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戰後重生(一)

字數:4050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鬆下幸之助被指定為“財閥”,被迫離了鬆下電器。後來,鬆下幸之助組織了1個秘密小組,寫了1份長達5000字的申訴材料。在鬆下幸之助看來,“財閥”的帽子並不應該戴在自己的頭上。
    在申訴材料中,鬆下幸之助指出,鬆下電器與3菱重工等企業截然不同那些企業曆經了34代之久,但是鬆下電器卻僅有短短20多年的曆史,創始人更是白手起家。同時,即使鬆下電器30多家子公司的資產相加,也不如3菱重工的資產雄厚。另外,鬆下電器的實際從業人員與駐日黴軍統計出的數字不符。(因為戰爭的需要,鬆下電器雇傭了相當1部分臨時征用來的學生和工人,這些人並不是鬆下電器的正式員工)
    鬆下幸之助知道,駐日黴軍將鬆下電器指定為“賠償工廠”,主要是因為鬆下電器在戰爭期間為東洋軍隊製造了軍需產品。可是鬆下電器作為民用品製造商,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製造軍需產品的,而且鬆下電器還為此負債累累。從這個角度看,鬆下電器也是受害者。
    鬆下幸之助親自將譯好的英文材料送到了時任黴國對日占領當局的經濟科學總局1把手、即沈萬福最親密的盟友威廉姆·默科特的手上,希望經濟科學總局能夠解除針對鬆下電器的a級驅逐令,當時看過這1份申訴材料的威廉姆·默科特婉拒了這1份請求,‘提醒’鬆下幸之助應該拿著這1份申訴材料到黴國對日占領軍司令部尋求‘1線生機’!
    不過,事情並不像鬆下幸之助想象的那樣簡單,鬆下幸之助與時任鬆下電器常務董事的高橋荒太郎多次造訪東京駐日黴軍總司令部,可得到的答複都是不盡人意。此時,鬆下電器的經營狀況不佳,鬆下幸之助所遭受的精神壓力也是巨大的!
    或許是為了緩解壓力,鬆下幸之助將自己大半生的閱曆、對社會的夢想以及對人生的思索和感悟整理成了理論,並創辦了1個h研究所——h是英文“eace  and  haess  through  reserity”的縮寫,意為“以繁榮帶來和平與幸福”。除此之外,鬆下幸之助還出了1本h雜誌(s成功人士為什麽如此喜歡寫書呢?!)
    然而,h雜誌的創刊號並未像鬆下電器的產品那樣賣座。2戰後,東洋國經濟的不景氣讓人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解決生存問題上,他們抽不出更多的時間來理會別人的思想理論,也有朋友曾經規勸鬆下幸之助“鬆下君,如果你把刊物更名為《繁榮》的話,那麽讀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了。”鬆下幸之助並不想更改,他給出的理由是“不能改,就叫h,人們總有1天會理解的。”
    在申訴的路上,鬆下幸之助並不順利,可隨後發生的兩件事情卻讓他1步步接近了希望。鬆下電器的電器工會在仔細地研究了鬆下幸之助的申訴資料後,鑒於他本人在鬆下電器的發展中所作出的貢獻,以及在對待員工上表現出的誠意,最終組織發起了“保護鬆下社長”的簽名運動。整個公司近15萬名員工聯名向駐日黴軍總司令部發出了請求,希望能讓鬆下幸之助重返鬆下電器,繼續帶領鬆下電器再創輝煌!
    這樣的事情是史無前例的,因此掀起了不小的轟動。隨後,駐日黴軍總司令部派遣了1個經濟小組對鬆下電器進行專門調查,調查後發現鬆下電器的“鬆下幸之助式”的經營管理模式非常完善,各個方麵比起普通的企業先更加進,經濟小組的部分專家對此表示同情。
    但是經濟小組內的部分專家的同情並不能讓駐日黴軍總司令部解除對鬆下電器的a級驅逐令,直至4個月後、也就是1949年年底,鑒於國際形勢與東洋國內局勢趨於穩定,駐日黴軍總司令部才正式解除對鬆下電器的驅逐令,而鬆下幸之助本人也摘下了財閥的帽子。
    然而當鬆下幸之助曆盡千辛萬苦重回鬆下電器後,發現眼前的鬆下電器已瀕臨破產。此前融集的資金幾乎耗盡,鬆下電器的整體經營也近於癱瘓狀態。此時的鬆下電器員工數量已不足2000人,欠繳納稅款居整個東洋國第1位。這時,縱使鬆下幸之助有通天的本領,也已回天乏術了。就在鬆下電器1片狼藉之時,韓戰爆發了,幾近垂死的鬆下電器也獲得喘息。
    東洋國與韓國搬到僅1水相隔,因此東洋國成了黴軍的“原料產地”。在很短的時間內,韓戰的參戰黴軍向東洋國各企業訂購了大量的軍需品和日用品。這如同1支興奮劑,讓當時眾多在破產邊緣徘徊的東洋企業出現了生機。當時,全東洋積壓的總價值約1000—1500億日元的產品在韓戰中被消耗掉,這成了東洋國在2戰後贏得經濟複蘇的大好時機!
