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行軍路線
字數:4145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黑唐行者 !
“大路小路各有優勢,耗時相差不多,大概都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達到交州戰場。”
蘇小白掃了眾人一眼,微笑道:“其實還有一條更好的路,既省時又省力,能讓我們盡快趕到目的地。”
什麽?還有一條路?
眾人麵麵相覷,感到納悶不解。
王晴忽然想起什麽,展顏輕笑道:“你是說走水路嗎?”
“不錯,正是走水路。”
蘇小白點了點頭,走到地圖旁邊,指示說道:“我們從江陵乘船出發,一路順水而下,經過揚州出海,再沿著海岸線南下,經過福州、廣州等地,完全可以到達交州。”
一群將領喜形於色,仔細查看地圖,好像真是那麽回事。
“嗬嗬!坐船遠征,奇思妙想,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李光弼微微一笑,提出質疑道:“可是這樣走水路,就兜了一個大圈子,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多出了上千裏,真的會更快嗎?”
蘇小白信心滿滿說道:“有首詩叫做——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由此可知,從蜀中坐船到江陵,順江而下,乘風破浪,可日行千裏。”
眾人驚訝不已,他們都是第一次聽到這首詩,紛紛為之叫絕。
王思禮是個詩詞愛好者,頓時來了興趣,好奇問道:“蘇軍師,這首詩是誰作的?我怎麽沒聽說過。”
“嘿嘿!我也是偶爾聽到這首詩,不知是哪個大才子所作。”
蘇小白笑容可掬,當眾撒了個謊。
其實,這首詩是李白在幾年後所作,被他提前暴露出來了。
當時,皇太子李亨已經自立為帝,永王李璘奉旨討伐逆兄,不料功虧一簣,最後慘遭殺害。
李白身為永王幕僚,卷入了永王之亂,被打入潯陽死牢,差點命喪黃泉。
幸好有人暗中相助,他逃過了一劫,被判罪流放夜郎。
李白鬱悶得要死,感歎天意弄人,有心報國,壯誌難酬,不料還成了罪犯。
他從潯陽出發,在親友團陪伴下,前往夜郎服刑,一路走走停停,花了一年多時間,來到了白帝城。
沒想到,突然聽到一個喜訊,朝廷大赦天下,他也被無罪釋放了。
真是喜從天降,李白激動不已,連忙從白帝城坐船到江陵,途中寫下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充分表達出他當時的喜悅心情。
後來,這首詩成為千古佳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蘇小白是天外來客,雖然知道其中內幕信息,但是不能說出口,免得驚世駭俗。
要是別人作的好詩,他說不定會竊為己有,李白是他的大師兄,也是他崇拜的偶像,當然不能這麽幹。
李皋想了一下,苦笑道:“走水路的確是個好辦法,可是人太多了,還有大批糧草輜重,沒有那麽多戰船運輸。”
眾人聽了後,覺得很有道理。
行軍打仗,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一支正規軍隊,不僅僅有作戰部隊,還有輜重部隊,占比達到三成左右,主要保障後勤工作。
若是沒有食物供應,士兵哪有力氣打仗,要是沒有馬料,馬也跑不動啊,沒有攻城器械,如何攻打城池?
縱觀曆史戰爭,糧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經典戰例,就是絕其糧道,最終取得勝利。
作戰部隊在前方拚命殺敵,攻城略地,輜重部隊在後麵運輸軍需物資,支援前線,雙方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古代戰場上,動則數十萬大軍交戰,其實正規軍並不多,其中有不少人是輜重部隊,幾乎都是平民百姓,一般不會參與戰鬥。
一旦前線戰爭失利,後麵的輜重部隊為了活命,也要拿起各種武器,作殊死搏鬥。
今年朝廷命令大將李宓,率領十幾萬大軍討伐南詔,因為雲南多是山區峽穀,道路頗為難行,後麵還有十萬輜重部隊,最後慘敗收場,幾十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了。
這種大敗仗,一共發生了三次,一次戰爭就死了那麽多人,三次加起來,更是一個天文數字,已經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導致各地民怨四起,無兵可調了。
想當年,隋煬帝楊廣,三征高句驪,每次都興師動眾,最多時調動了二百多萬軍民,其中輜重部隊就達到了百萬之眾,並且一共發動了三場大戰,勞民傷財,死傷無數。
後來,各地百姓民不聊生,紛紛爆發起義,最終導致大隋走向了王朝末路,大唐才能趁機崛起。
現如今,大唐正在重蹈覆轍,三征南詔,一敗再敗,眼下國內形勢已然十分嚴峻。
正因如此,讓吐蕃與南詔抓住了機會,趁你病要你命,雙方聯合起來,發兵五十多萬,分三路攻打大唐邊境,形勢凶險萬分。
朝廷迫於無奈之下,隻好把雪藏多年的飛羽軍又調出來,派到交州戰場滅火。
陰謀也好,陽謀也罷。
蘇小白責無旁貸,飛羽軍義不容辭,必須盡快趕赴交州戰場。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輜重部隊負責搞運輸,跑得比較慢,通常都會先出發。
飛羽軍是一支王牌部隊,各個方麵都要精益求精,其中有正規作戰部隊,當然也有輜重部隊。
而且,飛羽軍的輜重兵與眾不同,個個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府兵,平時也要進行作戰訓練,表現好的人還能進入正規軍,戰鬥力不可小覷。
這一次遠征交州,飛羽軍壓力山大,雙方實力懸殊,不能有絲毫差錯,必須要提前做好各項安排部署,保證萬無一失。
行軍路線,事關重大,當然也要考慮清楚。
對於走水路是否可行,幾位將軍提出了質疑。
畢竟,這個年代水運交通沒有後世那麽發達,商船海運正處於摸索階段,大多數人不明所以。
大海茫茫,凶險莫測,事關上萬將士性命,沒有多大把握,不敢輕易冒險。
蘇小白來自於後世,見過許多大世麵,曾經多次出海遊玩,心裏非常有自信,他向大家解釋了一下。
“這個問題不必擔心,我們隻是運輸兵馬,並不是去打水仗,不一定都要戰船運輸,征調一些大型商船即可,再找幾個航運經驗豐富的人,作行軍向導,並且多派偵查艦艇在前方探路,確保我們飛羽軍安全到達交州。”
王思禮點頭認同道:“嗯!這話說的不錯,我讚同走水路。”
李光弼道:“兵貴神速,走水路可以節省一半時間,不用那麽辛苦趕路,我也讚同。”
“我也沒意見……”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同,眾人意見達成一致。
主帥李皋最後拍板決定道:“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我們這次就走水路遠征交州,立即派人征調運輸船隻,尋找航運向導,先鋒部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明天一早出發。”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