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潛艇和宇宙飛船很有緣

字數:6938   加入書籤

A+A-


    賽裏斯西南腹地那個新建工廠,因為設計和施工幾乎是同步進行,在上周重力球完成初步測試後,便在夜色中,被一輛牽引車輕鬆的給‘推’到飛船的組裝車間中。
    來自全國的大量高級技工們憑借著多年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迅速的將重力球和飛船進行了完整的焊接。
    此時的飛船已經開始封頂,廠房上的軌道吊車輕鬆的吊起一塊塊巨大的零鋼板送都飛船上方,四周則是各種玖爪在工作架上輔助著建造工人在往船體上安裝著剩餘的鋼板。
    龐大的船身內部,一套套設備正不斷的往內部送入,各種造船工匠正在布設著各種管路和內部設施,整個施工現場是一派井然有序卻熱火朝天的景象。
    手腳架上,正在有人往已經搭建好的船身上塗抹一層深灰色的塗料,這是用來隱藏身形的隱形塗料,不僅降低光學可視度,而且還能吸收絕大部分雷達照射波。
    安裝這種塗料防範的自然不是未來才會到來的?體生命,而是防範藍星上的燈塔鷹國和其它西方列強,現在還不到公開?體生命入侵信息的時候,這種時候被燈塔國看到賽裏斯人有了將近兩百米的宇宙大型飛船……
    他們會發瘋到開始胡言亂語,甚至是神經錯亂搞事情來拖後腿的!
    ……雖然……他們現在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在拖賽裏斯的後腿。
    而在隔壁不遠的一個小號廠房裏,這裏被臨時改造成了一個模擬間,一塊上百平方的巨大零鋼板上,一群身穿特製亞麻材質短褲t恤的潛艇兵們正滿頭大汗的在模擬降落訓練。
    按說有重力球這種東西,組建增大斥力會讓飛船獲得上升的力量,如果下降的時候,隻要逐漸減少斥力就可以完成這種反向操作了。
    但是通過之前的實際測試重力球的表現中,所有人發現……
    好像不行!
    因為重力球在上升過程中斥力的增加,和重力的對抗猶如一種和彈性軟膠體的對抗一樣,雙方的力量交鋒雖然看不到,但卻感受很順滑。
    但下降的過程就絕對不溫柔了。
    當時重力球剛剛從60的能源射線輸出,降到58時,整個重力球突然猛然往下一沉,差點砸到地上嚇壞了所有人。
    這才2的電流變化,反應居然會那麽大!!
    後來經過章成銘和其它科學家對其的研究,這才發現,零鋼上的氦毛子們在增加電流刺激時會很活躍很穩定,可這種活躍狀態一旦出現電流和射線的減弱時,它們不會像增加時那樣勻速可控的削減自己產生的斥力。
    它們會像找到缺口的羊群一樣,呼啦啦的一下子炸窩放羊一樣在瞬間通過這個缺口跑掉一大批!!
    如果沒有見過羊群的話,那就想象一下小學僧放學的樣子吧,放學鈴聲一響,學校大門一開,烏泱泱衝出來的孩子能在短短兩分鍾內跑掉一半!
    注:以前我們就是這麽放學的(.))
    所以很快,解決辦法也馬上出現,在下降過程中,飛船隻會保持和該星球同等的重力產生懸浮的斥力,就像潛艇一樣懸浮在水中,然後通過外部的四台姿態發動機來賦予飛船向下飛行的動力,就像潛艇用升降舵一樣向水底衝去。
    “報告,高度300米,速度每秒20米,左橫移每秒2米,橫傾0度,艏傾俯角3度,風速為零。”
    舵信兵塗明翑準確的報出此刻潛艇……額不,是飛船的模擬狀態。
    零鋼板四個角都用鋼纜係在上麵纜車上,不僅可以模擬出前後左右移動,也可以根據鋼板上的平衡儀模擬出飛船此刻的各種傾角狀態。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原始而又土鱉的模擬訓練手段,沒有太多的高科技,全套設備最昂貴的可能就是那幾台模擬運算電腦,以及用於測量距離的幾台激光測距儀。
    “一二三四號輔助發動機雙軸歸零,輸出功率10,點火時長8秒。準備……噴射!”
