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戰亂前兆
字數:4642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黑唐行者 !
臨行之際,聽到蘇小白說出意圖,打算出去買一家酒樓。
趙瓊瑛忽然想起一事,姑丈升任長沙郡尉,想把城中酒樓兌出去,要求父親幫他處理,何不告訴他呢。
聽到這個好消息,蘇小白喜出望外,也不出去瞎轉悠了,直接去找趙無忌。
趙府也在城南貴族區域,距離蘇府很近,上次唐傲風正是想去趙府拜訪,路過隱賢山莊時,蘇小白在路上碰到他們。
趙瓊瑛在前方帶路,走過兩條街道,很快來到了趙府大門口。
隻見,門前擺放著兩隻高大的玉麒麟,門口上方有兩個燙金大字"趙府",朱甍碧瓦,雕梁畫棟,一幅上層貴族氣派景象。
蘇小白微笑道:“瓊瑛,原來你家就在這裏呀,我們算是鄰居了,一看就知道你家很有錢啊,以後到你家來蹭飯。”
“哼!你別瞎說。”
趙瓊瑛翻了個大白眼,臉上微微發熱。
他這話有些歧義,隻有女婿才會上門蹭吃蹭喝。
“大小姐,你回來了。”
門口值守的幾個奴仆,紛紛笑臉相迎,跟趙瓊瑛打招呼。
他們默默地打量著,眼前這個俊朗少年,聽說大小姐跟一個年輕將軍入伍曆練,莫非就是他?
“嗯!”趙瓊瑛點了點頭,向他們問道:“我父親在家嗎?”
一個老奴回答道:“在的,阿郎正在大廳會客,老奴這就去稟報,大小姐回來了,還有貴客臨門。”
“不用了,我們直接去大廳見父親。”
趙瓊瑛揮了揮手,邁開大長腿走向府門。
蘇小白臉上笑意吟吟,跟著她一起走進趙府。
穿過三重庭院,來到了大廳中,趙無忌得到消息,連忙迎了上來。
蘇小白拱手行禮道:“嗬嗬!蘇發見過趙總鏢頭,冒昧打擾,敬請見諒。”
趙無忌高興道:“哎呀!蘇公子大駕光臨,趙府蓬蓽生輝呀!快請上坐。”
主賓雙方客套了幾句,在大廳裏落座,婢女奉上香茗。
蘇小白喝了一口茶,緩緩說明來意。
趙無忌有心交好蘇小白,滿口答應下來,將妹夫張信家的那座酒樓,以最低價格轉讓給他。
那座酒樓麵積很大,處於江陵城繁華地段,平時客流量較多,廚師和服務人員也是現成的,原本打算一萬兩銀子轉讓出去。
如今趙無忌做主,直接打了個五折,半價轉讓給蘇小白。
一座高檔酒樓,隻需要五千兩銀子,這個價格比較實惠。
蘇小白欣然接受,暗中估算了一下,目前自己擁有的財富。
原先,王元寶在隱賢山莊留下了三千兩銀子,上次秦白虎送了三箱珠寶給他,大概價值三千兩銀子,加上他自己本來就有一千多兩銀子,完全可以買下這座酒樓。
說起來,他的那些錢,還是桂花村酒館存留下來的,後來酒館被人損毀了,那些人都關在大牢,他得到了一筆賠款。
可是,買下酒樓之後,還要重新裝飾一番,肯定要花很多錢,往後還要購買西域戰馬,這個錢也要他來出,感覺捉襟見肘。
蘇小白眉頭微皺,心裏為錢發愁,看來要想辦法多弄點錢。
趙無忌忽然說道:“小白,你聽到消息了嗎?朝廷出兵征討南詔,已經失敗了,主帥李宓戰死沙場,十萬將士全軍覆沒。”
蘇小白大驚失色:“什麽?你怎麽知道的?”
