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有所為(二)

字數:3970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作為新3井財團的最強競爭對手,無論是沈萬福也好,又或者是‘2木會’的成員也罷,都很有有必要重新了解3菱集團的成員企業,但這1項工作相當困難。
    3菱集團經理會“金曜會”的2十7家成員公司當然屬於這個集團,可是再往下就複雜了。3菱集團內部有1個叫做“3菱情報委員會”的組織,除了“金曜會”成員之外,它的參加者還有下列公司3菱原子、能工業、3葵醋酸纖維、3菱tr、3菱精密、3菱液化瓦斯、3菱汽車銷售、3菱履帶、3菱辦公機械銷售、3菱車軛、3菱冶金工業、3菱建設、3菱礦石運輸、3菱開發、3菱綜合研究所、鑽石信用、大日東洋電線、大東洋油漆。
    無需多說,上述企業都屬於3菱集團,但除此之外還有大量被視為3菱係統或準3菱係統的‘外圍企業’。3元新聞社自成立以來就在收集、解析有關3菱集團的資料,除“金曜會”的企業成員之外,依附在3菱集團周圍的‘準3菱企業’也不在少數——日魯漁業、森永糖果食品、龜甲萬醬油、味之素、富士紡織、東海紙漿、東洋碳化物、東洋割氧、獅子油脂、3好油脂、大東洋油漆、東洋新藥、東洋窗器、東陶機器、東洋絕緣器、東洋持殊陶業、伊奈製陶、東海電極製造、大日東洋電線、言地鐵工所、東洋建鐵、千代田化工建設、東洋電他、東洋電子、東洋輸送機、本田技研工亞、島津製作所、金商又1、西華產業;等等。
    之所以將日魯漁業在內的多家東洋企業也列為3菱集團的‘外圍成員’,是出於以下分類標準(1)3菱集團的金融機構在最近3年內向這些‘外圍成員’的貸款連續保持第1位,20上的股份為該企業自身持有;(2)貸款額占第1位的銀行最近3年內貸款比率連續超過該公司借款總額的40,並且與占第2位的金融機構之間有很大的距離;;3傳統上被認為應該屬於3菱集團的企業。這3條標準至少要具備1條——貸款方麵的要求較嚴格。
    在另外1個時空裏,3菱集團的規模在整個東洋國內是首屈1指,其‘“金曜會”成員企業就占東洋全部公司資產總額的4,加經理會成員公司的子公司和聯帶公司則占59,再算上上述準3菱係統企業,在東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
    1970年是“3菱創業1百周年”,為了表示慶祝,3菱集團把3菱財閥創始人岩崎彌太郎的傳記搬上銀幕。1870年,岩崎彌太郎用土佐藩的船舶設立“9十9商會”,開始從事海運業,這1年被視為3菱集團的創業之年。山路愛山、白柳秀湖等許多東洋學者所寫的傳記都敘述了岩崎彌太郎從土佐藩的下級武士爬上政商的過程。總的來說,岩崎彌太郎的形象不很好,據說其人“居心叵測、好詐狡黠、裝模做樣、厚顏無恥”!
    岩崎彌太郎之所以能夠鹿上政商的高位,是因為他使用權術,籠絡了後藤象2郎、大久保利通、大限重信等明治維新的元勳,得到了種種便利。據山路愛山說,岩崎彌太郎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訣是“岩崎家族善於勾結當朝權貴。”“岩崎家族1開始對官府采取獨立態度。同時又善於博取財政當局的歡心,使他們不能與之絕交。……總之,岩崎家族與東洋統治當局長期連而不斷。如果沒有這1條,縱然有再多的本領,岩崎家族也決不會有今天。”
    東洋財閥在明治維新以後,作為政商打下了它們的基礎,而其中的典型莫過於3菱。
    岩崎彌太郎深信有械能使鬼推磨,金錢甚至可以罷免東洋政壇上的高官,因而岩崎彌太郎非常看不起官僚。岩崎彌太郎很早就把東洋官府視為囊中物,這種看法在1877年西南戰役前後就明確形成了。他耆透了大隈那種高傲自大、好與人爭、貪圖事受的性格,最後與之結為莫逆之交。通過大限,他又結識了大久保,打算借大久保的威力大於1番……。岩崎彌太郎就這樣操縱了官府。雖然大久保於1878年5月死去,但那時3菱已經是既有錢,又有船,無需政官方支持的大勢力了。這時,3菱對待官府已經開始不大客氣,對東洋國民當然就更不在話下了——幾乎到了旁若無人,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的地步。物極必反,這種情況當然要招致反對。最後,各方麵終於爆發了反抗、不滿、怨恨和憤怒的呼聲。
    明治官府根據殖產興業的政策,采取了廉價下放官辦企業的措施。與官府關係密切的3菱接受了多種多樣的下放企業,羞手向煤炭和造船部門擴張。岩崎彌太郎死後,其兒子岩崎彌之助、岩崎久彌相繼承業,3菱集團的規模逐漸擴大,從政商轉而為財閥。
