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肚子飛機
字數:4826 加入書籤
不過也不是什麽事情都是順利的,例如某種空天戰機,這種戰機在去年上半年時完成了定型和測試,隻是剛剛進入到批量生產不久,便被緊急叫停生產。
這讓廠家極為不解,畢竟他們已經為了這款新型的空天戰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資源,就這樣下馬不僅損失巨大,而且對於企業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打擊。
但還好,考慮到廠家已經建設生產線和訂購了一定的下遊零配件,這種空天戰機便隻生產48架總數,多出來的零件隻作為今後的零配件使用。
雖說隻有48架,但好歹總算勉強的保了本。
該飛機製造企業老總也是滿肚子委屈,到帝都想找大佬訴苦,結果被大佬轉述章成銘的一句話給幹懵了:
“天天就知道造空天飛機,沒有空氣的地方,你這空天飛機怎麽飛?”
沒錯!
喊停的不是別人,正是章成銘。
自從去年年中到帝都開始學會用更高的眼光看問題後,他便發現這種隻能在藍星地表作戰的飛機已經不能夠滿足未來戰爭的需求。
這個未來戰爭……很明顯就不是人類之間的戰爭,隻有人類之間的戰爭,是在藍星的地表進行的,而此時的章成銘,已經開始謀劃著未來的太空戰。
不過出於對各星球的人員、物資中轉,雲鶴雲鹮雖然已經證明了它們在藍星上是一款不錯的飛行器,但在太空中……
單一的垂直起降方式讓它對著陸地點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再加上每個行星、小行星的引力又不盡相同,雲鶴雲鹮也注定不會成為太陽係探索中的主力飛行器。
另外一種裝備玖爪,雖然玖爪很好用,可玖爪就是一台挖礦掘土這樣的工作機,幾乎沒有什麽載貨能力的短板也讓章成銘認識到,必須要有一款可以基本在各種環境下起飛以及著陸,可以運載一定物資和少量人員的中短途運載飛行器。
於是在砍掉空天戰機項目後,他主動前往大火鍋省的那個飛機製造企業‘負荊請罪’。
據多年後,該企業退休的嚴總經理回憶錄中寫到:
章院士因為時間緊,從車輛下來後是一路小跑直接提前進入到會客室裏,讓我和我們公司的飛控項目的陶技術總工嚇了一跳。
但讓我和陶總更驚訝的,是章院士居然就那麽直接坐在了我們麵前,開門見山的就直接跟我們說:
“嚴總,我知道你現在很不解,為什麽我會否決空天1號,我在這裏隻回答你兩個答案。”
“一、空天飛機雖然好用,但它提前二十年誕生的話,它是稱霸藍星的最佳武器;但是很可惜,藍星已經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二、未來是太空時代,不管是未來的月球、火星、小行星甚至是矮行星,這些大氣含量稀薄甚至沒有大氣的環境下,機翼這玩意就是個聾子的耳朵——擺設!”
嚴總和陶總工聽到第一條時依舊很疑惑,即便現在,空天飛機就依舊落伍了嗎?
但是聽到第二條答案時,他們猛然雙目睜大,這才是重點,沒有了空氣,空天飛機的氣動力優勢反而沒有了!人家的目標是太空!
“明……明白了……”
我們被章院士的話給震的不輕,腦瓜子是嗡嗡的。
“既然你們知道了方向,那我也告訴你我們更多,和更準確的需求。”
章院士扯過幾張白紙,在上麵畫了一個草圖,隨著草圖從無到有,一個機身像瘦扁又高的武裝直升機,機頂重心位置左右有兩個可以伸縮折疊的短機翼,展開之後最外側兩邊則是兩台yfb20發動機。
“這有些像可以垂直起降的飛行器。”
我和陶總工畢竟是內行人,看到章院士畫的草圖就大概判斷出這種飛行器的大概用途。
“對!就是左右雙發可變推力、變角度的垂直起降飛行器。因為要考慮無空氣環境的起降,所以直接采用在重心處的雙發設計。”
“發動機連接軸杆具有一定的可運動能力,可以通過改變發動機噴口的朝向,來改變戰機的飛行狀態,嗯……這個地方的要求很高。”
陶總工是理工飛行器設計專業出身的,所以看到章院士的草圖後眼睛都亮了,直接點著草圖就說出了他的看法。
“沒錯!這裏的要求最高,飛行器的上下左右,還有前進後退都需要依靠這個連接軸杆來操控完成。”
內行人交流很簡單,一眼就能看懂對方的想法,並且還能看出關鍵點。
“尾部為什麽這麽長?如果是上雙發設計,尾巴沒必要那麽長,除非你是想把自動配重平衡塊放到這裏?”
