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支柱產業(二)
字數:3673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扶桑漫畫得到真正的發展還是第2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事情。1945年以後發展起來的漫麵,即2戰後漫畫在扶桑國內被稱為現代漫畫。
第2次世界大戰前,扶桑1般使用漢字“漫畫”來表現這1藝術形態,但在2戰後更多是采用日語片假名“マンガ”來稱呼現代漫畫。然而,也許是出於商業炒作和迫求時髦的目的,也許出於對歐美的自卑感,出版社等更喜歡使用“口ック(ic)”這個英語單詞。但在1般讀者之間更多的還是使用“マン方”這個詞語。“マン力”本來是漢字的“漫麵”之意,即“有趣的繪畫”,具有“滑稽”和“使人發笑”的意思。日語的“漫畫”本來也是與英語的漫畫意義相同,即漫畫是1種以取笑為目的的繪畫。但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隨著現代漫畫的迅速發展,以諷刺和取笑為主要目的的漫畫開始被具有故事情節內容的現代漫麵所逐步取代。為了擺脫表意漢字“漫畫”的字麵束縛,開始使用“マン力”這個詞語。
隨著扶桑漫畫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在全球範圍內影響力的增強,扶桑現代漫麵也引起了歐美各國的關注,並開始在英文詞匯中使用日語發音的“a”。
扶桑現代漫畫的創始人之1是手塚治蟲(1928—1989)。他在1947年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了《新寶島》。在扶桑國2戰後不久經濟和出版狀況都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新寶島》發行了40萬冊,成為1本名副其實的暢銷書。他當時還是19歲的醫學院的學生,以後又6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如《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火鳥》等。
手塚治蟲賦予漫畫以新的含義。他1方麵吸收傳統藝術特色,並嚐試將各種能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繪畫技巧運用於漫畫創作中,另1方麵將變焦、廣角、俯視等多種電影表現手法融入漫畫,使漫畫有了電影般的動感。手塚成功地將扶桑漫畫帶入了1個全新的發展時期,使其有了鮮明的自我風格,為扶桑漫畫產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他的漫畫創作風格和繪畫技巧對以後夢想成為漫畫家的青少年們影響很大。
20世紀50年代中期,除了手塚治蟲之外,又誕生了許多新的漫畫家,在扶桑國掀起了1股漫畫熱。但當時漫畫還隻是畫給孩子們看的東西。扶桑國的漫畫在短短的十幾年內,不僅成為兒童、青少年以及成人都喜歡著的東西,還迅速成長為1個巨大的產業,並與以後出現的動畫和遊戲等1起成為扶桑動漫產業的支柱力量。扶桑國現代漫畫在兒童及青少年中的普及過程,有幾個因素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對扶桑人長期地閱讀漫畫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1,扶桑漫畫藝術的創作形態和表現技法1直都在不斷地吸收新的東西,嚐試進行各種創新。扶桑漫畫從最初繼承鳥獸戲畫、浮世繪等扶桑傳統繪畫藝術創作風格發展到在吸收西方漫菌藝術創作風格和繪畫技術的基礎上創建了極具扶桑特色的湮畫創作風格和表現手法。戰後手塚治蟲等開創的現代漫畫又把扶桑漫畫藝術的發展推向了1個新的高度。這1切表明從事漫畫藝術創作的扶桑漫畫家們1直都在追求漫畫藝術的革新和適應於時代發展的創新,這是推動扶桑漫畫發展的關鍵因素之1,也是讀者持續喜愛閱讀漫畫的重要原因之1。
第2,連環漫畫、故事漫畫的創新與發展賦予了漫畫更強大的生命力。與單幅漫畫或幾幅淫畫組成的漫畫相比較,在扶桑,連環漫畫和故事漫畫受到更多的歡迎並得到更大的發展。這些連環漫畫和故事漫畫很像華夏的連環畫,也很像1部電影。電影的最小單位由電影膠片的每1幀圖片所組成,漫畫則是由1幅1幅圖畫所構成。現代漫畫的繪畫技巧被不斷地開發和充實,在視覺中很流暢地展現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從岡本1平、新漫畫派集團的浸畫家、手塚治蟲到以後的扶桑漫畫家們都非常善於故事漫畫的創作,他們借用文學創作的手法,不僅使漫畫的創作題材更為寬泛和多樣化,還使漁畫的故事情節與內容更加豐富和複雜,大大提高了漫畫的閱讀性和趣味性,使漫畫逐步從比較單1的表現形態(幽默諷刺)發展成為高度發達的圖像與文字相結合的文學藝術創作形態。這樣1來,漫麵的讀者對象逐步從低幼年齡層擴張到更高的年齡層,漫畫漸漸成為扶桑國民重要的娛樂和休閑性讀物。