    模擬點火噴射數秒之後,計算機很快計算出數值,前移速度已經降至每秒3米。
    模擬指揮台上的程艇長似乎對這個結果還比較滿意。
    “是我的話,我會設為13的功率輸出7秒。”
    下方圍觀兼等候下一批訓練的指揮官裏,有人悄聲的說出自己的估算值。
    “我不會,我會5功率輸出15秒。”
    “都別說話,看老程怎麽處理垂直下降,而且他現在還在艏傾姿態,我看他怎麽調平。”
    “前方一、二號發動機,z軸上仰至330度,輸出功率10,後方三、四號發動機歸零,所有發動機點火時長5秒,準備——點火噴射!”
    在眾人腦海中,立刻腦補出飛船的四個大型新款的輔助液體膠基變推力發動機以兩個不同大角度點火,數據模擬出的推力讓懸浮在空中的“飛船”電腦,控製著平台從3米高的位置慢慢的往下垂落,而前後兩個不同方向的力矩產生的作用力,也慢慢的將整艘飛船從微微頭部下沉的姿態調平到水平姿態。
    “報告,下降速度每秒4米,目前高度272米。”
    測量地麵和平台高度的激光測距很快將探測到的距離變化反饋到控製台上的電腦裏,以1:100的比例顯示著模擬高度。
    “喂喂,好像老程下降的速度太快了。”
    “沒錯!這家夥太冒險了!”
    眾人紛紛為老程擔憂起來,雖然都是老朋友,而且現在也是競爭上崗的關係,但沒有人想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因為犯錯而被踢出局。
    不過當事人老程卻似乎一點都不著急,當平台慢慢下降到模擬100米時。
    “一二號發動機垂角200度,輸出功率5,三四號發動機垂角90度,最小輸出功率3,點火噴射!”
    指揮官老程這才不緊不慢的讓底部的四台發動機以不同角度,不同輸出功率的方式,開啟了最後的反推。
    在計算機的計算中,最終穩穩的懸停在模擬10米高的位置上。
    這個高度已經屬於很成功了,因為到達30米高度時,飛船會向地麵射出六根束縛索,然後利用電機拉力慢慢的把飛船往下牽引直至平穩著陸。
    “學員,你告訴我,為什麽你會選擇以4米每秒的速度進行快速降落,而不是穩妥的選擇以每秒1米的速度低速下降?”
    從操作台走下來,艇長老程正在接受訓練官詢問。
    “報告,按模擬地形圖,我所停留的位置正好在一鬆軟土層和巨大岩石的交界附近,如果下降速度太慢,我當時還存留有前移和左移速度,有一定幾率會錯開泥土區。”
    訓練官看了一眼他的地形圖,最終點點頭,在這次降落模擬訓練結果寫上一個優秀的評語,並特別多畫了一個小十字加號。
    “靠!又給老程這家夥裝到了。”
    一群老戰友看著老程忍不住腹誹道。
    很快,下一批訓練官兵和指揮官“登”上了飛船,開始從起飛步驟模擬訓練。
    站在遠處,第一次欣賞完剛才整個流程的章成銘好奇的指著那個模擬訓練器問到:
    “這個模擬訓練器!你們從哪弄來的?”
    “臨時改裝的,粗糙簡陋了點,讓章院士見笑了。”
    身邊陪同的是一名海軍中將,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釋著。
    “嗐……王將軍,你以為我是看不起這東西嗎?我太喜歡了!你們就這麽幾周時間,居然一邊學習一邊想辦法,自力更生的搞出來這個起降飛行模擬操縱設備,這太牛批了!!”
    章成銘拍著大腿誇讚到,說實話,他怎麽都沒想到,海軍這幫人居然自己不聲不響的利用現有的東西弄出這麽好的模擬器,雖然外形粗陋到了極致,但特麽能用、好用比什麽都牛叉!
    “上麵的模擬軟件你們怎麽做的,這麽快就做出來了?”
