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機會難得(一)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1894年11月27日,東洋和歌山縣和佐村1戶農家誕生了1個看上去十分瘦弱的嬰兒,任誰也沒想到,這1位瘦弱的嬰兒正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鬆下電器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
鬆下幸之助出生的家庭,並不是東洋國傳統意義上的農戶之家,隻因其父親鬆下正楠本身就不是傳統的農民——鬆下正楠將土地出租給佃戶,自己收取租金,儼然是1個小地主。
在當時,鬆下正楠擔任著村裏的代表,所以他會經常參加村議會,並管理村公所的事務。鬆下正楠對村裏的各種公共活動極為熱衷,並得到了眾多村民的擁護。於是在鬆下正楠27歲時,便被推選為和佐村的村會議漕,可謂是誌得意滿、位高權重!
鬆下幸之助在家中排行老8,他有兩個哥哥、5個姐姐。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們對鬆下幸之助非常寵愛,鬆下正楠還特地請了奶媽來照看鬆下幸之助。在日後,鬆下幸之助回憶起這1段甜蜜的生活時光,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鬆下正楠在和佐村很有影響力,而且家道殷實,所以鬆下幸之助的哥哥能在當時和歌山縣唯1的中學讀書,這在當時可算是‘貴族待遇’了,畢竟1般的家庭無法供應孩子上學。
事實上,鬆下家原本是東洋國的1個名門望族。據史料記載,亨保時期,鬆下家族庭院內有1棵鬆樹,需要3個人手拉手合抱才能圍住它。由於這棵鬆樹枝幹茂盛,且有近800年的曆史,所以周圍的人們都稱它為“神木”,又叫“千旦之木”。而“鬆下”這個姓氏的意思,便是“神木庇護”。然而,可惜的是,這1棵曆史悠久的鬆樹在1場火災中被焚燒1空。
鬆下幸之助1家所在的和佐村極具東洋國的田園風格,阡陌交錯、河流縱橫,遠遠望去,就像是1幅山水畫。鬆下幸之助的哥哥姐姐時常會帶著他到田野裏玩耍,不諳世事的他在那裏度過了1段美好的時光。
鬆下幸之助雖然在家人的嗬護中長大,但卻並未養成紈絝子弟的驕奢習慣,他對生命充滿著敬畏之情。據說在鬆下幸之助童年之時,他的哥哥姐姐在某個夏天帶他到村子附近的河流玩水,玩得興起之際,看見溪流裏有1窩小魚,興奮之下用自己的雙手撈著拿回家裏。
可當鬆下幸之助撈著小魚回到家裏之後,卻是發現自己1路走過來,合著的雙手裏的水流了1地,而手中的小魚也是因為大量缺水也逐漸沒有了活力,直至最終‘渴死’了。
這1件事情過後,當時仍舊是年幼的鬆下幸之助內心充滿了自己‘殺死’小魚的異樣情緒。當晚,將小魚的屍體埋藏在自家後院的1棵大樹下後,久久無法釋懷——雖然當時鬆下幸之助的腦海當中沒有像成人進行複雜的思考,但這件事情終究是在他心中留下了1根‘刺’。
到了第2天,姐姐再次帶鬆下幸之助到溪邊玩耍。當1尾尾遊弋在自己的天地間的小魚再次映入鬆下幸之助的眼簾時,他隻是靜靜地看著,既不吵著讓姐姐幫他捉魚,也不自己動手攪亂魚兒享受著的安靜。在這時,鬆下幸之助的姐姐看到鬆下幸之助似乎有些悶悶不樂,主動提議自己提鬆下幸之助抓捕1些小魚回家飼養起來,然而這1個提議被鬆下幸之助否決了,他是這樣對姐姐說的“姐姐,我們不要再抓它們了,讓它們在水裏自在地遊吧。”
鬆下幸之助這1番話,頓時讓姐姐大感驚奇,但也沒有跟弟弟對著幹的意思,而是從河流裏回到岸邊,陪伴著弟弟鬆下幸之助就這樣安靜地坐下來、看著水裏的小魚遊來遊去。
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總是匆匆而過,鬆下幸之助所擁有的恬靜的東洋鄉村莊園生活在他4歲那1年戛然而止,隻因在那1年,震驚國際社會的中日甲午海戰正式爆發了!
也正是借助於這1次的戰爭,東洋國從腐敗的清王朝手裏攫取了大量的賠款,以此來發展東洋國內的落後經濟,更是在國際社會的地位1躍而上,代替清王朝成為東亞霸主!
經濟的繁榮覆蓋了整個東洋國,即使是在小小的1座和佐村也受到了這1股熱潮的推動,6續建立了許多穀物交易所,許多農民開始做起了投機生意,並以此發家致富!
