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包船王的魄力
字數:3941 加入書籤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茶室內水汽縈繞,似乎快要遮住了沈萬福與包船王的臉龐,包船王仍舊在思索著如何化為在承接盛禾貿易公司的部分業務之後所帶來的極限壓力與挑戰,至於沈萬福則是有條不紊地清洗茶具、挑選茶葉、燒水煮茶,心裏邊也在回憶著包船王從十裏洋場來到港島後的經曆。
事實上,按照沈萬福前世的包船王發家史來看,包船王成為1代華人船王的背後最主要的支持者是匯豐銀行,這1點對於學習過曆史的沈萬福而言並非是什麽難以琢磨的秘密。
從華夏內地來到港島之後的包船王1大家子人,剛開始也是居住在狹窄的唐樓裏,到港島安頓下來之後,便考慮應該做些什麽生意。由於對香港周圍環境還不太熟悉,包船王想駕輕就熟,幹自己的老本行——銀行業,但他很快發現,在港島,銀行業除了被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大通銀行這3大銀行壟斷外,餘下部分已被廣府人控製了,能夠給他這樣1位說話時帶著濃重口音的寧波人的業務極其有限,況且,港島的當地居民更樂意接受最原始的儲蓄方式——收藏金器、珠寶和玉石等,而不是在銀行裏存鈔票。
懷著對華夏內地重新開放的希望,包氏父子決定先做1宗見效較快的進出口貿易。
這時,包船王的幾位朋友也從十裏洋場和寧波來到港島,大家相聚在1起討論出路問題,其中有兩位是與包船王在銀行裏共過事的舊同事,跟包船王意見1致,於是與包氏父子共4人合夥成立了1家4人聯合公司。那時候,港島的寫字樓奇缺,找1個辦公的地方很不容易,他們好不容易才找到1間小房。那是位於皇後大道中和畢打街的、具有5十多年曆史的華人行中的1間寫字樓其中的1部分,因租用這間寫字樓的公司付不起昂貴的租金,於是開辟出1個小間轉租給包船王他們,月租兩百多港元。那間辦公室真是小得可憐,4個人擠在1起,連轉身的地方都沒有。其中1個人回憶說“如果我們當中有1個人想開抽展,那麽必須等另1個人離開辦公室走到外麵去才能騰出空間。”辦公的地方是“寄人簡下”,他們甚至連掛塊自己公司的牌子的地方都沒有,但是,這幾個堅初的寧波人,從沒有放棄,他們默默地做著華夏土特產的買賣,如幹貨、豆餅、鴨毛、肥料以及動物飼料等。
生意進展還算順利,這間小小的進出口貿易公司總算是立住了腳跟。當然,由於人與人做生意的眼光、手法以及膽識都不盡相同,所以有些人發了財,而有些則是微利。包船王他們由於作風保守,賺得並不多,加上當時國內局勢出現微蕩,1些貿易停止了,包船王他們的公司則改為做食糖,在台島買糖、再用船運到港島,交由另1家公司運進內地。
在那些日子裏,包船王負資公司的全麵工作,負責發給員工和股東每月的薪酬和紅利。據他的搭檔李某說,在公司裏麵工作,大家都很誠實,包船王對大家都很公平,互相之間從未發生過因為分配不均而引起的不愉快事情。由於業務上的需要,包船王開始與當地人和有關機構溝通和聯係。他們第1個存款的銀行是恒生銀行,當時恒生銀行的經理是黴國人,叫弗蘭克·荷華。韓戰爆發後,那所銀行關閉並撒離了港島。包船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說;“荷華是流著眼淚走的,他是1個經驗豐富、頗有建樹的銀行家,那次撤退,他失掉了幾個大客戶和1些新客戶,我們的公司便是其中之1。後來,我把生意賬目移至匯豐銀行。”
在開始跟廣府人接觸的時候,包船王感到比他去漢口讀書時還要困難1百倍,他完全聽不懂他們講什麽,而他們也不明白他的意思,不管他講寧波話還是英語。
包船王決定避開這些在匯豐銀行進行業務的廣府人,另尋辦法。1天,他走進位於皇後大道1號的匯豐銀行總部大度,要求拜見資深的英格蘭職員。也許是工作人員從來未曾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也許是被包船王鎮定自若、充滿自信的氣質所懾服,他很快便如願以償,見到了任職於匯豐銀行進口部的桑嗒士和蓋伊兩位先生,當時,這兩個人馬上就要升職,前者是項目經理,而後者則是銀行董事長。
