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論心(下)
字數:5358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修行在超凡複蘇的現代社會 !
亭中。
大宗師虞晉年本是作壁上觀之態看著宋懷真這番好為人師之舉,但見溫言竟是又能開悟,也是稍稍上了幾分心思,便對對坐的宋懷真言道:“溫言既有此根器,宋院長不若與其講一講《孫不二元君坤元經》吧。”
宋懷真隻是略一思索,覺得甚是合宜,便欣然應允,道:“倒也未嚐不可。”
溫言聞言心中一動,虞大宗師所言的“孫不二元君”,她自然知曉,號清靜散人,正是全真道“北七真道脈”中清淨派之宗祖,重陽祖師之嫡傳。
未待溫言細思,宋懷真已是激蕩道音,開始了他的講道:“天陽地陰,天動地靜,乾行坤順,元亨利貞。”
微言大義,大量經意道理通過宋懷真的道音灌入溫言腦中,將她拉入到與之同頻的聞道狀態中。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獨陰不長,獨陽不生。剛柔得其中庸,水火始能既濟,孕生萬物。蓋載蒼生,慈忍無爭,敬順輔相……”
從某些方麵來講,低位修行者聽取法境巨擘講道,就是在接受對方以其法理對自己進行侵染。若是這位法境巨擘心懷歹意,便可以藉此扭曲了聽道者的道路。
正常來講,一次法境講道便足以讓普通職業級修行者消化以年月計,這個冷卻時間會隨著修行者境界的提升而降低。是以,即使是大型道脈子弟,平日裏也多是以自修為主。
等到修行者到了職業級高段,基本便可無視掉法境巨擘講道時的法理汙染了。但到了那時,他們也往往已是明了了自身的前路,同樣需要以自修去攀登更高之境界。
“……是故居母道之仁,為後元之配,致功論化,其道一焉……”
宋懷真對於溫言當然是沒有惡意的,因而講經便隻是高屋建瓴地以中立之論來闡明道經中的一些幽秘關隘,並不夾雜自己的道理。
溫言聽得如癡如醉。
自辟乾闔坤以來,以坤元之柔順而能修真得道,證明高果者,雖是較乾元少之又少,萬載以降,卻又不乏其人了。
女子修行之難,在於己身礙漏難修。身雖有漏,但其心卻是無有走漏的,若是因為女子修行先天之缺漏自蔽本心,那才是泄漏了無漏之心,難上加難矣。
這也是宋懷真要講述給溫言聽的道理。
見溫言已是完全進入了狀態,宋懷真因以喝問:“無始以前,何有色相?何有身跡?”
溫言脫口而答:“惟一惟空,原無二心。”
問:“汝何修身?汝何棄心?”
答:“返思其原。”
問:“夫乾道動,坤道靜,欲修性命,務須從靜。汝今原靜,又何以修?”
答:“坤道濁,乾道清,欲修性命,務須從清,是謂以濁修清!”
……
“哈哈哈……”宋懷真開懷而笑,開懷於自己今日隨性起意指點的道家後進竟有如此之稟賦根器,實在驚喜。
大笑之後,他繼而又道:“那吾今便為汝說是修清之道。”
溫言俯首聆聽。
宋懷真:“夫清濁雖別於形質,而本元出自心神。汝欲心淨神清,務修其性,能悟修性,便是立命,汝能悟者,即是汝性。”
“汝性非性,汝心非心。”
“心即是心,性即是性。”
“性非汝心,心非汝性。”
“若問汝性,性即說性。”
“若問汝心,心即說心……”
連串的道音貫耳,在溫言聽來其實不啻於魔音貫耳,因為這些都是對於目前的她而言顯得超綱了的道理。
過,猶不及。
此時,溫言心中便隻有【心】【性】二字在互相爭鬥、糾纏,將心靈空間內糟蹋得一片狼藉。
但是宋懷真的講道卻仍在繼續:“心無所心,性無所性,亦非無性,亦非無心。性亦非心,心亦非性。性無有心,心無有性。性本無心,心本無性……”
說來也是怪哉,溫言原本已是有些不堪重負的心靈空間內,再又湧入了新的經文後,竟又出奇地穩固了下來。
這些新進的經文帶著玄奧的法理融於溫言的心靈空間之內,提升了其本質,於是【心】【性】之爭便可以在此間肆無忌憚地繼續展開。
