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出龍(三)

字數:7329   加入書籤

A+A-


    長生隱居地球,鎮諸天神魔!
    許仙坐在雲上。
    沒辦法呀,在雲下得扛雨傘,麻煩。
    許仙撕開剛剛在便利店買的一包洽洽瓜子,嗑了起來,自言自語道“哦,看在認識一場的份上,我就不劈你了。隻是你這動靜真心有點大呀,把全城的強者都引過來了,你是真心不知道自己捅了怎麽一個馬蜂窩。嘖嘖,一頭應龍啊!真是讓各路人馬垂涎……我怕你這小蛇蛇不一定兜得住呀。”
    畢竟這可是一頭應龍呀。
    曆史上最有名的那頭應龍可是曾協助黃帝一起大戰蚩尤,斬殺過誇父的。後來應龍又輔佐大禹治理洪水,以尾巴畫地,為大禹疏通了河道,擒獲水怪無支祁,劃定了九州。
    那頭應龍真可謂是橫掃四海八荒,立下了赫赫戰功和威名。
    一條普通的蛟化龍就算了,一頭能化應龍的蛟,別說三教了,就是西王母之眾也絕不會放過。
    此間曆史五千年,應龍之後無應龍。
    那頭最有名的應龍就是最後一頭應龍,這五千年間出了許多龍,但再未出一頭應龍。
    而這五千年輪轉,特別自漢起,天子與真龍漸漸並稱,龍族地位劇升,氣運逐昌。至於當朝,人人自謂“龍的傳人”,雖然走蛟化龍者日疏,但是存世的龍族氣運和修為卻一日千裏。
    而應龍更是諸龍最有名者。
    作為神祗,最有名也意味著最多人念誦,往往也是最強。應龍就是最強的龍。
    自漢以來兩千多年,又是龍族氣運最為昌隆時期,誰也不知道當年那頭應龍現在有多強!
    應龍五千年前就已經很強,乃是天上神明之一,受天帝之命下地幫助黃帝平定蚩尤,沾染地上濁氣不得再上天,因而隻得居於南方,又幫助過大禹。
    應龍戰力非常,功勞赫赫,又是天神下地。自羿鎮殺天上諸帝眾神後,地上的應龍更且地位特殊,早已成為龍族公認的領袖。
    龍族中被三教脅迫或洗腦做了扈從打手的畢竟仍是少數,而且也不是什麽真正強龍。
    如今龍族實力已今非昔比,蒸蒸日上,雖然尚不足以與三教或西王母統領之昆侖眾相抗衡,但也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不容小覷。
    應龍既不受西王母節製,三教也不敢輕易得罪祂,自然也更沒辦法打祂的主意。
    但若是這裏的強者發現這是一頭可化應龍的蛟,各路人馬必會瘋狂。
    現在這些強者還沒看出來,但等天劫九殺劈完,他們自然會看出端倪。
    畢竟雷劫是與渡劫者的實力相對應的,除非渡劫者的實力高於此界天道或者有逆天的欺天法寶手段,否則根本無法在雷劫下隱藏實力。
    天劫九殺一過,這條小蛇蛇真實修為暴露,屆時必是群雄獵蛟之局。
    許仙坐在雲上,嗑著瓜子,漫不經心分別瞥了幾處或在黑暗中或在光明堂皇中卓立的身影,輕輕歎了口氣兩千載俢行,四百年隱忍,雄心野望,怕也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
    此時,第九道雷劫已劈完。天空中的雷聲逐漸消失,隻剩下淡淡的餘音在空氣中回蕩。
    端木那尊兩百米高的巨大龍軀,此刻正逐漸縮小。它的身軀如同被無形的力量壓縮,慢慢地變小、變短。
    最終,它的身軀穩定下來,變成了一條長約九丈、大小與成年壯漢人身相仿的蛟龍。
    這一變化表明端木的身軀變得更加凝練和強大。
    原本覆蓋在端木身上的青鐵狀鱗片已經完全脫落,取而代之的是一層閃亮、柔軟且富有光澤的金色皮膚。
    這層皮膚光滑細膩,散發出淡淡的光芒,讓人不禁想起晨曦中的第一縷陽光。
    端木的尾巴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原本粗壯有力的尾巴變得更長、更輕盈,仿佛是由霧氣組成,輕輕地搖曳著,充滿了靈動與優雅。
    端木頭部的一對角也變得更加巨大和銳利。龍角底部部分變成了金色,而上麵大半部分仍然保持著青鐵色。
