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崎嶇之路(3)

字數:5040   加入書籤

A+A-




    許長生探案!
    這是一款看起來比較老式的木質文件箱,長方體形狀,大概40厘米寬,1米左右長,外觀樸素,深褐色。箱子是用一把很小的銅鎖鎖著的。馮凱把箱子放到桌上的時候發現它很輕,大概裏麵放的就是一些文件之類的東西。
    馮凱和丁盛借助一把大老虎鉗和鐵錘很容易的就把鎖給撬開了。
    箱子隻有一層,蓋子為平板式設計,掀開蓋子就看到了裏麵有一個個袋子,有的是黃色的牛皮紙文件袋,有的是塑料文件袋。
    馮凱先拿了一個牛皮紙文件袋,看到上麵用鋼筆寫著“公司注冊資料”,他把裏麵的一疊紙都抽了出來。第一張是對折的金海市明強進出口貿易公司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公司成立時間2000年1月18日,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後麵幾張是股東大會決議,上麵有公司股東信息股東馮大年,股份占比65,股東萬勇強,股份占比35;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馮大年,公司監事兼副總經理萬勇強,上麵有兩個人的簽名。再後麵是公司的章程、企業銀行開戶信息等。最後幾頁是馮大年和萬勇強的身份證正反麵複印件。馮凱拿出手機對著這些資料拍了照片。最後,他呆呆的端詳著馮大年身份證上的照片,這個端正、精神,帶著一絲微笑的馮大年才是他兒時記憶中敬愛的爸爸,他後來為什麽會變成那樣,他發誓一定要找出背後的原因。
    正當馮凱看著爸爸照片發呆的時候,丁盛也打開了一個塑料文件袋。他發現裏麵全是發票,有明強公司開給其他公司的,也有其他公司開給明強公司的。發票按年份做了區分,每一年的都用一隻大夾子夾在一起,總共有5份。丁盛發現2000年和2005年的發票很少,2002到2004年比較多。想想也是2000年公司剛成立業務肯定不多,2005年6月公司都注銷了,肯定生意是不好的。
    丁盛拿了一份發票給王豔,說“你看看這些發票有沒有問題?”
    “發票能有什麽問題?”王豔不解的問道。
    “我也不知道有什麽問題。”
    “先把金額大的挑出來。”馮凱說道。
    “對哦,要出問題肯定出在金額大的生意上。”丁盛佩服的說。
    不一會,王豔和丁盛把幾份發票過濾了一遍,凡是金額在十萬以上的都挑了出來放在一邊。
    馮凱又打開了一個塑料文件袋,發現裏麵都是裝訂好的一本本合同。他快速的翻閱著每本合同,雖然具體內容他並沒仔細看,有些也看不懂。但明強公司做的生意他大體看出來了,簡單說就是在國內采購物美價廉的商品,出口到國外市場,主要是歐美市場。但似乎明強公司是通過香港一家叫利豐貿易公司的做轉口貿易,也就是利豐貿易公司先從歐美客戶那裏接單,然後再把單派給大陸的貿易公司,合同都是利豐跟國外客戶和國內供貨商分別簽署。在這個過程中利豐貿易公司由於握有客戶資源,占據著優勢地位。
    “發票給我看看。”
    丁盛把那些金額比較大的發票遞給了馮凱。
    馮凱一張張看著,果然看到很多明強貿易開給利豐貿易公司的發票,金額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事實上幾乎所有百萬以上的大額發票都是開給利豐貿易公司的。明強公司與其他香港或國外客戶的交易並不多,金額也不大。
    明強貿易公司收到的發票都是國內的各種廠家開過來的,馮凱有意識的把發票上的時間、商品和明強開給利豐的做了對照,發現完全能夠對得上。有了這一發現,馮凱一下精神大振。
    在對照發票的過程中,馮凱發現開始的時候,明強貿易和利豐貿易的生意金額不大,利豐貿易也都是先付款,明強貿易再向國內廠家付款購貨。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之間的生意越做越大,利豐貿易的付款逐漸滯後於明強貿易向國內廠家的付款,而且滯後的時間越來越不規律,有的過了幾個月才付款。但2003年11月之前,總體上利豐貿易沒有拖欠貨款,而且從發票的金額差額看,明強貿易在這個進出口貿易中賺的也很不錯。
    但看到後麵問題來了,馮凱發現明強貿易在2003年11月中旬向國內的數十家廠家購買了大量的聖誕節用品,對照合同,這是利豐貿易公司給明強貿易下的訂單,金額達到了一千八百萬,要趕在2003年12月的聖誕節前發給歐美客戶,從金額上可以說這是筆大生意。明強貿易在國內的采購從收到的發票上看累加起來隻有一千二百萬,扣除各種稅費和開銷,應該可以賺三四百萬。但馮凱翻遍了所有發票也沒有看到明強貿易公司開給利豐貿易公司的發票。