上了年紀的港島人可能還會記得,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匯豐銀行仍然保留著這樣1條慣例外國人進入匯豐銀行是從正門進去的;而華人則隻能從後門進入。很明顯,英資財團當時是很瞧不起華人的。不僅如此,匯豐銀行當時還不屑於與華人直接做生意,華人要向匯豐銀行借錢,必須通過怡和、會德豐等英資洋行,即匯豐把錢貸給這些洋行,而由他們轉接給華人商人。但是,當時的包船王隻是1個普普通的小商人,他直闖匯豐銀行,而受到桑達土等英格蘭人的傲慢無禮和冷遇是必然的。當時的情形是,桑嗒士見到包船王走進來,看也不多看1眼,把就兩隻腳放在寫字台上,那神態,仿佛是1個富得流油的闊佬對著1個行乞者——包船王隻是默默承受,但內心1定是很不愉快的。但是,兩人最終還是聊起來了。
這次接觸可以說是包船王生命中的1個轉折點,對於包船王來說,這次接觸是無價的,他邁出了成功的第1步。在日後相當長的1段時間裏,這3個人在共同利益的驅動下,建立了1種牢固的依存關係,也借下了深厚的友誼。
桑嗒士回憶道“在1952年,包(船王)的公司並不是1個很有作為的公司,看不到發跡的跡象。公司的賬目管理並不規範,而且貿易額也太少了。1950年到1954年,我已被內定為項目經理,負責有關港島的借貸工作。”桑嗒士這個項目經理的位置,是使包船王事業走向頂峰的關鍵所在,這從包船王以後的發展可以得到證明。
匯豐銀行仔細審查了包船王4人公司的賬目和運作惰況,發現這個公司雖然小,運作上也存在1些不太規範的地方,但第1年仍然有1百多萬元的利潤,於是決定接受這個公司的業務。包船王的4人公司搬到了皇後大道中1座大廈的1間寫字樓,與匯豐銀行總部相連,麵積比原來華人行的那間大4倍,4個人終於可以在辦公室進出自如,算盤也被計算器所代替,公司也掛出了黃銅牌子。不過,包船王的是胸大誌大之人,小小1個4人公司,又豈是他的奮鬥目標?那麽,包船王心中又有什麽宏圖大誌呢?其實,任何1個想有1番作為的人都是不滿足現狀的。這也是1個成功人士必備的1種動力源泉。
在此期間,包船王的父親曾經回過華夏內地做生意的念頭,更是付出了實際行動,但是由於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包家父子2人最終還是把注意力重新放置在港島身上。
在跟著盛禾貿易公司‘吃肉喝湯’的幾年裏,包船王及其父親、合作夥伴皆是有幸見識到,在當前,來自西亞地區的石油,絕對是2戰結束以來最珍貴的戰略資源!
如果要踏足航運領域,那麽幹脆就盯住當前最賺錢的運油業務來做,這不僅是包船王的想法,同時也是包船王4人公司的1致決策——最關鍵的1點,在於包船王有信心從沈萬福名下的盛禾貿易公司手裏接收1部分利潤豐厚的航運業務,這也意味著包船王才成立不久的環球航運公司連運輸船都還沒有拿到手、就已經是擁有了1張相當‘結實’的客戶網!
沈大少雖然人在東京,但是在港澳兩地,關於沈大少的傳說倒是不少,畢竟新百樂門俱樂部即使有多數利潤都被港島當局拿去做慈善、搞基建,但留存下來的利潤同樣是足以讓港澳兩地許多老牌華人家族與英資洋行心動不已,1度想要奪了這1份肥得流油的產業!
如果不是沈來興與何閑始終坐鎮港澳來代替自己兒子(女婿)看著新百樂門俱樂部,或許港澳兩地的老牌精英家族早就迫不及待地對新百樂門俱樂部下毒手了,屆時沈來興與何顯反而不擔心沈萬福會受到什麽打擊,他們2人更加擔心的是沈萬福會借此做出1些比較極端的報複行為——沈萬福的心眼不大不小,而且底線思維極其靈活,招惹到他的敵人的下場,基本都不是非常好,比如說扶桑國的某位地下世界大人物仍在東躲西藏!
除此之外,沈萬福還專門在港島地區留下了1支飛鳥衛交由父親沈來興掌控,1旦新百樂門俱樂部或者是港島沈家、濠江何家等與沈萬福密切關聯的產業、家族出現了‘意外’,到時候沈萬福也不介意來上1手殺雞儆猴,至於弄得血流成河如何收場,自有港島當局出麵替沈萬福處理善後工作,畢竟新百樂門俱樂部這1隻會金蛋的老母雞需要好生嗬護!
“沈大少,我決定了,環球航運的船都從3井造船購買,至於購買船的錢,我希望您能夠批準太和銀行向環球航運1筆價值2000萬美元的貸款!”
包船王不開口也就算了,1開口就是石破天驚——船自然是要從3井造船購買的,但是沈萬福實在沒想到包船王居然有魄力向自己開口要了2000萬美元的貸款,看來包船王也是打算真真正正地打開1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