    端木的四隻龍爪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原本的爪子變得更加虯勁有力,仿佛能夠撕裂一切阻礙。而爪子指尖的部分變成了金色,與其他部分的青鐵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端木那森冷犀利的龍眸中也泛起了幾絲金光。
    畢竟隻是渡過了天劫而已,端木還沒完成徹底的蛻變躍升。
    圍觀的眾強者目睹如此強橫霸烈的天劫,又看到了渡過天劫後的華美威嚴金色蛟龍,已知道如無意外,所謂地劫龍門必阻擋不住這條強大的蛟龍。
    他們一邊傳訊各自教門宗族,一邊繼續留守觀望,想確定這條強蛟要走哪條路入海,以便繼續匯報,提前安排在最後一關阻截。
    與長江、黃河不同,珠江入海的水道是“複合型”的,西江、北江、東江“會合”後,又在珠三角平原放射分汊出8條,其八大入海口分別稱為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及崖門。
    在地理上這又稱為“珠江八門入海”。
    諸多勢力能擒蛟又在附近的強者有限,必須先確定此蛟要從這八門中的哪個門入海,才能安排人手去阻截擒拿。
    “八門入海”中的虎門出海口的河道最寬闊最氣勢浩蕩,而磨刀門的水量最大。
    胸懷大誌的端木從海珠區出發,走的正是浩浩蕩蕩、大氣磅礴的虎門出海水道。在金色蛟龍從奔湧澎湃的江水裏騰起,連續輕鬆躍過兩座大橋後,所有強者也都明白了它的路線選擇。
    大家在匯報的同時也驅車狂飆趕赴向虎門大橋。廣州至虎門大橋,一路超速狂飆,也不過是40分鍾左右的事情,而走蛟躍龍門終究費點勁,大家未必就不能趕上看一場熱鬧。
    對,大家就是去看熱鬧的。
    此蛟龍一看就凶橫非常,不是自己可以對付的。還是讓那些大佬來出手吧,自己觀摩學習一下,長長見識就好了,萬一撞大運也可能撿個漏也不一定。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就算單單看熱鬧,回頭跟其他修行者吹吹牛也好呀。
    ……
    虎門大橋,東起珠江東岸虎門鎮威遠山,橫跨珠江虎門水道,止於珠江西岸廣州市南沙區,全長1578公裏,大橋主跨888米。
    虎門大橋橫跨珠江口,如一條巨龍騰飛於波濤洶湧之上。
    被譽為“世界鋼構第一橋”的這座壯美建築,不僅是神州第一座大型懸索橋,更是一份獻給香港回歸的珍貴“禮物”,是廣東省十大地標之一。
    初建時,虎門大橋是神州南大門上的璀璨明珠,在連接深圳、珠海、港澳的交通要道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曾經以每天600萬元的收入高居神州收費橋梁之首,被譽為“最能賺錢的大橋”。
    而關於虎門大橋,也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這座大橋其實是由私人投資修建的。香港富商胡應湘抵押了自己的房、車向銀行貸款才湊齊了30億建橋資金。
    虎門大橋於1992年10月底正式開始修建,1996年6月9日建成通車,克服了許多困難。
    當虎門大橋通車的那一天,胡應湘向大眾立下了一個諾言當虎門大橋的淨收入達到30億收回成本的時候,他將會無償將這座大橋送給國家。
    虎門大橋的收費期限是1997年7月到2029年5月,單程的過路費就有40元。
    雖然虎門大橋的過路費是貴了點兒,但也極大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這和過路費也基本上形成了正比,因此這座橋在前麵十五年的車流和收入狀況相當可觀。
    2005年,僅用8年胡應湘就掙夠了30億,然後他兌現了承諾,宣布虎門大橋的所有權全部歸國家所有,從此之後的收入不再進入他的口袋,國家可以隨意支配這筆錢。
    如今虎門大橋單程過路費依然是40元,隻是不再允許過貨車。
    淩晨三點,暴雨如注,虎門大橋顯得格外巍峨矗立。
    狂風暴雨猛烈地拍打著橋麵,仿佛要將它摧毀,但大橋卻穩如泰山,任憑風吹雨打,屹立不倒。
