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下餌
字數:4477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白郡主今天掉馬甲了沒? !
“山裏麵有東西吃嗎?”藍紹衣問道。
“以前有,現在沒了。”小孩兒一邊吃第四個苕一邊回答著藍紹衣。
“你為什麽要在路上拿人家的東西?”
“我肚子餓……”,說完小孩兒低下頭用手背去揩眼睛:“他們都說我們是野人,我不是野人——”
“他們為什麽叫你野人?”
“我沒有家!”
“你娘呢?”
“逃難的時候死了!”
“還吃麽?”
“不吃了!”
“這一籃子都送給你了,你陪我坐會兒好不好?”
小孩兒疑惑地望著藍紹衣,又忍不住去看雅琴。潛意識裏,他覺得這個大姐姐是個好人。雅琴笑了笑,點點頭,小孩兒就嗯了一聲。
雅琴重新蓋好籃子,將它提到小孩兒膝蓋前放著。小孩兒伸出手摸了摸那籃子的提手又摸摸籃子上蓋的布,掌心底下溫暖傳來,他不由得笑起來。
笑著笑著,突然想到那個奇怪的公子,笑容馬上又凝固了。
他小心翼翼地瞟著藍紹衣,藍紹衣隻靜靜地望著他。小孩兒覺得這人雖然壞,但講話也還是算數的,於是也就沒那麽害怕了。
小孩兒吃飽了肚子,覺得眼前這個姐姐真好!
他拿出雅琴給他的帕子反複看了看又疊回去,然後繼續用手背抹抹眼睛,也不再哭了,抬起頭拿一雙腫泡的眼睛上下打量著藍紹衣。
藍紹衣問:“識字嗎?”
小孩兒點點頭。
藍紹衣撿了根樹枝,在地上劃著:“認識這三個字嗎?”
“藍——紹——衣!”
“這是我的名字,你叫什麽?”
“我叫仲泉。”
藍紹衣向仲泉問了些山裏的情況,得知前陣子山裏的人找東西吃,踏進了黑熊的窩,捕殺黑熊不成,反惹惱了黑熊,傷了好幾個人。還有人被蛇咬了,有人病了,還說爹一直勸大家不要進城,進城隻有死路一條。
小孩兒想到傷心的地方又忍不住哭起來:“可是有人要死了……”
“就在前麵!”
山林裏傳來紛雜的腳步聲和人聲,小孩兒豎起耳朵聽著,忽地麵色一喜,朝著山裏的方向大喊:“爹我在這裏!”
聽到聲音藍紹衣和雅琴兩人都沒動,小孩兒一扭身爬下石頭,手腳並用往林子裏跑,也不顧枝條打在身上的疼痛。
另外一個稚氣的聲音響起,聽起來很是欣喜:“叔叔,是小泉!”
“爹——”
一個渾厚的男音響起:“仲泉?”
“爹——,爹!”
“仲泉?你沒事吧,有沒有受傷?”
“沒有受傷,我很好!”
“那抓住你的人呢?”
“就在前麵!爹,他說要見你!”
“那人長什麽樣?”
“他們有兩個人,抓住我們的是個女的,另外一個是男的!”先出聲的那孩子氣憤地說道。
“一個穿藍色衣裳的人,他說他叫藍紹衣,抓我的那個姐姐叫他公子!” 仲泉補充道。
“仲泉,你看清他們隻有兩個人了嗎?”
“看清了,隻有兩個!”
來人略一遲疑,對旁邊的人說道:“阿暢跟我過去,其他人和仲泉先回去!”
“大哥我跟你去!”
“大哥我去!”
“都別爭了,馬上回去!”聲音威嚴而有力量。
“大哥我們不走遠,你要小心!”來人看起來有點威信,悉悉索索的聲音又往山裏麵的方向去了。
“小泉走!”那小孩兒似乎不願意走。
“爹,我——”
“什麽事?”
小孩兒原本想說那個公子送他的東西他還沒拿,但一見爹爹嚴肅的模樣便改了口:“沒什麽,爹你要小心呀!”
“嗯,我知道了,快走吧!”
待其他人走遠了這人才道:“出去吧,別人早知道我們來了!”
隻見山林裏走出兩個人,全身上下盡是補丁。
走在前麵的是個青年,身形瘦高,右眼下麵有塊深色的痕跡,應是胎記。
走在後麵的那人三十六七,肩膀開闊口鼻清晰,臉上布滿倦容卻很鎮定,隻掃了一眼那塊大石頭便將眼神鎖定在藍紹衣身上。
那藍衣公子氣度從容,絕不是這等地方應有之物。
對方是衝他們來的!
“這位公子,小兒年幼不懂事唐突了公子,不知有無對公子造成損害?”那位中年人往前邁上幾步,衝藍紹衣拱手賠禮。
“令郎活潑可愛,沒對我造成任何損害,反倒是我惹令郎大哭了一場,望閣下見諒!”
“在下乃粗鄙的山野之人,不敢妄稱閣下,請公子收回稱呼!”
“令郎既然識得我的名字想必是用心教導過的,閣下不必謙虛,其實你身旁的這位我昨日就已經聽說了!”
“你們昨日又下山了?誰讓你們又去擾民的?”
那青年微微垂下頭,一邊暗中打量著前麵兩人一邊輕聲回答道:“叔父,是我沒有看好他們!”
“令侄昨日下山乃是救人,閣下不必苛責!實不相瞞,我今日本是衝了令侄來的,沒想到這莽山裏頭另有當家人。我耳力甚好,先前八位說的話我一個字沒漏全聽到了!”
那青年聽到藍紹衣說林子裏有八個人,臉上頓時失色,手心握緊便要上前。
藍紹衣瞥了他一眼繼續說道:“我若有惡意兩位便不能如此完好地站在這裏了!雅琴退後,我與這位有話要談!”
“是,公子!”雅琴飛身往公子身後退卻三丈。
“阿暢你也退後!”
“是,叔父!”青年人也頓足往自己叔父身後退了三丈,其身法看上去頗有大家風範。
“此處沒有桌椅,不如石麵上坐吧。”
“公子不介意我也無妨。”
藍紹衣率先飄上石頭,道:“請!”
那中年人也縱身上來,兩人盤膝石上,麵麵相對。
“在下藍紹衣,京都人氏,請教閣下如何稱呼?”
“我姓高,草字準辰,原為滄都人氏。後麵的是我侄兒,叫高伯暢。”
兩人言語直接,看起來俱是爽快之人。
“聽山民說莽山裏的人是從華都流竄過來的災民,為何閣下卻是滄都人氏?”
“十多年前家父舉家遷往華都鄉野,我粗通些文墨,在鄉裏做些教書認字的事情。華都連年大旱,官府壓住災情不報也不給發糧,萬般無奈之下隻好隨著災民流走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