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禮尚往來

字數:4063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公元794年,扶桑國桓武天煌決定將首都定在京都,並命人仿照唐朝首都長安的樣子重新規建設京都,稱之為“平安京”。從那之後,京都就作為扶桑國的正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實現了長久的發展和繁榮。但進入12世紀之後,扶桑陷入混亂的局麵,京都也因此經常戰火連天。在這個新舊體製更迭的時代,雄踞1方並占領京都的是平清盛(1118—1181年)及其1族——然而平氏家族對京都的統治並不長久。平清盛死後,各地發生叛亂。
    亂世出英雄——扶桑曆史上出現了源賴朝1147—1199年這個人,而源賴朝聯合其弟弟源義經1159—1189年出兵橫掃整個西扶桑,鏟除了分散在各地的平清盛的勢力,並在1185年的“壇之浦大戰”中1舉消滅了平清盛1族。之後,源賴朝被天煌冊封為“征夷大將軍”,並在遠離京都的關東地區設立了鐮倉幕府。自此,扶桑進入了鐮倉時代(1185—1333年)。當時,由於長年戰亂的發生,扶桑國皇室的實力被逐漸削弱。鐮倉幕府成立之後,雖然天煌仍然坐鎮京都,但扶桑的政治中心卻也開始向關東地區轉移。此後,在鐮倉幕府掌控扶桑的100多年裏,京都的政治色彩逐漸消退,直到後醍醐天煌(1288—1339年)的崛起。
    鐮倉時代末期,鐮倉幕府內部的爭鬥頻發,對各地諸侯的統治力度有所減弱。
    各地諸侯也對鐮倉幕府的統治積怨已久。1316年,年僅12歲的北條高時繼承父位,成為鐮倉幕府的執權(實為大將軍)。這為各地諸侯的叛亂了有利的時機,各路勢力蓄勢待發。就在此時,後醍醐天煌(在位期間是1318—1336年)登基。為了將對扶桑的統治權重新奪回來,後醍醐天煌開始密謀各路諸侯起兵倒幕。經過多次失敗後,後醍醐天煌終於獲得諸侯足利高氏(1305—1358年)和新田義貞(1301—1338年)的支持,並在1333年成功戰敗北條政權。至此,鐮倉時代結束,鐮倉幕府對扶桑的統治也宣告終結。
    後醍醐天煌在足利高氏的支持下將扶桑的統治權重新奪回之後,宣開始實行“建武新政”。“建武新政”實際上是後醍醐天煌為了鞏固自己的專製統治而采取的1係列行動,包括廢除當時邦良親王的皇太子身份,重新冊立自己的兒子恒良親王為皇太子,以及將地方諸侯的兵權回收等。由於後醍醐天煌急於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使得執政行為頻頻出現差錯,朝令夕改,賞罰不均,並損害了包括足利高氏在內的既得利益集團的直接利益,使得朝野內外怨聲載道。1335年,掌握大量兵權的足利高氏起兵造反,1336年兵臨京都城下,逼迫後醍醐天煌退位,並擁立光明天皇(在位期間是1336—1348年)為扶桑新天煌。
    同年,足利高氏為了鞏固自己的實權,在京都成立了室町幕府,並將光明天煌作為自己的傀儡。自此,扶桑進入了室町時代(1336—1573年)。由於室町幕府的總部位於京都室町,因扶桑的政治中心又1次回到了京都。政治上的相對穩定,也推動了京都的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的發展,各種傳統產業也重新得到了振興。
    然而安定的局麵並沒有持續太久。在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年)在任期間發生了著名的“應仁之亂(1467—1477年)”。應仁之亂主要是幕府3管領中的細川勝元與4職中的山名宗全等守護大名的爭鬥,戰火遍及除9州等部分地方以外的其他扶桑國土,戰爭持續了10年。雙方的戰鬥以京都為主戰場,戰火幾乎燒毀了大半個京都城區。
    “應仁之亂”結束後,受到戰亂嚴重打擊的室町幕府無力回天,扶桑皇室貴族和商業權貴們紛紛逃離京都,市井百姓因戰亂背井離鄉,饑民遍野,4處逃荒。扶桑也由此進入了長達1個世紀的戰國時代。時勢造英雄!16世紀末期,豐臣秀吉(1537—1598年)在1591年1統扶桑天下,結束了長達1百多年的扶桑戰國時代,京都也由此擺脫了戰亂進入和平時期。
    在豐臣秀吉的大力推動下,京都迅速從戰亂的創傷中恢複並發展起來,再1次成為扶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鬥轉星移,到了17世紀初期,德川家康(1543—1616年)在關東地區的江戶成立了江戶幕府、扶桑國進入江戶時代(1603—1868年)之後,扶桑國的政治中心再1次從京都轉移到關東地區,但在從此之後到明治維新之前的長達兩百6十多年的太平盛世裏,扶桑國經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各地湧現出很多小企業和作坊,京都也與鄰近的大阪1同崛起,作為扶桑國的“上方地域”實現了經濟上的迅速發展。