    此時大橋兩頭早已做了禁行,橋上孤清的燈火,與橋下洶湧澎湃的珠江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虎門大橋寬闊而空蕩的橋麵中央,無邊雨幕之下,分為三波各自站著六個身影。
    一個妖嬈美豔、衣著暴露的三十多歲美婦和一個魁梧健壯、手骨突出的虯髯中年漢子站在左邊。
    他們過來兩丈,一個披發赤足、英姿颯爽、眉目清秀的年輕女子持劍而立。
    持劍女子身邊則是一個頭紮盤龍髻,身穿素羅袍,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麵生喜的白淨美女。
    兩個氣韻非凡的女子過來一丈,則是兩個葛衣高冠、氣質古雅、麵容有點相似的中年道士,其中一人微胖,一人高瘦。
    六人立身之處,滴雨不能加,各自站立遠望著滔滔而來的珠江水及隱約可見的蛟龍金光。
    過了一會,披發赤足的颯爽女子走到兩個道士身邊,微揖禮向高瘦中年道人問候道“抱樸子道友。”
    高瘦道人趕緊回禮道“林道友折殺葛洪了。”
    颯爽女子微笑了笑,平靜道“仙翁乃是前輩,林默當致意。”
    葛洪頷首微笑,心下暗歎這位真是得體有禮。
    修行界實力為尊,林默雖然晚生七百年,又年僅28歲便升天,但聲名赫赫,如日中天,自己這個抱樸子卻是拍馬都比不上的。
    林默又向微胖中年道人揖禮問候道“葛玄天師。”
    天師葛玄也回了個道禮,又看了一眼那個靜立的素羅袍白淨美女,輕輕歎了口氣道“不曾想兩位都來了。早知道有兩位坐鎮,本道就不跟我這侄孫巴巴的從羅浮山趕過來了。”
    與廣州、虎門大橋相距都很近的惠州羅浮山正是葛洪的修行及煉丹道場。
    至於葛玄這位天師為什麽會呆在自己侄孫的道場,當然是為了等著這條與眾不同的蛟化龍……
    隻是沒想到這條蛟竟然強到這種地步,竟有望可化應龍!而本教的準備雖然遠比措手不及的儒教充分得多,但對比眼前這兩位,顯然還是不夠充分……
    可笑這條蛟自以為隱忍深藏,卻不知早已被盯得死死的了,就等著它真正走蛟化龍,自入得羅網中來。
    林默平靜道“五千年有望再出一應龍,我與師尊總是要一觀盛況的。等下晚輩先行探路,還望天師和抱樸子道友坐觀其變。”
    葛玄聞言淡淡一笑,這種都是場麵話而已。
    對這一條有望化應龍的蛟大家都是勢在必得,誰實力最強自然誰占先機。而現在是對方的實力最強……
    葛玄沉默了幾息,微笑道“本道和抱樸子自然可以先坐觀,隻是——”
    葛玄看了看最左邊的虯髯壯漢和美豔婦人,道“隻是昆侖丘的陸吾神和這位九尾聖狐,怕是未必會安靜。”
    林默笑了笑,從容道“師尊自然會出手的,不勞天師費心。”
    葛玄目光閃爍,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林默於是退回到了一直安靜淡然的白淨美女身邊,一起看向漸漸逼近的蛟龍。
    珠江水浩浩蕩蕩,氣勢磅礴。
    已過盡龍門、衝到最後一關的端木的龍角、龍爪和眸眼都已有大半染上金色。
    端木知道,生死天關就在眼前!
    或化真龍,或成死蛟。
    金色蛟龍挾兩千年的雄心壯誌和一往無前的澎湃豪情奔騰而來!
    端木遠遠便看到了虎門大橋上昆侖丘的強力盟友,於是更是心潮沸騰。
    江浪肆蕩,洶湧席卷。
    然而等端木瞥到英姿颯爽的持劍女子和玉麵生喜的白淨美女時,萬丈雄心如被冰封,滿腔熱血瞬間寒透!
    江水凝滯,波浪倒卷。
    這兩位雖然裝束有了改變,但是端木對祂們的氣息和容貌熟悉無比,自然一眼就認了出來。
    正是一眼就認了出來,因此端木一眼便生絕望。
    林默的父母信佛,公元960年三月廿三日,於福建莆田湄洲灣畔,夢觀音賜藥而生林默。因她出生時不啼不笑,故取名林默。
    林默八歲從師,十歲信佛,十三歲習法術,能預知吉凶禍福,通藥醫,救人活命無數。
    公元987年九月初九,美麗善良的林默因救助漁民而不幸遇難。
    林默升天,遂成神。
    世稱媽祖,又稱海神娘娘、天後娘娘,神通為手定風浪、劍降真龍,今有信眾3億左右。
    而林默的師尊,自然就是觀世音菩薩,神通廣大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