    鬆下電器亦是如此,不但將此前的庫存全部清空,而且經營也逐漸踏上了正軌,並從黴軍手裏拿到許多日用品訂單,甚至連通信器材等方麵的訂單也有。
    鬆下幸之助在1次鬆下電器公司會議上說“自從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在座的各位為鬆下電器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個人表示真正的感謝;現在,鬆下電器再發展的時刻已經到來,我們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事情,不會再受到任何限製;今後,我們1定要通力合作,讓鬆下電器再邁上1個新台階……”
    世界經曆了1場大戰,鬆下電器也經曆了1場大戰。在這1場大戰中,鬆下幸之助慢慢地“革新”著自己,從思想到言行,而後擴展到行動上。很多人發現,重新回到鬆下電器的鬆下幸之助像變了1個人,在與人談話時經常自我批評,出現錯誤時也總是首先承擔責任。
    也是因為有了這次讓鬆下電器飽受打擊的戰爭,鬆下幸之助在1次講話中表示,所有就職於鬆下電器的員工都要保持工作熱忱,積極進取,懷揣1顆謙虛之心,努力學習新知識,這樣才會進步。為了踐行自己的言論,鬆下幸之助決定走出國門、放眼全世界。
    1951年,鬆下幸之助在韓戰打得最激烈之際,啟程到黴國去考察。對於黴國的企業管理,鬆下幸之助早就有所耳聞,其實鬆下幸之助本人很早之前就期待到黴國本土看1看。
    鬆下幸之助看著黴國街道上的車水馬龍和鱗次櫛比的摩天高樓,而心中油然而生1股羨慕之情。作為電器製造商,鬆下幸之助自然關心黴國的同行。為此,在去黴國之前,鬆下幸之助便製訂出了清晰的考察計劃第1,考察黴國市場的情況,估算東洋產品占據黴國市場的臂力;第2,了解黴國的技術,看東洋能從黴國引進什麽;第3,尋找黴國大公司連年盈利的原因,設法解決東洋公司時常會出現的麵臨倒閉的問題。
    有了清晰的考察思路,身在黴國的鬆下幸之助便有的放失地遊走於黴國各大公司之間了。鬆下幸之助首先參觀了心馳神往已久的黴國福特汽車公司,觀看了“裝配線作業法”,同時考察了黴國的工資製度。而後鬆下幸之助參觀了黴國多家電器公司,並在心中將它們與鬆下電器比較。在比較當中,鬆下幸之助學到了“產品設計”。
    在鬆下幸之助看來,黴國電器相對而言價格昂貴,但使用壽命並不是很長,電器元件與東洋電器元件並無2致,唯1的區別便是黴國電器的包裝更為精美,電器的外形看上去更加美觀,這是黴國電器比東洋電器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1個重要因素。
    此次為期3個月的黴國之星,鬆下幸之助最大的收獲便是學到了產品設計。回到大阪後,鬆下幸之助立即召開高層領導會議,把自己要成立“產品設計部”的想法告訴眾人。
    與會人員很奇怪地問鬆下幸之助“總經理,不知道你說的‘產品設計’是什麽?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啊!”在當時的東洋企業中,沒有1家創立過這樣的部門。許多東洋企業的領導者都認為經濟實惠的產品始終是製勝的法寶,隻要產品的實用性強,就1定會暢銷,因此他們忽略了對產品外觀的設計,在前往黴國之前的鬆下幸之助又何嚐不是這樣認為的呢?
    參觀過黴國的1些電器公司後,鬆下幸之助改變了想法。他覺得同類產品放在1起比較,除了質量、價格和性能,產品的外觀設計也是不容忽視的1項,而且這1項尤為重要。
    因為顧客隻有經過使用才能了解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但在購買之前,產品的價格和外觀設計會發揮更大的競爭力。鬆下幸之助知道,東洋企業想把自己的產品銷往國外,如果不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上下工夫,是無力與外國產品競爭的。因為縱使東洋企業的產品的性能再好,但若不注重設計,那麽也是無法刺激顧客的購買欲望。
    有了這樣的眼光,鬆下幸之助便聯係了時任東洋千葉大學的校長,向他講述了自己的想法和振興整個東洋企業的大理想。最終,1位來自東洋千葉大學的產品設計教授入駐鬆下電器擔任產品設計顧問,為整個鬆下電器的產品設計指導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