,可謂是牢記於心!
沈萬福仍然記得本田宗1郎曾經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及到接受豐田汽車注資1事,可謂是氣憤至極,隻因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就像本田宗1郎的孩子1般,將自己的孩子“拱手送人”,這是1種什麽感覺呢?
1937年,專門製造活塞環的製造公司——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成立。本田宗1郎就任社長,專務由此前立下大功的宮本才吉擔任。同年11月,本田宗1郎和宮本才吉成功地製造出了在他們看來合格的活塞環,這是令人興奮的,兩人長期的辛苦努力沒有白費。
這1天,兩人相約飲酒,進1步探討活塞環。原本,他們以為可以1醉方休,盡情地釋放被壓抑了太久的情緒。可是1起“突發事件”打亂了兩人的計劃,也讓他們陷入困境。
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成功製造活塞環後,當時東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找到了本田宗1郎,經過協商,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決定向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訂購3萬個活塞環。這1訂單對於剛剛起步的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而言重要至極,本田宗1郎知道,如果順利完成訂單,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將會1炮打響,此後生意必定會興隆。
本田宗1郎加快製造步伐,在規定的期限內將3萬個活塞環製造了出來,並在其中挑選了50個精品送到了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本田宗1郎原以為自己製造出的活塞環1定完全符合要求;然而,讓本田宗1郎與宮本才吉沒想到的是——在豐田工業公司經過檢驗過後,結果送檢的50個精品活塞環當中,隻有3個符合要求,其他的全部為不合格產品。
這1事件讓放鬆了神經的本田宗1郎和宮本才吉大為震驚,不過,本田宗1郎對此並未表現出太多的失望,他微笑著對宮本才吉說“這表明,雖然我們已經做得很辛苦了,可是研究得還是不夠啊。”因此本田宗1郎將剩下的活塞環賣給1些小企業,收回了部分資金後,又與宮本才吉開始著手研究新的活塞環。
這1次,本田宗1郎首先到東京帝國大學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訪問,認真仔細地考察了金屬學研究室的實驗和工作情況。而後經由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推薦,前往北海道室蘭特製鋼所考察了炮身的製造技術。接著,又輾轉至北海道帝國大學進行參觀。
在返回的途中,本田宗1郎又拜訪了南部製鐵,了解了相關技術。回到濱鬆後,本田宗1郎依然馬不停蹄,前往9州帝國大學潛心學習製造活塞環的技術。經過4處學習取經,本田宗1郎在製造活塞環上有了更強的信心。兩年後——1939年,本田宗1郎終於製造出了符合豐田汽車工業公司要求的活塞環。
獲得階段性成功的本田宗1郎趁熱打鐵,將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的規模進1步擴大,同時申請了28項專利。此時的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已成為擁有2000多名員工、頗具規模的公司了。本田宗1郎麵對這喜人的成果,興奮地說“我呀,以後1定會成為東洋第1。”
1939年,濱鬆亞特技術商會的老板變成了川島末吉,此人是本田宗1郎1手帶出的徒弟。在做學徒時,川島末吉時常被本田宗1郎“教訓”。不過川島末吉知道,師傅本田宗1郎的教導都是有原因的,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堅持到底,成了唯11個在濱鬆亞特技術商會學業期滿的徒弟。如果不是他本人出色的表現,本田宗1郎也不會放心將商會交給他管理。
同年,東洋官方施行了《年需工業動員法》,並同時發布了《國家總動員法》等1係列法案。次年,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東洋官方在頒發了《物價統治令》後,開始實行“戰時產業管製”,這標誌著在戰時,東洋國內所有的產業都直接受官方的掌控。本田宗1郎1直在等待的1個締造奇跡、創造輝煌的機會由此悄然而至,隻是時間稍長了1些。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東洋在經濟上的控製更為嚴格,使得那1時期東洋國內幾乎所有產業都成了軍方的“兵工廠”,東海精機重工業株式會社自然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