    馮凱想起來放發票的文件袋裏還有空白的發票簿,他有點發票的常識,知道每張發票上都有個號碼,公司從稅務機關購買發票簿的時候上麵的發票都是連號的。他趕緊把2003年開出去的發票和剩餘的空白發票做了對比,發現發票沒有缺失,這就是說明強貿易並沒有給利豐貿易開過這個2003年聖誕商品的發票。
    “出問題了,出問題了!”馮凱恍然大悟。
    “怎麽了?你發現什麽了?”王豔急迫地問道。
    “明強貿易公司花了一千多萬買了國內的商品發給了香港的利豐貿易公司,但利豐貿易公司沒有付款給明強公司的記錄。”馮凱解釋道。
    “會不會是明強貿易公司忘了開發票給利豐貿易公司?”王豔問道。
    “不可能的,前麵每次都開發票的,這次怎麽可能不開,再說金額這麽大不開發票給利豐貿易,利豐貿易財務怎麽做賬?”
    “是啊,這麽大的金額不可能犯這種錯誤。”丁盛也認同馮凱的說法。
    “而且,明強貿易大部分生意是靠利豐貿易做轉口的,明強貿易沒有理由收到貨款後故意不開發票給利豐貿易。”馮凱補充道。
    “明強貿易不是還有一個股東萬勇強嗎?他現在情況怎麽樣?我們何不去問問他當初發生了什麽事?”王豔說。
    “對,他的身份證上有他的戶籍地址,我們明天就去找找他。”馮凱說道。
    次日一早7點左右,馮凱三人早飯都沒顧得上吃就興衝衝的敲響了位於金海市金色花園二期13棟302房的房門。
    “你們找誰?”開門的是一位睡眼惺忪,穿著睡衣的中年男子。
    “我們找萬勇強。”馮凱說道。
    “萬勇強?不認識,你們找錯了。”
    “不會啊,他身份證上的戶籍地址就是這裏啊。”馮凱掏出了萬勇強的身份證複印件給那個男子看。
    “哦,記起來了,他是原來的房東。他把房子賣給我們了。”
    “什麽時候賣給你的?”
    “十多年了,我是2005年年底的時候買的。”
    “你知道他搬哪裏去了嗎?”
    “這我哪裏會知道啊。”這男子明顯有點不耐煩了,一邊說一邊準備關門了。
    “等等,你有他聯係方式嗎?你看看購房合同,應該會有他的手機號碼的。”馮凱誠懇的請求他。
    “這麽多年了,購房合同哪還找得到。”男子邊說邊‘砰’的關上了門。
    正當馮凱他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隔壁房間的門打開了。
    “小夥子,你們找萬勇強什麽事?”一位六十來歲的大爺問道。
    “哦,我是他朋友的兒子,找他了解一些我爸當年的事情。”馮凱回答道。
    “哦,我是他老鄰居。他賣掉這裏的房子後,聽說買到美蘭湖附近的別墅區去了。還開了個公司,好像叫嘉華貿易公司。”
    “那是什麽時候的事?”
    “很久以前的事了,有十多年了吧,我也是聽別人說的,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清楚。”
    “馮凱。”
    正當馮凱有點遺憾的時候,丁盛叫他了,“你看,金海市嘉華進出口貿易公司,法定代表人萬勇強,總經理萬勇強。”
    丁盛腦子轉的還挺快的,很快想到通過“天眼查”查到了嘉華進出口貿易公司及萬勇強的情況。
    “嘉華進出口貿易公司成立時間是2006年3月,現在正常開業狀態。既然上麵顯示萬勇強是總經理,那一定可以通過嘉華公司找到萬勇強。”丁盛興奮地說。
    “嗯,這裏有公司地址河東省金海市鼓樓區解放中路18號金海商貿大廈1801室。”
    “那我們現在就去吧。”
    於是他們謝過這位好鄰居後下了樓。
    “等一下。”馮凱突然站住了。
    “怎麽了?”丁盛問道。
    “你們有沒有覺得有點奇怪?”
    “哪裏奇怪了?”王豔問。
    “如果事情真如我們在我爸文件箱裏發現的那樣,當初明強貿易公司倒閉是由於香港利豐貿易收到聖誕貨物後未付款給明強貿易,導致明強貿易遭受重大損失。然後我爸由於這一打擊徹底瘋了,但這個萬勇強作為二股東理論上也是遭受了重大損失的,為什麽他不到一年就能重新開公司,還能買別墅?”
    王豔和丁盛聽了以後也陷入了沉思。
    “難道是這裏麵有什麽貓膩?”過了一會丁盛問道。
    “現在還不好說,但我們不能這麽盲目的跑去問萬勇強,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接下來怎麽辦。”馮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