至於那些未被解讀的經文法理,則會在將來隨著溫言心靈修為與道學修為的精進而逐步被其真正消化吸收。
這也正是法境巨擘講道演法真正的好處與玄奧所在。
並非法境巨擘的每一次演講都能有此惠澤,能否得到此中裨益全在於法境巨擘是否願意向聽道者分享自身的道。
以及,聞道者是否有此根器承載法境的道理。
這種分享雖不是剪切性質的你有我無,複製之後卻同樣會對法境巨擘本人的心神法理產生不小損耗,後續還需要進行調養恢複。
“心若有性,即非道心。性若有心,即非道性。”
“道性我性,道心我心,是真實性,是妄想心……”
宋懷真端坐亭中,舌綻蓮花。
今日隻是一對一地傳道於溫言,自然也消耗不了他多少心神。
金丹法境與職業初段修行者之間的境界鴻溝,莫說一個溫言了,再來十個百個,對他而言都算不上吃力。
“性若真實,即見道性。”
“心若妄想,即非道心。”
“雖曰道心,又有雲說,名何雲心?——有肉團心、有虛靈心。”
“此虛靈心,是名何心?——是真道心,是真實心。”
“彼肉團心,是名何心?——是非道心,是妄想心。”
三番自問自答之間,宋懷真已是將【心】【性】的道理掰開揉碎了喂到溫言嘴邊。
當然,這也是屬於他的【心】【性】的道理,溫言攝入後還需要以自身之腸胃進行消化吸,才能成為儲備於自身的能量,供應修行之消耗所需。
末了,宋懷真總結道:“【心】【性】之修持,不過剔肉團心為虛靈心,悟非道心為真道心,破妄想心為真實心,加以勇猛心,精進心,除卻煩惱心,礙障心——如是而已。”
溫言隻覺心中一片光明,道音經文,字字珠璣,於心內綻放萬千皓光,照徹虛空,逐盡迷惘。
這當然也隻是聞道恍惚間的錯覺,溫言很快便從此中“大開悟”的偽境之中脫離,繼而問道:“敢問障礙心?”
宋懷真頓了頓,而後道:“惟礙障心是執著,故欲除執著,務加金剛心,虛空心、死了心、不動心、智能心、堅固心……”
說著,便以目光示意溫言。
溫言領會玄機,接著宋懷真之言,道:“圓滿心、成就心、菩提心、慈悲心、歡喜心……”
宋懷真頤然而笑:“不錯。如是諸心,是名道心!”
“能明道心,心即是道。若入是道,務守是心。”
“若遇色相,如如弗動;若遇患疾,如如不變;若遇霹靂,如如不驚;若遇是非,如如不亂;若遇刀斧,如如不懼;若遇死亡,如如不壞……”
“守心,如如……”溫言口中念念有詞,心中智慧飛速轉動,算力在這一刻被開發至極致。
宋懷真則是繼續口吐道音:“惟是不壞,即是不死,惟是不死,即是道心。惟是道心,即是修道。惟是修道,即是修性。”
“性若無明,非是真性。”
“……”
感受著自己心靈空間內的光明,那自己這算是“性光明”,“是真性”了麽?
溫言默默感悟著此間之道理,心神再度沉浸入無思無想之境。冥冥之間,於心靈深處,發出一聲追問:“舍此真性,更何有心?舍此真心,更何有道?”
“嗯?”宋懷真微微一愣,搖頭失笑,還是解答道:“性外無心,心外無道。神通智慧,皆從心道而生;清靜虛靈,皆自性道而出。”
“三寶一而無二,四大總是幻空。務向濁處存清,惟自靜中防動。能防其動,即明其性,能明其性,即守其心。”
“……”
至此,本次講道也暫告一段落。
當心光隱退,一切外在的內在的道理異象通通消逝,溫言也從聞道狀態中退出,心神卻仍有些昏昏沉沉——這是因為心靈性靈在短時間內接收了太多知識道理的緣故。
宋懷真並未再說什麽,此番講道已算是全了彼此間兩度頓悟糾葛的因果。
溫言聞弦歌而知雅意,起身告退,宋懷真亦未有挽留,隻是以言相贈:“心若常修,六賊難入,惺惺覺察,五蘊何來?”
“……”
溫言再拜而領受,又向一直不做言語的虞晉年大宗師行了一禮,便退步出了小亭,繼而出了小院。
破敗小院再度恢複了寧靜,唯有院內一座小亭,其中二道人影交錯,品茗相對,一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