“是的!杠杆原理。機頭部分要保留有雷達艙,以及一定的餘量空間,我們需要地形掃描或者安裝其它設備。這個可以選擇外掛,前後都沒問題。”
“機身內部上層裝載液體膠基燃料,機腹後麵部分可以全空,不過考慮到這玩意有可能要作為軍用的對地打擊,以及航天領域的載貨能力,你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它的尺寸和容積的協調性,做到一機多用。”
“所以我的初步想法是駕駛人員依舊為兩人,但不是傳統武裝直升機那樣前後上下列置,而是並排雙座設計。前麵可以留多一點的空間,有廁所和供飛行員小憩仰躺的空間。也可以做臨時乘客位。機內自身儲存的氧氣、食品和淡水按5人標準可維持5天時間。後麵貨艙或者是彈倉額外攜帶的不算在內。”
“總長度二十米左右,最大不能超過二十二米,高度最大不能超過5.9米,但是必須考慮機尾可折疊方式來縮減存放空間。這個尺寸是不是看著很眼熟。沒錯,我問過海軍總參那邊的人,大型艦載戰鬥機基本就這個尺寸。飛行器空重控製在12噸以內,載貨載彈量20噸以內。”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一款四軸的,四軸的可以做大一些,按載貨50—60噸可逃逸藍星為標準,傾向於運輸機和兼具一點轟炸機功能即可,畢竟帶那麽多彈藥,砸都能砸死一大片……”
聽著章院士連珠炮的要求,我和陶總工腦袋都要炸了,這麽多要求,而且因為改變了推力模式,幾乎可以說是一種我們從沒有接觸過的新型飛行器。
我那時候腦子還沒回過神,旁邊的陶總工腦子比我反應快,直接就問章院士:
“我們有多少時間來研製這款飛行器?”
“理論上……最慢不超過14個月!”
“什麽?14個月?!!!做不到!做不到!!”
我聽到這個時間限製後拚命的搖頭,開玩笑,這點時間怎麽夠。如果換成是傳統飛機還勉強,可是這種飛機的飛行控製完全就不是傳統飛行器的氣動控製,完全是依靠那兩台發動機的擺動來調節飛行器的上下和前進後退以及利用推力差來實現轉向……
光這種飛控的計算和代碼編寫,那都是上千萬行!
想想自家的‘棍子’戰鬥機,那上千萬行代碼是多少工程師用了多少年,一點點的摸索和反複糾錯試錯後才一行行的累積敲打出來的。
說實話,我是想打退堂鼓了,但是沒想到,陶總工卻直接開了兩個條件。
“我要兩個條件。”
“說!”
“我要航天局的飛控代碼授權,以及航天局的飛控設計師過來協助。”
說實話,一開始我覺著陶工這個要求有些過分,但想想也不過分,這樣的項目一看就知道是國家重器,要航天局的飛控授權下放,和設計師過來一起研究肯定能縮短不少的研究時間。
章院隻考慮了一秒便點頭同意了陶總工的第一條意見。
“沒問題,第二條呢?”
“我還要國內幾家無人機企業的技術人員進入這個項目做技術支撐,你知道哪家民企在多軸飛行器的飛控程序上有著世界第一的技術儲備,他們的工作由章院你出麵搞定。”
聽到這個要求我差點沒嚇得跳起來,這種項目讓民營企業進入……
不過我話還沒說出口,章院士便接過了條件:
“我可以去這家公司做工作,不過我給你打個預防針,這種項目牽涉麵太大,即便是這些企業的參與員工對方公司同意派人參與,但是他們還要經過層層的政審,如果是這方麵出問題我沒法給你保證。”
“沒關係,隻要你能說服他們的工作就行。”
“好!”
就這樣,陶總工接下了這個項目。
不過我才知道,其實不管陶總工接不接,這個項目依舊會落在我們單位的身上,誰讓我們現在是國內頂尖的飛機設計生產製造單位,這種項目,我們不上……
難道還指望其它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