    除了利用工廠移動吊車這個物理模擬神操作之外,最讓章成銘好奇的,就是它的那套推演模擬軟件。
    “這個……這軟件是一個潛艇的操控小程序,在水下,潛艇平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說個例子,一個人在常規潛艇平衡狀態下,從潛艇艉部走到艏部,他60公斤的體重就能讓潛艇產生頭朝下的0.5度艏傾,這時候就要調整均衡水倉重新配平。”
    注:老式潛艇噸位較小,確實不能隨意走動,就是因為這個重量發生變化後,會產生潛艇姿態的改變需要重新調整配平。在《從海底出擊》經典片中,緊急下潛時,所有不當值人員會在緊急下潛時迅速跑到潛艇頭部的魚雷艙,就是在給潛艇頭部增加重量,這樣潛艇在下潛時可以利用螺旋槳的前進推力有個向下俯衝的加速下潛力。隻是一旦達到一定深度後,這些秤砣又要迅速的跑回各自崗位保證潛艇不要衝的太快避免直接衝到海底去)
    “一艘潛艇裏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平衡水艙,分別掌管不同的狀態,甚至每個魚雷管都有自己的水倉,彈道導彈潛艇還有導彈平衡水艙,潛艇需要根據不同狀況不時調整各水倉平衡。”
    “以前掌管各水艙的均衡手很難培養,我們總不能拿整艘潛艇的安全去訓練新的均衡手。所以我們便設計研發了這套軟件和模擬硬件,可以在潛艇學院裏模擬實際環境,給均衡手更多的操作訓練。”
    “拿過來後就稍微修改了下,我也挺意外這麽好用的。”
    王將軍的介紹讓章成銘對這個結果既意外,又高興,意外的是沒想到潛艇部隊居然有這麽好用的訓練手段,高興的……自然是能看到這些潛艇兵很快的便已經逐漸適應了從海裏到天上的操作學習。
    看來自己挑潛艇兵當第一批飛船成員……是沒錯的。
    “那個……章院士……我向你求證個事……”
    看著章成銘津津有味的看著潛艇官兵們訓練,王將軍突然想起一個傳聞。
    “什麽事?隻要不涉及保密都可以。”
    “我聽說……當初宇宙飛船立項後,你第一個想到最合適的駕駛員和操作員……就是潛艇官兵嗎?”
    “對啊!!”
    “我能問下為什麽嗎?”
    章成銘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掏出自己的手機,在從以前老手機導入過來的照片中翻到一張照片,遞給了王中將。
    “因為我知道,潛艇和宇宙飛船很有緣。”
    照片上有日期,是前些年三月底拍攝的,拍攝地點,是熱幹麵市科技博物館後碼頭上,那艘用於訓練和開放參觀的303號常規潛艇。
    而章成銘和幾個人各自拿著本書站在潛艇前留念,書很有年份,封麵都已經陳舊不堪,但依舊能清晰的看到上麵,潛艇學院某本基礎教材的書名:
    《潛艇基礎知識》
    嗐!這章院!感情是個潛艇愛好者,在這扮豬吃老虎呢!!
    注:有話說隻能三百字,就放到這裏了。配圖就是書裏所說的均衡操縱站的照片。對密集恐懼症的書友有些不友好啊。隻可惜我當時的爪機拍照實在不給力,潛艇內又狹小退到後麵都難以拍攝完整個場麵效果,隻能這樣局部拍攝出來,而且我還沒發完!看到上麵密密麻麻的近百個閥門了嗎?在一個多平方米的地方上下左右甚至地板就密集的集中近百個閥門。光把它們對應的水箱準確的背出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水下,潛艇大頭朝下大角度俯衝下潛,艇長讓你給艇艏平衡水箱排水,結果操作員扭錯了閥門變成了給艇艉平衡水箱排水……那是要死一整船人的!
    所以海軍是個技術兵種占比極高的兵種真不是瞎說的,一個合格的海軍士兵真不是兩三年就能訓練出來的。
    別說什麽現在的潛艇自動化減輕了人的操作複雜性,但是這是軍用品,打起仗來水兵們有個專業叫做損管,不管水麵船隻還是水下船隻,遭到攻擊後要應對起火、進水、爆炸等各種緊急情況,幾十甚至上百條各種管路中,要清楚的知道那條是你要找到的高中低氣壓管路、哪條是通向相對應的水箱、艙室,在海底強大的水壓下,晚一秒鍾操作就意味著每一秒就有上百公斤甚至成噸的海水在湧入船體內。
    而且戰時狀態,船艙內還不是燈火通明狀態,大概率會斷電黑燈隻有昏暗的緊急照明,以及充滿濃煙、水汽等等影響視線的情況發生,這個真的要求船員對船隻的熟悉程度極高才能做到,有人吐槽軍人蒙眼操作是噱頭,但那不是噱頭,而是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是靠對所有閥門、部件的了解程度才能完成的。
    372艇能在突然遇到海底斷崖極速下墜過程中,潛艇搖晃的狀態內十秒內全艇官兵從正常靜默作息轉換全部到崗,立即封堵爆裂水管,根據不同區域進水、破損狀態迅速調整各平衡艙止住下墜,就已經說明那船上的老兵多而且訓練有素,而且牛逼的地方是人家沒有直接上浮至海麵【上浮至海麵很容易暴露自身位置】,在這種潛艇受傷狀態下仍舊水下繼續潛航,更牛逼的是還完成了後麵的巡邏任務直至正常返回!集體一等功的含金量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