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殘骸體帶來的震撼
字數:10038 加入書籤
以橋梁博物館聞名的省份某個山區中,有一處難得平整山穀,這裏地處大山腹地,風景優美但土地貧瘠,以前還有著幾十戶村民在此居住艱難的在這些貧瘠的土地上生活。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裏的村民很多跑外麵去務工掙錢,再加上早些年國家執行退耕還林和精準扶貧政策過程中,便直接將這裏的村民全部搬遷到了山外麵,安排了住房和耕地,或者是就業培訓使其有足夠的謀生條件,隨著村民們在外麵的生活越來越好,這片山林中的耕地也在大自然的反攻下逐漸的恢複到了原始的氣息。
不過今天,這片鬱鬱蔥蔥的山穀再次迎來了一批人類的足跡。
大量軍綠色的大馬力越野車和高通過能力的六輪大卡車輛在傍晚時分,輕鬆碾過已經有些荒蕪的機耕山路來到這裏。
一到現場,身著迷彩服手持武器的士兵從卡車上快速跳下,數輛特殊越野車升起身後的小尾箱,向天空迅速發射出一架架折疊無人機。
很快,這些無人機上的熱感探測器將附近山林像犁地一樣給篩了一遍,不管是叢林間的奔跑的獸類,還是天空中飛行的鳥禽,全部被仔仔細細反反複複的經過了多次掃描確認。
而那些士兵們,也在各自班長的帶領下,迅速的背著簡易的行裝進入到山穀附近的山林中進行警戒。
當太陽最後一抹餘暉消失在天空中前,它的餘光在努力的告訴所有人,一片龐大的積雨雲正在向著這個山穀襲來。
夜晚十一點,山風雖然有些寒涼,但空氣中的濕度並沒有讓人感到不適,也就是說,那片雨雲似乎並沒有最終形成足夠的厚度和水量。
但是在山穀旁的指揮車上,擔任地麵指揮的少校每隔五分鍾查看一次屏幕上的數據,這些數據是三架小型氣象無人機在雲層中收集到的雲層數據,以及車輛氣象雷達所探測到的雲層整體厚度與寬度這些資料信息。
片刻後,雖然天空中依舊沒有任何一點降雨的跡象,但少校向所有執勤的戰士們下達了穿上雨衣的命令。
與此同時,在三百公裏外的某集團軍重型合成旅的拉練場地內,漆黑的夜色下看不到這裏有任何的異常現象。
但是,突然間,十二輛火箭炮車,和兩輛指揮車突然猶如鬼魅般的快速出現在這片大地上。
說它們是鬼魅是因為它們這些大型卡車居然沒有一輛車開啟燈光照明,每個駕駛員都佩戴著多目夜視儀在黑夜中熟練的駕駛著戰車銜接著前方的車尾。
沒錯,銜接。
這些經受過多年嚴苛訓練的專業駕駛員在這樣漆黑且隻有夜視儀的狀態下,也依舊做到車與車之間相距不到5米的距離,在黑夜中以高速在顛簸的土路上行駛,任何行進中的車輛隻要稍稍有點膽怯和遲疑,就會讓整個車隊連續追尾相撞。
這樣緊密的跟隨是在半島上用先烈血淚的教訓學到的經驗。
當年在麵對掌握製空權的燈塔國空軍時,如果運輸車隊不迅速銜接通過暴露的道路和敵方空軍巡邏區域,那麽就意味著將要承受油挑子戰機的瘋狂掃射和轟炸,不僅會造成寶貴的物資損失,更會犧牲剛剛培養出來的汽車兵。
整個車隊首尾銜接,像一條巨蛇一樣在這片崎嶇的演練場土地上快速移動著。
在收到山穀中少校所發送的坐標信息後,車隊迅速分散開,按照防打擊間距迅速各自進入到戰位。
六個液壓盤迅速放下,在鬆軟的泥地上支撐起整個沉重的車身,背負的發射管齊齊開始轉動,對準了數百公裏外的某個地方。
十秒後,當第一發遠程火箭彈發出刺耳的呼嘯聲,拉出一道長長的火焰和煙帶撲向遠處後,剩餘的火箭車也開始同樣發出轟鳴聲。
每輛火箭炮車按照08秒的最快間隔時間迅速打空背負的所有彈藥,然後立刻收起發射管和液壓盤,飛快的又如同帶有磁力珠一樣集結在一起連成長串,飛快的倒退離開現場。
沒錯,倒退,因為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如果前路被炸斷,需要在短時間離開暴露區域回到出發點隱蔽,敵人可不會給你時間慢悠悠的調頭的。
(注不相信的可以在某音或者視頻平台上自行搜索這類汽車兵的隊列訓練視頻,裏麵大佬能展現出來技術比我寫的更牛逼)
這個火箭炮營完成了一次實彈射擊訓練,但實彈的目標呢?
