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各國變化(二)

字數:2208   加入書籤

A+A-


    大華春秋,混在秦末一統天下!
    就在楚國開始實施太行的各種政策得到結果之後,秦國的密探也把這種情況上報了去,胡亥找來了趙高與李斯、蒙武等人來商討這個事情,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果就是這種製度與商君的變法一樣也是一種能夠使國家變強的法度,可是始皇帝離開也不過才七年之餘,這就變法會不會沒有辦法下去與他交待?
    最後還是李斯與趙高給出了建議,把這個事情報給扶蘇公子,聽他怎麽說,要是改咱們就改,要是不改就還這樣。
    胡亥沒辦法也隻能給扶蘇去信了。
    就在秦等著扶蘇的回信的時候,除了太行之外,那幾國在沒有了楚與秦的威脅之後,尤其是燕與趙,沒有了匈奴的虎視眈眈,還能夠與東胡做著邊境貿易,這樣趙王成與燕王韓成開始過上了穩定而富足的生活,盡管他身邊的人們告訴他們這五年也隻是個過渡時期,亂世紛爭沒有過去,若是不進取早晚會被別人給取代的,但是這兩位不聽。
    齊國臨海,開始發展海上打漁,向其他國家出售海魚,發展曬鹽等經濟活動,這一下子齊國較之齊恒公之時有管仲在的那些個政策又再一次的回來了,齊國的國力在這五年裏可以說有了較大的提長,更何況田橫最終還是在第二年的時候被公推為了新的齊王,一次小小的政變在沒有人關注的情況下完成了。
    田橫成了新的齊王的消息也不是他們自己傳出去的,而是被一個燕國的商賈傳回來燕國,這一下全天下就都知道了,做為有心人開始了秘密籌劃,像魏、趙、韓、燕這些國家裏的後續回來的宗室們都開始活洛了心思。
    自打齊國的小政變之後,第一個發動兵變的國家就是燕國,前世被封成遼東王的韓成這一世則是被臧荼起兵造反,還成功了。此事發生在匈東之戰後的第三年,也是田橫和平奪權後的一年。
    臧荼沒有像田橫那般的低調,而是天下共宣,邀請天下各國來慶賀。
    齊、趙、韓、魏等國都派出了人去慶賀,秦則是派出章邯,此時的章邯名義上已經是上諫議大夫了,名位已經屬於九卿了,所以在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居然還帶來二世的冊封詔旨,從名義上燕國的臧荼是秦封的燕王。
    楚沒有派人來,是因為他們不恥於臧荼的行為,再加上後來得知他居然接受了秦國的冊封,更是在懷王的堅持下,楚不再與燕有任何的貿易往來,原本需要從燕那邊與東胡的交易,則是改成了從太行這邊進行,不管從明處與暗處,楚與太行已經算是同盟關係了。
    為什麽呢?
    這次燕國之事,就楚與太行沒有人去祝賀,再加上楚與太行之間的政策學習上,還有就是貿易上都能夠看出來,太行區域內的楚國行商都會受到太行軍的保護,而在楚國也是一樣的,故而天下人都知道現今最大的同盟國就是楚與一個太行的組織。
    第四年,韓國與魏國的國君也都被手下宗室所奪,除了趙王以外,五年前的格局已經全部被打亂了。
    那些經曆過匈東之戰的各國將領也在站隊方麵的選擇不同,近而發生的各種叛亂事情也各不相同,最終的結果就是死走逃亡傷,沒有一個是有好下場的。
    秦自打定下了從雲南與蜀中互通聯合兩地之勢後,扶蘇看過胡亥給他的書信後,覺得太行的方法很值得推廣,於是在楚國之後又一個大國開始了執行太行的政策。
    這樣趙暄在家裏也是無奈之極,現在的他們雖然還僅有代地郡一地,兵力上倒也算得上是強國了,擁兵二十萬,大部分正規軍還在太行山中訓練,民兵近五萬,負責著各地的平安與巡邏。
    他本來想把政與軍分別開來,可是眼下的形勢還是不允許的,軍政一體是目前最先進也是最合理的方法。
    至於他的鄰居——趙國,他是一直有想法的,因此上斥候營這五年也不是閑著的。
    趙國內部在這五年裏逐漸被太行蠶食著,臨近代地的上黨郡的一半其實已經算得上被太行所統治了,秦占一半,因為執行的政策基本相同,故而百姓們也不太管自己目前是誰的百姓,隻要日子過得好就得了。
    還有恒山郡也在太行的滲透下慢慢改旗易幟,明麵上還是趙地,實則已經是太行之地了。
    再多的動作,趙暄也邊也沒太過於著急,因為亂世也不過是平靜一段時間,真正的天下大亂,第六年就是一個開始。