    3菱集團的事業在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飛躍發展,3菱合資公司設置了銀行部、煉礦部、礦山部、造船部、營業部、地產部等部門,此外還擁有東洋郵船、明治生命、東京海上火災、東明火災、東京倉庫、3菱造紙、麒麟啤酒等公司,變成了財閥康采恩。
    1917年至1921年,3菱合資公司的直屬企業接連獨立出去,確立了財閥康采恩體製。昭和初年,3菱集團因遭到軍部和右翼保守派的攻擊,實行了改革,但與3井不同,它不僅“偽裝改革”,而且還乘機推行重工業化和軍事化。不久,3菱又實現了“軍財結合”,在太平洋戰爭中進1步擴大力量,逐漸縮小了同當時最大的財閥3井之間的距離。
    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曆史可以看出;3菱財閥是隨著明治維新發展起的,由於沒有3井、住友那種深厚的曆史底蘊,因而能夠發展成更為近代化的康采恩。3井財閥有高利貨資本的長期曆史,明治維新以後基本上也屬於商業資本,工業上的重點主要放在紙、糖等輕工業方麵;住友財閥靠開發銅礦起家,其發展偏重於原料產業。3菱財閥則不然,它的基礎是重工業,這1曆史上的新現象使3菱財閥有可能發展成為近代康采恩(某種壟斷組織)。
    無論3井還是3菱,戰前的東洋財閥都無視技術上的聯係,隻要能賺錢,什麽都於。這1點的確是東洋財閥的1大特點,但是隻要仔細分析1下,就可以看到,3菱隻插手與其產業有關的事業,並非“什麽都幹”;而且3菱是從海運起家,而海運需要以煤為燃料,因此它接受了高島煤礦的下放,進入煤礦業——既然采煤,就可以采掘鋼等有色金屬,因此接受了佐渡、生野礦山——為了發展海運業,需要自己造船,於是接辦了長崎造船所——這就是後來的3菱重工業公司!3菱重工業的電機部門後來又獨立出去,變成3菱電機。這樣,3菱從海運業起家,通過1係列關聯產業,由此及彼,最後擴展到整個重工業化學工業部門。
    第2次世界大戰後,3菱財閥也昔1度因解散財閥而708落。第4代經理岩崎小彌太對解散財閥措施堅決抵製,解財閥命令公布之後不久就‘夭折’了。
    岩崎家族掌握的全部股份被移交給控股公司整理委員會,3菱財閥的統轄機構——3菱總公司被迫解散。根據ghq的特別命令,3菱商事也被解散,3菱重工業、3菱礦業則由於“取締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法”而被分割。
    動了這麽大的手術之後,3菱財閥似乎1度從這塊土地上消失了,但不久它又以企業集團的形式而貫新出現。1950年韓戰爆發以後,東洋國內的大企業從戰爭的破壞和戰後的混亂中逐步恢複,又各自結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舊3菱財閥所屬企業群的相互結合,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曆史的必然。由於3菱總公司被解散,這種結合采取的是3菱係統各企業橫向相互持股的形式,控股公司自上而下的結合轉變為相互持股的橫向結合。盡管形式上發生了變化,而且名稱也由財閥改為企業集團,但是3菱的實質沒有改變。
    進入昭和3十年代以後,東洋產業的重工業化學工業化開始迅猛發展,由於3菱集團的很多成員都以重工業化學工業為基礎,因此發展很快。當然,這同時也導致了3菱集團昭和3十年代在耐久消費產業發展方麵的不順利。昭和4十年代,1方麵石油資源開發與城市開發等大型項目成為主流,另1方麵現有部門的係列化也流行起來。在這1時期內,綜合力量強大的3菱集團實行全體動員,得到了進1步加強,名符其實地成為東洋壟斷資本的‘領袖’而操縱東洋經濟。可以說,3菱集團戰後的發展是最順利、最有成效的。
    通過對3菱集團這1家‘暴發戶’的發展曆史的重新梳理和分析,在3元新聞社工作的3井家族成員們發現岩崎家族對於3菱集團的控製力或許比起2戰前、2戰時有所下降,然而相比起他們3井家族對被強製皿煮化改造過的新3井集團而言,岩崎家族作為3菱集團的創始人家族仍舊是對3菱集團的核心與關聯企業具有強大的話語權。
    這1個發現頓時讓3井家族的成員們感到無比心酸,如果不是沈萬福這1個‘最大變數’的出現,或許他們3井家族也有很大機會重新拿回3井集團的控製權,可惜‘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沈萬福的出現以及對3井集團的接管,反而是讓3井集團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