上百發火箭彈在空中快速的飛到三百公裏外的這片山區上空,多樣化的可變彈頭在通過北鬥衛星和慣性導航多種製導手段後發現自己到達目標上空,迅速發出‘自爆’指令。
被精準彈開的戰鬥部護板在氣流的吹動下瞬間離開火箭彈體,在慣性作用下,彈頭內部裝載的無數碘化銀這類催化物質在空中迅速匯聚凝結身邊的水分子,在無數火箭彈最終失去動力撞到這這一帶的山體上半分鍾後,第一顆雨滴便砸落到了茂盛的植被上。
很快,連綿的大雨籠罩在這片山區上空,厚實的雨雲中開始傳來一陣陣低沉的轟鳴聲,並伴隨著隱約的‘閃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如果換成是其它人,沒人會認為這場雨有啥異常,但在這場雨的中心區域,山穀的上空,一個將近兩百米的龐然大物,在大雨中卷動著厚厚的雨雲逐漸出現在山穀的正上方。
“打指引彈!”
隨著少校的命令,幾名士兵準確的將數發35毫米燃燒彈頭打在了指定的位置上,數個燃燒的小亮點指引著天空中的飛船調整著自己的方向角度。
“真大啊……”
一名在外圍警戒的戰士忍不住回頭看了一下黑夜中隱隱若現的大飛船,輕輕的低聲吟語著。
“別分神,注意警戒!”
他的聲音立刻招來班長的低聲嗬斥,小戰士趕緊轉頭繼續盯著自己所負責的方向警戒,不過幾秒後,隱藏在暗處的班長通過耳機向自己手下這幫兵下達了一個新命令
“以陸乘風為1號崗,單數崗回頭看十秒,之後輪到雙數崗再看……”
很快,飛船在船長的精準指令下,在一眾船員的通力配合下,精準的著陸在這個山穀中,底部六個像牙齒一樣的起落架深深的壓進這片鬆軟的土地上。
飛船剛剛停穩,飛船艏部便傳來一陣微不可聞的高頻震動聲,這是高頻共振切割刀在切開艏部的鋼板。
數十秒後,艏部像登陸艇一樣的艙門在液壓臂和鉸鏈的控製下放到了地麵上。
地麵上停放的卡車、越野車在黑夜中迅速靠近艙門,其中的一輛指揮車更是直接順著艙門形成的跳板直接開進了飛船艙內。
“歡迎返回。”
“歡迎登船。”
少校和程船長相互敬禮,一陣簡短的寒暄和身份確認後,一輛輛卡車通過跳板駛入先驅1號的貨艙內,卸下車上攜帶的各種物資,再將貨艙內各種包裹著帆布的大小物體吊裝到車上。
這是剛從金星返回的先驅1號飛船,跑到這個地方卸貨上貨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自從上次它在眾多無人機燈光秀和煙火秀掩護下升空後,燈塔國和其它各國的間諜都盯上了那一帶,特別是燈塔國,天空中的各種衛星是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觀測,搞得現在新飛船升空都很麻煩,每次都需要搞出各種花樣來掩護飛船升空,最近一次2號船升空,就是利用某天大範圍的暴雨,升空後在雲層中飛行幾十公裏進入山區後才爬升進入太空。
因為物資比較多,裝卸的時間有些久。
“老程。”
淩晨四點多,還剩最後幾大塊飛船殘骸時,飛船政委找到了在檢查飛船外部狀態的程船長。
“等下能不能稍微晚點起飛。”
“晚點起飛?”
程船長有些不解政委老搭檔為何提出這個想法。
“戰士們從出航到現在一直沒見……沒上岸,我想讓他們多呼吸下。”
政委習慣性的差點說出在潛艇時的老術語沒見陽光,潛艇是常年在水下生活,船艙裏的白天黑夜是通過燈光來區別,就連時鍾都是特別定製的,時針24小時才跑完一圈,哪怕是上浮充電換氣,也是夜裏偷偷摸摸的靠近水麵用通氣管慢速航行,所以長期不見陽光是潛艇生活的常態。
但飛船不一樣,太陽光是天天可以看到的,但堅實的陸地和充滿泥土與植物氣息的空氣對於船員們來說,就成為了太空人的新奢求。
聽到這程船長明白了老搭檔的想法,看了下手腕上的航海表,他下達了一個新命令
“所有船員,分兩個班次下船!五點三十分升空!”