第3,在漫畫的普及性發展過程中,極具扶桑特色的讀物和流通渠道對漫畫的普及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就是赤本(紅皮並有插圖的廉價小說兒童讀物)和貸本屋(租書屋)。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爭總動員,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在為戰爭服務,在這樣的背景下,扶桑漫畫的創作與出版由此衰落。然而,在2戰前很早就流行於扶桑國民間社會的紙芝居(扶桑1種獨有的針對兒童觀眾的表演藝術,通過連環圖片來展示劇情的發展。後來糖果店等引進紙芝居來招攬顧客)在2戰後又重新得到恢複,並受到了物質匱乏時代兒童的喜愛。而以紙芝居為原型發展起來的繪圖故事被廉價的赤本(最初以文字為主,後來以連環圖片為主)所采用,赤本逐步成為那個時代扶桑兒童的主要讀物,甚至連集英社出版的兒童月刊雜誌也注意到了赤本對兒童的影響力,故采用連續刊載的形式引進赤本的故事。赤本的銷售渠道依然借助傳統的糖果店或紙芝居表演場地,而不是書店。但是由於赤本和月刊雜誌都非常昂貴,不是1般兒童能輕易買得起的,貸本屋由此開始得到普及。手塚治蟲等漫畫家最初就是借用赤本的載體,來創作和展示自己的作品。赤本漫畫、紙芝居和貸本屋逐步發展成為當時扶桑兒童的文化中心。以後隨著漫畫的影響力進1步增強,傳統的赤本創作形式逐步被漫畫所取代,兒童雜誌也從20世紀50年代初起連續刊載漫畫故事。2戰後,漫畫借助於扶桑傳統的藝術創作形式和流通渠道迅速在兒童中普及起來,並受到了兒童的喜愛。
第4,周刊漫畫雜誌的創刊與兒童成為漫畫雜誌的直接消費者對閱讀漫畫的普及發揮了很大作用。20世紀50年代末,講談社和小學館等大型出版社相繼創刊了《少年雜誌》、《少年星期日》等兒童周刊雜誌。然而,由於兒童周刊雜誌價格較高,1般兒童的0花錢很難買得起,結果就造成了大人買兒童看的局麵,由此雜誌的編輯方針和內容編排也更多的是針對大人而定的。這樣1來,不僅使漫畫的消費者與讀者分離,還使周刊雜誌的經營常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扶桑的雜誌出版社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改變自已的經營策略,大大降低周刊雜誌的0售價格,讓兒童使用自己的等花錢就能買得起雜誌,兒童由此成為雜誌的真正消費者和讀者。雜誌消費者和讀者的成功結合不僅改變了雜誌的編輯方針,雜誌內容的編排更適合兒童的閱讀趣味,從而使兒童們願意使用自己的0花錢來購買雜誌閱讀。加之,隨著扶桑經濟的高速發展,父母們都忙於工作,減少了照看兒童的時間,兒童們於是使用得到的0花錢來購買周刊雜誌。出版社和漫畫家們充分利用兒童周刊雜誌的出版來連續刊載故事漫畫,使1群鬆散而又不穩定的漫畫消費者和讀者變成了固定的漫畫消費者群體,並長期而持續地影響兒童們的閱讀趨向。閱讀漫畫在學生中逐步流行起來。
第5,電視對漫畫普及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初,電視開始進入扶桑普通老百姓的家庭,電視的影響力無與倫比,很快就成為吸引兒童和青少年的最主要媒介。手家治蟲很早就意識到電視的重要性,並開始摸索如何進軍電視市場。1963年,他以海外輸出為前提,開始製作電視動畫片,由此電視動畫片的製作與漫畫雜誌的出版開創了1種新型的合作模式。作為電視動畫片原作的漫畫創作和連載電視動畫片作品的漫畫出版都得到了發展,電視及電視動畫片的普及進1步推動了漫畫出版的規模,鞏固和擴大了漫畫消費者群體。
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看漫畫長大的孩子們成為大學生,現代漫畫迎來了1個新的飛躍,因為這1時期的大學生開始把漫畫作為1種尋求娛樂和傳播信息的媒介來看待,而且即將在20世紀60年代盛行1時的扶桑國學生運動充分利用了這個新生的傳播媒介。到了這1時期,扶桑國內的現代漫畫開始逐步走向成熟。
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現代漫畫的製作技術更加細膩,漫畫雜誌的多樣化開始出現。作為1種圖文文本的視覺傳播媒介的現代漫畫成了解說戲劇、電影、音樂和科幻等娛樂作品、小說和遊記等文藝作品以及教育的指導入門書,受到了社會廣泛的歡迎。漫畫的讀者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低年齡層的青少年擴大到成年人,從學生擴大到社會的各個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