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選對最重要(一)

字數:4111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1945年8月15日,東洋國正式投降以後,教科書中有關軍果主義、國家主義的內容被全部塗黑,然後才能再使用。昨天還在宣揚軍果主義的教師們,突然轉而對皿煮主義讚不絕口,而這1切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東洋國的很多孩子對學校乃至社會產生了不信任感。
    在黴國教育使團的指示下,1947年東洋國吉田內閣重新製定了學校教育法,導入了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的單線式教育製度,這也意味著東洋國的義務教育從以前的6年延長到了小學加初中的9年。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東洋國官方也曾經為了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而考慮延長義務教育的時間。1941年開始設置的國民學校,不僅是為了將教育內容軍果主義化,也有將高等小學校階段也納入義務教育範圍的意圖。但是,國民學校開辦僅4年之後,東洋國就戰敗投降了。2戰後,東洋國的教育改革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沿用國民學校的思路,將其方案皿煮化之後實現的。2戰前,東洋國內的大學有時會分別設置專門部和大學部,此時也統1為4年製大學(醫科為6年製)與2年製短期大學。
    對於東洋國教育的皿煮化,尤其注意的,是東洋國教育的行政製度和教育內容。
    在教育的行政製度方麵,為了從教育中剔除國家主義,東洋國新官府在各個地方自治體都設置了由公選產生的教育委員會,由委員會對教育實施管理。雖然教科書需要審定才能采用,但是作為教科書審定基準的教育指導要領隻列出大概的要求,各學校都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在教育內容方麵,新設了社會科,旨在培養東洋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健全判斷力。為了讓東洋學生習慣皿煮主義的規則,學校對學生發揮自主性的自治活動非常重視,由此產生了學生會、學生集會、興趣小組活動、horoo等組織和製度。
    結果導致在新學製實施初期,不論在東洋國的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學生們都會就學校的規則與相關社會問題進行踴躍的討論,這種討論往往延續許久而遲遲得不到結論。
    學校確實成了通過實踐來習得皿煮主義的場所。在很多大學裏,同樣組織了學生的自治會,學生們能夠在其中交換關於學校和社會問題的意見。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在2戰前,即在東洋國內的學校的教科書還不是由官方指定的時候,尋常小學校也曾經舉行模擬國會來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1931年‘東北事變’爆發前夕,東洋國內的高等學校和大學也會在校方的監督下舉行1年1度的模擬國會。
    2戰後的東洋學校所進行的這些特殊教育活動,是將戰前就已出現的學生自主活動作為皿煮主義教育的1環,安排進了包括小學在內的各級學校的正常教學活動中。
    直到2戰結束,東洋的正治都處在混亂中,因此東洋的教育也出了問題。東洋國的失控與2戰前的義務教育中缺乏皿煮主義內容不無關係,戰後的教育改革正是對這1點的悔悟。
    2戰後,東洋教育改革還將從前不納入義務教育對象的殘障兒童也納入義務教育的對象當中,這也是皿煮化的1環;但是,那些留在東洋的韓國人的教育還是出現了混亂。
    在日韓國人起先設立了1些韓國學校,對學童進行韓國語教育。因為在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前,留在東洋的韓國人是東洋國籍,因而東洋政府曾試圖廢止韓國學校,這就造成了混亂局麵。最終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後,韓國學校得以保留。
    打著各種各樣的皿煮化旗號,沈萬福早早地就安排了堂弟沈萬仞通過盛禾貿易公司與美亞控股的名義向東洋國內的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各種技術學校無償捐贈衣物、糧食、教學用具等物資,同時還設立了兩隻在天照證券開設的貧困兒童助學基金,而這兩支助學基金的首期捐款人自然就是3井係企業,經過5年(1953年至1958年)的捐助,目前通過這兩隻助學基金的支助得以完成學業的東洋大學生250名、高中生1600名,其中超過9成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各個3井係企業就職,這也算是各個3井係企業的儲備人才了。