先驅1號在三個月前第一次升空,幹掉燈塔國的電磁監測衛星後,便飛向了金星去撈取那些?礦。
整個打撈行動雖然出現不少問題,但總體來說還是較為順利的。
五台改造後的深潛玖爪工作機在充滿酸雨和將近100個大氣壓的金星表麵上表現出色,不僅將將大量?礦打包收集起來,並成功的轉運到了軌道上的先驅1號貨艙內。
隻是按原定計劃中,先驅1號船返回後有一個月的時間修整,但現在國際形勢有些緊張,新船又需要時間才能完工,導致隻能讓先驅1號的船員們連續作戰,繼續返回金星去收集最後的?體碎片。
這批碎片除了剩餘的部分大塊物件之外,更多的就是將墜落現場撞擊地附近的表層泥土全部打包收集起來,然後帶回藍星,用共振電磁波進行照射,尋找裏麵散落的微小碎片。
時間緊迫,先驅1號的船員們沒有時間休整,但好在他們都是訓練有素的潛艇官兵,在短暫的感受藍星故土上清新的空氣和大自然的味道後,先驅1號在雨中再次升空。
而運回來的殘骸,或者說是?礦並沒有直接送去分解做更多的電漿炮和化煉區,而是首先被送到了一個秘密基地中,章成銘要先在此對這些殘骸進行研究,試圖在殘骸中尋找到更多關於?體生命的相關信息。
這樣的研究首先就是要把所有殘骸盡可能的用人類的想象能力拚湊起來,盡可能的還原出飛船原來的樣子。
本來這種事可以直接去找垚來詢問,但是這家夥現在知道自己多嘴惹出的麻煩後幹脆就直接裝死在那塊平板中睡覺,無奈之下,章成銘也隻能依靠自己和其它人的幫助下來完成這個任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大家先清除掉殘骸外麵包裹著的所有膠狀體,然後將一塊塊殘骸進行三維全方麵掃描,根據收集到的不同區域進行編號,在電腦中建立起一個3d圖像,就像拚圖那樣,一塊塊的進行比對和拚湊,使之最終湊在一起形成一個大概的飛船外形。
這樣龐大的工程量章成銘一個人肯定是無法完成的,現場除了他之外,還有其它的工作人員進行輔助。
為了加快研究進度,這次的主研究並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增加了星海飛躍的另一員技術大將——陸英豪。
“老板,這些?體生命真特麽牛逼,居然能利用‘假死’來縮減能量的消耗,之前你帶回來的殘骸中具有活躍的電子,但這些殘骸內幾乎沒有任何電子。這就像一個冬眠的動物一樣,通過減緩身體的機能運作來降低消耗,不過它們更加牛逼,甚至幾乎已經完全停止。”
空曠巨大的房間中,坐在檢測儀旁的陸英豪有些興奮的宣布著他的發現。
雖然是研究航天飛行器出身,但因為和老板的關係,他現在可是僅次於章成銘之後,對?礦最了解的研究者。
“差不多,換成是我,我也會選擇休眠來減緩身體的衰老。”
章成銘一邊回應著,一邊擺弄著手裏的幾塊殘骸。
“那個是飛船的共振電磁波發射區?”
陸英豪注意到這幾塊殘骸和它們所處在的位置,都無一例外的出現一些空腔孔洞形狀,這立刻讓他聯想到,章成銘上次‘偷偷’去小行星帶的月球實驗艙中,長條狀的實驗艙在拆除掉裏麵的部分設備之後,就變成了長筒空腔狀態,而那個實驗艙,恰恰現在就是在金星上尋找飛船殘骸的主要功臣。
“應該是!而且估計除了尋找它們同類之外,還兼具傳遞信息之用。”
章成銘用粘膠簡單的將它們粘在一起後回應著。
雖說自己去小行星帶溜達遇到外星生命體這事太過於詭異,但畢竟帶回來的物證和視頻證據確實證明了?體生命的存在,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其實章成銘並沒有解釋,或者說……
國家和高層也沒有多計較。
那就是在經過對整個事件的仔細的複盤後,實驗艙和粒子推進器對接後,為何會突然斷開地麵的控製權,以及……
章成銘在月球上拆下來丟在山穀裏的那些設備……
這一切都說明,章成銘早在出發前,就已經計劃好跑出去‘玩’了,隻是跑出去玩的過程中,‘意外’的發現了殘骸而已。
這個說辭說實話都牽強不已。
甚至有人大膽的猜測,章成銘會不會是人類的叛徒,出去出賣人類的信息呢?
這個說法也得到一些認可,可這就要解釋兩個問題
章成銘如何知道?體生命的存在呢?
如果章成銘要出賣人類,那幹啥要告訴人類實情呢?
特別是後一條,如果章成銘真垚出賣人類,完全可以選擇隱蔽這條信息,讓人類就這樣在內耗中度過最後的五年,等?體生命大軍到達後直接出現在人類的麵前帶來極致的精神震撼不更好嗎?