鬆下正楠同樣是1個不甘人後之人。雖然他在和佐村中的地位頗高,且地主的身份讓鬆下的家境較為殷實,但卻不比那些在穀物投機中賺了大錢的人出手闊綽。
如此1來,鬆下正楠骨子裏的投機屬性被逐漸喚醒,正巧當時的和歌山市成立了大米交易商行,於是鬆下正楠就到那裏去做起了大米投機生意。
然而,鬆下正楠的運氣似乎差了1些,雖然手段比起部分投機者的手法更高明,但他還是蝕本了。最後,祖輩留下來的房子和土地,都被鬆下正楠1股腦兒賠在了米市之中。
父親鬆下正楠在生意上的失敗被年幼的鬆下幸之助看在眼、記在心裏,雖然當時年幼的他不清楚具體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但他知道,無憂無慮的生活就此結束了!
不久之後,沒有了土地和房子的鬆下1家搬到了和歌山市,鬆下正楠在1位朋友的幫助之下,通過變賣部分家產開了1家木屐店。可是在當時的和歌山市來說,木屐店簡直比米店還要多,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木屐店,讓許多顧客都不知道到底哪1家店的木屐更好。
因此1家木屐店根本無法完全保障鬆下1家的生活,為了減輕經濟負擔,鬆下正楠把當時正在讀中學4年級的大兒子辦理了退學手續,讓大兒子回到家中的木屐店分擔事務。
1段時間過後,經過鬆下1家所有人的努力,木屐店的生意或許不能保證鬆下1家重新過上之前那1種無憂無慮的生活,但至少可以保證鬆下1家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1門心思想要賺大錢的鬆下正楠始終不甘心窩在1家小小的木屐店裏度過餘生,端著這種工作態度的鬆下正楠自然是無法經營好1家木屐店,在1種幻滅的憧憬當中,鬆下家的木屐店在和歌山市出現不過兩年就倒閉破產,鬆下家的生活又變得艱難起來了!
在那1個時期裏,鬆下幸之助對父親鬆下正楠的印象是——整天就知道做白日夢,渾身上下都透露出1種名為‘頹敗’的氣息,更加糟糕的是,1場更大的災難在等著鬆下家。
當鬆下正楠經營的木屐店關門之後,鬆下幸之助的大哥便在熟人的介紹下進入了1家紡織廠工作。大哥的這份工作成了那時期鬆下1家的救命稻草,全家人都靠著大哥的工資生活著。可是僅僅在3個月後,大哥就患上了流感,沒支持多久便是因病去世了。同年,鬆下幸之助的2哥與大姐同樣是因為流感而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對於任何1對父母來說,接連失去了3個孩子絕對是無法忍受的巨大打擊,這也讓鬆下正楠這1位1家之主變得更加頹喪。
但是鬆下正楠也很清楚,自己可以頹喪1時、不能頹喪1世,作為鬆下家的頂梁柱,他如果也倒下了的話,那麽年幼的鬆下幸之助和妻子恐怕在今後所麵對的苦難更大、更多!
當時的鬆下幸之助已經讀小學1年級了,作為鬆下家這1代僅存的1名男孩,鬆下正楠夫婦給了鬆下幸之助足夠的疼愛和嗬護。小小年紀的鬆下幸之助雖然還不能理解生活的艱辛,但也逐漸有所察覺,他知道父母在自己的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與期望!
在鬆下正楠夫婦的極力護持之下,鬆下幸之助仍舊在家庭遭受各方麵壓力的情況下安逸地生活著,生存此時對於他而言並不是難事。
年幼的鬆下幸之助無法暫時無法對家庭困境做出有效的改變,但他很清楚造成家庭困境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父親鬆下正楠忍不住誘惑,將家中的大部分財產都投入到大米投機生意當中,結果賠得血本無歸。而父親鬆下正楠急於求成、不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的作風,讓鬆下幸之助印象深刻,這也為日後他遵循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工作風格了反麵教材。
鬆下正楠在投機生意上失敗,致使1家人的生活無以為繼。原本這樣的家庭境況是不足以讓鬆下幸之助上學的。可是因為東洋國從甲午戰爭中獲得了清王朝的大量戰爭賠款,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東洋國官方就大力普及初等教育,這讓許多窮人家的孩子有了上學的機會。
6歲讀小學1年級的鬆下幸之助知道,此時的家庭狀況不比從前,有上學的機會1定要好好珍惜。因此在學校裏,鬆下幸之助各個方麵的表現都極其突出,讓父母欣慰不已。
除了在學習上力爭上遊之外,鬆下幸之助更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善心,時常與家境與自己同樣是窮困潦倒的同學互相交換飯團吃,更是努力幫助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1起進步,這也為鬆下幸之助在學校裏積攢了較好的口碑與人際關係。
早期的這種生活環境令鬆下幸之助養成了寬厚待人的性格,盡管鬆下幸之助在日後組建了聞名遐邇的鬆下電器,但從不擺出1副盛氣淩人的姿態,即使是麵對最普通的1線工人,也能夠展現出自己最寬厚、親和的1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