    這還隻是盛禾貿易公司與美亞控股在東京城資助的學生,如果將大阪、名古屋、京都、北海道、橫濱等東洋國大都市的資助學生計入在內,那麽被打上了新3井財團儲備幹部這1標簽的學生或許超過了1萬名,其中東京帝國大學、北海道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東洋國頂尖大學的大學生占比為百分之2十,在可預見的未來,新3井係企業的中基層幹部儲備充裕。
    在黴國獨占東洋國領土的時間裏,ghq雖然在東洋的皿煮化方麵取得了諸多進展,但是經濟方麵卻成果寥寥。1948年秋天,黴國政府將東洋視作西方陣營在亞洲的重要據點,漸漸將治理的重心轉移到恢複經濟上來。在黴國的經濟援助下,從1949年開始,東洋國人民終於可以不再依賴配給,而是通過自由交易得到糧食;停刊已久的晚間報紙也漸漸恢複發行。但是總體來說,東洋國人民在這1時期的生活還是相當艱苦。
    為了恢複經濟,東洋新官府為重點產業了大量補助,那些回國的軍人大量進入東洋國有鐵道等官方管控的企業就業,他們的工資同樣是1筆巨大的開銷。這些因素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1949年的物價相比戰敗時上漲了200倍。麵對這種情況,黴國官府在1949年派遣銀行家約瑟夫·道奇前往東洋指導經濟工作,而約瑟夫·道奇為了在保證經濟複蘇的情況下抑製通貨膨脹,要求東洋官府製定財政收支平衡的預算案並強化稅收工作。
    東洋政府按照道奇的指示對經濟狀況進行了整理,通貨膨脹得到了遏製。但在被迫縮減國家預算之後,國鐵等部門不得不裁掉大量員工,這就造成了社會不安定。
    1949年78月,先後發生了國鐵總裁下山定則神秘死亡的“下山事件”,中央本線3鷹站的無人列車自動駛出,脫線衝入路旁的商店街,造成多人死傷的“3鷹事件”,以及在東北本線鬆川站附近發生的鐵軌被破壞造成列車顛覆的“鬆川事件”。有人認為,下山事件是ghq的陰謀,而3鷹事件與鬆川事件則是日共所為。然而,3起事件的真相仍舊是謎。
    鬆川事件經過長時間的審理,最終在1961年對全部嫌疑人做出了無罪判決。這些事件發生之後,日共依然顯示出激進的姿態,這讓ghq感到不快。從1950年6月開始,ghq對德田球1等1眾日共的幹部6續實施了公職追放,這1事件被稱為“赤色清洗”。
    幸運的是——沈萬福恰好通過最親密的盟友威廉姆·默科特得知了此事,暗中運用了1些不為人知的‘小手段’與昂貴的代價,將日共當中被ghq逮捕監禁起來的親華派人士逐1搭救出來,並且安排這些進步人士前往華夏大6避難,同時作為東洋國內的進步勢力與華夏大6方麵保持隱形聯係的‘樞紐’,而為他們活動經費自然是盛禾貿易公司的海外賬戶。
    事實上,東洋國與華夏大6從1950年開始就開展了民間的貿易往來,雖然也有1部分人主張與華夏大6重新建交,但是由於黴國‘爹地’的指示,東洋在1952年4月選擇與蔣光頭的台島地區建交,與華夏大6的關係仍舊停留在民間交流層麵。
    在東洋被占領的那段時期,其文化受到了ghq推行的民主化政策的極大影響。在東洋國投降以後,電影雜誌得以複刊,東洋人民又得以窺見當時電影的各種情況。
    2戰後,東洋國內最早的賣座電影是1945年末上映的《東京5人男》——這是1部由東寶拍攝的喜劇,主要內容是講述了從部隊複員歸來的5個好朋友合力與黑市等非法勾當做鬥爭並重建家園的故事。這1部喜劇電影尖銳地諷刺了當時東洋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加上笑點不斷,即便放到21世紀來看也相當引人入勝。而影片結尾出現的民眾示威遊行的場麵,則明顯地暗示了這部電影與ghq的皿煮化政策之間的聯係。而1949年上映的《青色山巒》(青い山脈)則是東寶攝製的1部青春愛情電影。如果沒有2戰後ghq強製實施的皿煮化政策,這部講述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作品,恐怕在當時的東洋國也是無法問世的。
    ghq秉持剔除軍果主義的方針,禁止放映或攝製對軍果主義和封建主義持肯定態度的電影。在東洋國投降之前1直是禁區的吻戲,而東洋國投降後已經完全沒有問題。至於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沒法上映的好萊塢電影重新大行其道,贏得了極高的人氣。
    除此之外,來自黴國鄉村的爵士樂也重新在2戰後的東洋國社會綻放出比在2戰前還要受歡迎的光芒,有許多迷茫、彷徨的東洋年輕人迅速投入到黴國的娛樂產品當中不可自拔,也有部分東洋人士認為黴國此舉無疑是在向自己的國家‘傾倒’‘洗腦文化’!
    至於ghq為東洋國帶來的電影、流行樂等帶有黴國本土文化特色的娛樂產品是否具備‘洗腦’功能,沈萬福不置可否,但沈萬福很支持黴國在東洋國搞1套‘新文化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