支持和質疑的聲音在經過多次討論後發現誰都說服不了誰,但不管怎麽樣,雙方至少都達成了一個共識
?體生命會在幾年後入侵太陽係,準備殖民和奴役人類做它們的工具人。
因此不管怎樣,出於對章成銘的信任,以及對?體生命來臨的警戒,高層最終決定不提偷偷溜出去這件事,有些事太深究了……
到時候可能真壞事!
這也就是章成銘返回後,沒有人提及飛船莫名其妙的失控,以及為何實驗艙的設備會形成一個‘意外’產生的共振電磁波的發射器。
這些事陸英豪也是知情者,畢竟事情發生後,他這個星海的總工肯定受到詳細的詢問和盤查,在高層達成一致意見後,也找到他向其說明了這些事情。
對於這些事,陸英豪有些震驚,但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震驚,對於他的反應,國安的心理分析員隻能給出一個答案
如果他不是事前知道,就是他已經大概猜到了某些答案,別忘記,他是星海的核心三巨頭之一,而且在技術上,他比我們任何人都清楚和了解章成銘。
“老板,看下前方那些深色區域。”
陸英豪把檢查過的殘骸放置到一旁,示意著自己老板去捯飭另外一區的殘骸。
這些殘骸和普通殘骸有些不同,除了色澤更深一點之外,晶體結構也似乎更粗糙一點,甚至微微可以看到它們的結構像蜂窩一樣形成大量的六角形。
不過通過3d成像,以及其它殘骸結構的表現,他們發現這些深色晶體位於靠近飛船的頭部,也就是章成銘在小行星帶最初找到的那塊殘骸後方不遠處。
“看下這兩塊。”
輔助工作人員很快把這些殘骸送了過來,很快,對這兩塊殘骸的檢測分析便出來了。
這些蜂窩結構和其它殘骸在成分上並沒有太多的區別,但唯獨就是通過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後,能清晰的看到每個蜂窩的邊緣,都有細微在高溫反應下的熔化痕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是……它們的反應堆?”
陸英豪看著旁邊另一個屏幕上顯現出來的剖麵圖,對比著這些蜂窩處在的位置,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估計你沒猜錯。飛船在宇宙中飛行過程中,宇宙裏遊離的氦原子和氫原子會撞擊在飛船的飛行正麵,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撞擊會產生對飛船的損傷,但對於它們來說,反而是捕捉原料的一個途徑,雖然數量不多,可經久累月的時間堆積,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旅途補充方案”
章成銘雖然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玩意,但別忘記他目前可是核聚變物理研究的第一人,第一台核聚變反應堆就是他手搓出來的,他能察覺得到,垚給它的反應堆技術中,帶有這種蜂窩結構的影子。
“臥槽!那每個蜂窩就是一個反應區,將一個個的原子丟到每一個蜂窩裏進行反應來均勻獲取能量,等於是它們可以將核反應控製在原子級……”
猜到答案的陸英豪絲毫沒有一點喜色,反而是一臉的凝重和震撼,而看到這玩意也是讓章成銘一臉的凝重。
目前人類不管是核聚變還是核裂變,甚至是傳統的燃油車,都是往反應堆或者是燃燒室裏噴入一大堆過量的能源進行反應或者燃燒,通過反應後獲取能量來進行轉換。
不僅轉換效率不高,同時無形中額外反應和燃燒也平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原本隻是認為?體生命隻是利用了它們?礦的天生優勢來進行能量的轉換,但此刻看到它們的蜂窩狀反應堆,就已經徹底明白垚為何會如此吐槽人類的能量使用了,人家都可以做到原子級的精準控製,
想想看,有這樣的技術能力,對方可是從燃料能源的使用源頭上,就已經精準的控製著能源的消耗量,從而達到幾乎100的能源轉換效率。
“取一小塊樣本出來,再從其它部位取一點樣品,全部拿去給核聚變應用組的陳老他們做下測試,看看三種?礦的反應。”
“好!”
震驚歸震驚,但兩個人畢竟都算是見過各種場麵的人了,在短暫的震驚後便恢複常態,開始對這些殘骸做更進一步的檢測。
拆解和這樣的拚接很費時費力,畢竟各種殘骸需要一塊塊的拚接在一起,形成飛船的大概外形後再對每一部分的殘骸做分析。
這樣的研究,說實話研究個十年八年可能都不會出現什麽結果,但是時間又不給章成銘他們更多的機會,隻能先拚湊個大概出來,然後尋找到一些不怎麽重要的地方,然後將其變成無數化煉區和電漿炮中最關鍵的技術部分。
但是沒想到,在這樣的研究沒進行多久,一個意外讓大家收獲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寶藏。
喜歡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