    江戶時代末期,江戶幕府已經不能掌控整個扶桑政權。同時,歐美列強的經濟、軍事入侵,打破了扶桑長期以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雖然為扶桑帶來了西方文明和文化,卻也激發了扶桑國內進步人士推動社會製度改革的決心。為了推翻德川幕府的統治,1868年,薩摩藩、長洲藩等地方勢力支持進步人士成立新明治官府,並發動了對德川幕府的總決戰,這在扶桑曆史上被稱為“戊辰戰爭”。“戊辰戰爭”曆時近2年,其中包括發生在京都的“鳥羽伏見之戰”、發生於扶桑東北地區的“東北之戰”等著名戰役。最終,“戊辰戰爭”以德川幕府勢力的戰敗而告終。就在同年的1869年,新明治官府宣布從京都遷都東京,實行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之後,扶桑的政治中心雖然轉移到了東京,但明治官府的改革為整個扶桑的發展注人了興奮劑,這也推動了京都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幕府末期的戰亂幾乎燒毀了整個京都。
    為了重新振興京都的經濟,在明治官府的科學技術振興政策與產業振興政策的推動下,京都地方政府重用著名的實力改革派山本覺馬。在山本覺馬的推動下,京都地方官府實行了1係列的產業振興政策,成立了被稱為京都產業近代化能量源的“京都舍密局”,並推動了物理化研究的近代化。在這些產業振興政策的推動下,京都出現了1批適應於當時扶桑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興產業,如生產出世界上第1台x射線胸透儀器的島津製作所(1875年創業)、以刺繡用金銀絲線生產起家的尾池工業(1876年創業)、以印刷器材製造起家的大扶桑screen(1868年創業),都是這個時期誕生的典型企業代表。同時,扶桑國內的著名高校、位於京都的同誌社大學和京都大學等也是在這個時期相繼誕生的。可以這樣說,這些都是扶桑明治官府和京都地方官府的科技振興政策和產業振興政策的產物。
    第2次世界大戰不光給華夏、韓國在內的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也給扶桑國的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了沉重打擊。2戰結束後,借扶桑國經濟迅速複蘇的東風,京都的創業家們積極地發揮出自己壓抑多年的企業家精神,京都也誕生了很多著名的大企業。
    這個時期誕生的企業1般都屬於高端科技企業,如村田製作所(1944年創業)、堀場製作所(1945年創業)、華歌爾株式會社(1946年創業)、nichin株式會社(1950年創業)、roh株式會社(1954年創業)、京瓷株式會社(1959年創業)、任天堂株式會社(1889年創業、戰後經過技術革新獲得巨大發展)、歐姆龍株式會社(1933年創業、戰後經過技術革新獲得巨大發展等,都是這個時期誕生企業的典型代表。
    除此之外,京都的皇室文化和佛教文化同樣是相當濃厚,1千兩百年的曆史也使得這些文化得到了充分的醞釀和沉澱。因此,相關產業也由此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如佛壇佛具製造業、紡織業、和服製造業、清酒製造業、扶桑茶製造業、瓷器漆器製造業等傳統產業。
    位於京都上京區的西陣,堪稱是京都產業聚集地的代表,這裏密集了生產和以及相關產品的大量的百年老鋪。這些百年老鋪使用優質的原材料,利用精湛的技術,製造出精美的高級消費品,供給皇室貴族和寺廟神社。
    在東洋國內,佛教文化與皇室文化是極為特殊的存在,而京都又作為扶桑國內佛教文化與皇室文化最濃鬱的舊首都,其精神象征在扶桑人的心目中是崇高的、純潔的!
    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來,扶桑國的經濟逐漸複蘇,懂得利用這1股機遇的並不隻是各種扶桑商人或企業家,還有眾多扶桑皇室的舊貴族與寺廟神社——但是相比起寺廟神社,扶桑皇室的舊貴族反而更加容易重新獲得原先屬於自己的社會資源和身份地位。
    沈萬福自認並不是1個純良之人,麵對在自己3十歲生日晚宴結束後接2連3到清水莊園拜訪的、來自京都的舊公族與華族成員之時,對於這些‘落後之人’提出的合作建議不置可否,1些地位和身份稍微次等的舊公族、華族成員,更是無法到沈萬福麵前拉扯t投資!
    但是對於這些來自京都的舊公族、華族成員送上的‘禮物’,沈萬福倒是笑納了不少,但大多數都被他贈送給石板泰3與土光敏夫為首的‘2木會’的常務理事,少數極為珍貴則是留在清水莊園裏當作擺設,而沈萬福給予的‘回禮’則是1筆豐厚可觀的‘天使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