趙無忌道:“一個月前,威遠鏢局接了一單生意,護送一批貨去往南詔,鏢師們今天早上回來了,帶回了這個壞消息。”
蘇小白臉色陰沉,心裏很清楚,馬上就要天下大亂了。
安史之亂的前兆,正是朝廷幾次出兵南詔,結果接連失利,損兵折將,元氣大傷,讓安祿山等到機會,起兵殺入長安,燃起熊熊戰火。
從曆史記載來看,南詔本來是大唐的附屬國,一直效忠於大唐帝國,後來南詔王被雲南太守張虔陀逼反了,轉投吐蕃王國,引發三次大戰。
大唐出兵征討南詔,南詔國力微小,隻好向吐蕃求助,得到吐蕃大軍支援。
誰也沒想到,強盛無比的大唐帝國,征討南詔,三戰皆敗,不但陣亡了二十多萬精銳之師,而且國力損耗巨大,兵力嚴重不足,國庫虧空殆盡。
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史書有過詳細記載。
當時,雲南地區錯綜複雜,散居著許多野蠻部落,而蠻族稱蠻王為詔,其中最有名的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
曆史以來,這六個大型蠻族部落,桀驁不馴,喜怒無常,經常侵擾大唐邊疆,令人防不勝防,雖然成不了大氣候,但也很煩人。
後來,唐玄宗上位,英明神武,勵精圖治,有心要收服洱海地區的蠻族,解決一大隱患,明確扶持六詔之一的蒙舍詔。
因為蒙舍詔群居巍山附近,位於諸詔之南,唐玄宗下旨,封蒙舍詔首領皮邏閣為南詔王,打算助他統一南詔。
皮邏閣不負所望,在大唐帝國支持下,往後數十年間,他恩威並用,先滅越析詔,次滅施浪詔,又滅蒙巂詔,收服邆賧詔和浪穹詔,統一了洱海地區,定都太和城。
從此以後,皮邏閣成為名符其實的南詔王,臣服於大唐帝國,得到唐朝的讚賞和嘉獎,封皮邏閣為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並賜名"蒙歸義"。
六詔統一之後,大唐陳兵於洱海地區,建立各種行政機構,設置最高長官,名為雲南太守,與南詔相安無事。
大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皮邏閣謝世,不料引發了儲位之爭。
皮邏閣生有四子,長子閣羅鳳、次子誠節、三子成崇、四子成進。
據傳長子閣羅鳳,並非皮邏閣的嫡親,隻是一名養子。
皮邏閣逝世後,王位承襲出現了紛爭,長子閣羅鳳與次子閣誠節都想爭奪王位,雙方人馬大打出手。
結果,由於閣羅鳳文韜武略,戰功卓著,最後贏得了王位。
而次子閣誠節,則因爭奪王位失敗,而慘遭放逐。
可是問題來了,當時雲南太守張虔陀,支持南詔王嫡子閣誠節,不認可閣羅鳳繼承王位,表奏其罪,羞辱其人。
雙方為此發生矛盾,逐漸愈演愈烈,以至於刀兵相見。
閣羅鳳心懷忿怨,忽然發兵攻打姚州,很快打破州城,殺死了雲南太守張虔陀。
這一下,唐朝為之震動,想不到安穩了數十年的南詔,又發生了叛亂,不僅損失了許多守城兵馬,連朝廷命官都被殺了,這還得了……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出兵征討南詔,以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為主帥,統兵十萬,攻打南詔。
閣羅鳳惶恐不安,當即乞援於吐蕃,吐蕃與大唐是宿敵,為爭奪邊疆地盤,雙方你來我往,一直征戰不休。
而且,吐蕃與南詔接壤,曆來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早就想離間南詔國,一起對付大唐,收到求援消息後,毫不猶豫出兵支持南詔。
閣羅鳳得到吐蕃援兵支持,又有地理優勢,大敗唐軍於西洱河,十萬大軍慘死沙場,鮮於仲通僥幸逃脫,後來受到朝廷貶罰。
正因如此,永王李璘兼任了劍南節度使。
南詔國,從此歸附於吐蕃,不得不聽從吐蕃指使,越發對大唐構成嚴重威脅。
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也就是今年上半年,大唐再次出兵征討南詔,以李宓為主帥,何履光為先鋒,率領十餘萬精兵征伐南詔,沒想到又失敗了。
在南詔發生的三場大戰,大唐一敗再敗,總共損失了數十萬精兵,已然動搖了國之根本。
接下來,四處戰火將起,很快就是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